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抗原特异性树突状细胞激活的淋巴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被引量:21
1
作者 孙薏 陈健 +6 位作者 蔡鹏 呼永河 钟国成 冯怀志 闵敏 李硕 张聪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19-223,共5页
本研究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共培养后,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选择9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本研究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s,CIK)共培养后,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疗效、毒副反应。选择9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贴壁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悬浮淋巴细胞经IFN-γ、IL-2、抗CD3单克隆抗体、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7天后将负载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12天后回输体内。利用流式细胞术、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的检测及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过继免疫生物治疗前后各项免疫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表明:经细胞治疗后患者外周淋巴细胞Ag-NOR的IS值明显增高,呈上升趋势;CIK细胞培养后可见CD3+CD8+和CD3+CD56+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负载肿瘤抗原的DC致敏后CD3+CD8+和CD3+CD56+的表达较之单纯的CIK进一步明显提高(p<0.01);将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与CIK共培养后,上清液中IFN-γ、IL-12的水平显著高于单独CIK对照组(p<0.05)。5例患者通过影像学复查显示肿瘤较治疗前明显缩小;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身抗原的DC-CIK细胞的具有特异性杀伤淋巴瘤细胞的能力;外周淋巴细胞Ag-NOR的IS值明显增高,分泌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单纯CIK细胞,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裂解物 免疫治疗
下载PDF
DC-CIK过继免疫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孙薏 匡红 +5 位作者 张小玉 张聪 呼永河 陈健 李硕 钟国成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探讨以自身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沙利度胺(Th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48例诊断明确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 目的探讨以自身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联合沙利度胺(Thd)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择48例诊断明确的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Thd维持治疗;免疫组24例,接受DC-CIK联合Thd治疗。研究Thd对CIK表型和DC-CIK骨髓瘤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Thd作用后,CIK表型增强,DC-CIK对U266的杀伤率明显提高;治疗后免疫组患者较之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疗效提高(P<0.05);结论 DC-CIK过继免疫联合Thd治疗复发难治性MM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 沙利度胺 免疫治疗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下载PDF
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重度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50
3
作者 孙薏 李莉 +9 位作者 张明慧 敬新蓉 钟国成 江恒 王跃蓉 廖皓 席洁琳 岳伦莉 王奎 李青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22期3683-368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度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奥施康定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组)组,剔除观察期内(14天... 目的:观察超大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与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治疗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重度疼痛的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组(奥施康定组)和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组)组,剔除观察期内(14天)两组患者中奥施康定和美施康定使用未达到超大剂量的患者。共有7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奥施康定组33例,美施康定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止痛疗效、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奥施康定组达到首次疼痛控制稳定时间短于美施康定组,且在观察期间内,奥施康定组爆发痛发生次数以及解救药物使用剂量均少于美施康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施康定组疼痛缓解率87.88%,美施康定组疼痛缓解率83.7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施康定组和美施康定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生活质量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奥施康定组便秘发生情况低于美施康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施康定和美施康定可有效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止痛快速、持久、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癌痛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硫酸吗啡缓释片
下载PDF
自体树突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过继治疗复发难治性骨髓瘤26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薏 张聪 +7 位作者 陈健 钟国成 匡红 苏毅 岳伦莉 张朵 李硕 呼永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5-1246,共2页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但其完全缓解率低,毒副反应大。目前,以树突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基础的过继免疫已成为MM治疗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尝试将负载自体抗原(Ag)的DC联合CI...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但其完全缓解率低,毒副反应大。目前,以树突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为基础的过继免疫已成为MM治疗的研究热点。本课题组尝试将负载自体抗原(Ag)的DC联合CIK治疗复发难治性MM,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树突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过继免疫
下载PDF
中心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 被引量:7
5
作者 孙薏 张文华 +4 位作者 姚一民 邵文军 岳伦丽 张朵 陈健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800-802,共3页
目的:观察中心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疗效。方法:根据ARCO的骨坏死分期标准,选取I~Ⅱ期病人28例,其中进行中心减压植骨联合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15例,单纯中心减压植骨的对照组13例。治疗组经过... 目的:观察中心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问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临床疗效。方法:根据ARCO的骨坏死分期标准,选取I~Ⅱ期病人28例,其中进行中心减压植骨联合干细胞移植的治疗组15例,单纯中心减压植骨的对照组13例。治疗组经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集及分离、中心减压注人造血干细胞以及松质骨植入几步完成,而对照组仅进行中心减压。结果:在术后18个月随访中,治疗组髋关节疼痛指数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对患侧髋关节行磁共振检查和Harris评分,治疗组评分从55.91±9.70上升为81.98±10.95,而对照组从56.75±7.65上升到67.14±10.95,两组比较治疗效果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中心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安全、有效,但还需要进行大样本及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减压植骨 问充质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4例效果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薏 戴德银 +3 位作者 颜斌 卢海波 张明慧 钟国成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9期26-27,共2页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VAD(C-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MM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C-VAD组采用C-VAD方案治疗;VAD组接受单纯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按CTCAE 3.0版标准判断用...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VAD(C-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MM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C-VAD组采用C-VAD方案治疗;VAD组接受单纯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按CTCAE 3.0版标准判断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期后,C-VAD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检验指标(瘤细胞百分比、β2-MG、尿液轻链、Scr)明显好于VAD组(P<0.05)。C-VAD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16%(19/24),其中完全缓解(CR)4例(16.67%),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6例(25.00%),部分缓解(PR)9例(37.50%),病情稳定(SD)3例(12.50%),病情进展(PD)2例(8.33%)。VAD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5.00%(11/20),其中CR 1例(4.17%),VGPR 3例(12.50%),PR 7例(29.17%),SD 5例(28.83%),PD 4例(1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少量不良反应(乏力、胃肠道症状、周围神经病变、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皮疹及带状疱疹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能改善。结论 C-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环磷酰胺 化学治疗 疗效
下载PDF
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效应和疗效评估 被引量:8
7
作者 孙薏 颜斌 +5 位作者 钟国成 卢海波 冯怀志 陈健 廖皓 胡露 《西部医学》 201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数字表随机分为联合组24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VAD方案治...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表柔比星+长春地辛+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8例M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数字表随机分为联合组24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对照组24例,接受单纯VAD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抑制性指标、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化疗6周期后,联合组患者的免疫抑制性指标(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转化生长因子-β、白介素-6、干扰素-γ与白介素-10的比值),临床疗效指标(瘤细胞百分比、β2-微球蛋白、24小时尿液轻链、血清尿素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79.2%(19/24),其中CR 4例(占16.7%),nCR 6例(占25.0%),PR 9例(占37.5%),SD 3例(占12.5%),PD 2例(占8.3%)。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55.0%(11/20),其中CR 1例(占5.0%),nCR 3例(占15.0%),PR 7例(占35.0%),SD 5例(占25.0%),PD 4例(占20.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均能缓解。结论环磷酰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环磷酰胺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白血病致病和治疗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孙薏 董陆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6-320,共5页
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肿瘤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与蛋白水解酶水解胞外基质密切相关 ,锌离子依赖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中的MMP2和MMP9是参与此过程的两个关键性蛋白酶。... 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造成肿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 ,肿瘤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与蛋白水解酶水解胞外基质密切相关 ,锌离子依赖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中的MMP2和MMP9是参与此过程的两个关键性蛋白酶。本文就MMP结构、生理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白血病 肿痞转移
下载PDF
DC-CIK联合氟达拉滨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薏 席洁琳 +4 位作者 苏毅 钟国成 张明慧 岳伦莉 王奎 《西部医学》 2016年第4期498-500,504,共4页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DC-CIK免疫治疗)联合氟达拉滨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CLL患者分为化疗组21例,行氟达拉滨单药化疗和... 目的分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为效应细胞的过继免疫疗法(DC-CIK免疫治疗)联合氟达拉滨治疗老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免疫效应和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老年CLL患者分为化疗组21例,行氟达拉滨单药化疗和联合组27例,除接受氟达拉滨化疗外,还给予DC-CIK免疫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学指标,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髓抑制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Hsp70、Thl/Th2水平均较化疗组显著增加(P<0.05);TGF-β、CD4+CD25+Treg阳性率较化疗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PS评分、LDH等指标均优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化疗组Ⅲ°及Ⅳ°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反应率联合组OR为77.78%,化疗组OR为6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免疫治疗与氟达拉滨联合应用于老年CLL患者具有良好的协同疗效,是治疗老年CLL患者的可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免疫疗法 树突细胞 杀伤细胞 化疗
下载PDF
HIV-1 Tat蛋白抑制DNA修复和增强细胞辐射敏感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薏 黄越承 +3 位作者 徐勤枝 王会平 隋建丽 周平坤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66-671,共6页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放疗后产生的正常组织和皮肤毒性反应明显高于普通肿瘤患者.本研究将探讨HIV-1Tat蛋白是否影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及机理.两个表达Tat蛋白的细胞系TT2和TE671-Tat均来源于人的横纹肌肉瘤细胞(TE...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肿瘤患者放疗后产生的正常组织和皮肤毒性反应明显高于普通肿瘤患者.本研究将探讨HIV-1Tat蛋白是否影响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性及机理.两个表达Tat蛋白的细胞系TT2和TE671-Tat均来源于人的横纹肌肉瘤细胞(TE671)并已转染了不同来源的tat基因.使用细胞辐射后克隆形成率检测辐射敏感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基因表达,彗星电泳和γ-H2AX位点检测DNA双链断裂和修复.TT2和TE671-Tat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与转染空载体及对照细胞相比明显增加.彗星电泳和γ-H2AX位点检测表明,在表达Tat蛋白的细胞中,辐射诱导DNA双链断裂的修复水平明显降低.通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进一步证实,表达Tat蛋白的细胞中DNA修复蛋白DNA-PKcs的表达被抑制.HIV-1Tat蛋白抑制DNA-PKcs的表达,降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使细胞的电离辐射敏感性增高.本研究为了解AIDS合并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敏感性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DNA-PKCS DNA修复 辐射敏感性
下载PDF
HIV-1 Tat蛋白对DNA修复基因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薏 周平坤 +6 位作者 匡红 张聪 呼永河 冯怀志 李硕 徐勤枝 陈健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9年第12期1161-1164,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HIV-1 Tat蛋白对DNA修复基因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方法:使用包含102个与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微阵列检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TE671)及已转染tat基因的TE671细胞(TT2)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使用半定量RT-PCR分析DN... 目的:探讨HIV-1 Tat蛋白对DNA修复基因及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方法:使用包含102个与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相关的基因微阵列检测人横纹肌肉瘤细胞(TE671)及已转染tat基因的TE671细胞(TT2)基因表达谱的改变;使用半定量RT-PCR分析DNA-PKcs在mRNA水平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DNA-PKcs表达变化;荧光染色法检测电离辐射后细胞凋亡。结果:在基因芯片的检测中,发现与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的6个基因CdC25C、KIF2C、CdC20、DNA-PKcs、CTS1、WEE1在转染tat基因的细胞中表达下调;DNA-PKcs的表达在表达Tat蛋白细胞中不论是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被抑制;接受电离辐射后,表达Tat蛋白的细胞凋亡增加。结论:HIV-1 Tat蛋白使细胞对电离辐射敏感,部分通过抑制DNA-PKcs表达来降低DNA双链断裂的修复能力,本研究为了解AIDS合并肿瘤患者对放射治疗敏感性提供了重要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寡居核苷酸芯片 电离辐射 基因表达 细胞周期
下载PDF
HIV-1 Tat调控MCAK基因启动子活性及作用位点的鉴定
12
作者 孙薏 周平坤 +6 位作者 呼永河 张聪 陈健 匡红 冯怀志 李硕 黄越承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研究HIV-1 Tat对MCAK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鉴定Tat与MCAK启动子的作用位点。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的Tat蛋白处理A549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技术验证HIV-1Tat对MCA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构建MCAK启动子-荧光素酶载体,转染A54... 目的研究HIV-1 Tat对MCAK启动子活性及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鉴定Tat与MCAK启动子的作用位点。方法利用原核表达的Tat蛋白处理A549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技术验证HIV-1Tat对MCA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构建MCAK启动子-荧光素酶载体,转染A549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分析Tat对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运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CHIP)分析Tat与MCAK启动区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通过凝胶阻滞实验(EMSA)确定Tat与MCAK启动区的结合位点。结果 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Tat对MCAK表达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荧光报告质粒检测系统分析表明在Tat存在的情况下,MCAK的核心启动子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其效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CHIP和EMSA实验确定Tat蛋白与MCAK基因启动子区的直接相互作用,MCAK基因-337~-232区域存在Tat蛋白的结合位点。结论 HIV-1 Tat对MCAK基因表达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并与Tat蛋白结合于MCAK启动区-337~-232区域,从而导致MCAK启动子活性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MCAK 染色质免疫沉淀 电泳迁移位移试验
下载PDF
应用寡聚核苷酸芯片检测白血病与其同胞供者的白血病基因表达差异
13
作者 孙薏 董陆佳 +7 位作者 田方 王升启 贾治林 黄坚 陈泽建 李伍举 陈喜林 朱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0-454,共5页
为了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 9对白血病患者 /同胞供受者对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以识别主要的疾病相关基因 ,将 16 3条白血病 /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组群列入芯片设计 ,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用点样仪点片制成基因芯片。提取病初白... 为了应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 9对白血病患者 /同胞供受者对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以识别主要的疾病相关基因 ,将 16 3条白血病 /肿瘤发病相关基因组群列入芯片设计 ,合成寡核苷酸探针 ,用点样仪点片制成基因芯片。提取病初白血病患者及其供者的骨髓 /外周血标本或其相对应的健康同胞供者经G CSF动员后并经CS 30 0 0细胞分离机采集的浓集的 9份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总RNA ;分别逆转录并进行寡核苷酸探针杂交。结果表明 :与其相应的正常供者配对比较 ,发现 4例ALL患者中存在 6条显著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上调表达基因 5条(RIZ ,STK 1,T cellleukemia/lymphoma 1A ,Cbp/ p30 0 ,Op18) ,下调表达 1条 (hematopoieticproteoglycancorepro tein) ;5例AML M4和AML M5患者中亦存在 7条显著差异表达基因 ,其中上调表达 6条 (STAT5B ,ligandp6 2fortheLckSH2 ,CST3,LTC4S ,myeloidleukemiafactor 2 ,epb72 ) ,下调表达 1条 (CCR5 )。结论 :选择有高度遗传关联的兄弟姐妹供受者对作为差异研究比照对象 ,利用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技术进行疾病基因的筛查 ,筛查出了 13条主要异常基因 ;进一步确认了上述基因在白血病分子发病机制中的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寡聚核苷酸芯片 白血病 供受者对 差异表达基因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河南HIV感染者的HIV-1 B型株tat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4
作者 孙薏 徐勤枝 +4 位作者 李敬云 隋建丽 李韩平 吴松峰 周平坤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5年第3期245-248,共4页
克隆河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1B型株tat基因完整编码框序列,并分析比较其编码产物的序列结构特点。使用重叠PCR技术,从河南省1名HIV-1感染者外周血标本中扩增出tat基因第一和第二外显子并重组为完整的tat基因序列。获得的HIV... 克隆河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1B型株tat基因完整编码框序列,并分析比较其编码产物的序列结构特点。使用重叠PCR技术,从河南省1名HIV-1感染者外周血标本中扩增出tat基因第一和第二外显子并重组为完整的tat基因序列。获得的HIV-1B病毒株tat基因,第一外显子为263bp,第二外显子为214bp。将该基因编码产物与其他HIV-1株Tat蛋白经DNA软件编辑并翻译成蛋白质,使用ClustalX1.81进行多序列对比分析发现,第一外显子编码产物的3个保守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大致相同,只有少数氨基酸存在差异。由于Tat蛋白不同病毒株间有高度保守的Cys富集区、核心区和碱性氨基酸富集区,tat基因的克隆为研究其功能并以其为靶点设计和筛选抗艾滋病的药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tat 序列分析 克隆 感染 B型 人免疫缺陷病毒 第二外显子 TAT蛋白 PCR技术 氨基酸组成 碱性氨基酸 结构特点 分析比较 基因序列 软件编辑 基因编码 对比分析 病毒株 富集区 产物 外周血 河南省 蛋白质 DNA 保守区
下载PDF
HIV-1Tat对辐射后细胞周期、DNA损伤的基因表达和功能
15
作者 孙薏 周平坤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3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HIV-1Tat 电离辐射 细胞周期 基因芯片 KIF2C/MCAK 辐射敏感性
下载PDF
自体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应用于肺腺癌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钟国成 张小玉 +5 位作者 孙薏 李硕 匡红 敬新蓉 闵敏 陈健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肺腺癌患者,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肿瘤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联合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ytokine induced killer,CIK)细胞治疗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肺腺癌患者,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mononuclear cells,PBMCs),其中贴壁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诱导产生DCs,并负载自体肺腺癌细胞裂解物,培养获得Ag-DCs;悬浮细胞经干扰素-α(interferon,IFN-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细胞;将Ag-DCs与CIK细胞共培养,观察CIK细胞体外对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30例患者接受Ag-DCs+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Ag-DCs与CIK细胞共培养后,提高了CIK细胞对A549细胞和自体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Ag-DCs联合CIK细胞治疗肺腺癌,可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除一过性发热和畏寒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Ag-DCs联合CIK细胞可作为中晚期肺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自身抗原 树突细胞 癌症疫苗
下载PDF
抗原致敏DC联合CIK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钟国成 张小玉 +5 位作者 孙薏 匡红 敬新蓉 闵敏 廖皓 陈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404-1408,共5页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肝癌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并观察抗原致敏DC (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离... 目的:探讨负载自身肝癌裂解物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体外杀伤活性的影响,并观察抗原致敏DC (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后患者的免疫状态、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择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其中贴壁细胞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DC,并负载自体肿瘤裂解物;悬浮细胞经IFN-y、II-2、抗CD3单抗、IL-1α体外诱导产生CIK。将Ag-DC与CIK共培养,观察CIK在体外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活性;24例患者接受Ag-DC+CIK的过继免疫治疗,观察疗效。结果:1)Ag-DC与CIK共培养后,CIK体外肿瘤杀伤活性明显提高;2)Ag-DC联合CIK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明显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3)除一过性发热、畏寒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负载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的DC疫苗联合CIK可作为原发性肝癌常规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癌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 肿瘤免疫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颜斌 魏锦 +6 位作者 陈健 钟国成 匡红 岳伦莉 王奎 廖皓 孙薏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0-1212,共3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表达特点,分析MM与健康者之间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方法检测28例初诊的MM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表达特点,分析MM与健康者之间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方法检测28例初诊的MM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CD8+)的比例、(CD3+CD4+)/(CD3+CD8+)、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并比较MM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细胞免疫指标(Th1/Th2比值、AgNOR比值、TGF-β)的差异。结果初诊MM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3+)比例、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CD8+)比例增加(P<0.05);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中Th1/Th2比值、AgNOR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TGF-β含量较健康组上升(P<0.01)。结论 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异常、Treg表达增加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判断MM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 细胞
下载PDF
细菌培养与尿沉渣细菌定量分析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9
作者 匡红 林波 +8 位作者 李静 刘书蓉 曾琳 周琳瑶 贾淑芳 孙薏 钟国成 赵燕 呼永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6期2115-2116,共2页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能否作为尿路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方法以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医院246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246例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50例... 目的探讨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能否作为尿路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方法以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定量分析仪和尿液细菌培养对医院246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并且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246例尿液标本中,尿沉渣细菌计数阳性50例,阳性率为20.3%,阴性196例,阴性率为79.7%;尿液细菌培养阳性54例,阳性率为21.9%,阴性192例,阴性率为78.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液细菌培养结果为参照标准,尿沉渣细菌定量检测的敏感度为52.0%,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78.9%,阳性预测值为48.1%,阴性预测值为87.5%。结论尿沉渣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尿路感染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但不能作为尿路感染的确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集落计数 微生物 尿沉渣 尿分析
下载PDF
浅议高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心理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钟梁 呼永河 +16 位作者 张聪 孙薏 刘爱琴 匡红 沈涛 杨宇 谢春光 杜联 高永翔 黄秀深 由凤鸣 张丰华 田卫卫 陈健 周龙甫 李硕 钟国成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1年第10期1114-1116,共3页
疾病的发生与外界环境气象条件的变化密切相关,高湿环境与高寒、高热环境一样,可对人体造成损伤,是导致或诱使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针对高湿环境下湿邪致病特点以及对人体生理、心理产生的影响进行相关的阐述。
关键词 高湿环境 人体 生理 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