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情况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的交互作用
1
作者 曹珺 孙虹蕾 陈贞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5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的交互作用,为阴道微生态失调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9例HPV感染女性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于同...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的交互作用,为阴道微生态失调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49例HPV感染女性患者作为患者组,选取同期于同一医院检查的49例HPV阴性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睾酮、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厌氧菌、芽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的变化,分析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的相关性,以及微生态变化与性激素水平和HPV感染的关系。结果患者组性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雌二醇、孕酮、睾酮水平均降低,而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均升高。患者组阴道微生态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乳酸杆菌水平显著降低,而厌氧菌、芽孢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念珠菌水平均显著升高。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0.56,P<0.01),阴道微生态与性激素水平和HPV感染呈正相关(r=0.63,P<0.01)。结论性激素水平与HPV感染在评估患者阴道微生态变化中有交互作用,性激素水平降低和HPV感染增加均可导致阴道微生态失调,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阴道微生态 交互作用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孙虹蕾 张维 +2 位作者 崔俊芳 张建强 唐翔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65-974,共10页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受到日益重视,重金属的归趋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和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通过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2001—2016年三峡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的文献,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研究受到日益重视,重金属的归趋对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和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通过CNKI和Webof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2001—2016年三峡消落带土壤/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的文献,并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文献特性及研究进展。2001—2016年,国内外发表的相关中英文文献分别为69篇、12篇,2011年发文量最多(15篇),此后一直维持在年产量≥5篇的水平,重庆和湖北的高校及研究所是研究主力。刊载论文最多的是环境学方面的期刊(19.75%)。所涉最多的主题是"重金属的污染调查及评价"(51.85%)。Cd的污染程度最大,且易迁移形态平均比例相对较高(>38%),是消落带首要的污染控制元素,施肥是农业消落带Cd的主要来源。Pb和Hg的污染程度也较大且易迁移形态的比例均大于22%,交通污染是其主要来源。工业废物的点源排放对消落带重金属(Cd、Pb、Cu、Zn、As)普遍有较大贡献。消落带内重金属以垂向迁移为主,而植物对Cd、Cu、Zn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淹水导致的pH、Eh、温度、有机质等变化对固液界面重金属的交互作用及形态变化有重要影响。今后,应加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性质变化对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影响,以及重金属示踪技术应用和泥沙富集重金属二次释放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重金属 土壤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土壤胶体释放与迁移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维 孙虹蕾 唐翔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8-194,共7页
三峡水库消落带是库区陆源污染物进入水库的最后屏障。高强度、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结构和可蚀性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胶体颗粒的释放和迁移特征。探究消落带土壤胶体的释放与迁移行为是衡量胶体促进污染物迁移入... 三峡水库消落带是库区陆源污染物进入水库的最后屏障。高强度、周期性的干湿交替对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结构和可蚀性产生潜在影响,进而影响胶体颗粒的释放和迁移特征。探究消落带土壤胶体的释放与迁移行为是衡量胶体促进污染物迁移入库的重要前提。该研究对比消落带与非消落带土壤,通过原状土柱淋洗试验,研究饱和流中土壤胶体释放及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消落带原状土柱饱和淋洗液中胶体颗粒浓度先总体快速降低(184.58~28.04 mg/L)再缓慢增加(21.18~97.58 mg/L),存在较大的时间变化(变异系数为0.46)。胶体颗粒累计释放量为714.43 mg,比非消落带土柱高34.4%,而淋洗液的峰值粒径(13.25~19.90μm)和中值粒径(14.98~22.90μm)均远远小于非消落带土柱的相应值,表明反复淹水-排干作用导致消落带土壤中胶体及细颗粒的释放和迁移潜力增大。溶解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是影响消落带饱和土壤中胶体释放的关键因子,对胶体浓度动态变化的解释率高达42.3%,而水化学因素(EC、Ca^(2+)及Mg^(2+))对非消落带土壤中胶体颗粒的释放影响相对更大。在消落带管理中,应注意减控DOC的流失,以减少消落带土壤胶体颗粒的释放,同时建议加强消落带土壤DOC来源及其与胶体偶合并促进污染物如农化物质迁移进入库区水体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迁移 径流 土壤侵蚀 消落带 三峡库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