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紧张性头痛度中心度研究
1
作者 张淑娴 巩平 +4 位作者 徐芹艳 王吉丽 王锡臻 王超 孙西河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探讨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患者在slow-4(0.027~0.073 Hz)和slow-5(0.010~0.027 Hz)频段的全脑网络节点中心性的改变及其...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探讨紧张性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患者在slow-4(0.027~0.073 Hz)和slow-5(0.010~0.027 Hz)频段的全脑网络节点中心性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纳入自2018年5月~2019年7月到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TTH患者33例及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38例,进行rs-fMRI扫描,利用DC的方法分析TTH组及健康对照组在slow-4(0.027~0.073 Hz)和slow-5(0.010~0.027 Hz)频段的DC值的差异,分析DC值的改变与疼痛程度、病程、疼痛发作频率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slow-5(0.010~0.027 Hz)频段,TTH组右侧额中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的DC值显著增高;在slow-4(0.027~0.073 Hz)频段,TTH组与健康对照组的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高斯随机场(Gaussian random field,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簇水平P<0.05]。另外,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DC异常脑区与TTH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得分、病程、疼痛发作频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额中回和额上回参与TTH疼痛信号的整合与处理,可能是TTH的关键中枢;slow-5(0.010~0.027 Hz)频段较slow-4(0.027~0.073 Hz)频段在探测TTH患者DC方面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张性头痛 度中心度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频段特异性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 被引量:74
2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常光辉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02-304,共3页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材料与方法 对 2 2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 WI、P(N)I及轴位T1WI ;12例行Gd DTPA增强T1WI。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  (1)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呈长T1... 目的 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材料与方法 对 2 2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 WI、P(N)I及轴位T1WI ;12例行Gd DTPA增强T1WI。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  (1)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 信号 ;(2 )椎旁或椎前冷脓肿呈长T1长T2 均匀无结构信号 ,且上下跨越范围较大 ;(3)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只出现退变 ,晚期则被破坏 ;(4 )Gd 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 ;(5 )骨内小脓肿和 /或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终板破坏和神经损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腰大肌横断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西河 厉德凤 +1 位作者 王滨 李秀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2-323,共2页
目的 :测量腰大肌横断面积 ,探讨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4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和 72例正常对照组 ,在L4~ 5和L5~S1间隙水平测量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结果 :①正常腰大肌横断面积 (L4~ 5:男 15 .0 3cm2 ,女 8.6 0c... 目的 :测量腰大肌横断面积 ,探讨其与腰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 14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和 72例正常对照组 ,在L4~ 5和L5~S1间隙水平测量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结果 :①正常腰大肌横断面积 (L4~ 5:男 15 .0 3cm2 ,女 8.6 0cm2 ;L5~S1:男 14 .42cm2 ,女 8.39cm2 ) ,男性较女性明显增大 ,但双侧腰大肌之间无显著差异。②双侧腰大肌横断面积的差值 ,腰椎间盘突出症组高于对照组。③男性组中的腰大肌横断面积 ,腰椎间盘突出组较正常对照组减小。结论 :双侧腰大肌不对称及腰大肌萎缩变细可能均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解剖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肌 横断面积 腰椎间盘突出 MRI 测量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1 位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和MRI表现,探讨其发病机理及其与椎间盘突出的关系。材料和方法49例LPMN行CT检查,其中19例行MRI检查,均经手术证实。结果 本组好发年龄20~40岁,以S1和L5后上缘最常见。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CT是较好的检查手段,能清楚显示软骨结节和其后骨块的形态及大小。软骨结节与邻近椎间盘相连续且信号变化一致,是MRI的特征表现。本病可能是在椎体终板发育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加上扭曲外力使椎间盘疝入椎体终板内而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软骨结节 CT NMR 成像
下载PDF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与CT观察(附34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1 位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9-230,共2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CT检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本病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临床特点是症状轻而体征重。本病与创伤关系密切。... 目的:分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表现特点。材料与方法:CT检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本病占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2%,临床特点是症状轻而体征重。本病与创伤关系密切。常见突出类型为中央型(71.43%),多伴有先天发育性椎管和侧隐窝狭窄。3例合并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结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CT表现与成人不同。CT为本病的早期、准确诊断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突出 CT 病例报告 青少年
下载PDF
脊椎结核的MRI诊断价值与脊椎转移瘤对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1 位作者 常光辉 李秀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MRI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脊椎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DWI、FAST准T2WI及轴位T1WI成像;7例行Gd-DTPA增强。随机抽取30例脊椎转移瘤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病变椎体、终... 目的探讨MRI对脊椎结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3例脊椎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DWI、FAST准T2WI及轴位T1WI成像;7例行Gd-DTPA增强。随机抽取30例脊椎转移瘤作对照组。观察两组病变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1)MRI对鉴别椎体骨炎和转移瘤性椎体骨浸润价值较大;(2)骨内与椎旁冷脓肿形成及椎间盘改变是脊柱结核的典型MRI表现;(3)Gd-DIPA增强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4)终板破坏常见于脊椎结核。结论MRI对脊椎结核与脊椎转移瘤有较大鉴别诊断价值,对早期和不典型脊椎结核的诊断亦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结核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骨梗死平片与MRI表现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西河 董鹏 +2 位作者 于萍 常光辉 葛艳明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6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X射线平片及MR I征象及其病理学的相关关系。方法12例骨梗死患者行MR I及X射线平片检查,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析其X射线平片与MR I征象及其相关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双侧发病占66.7%(8...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X射线平片及MR I征象及其病理学的相关关系。方法12例骨梗死患者行MR I及X射线平片检查,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析其X射线平片与MR I征象及其相关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双侧发病占66.7%(8/12),亦可累及胫骨下端和距骨;②平片改变主要呈云雾状骨质硬化,边界不清;③MR I典型改变为梗死病变中心呈短T1骨髓信号,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信号带,占70.4%(19/27),不典型者为低信号硬化灶,内有斑点状长T2信号;④MR I可清楚显示邻近关节面受累侵蚀,占48.1%(13/27),均合并关节积液;⑤病理改变,短T1骨髓信号的病灶骨内压力增高,呈泥沙样坏死物质,边缘为肉芽组织增生;低信号合并长T2信号的病灶为纤维组织增生并明显骨化。结论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MR 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能反映不同时期的病理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梗死 磁共振成像 X射线平片 病理学
下载PDF
非潜水性骨梗死的平片与MRI对照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3 位作者 刘云秀 常光辉 李秀梅 陈静静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平片及MRI征象。方法  6例非潜水性骨梗死病人行MRI及X线平片检查 ,并对X线平片和MRI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且双侧发病。②平片改变主要呈骨质硬化 ,其阳性率约为MR... 目的 探讨非潜水性骨梗死的X线平片及MRI征象。方法  6例非潜水性骨梗死病人行MRI及X线平片检查 ,并对X线平片和MRI征象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病变主要累及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且双侧发病。②平片改变主要呈骨质硬化 ,其阳性率约为MR检出率的 5 0 % (9 18) ,确诊率为 16.7% (3 18) ;③MRI征象主要为 :梗死病变中心呈短T1 骨髓信号 ,周边环绕花边状长T1 信号带 ;④MRI可清楚显示邻近关节受累 ,平片难以发现。结论 平片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MRI是本病最好的检查手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梗死 非潜水性 磁共振成像 X线
下载PDF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2 位作者 周茂义 常光辉 李丽新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 CT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 2 5 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其中4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分析其临床和 CT表现特点。结果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好发年龄为 2 0~ 40岁 ,以 S1 和 L5 后上缘最常见 ,约占腰椎... 目的 分析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 CT表现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 2 5 12例腰椎间盘突出和其中49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 ,分析其临床和 CT表现特点。结果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好发年龄为 2 0~ 40岁 ,以 S1 和 L5 后上缘最常见 ,约占腰椎间盘突出病人的 2 %。软骨结节的形态以类圆形最多见 ,多有硬化边缘。裂隙形或边缘无硬化者可能为本病早期改变。软骨结节下多形成骨性突起 ,造成椎管矢状径变小 ;软骨结节常使椎体终板变形后膨 ,导致椎体侧隐窝狭窄。结论 腰椎后缘软骨结节与腰椎间盘突出相互促进 ,CT是本病较好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后缘 软骨结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CT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响因素的逐步判别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2 位作者 陈景武 郭新全 常光辉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的临床及解剖影响因素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142例和正常对照组 74例 ,采用MRI检查 ,量化分析年龄、劳动强度、外伤史、身高 /体重比值、腰椎最大力矩、腰椎节段两...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的临床及解剖影响因素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病人 142例和正常对照组 74例 ,采用MRI检查 ,量化分析年龄、劳动强度、外伤史、身高 /体重比值、腰椎最大力矩、腰椎节段两相邻椎体轴线夹角、腰椎间盘变性程度、关节突关节形态和方位、腰大肌横断面积等 10项可能相关指标 ,采用PEMS软件 ,用Bayes法逐步判断分析 ,建立判别函数 ,找出与腰椎间盘突出关系最密切的因素。结果 从判别函数式可知 ,在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的多个因素中 ,只与年龄、腰椎力矩、关节突关节面夹角、腰大肌横断面积、椎间盘变性程度、劳动强度和身高 /体重比值 7个因素有关 ,而身高 /体重比值、劳动强度、腰大肌横断面积与腰椎间盘突出关系最密切。结论 体重过大、劳动强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逐步判别分析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初探
11
作者 孙西河 王滨 +2 位作者 葛夕洪 郭美云 常光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3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研究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18只家兔分 6组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分离股骨内侧髁一骨软骨块 ,再放回原位后制成动物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2、5、10、15、2 3、30天摄取X线正侧位平片 ,并行... 目的 :研究骨软骨损伤愈合过程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学表现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18只家兔分 6组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分离股骨内侧髁一骨软骨块 ,再放回原位后制成动物模型 ,分别于术后第 2、5、10、15、2 3、30天摄取X线正侧位平片 ,并行MRI轴位T1WI,矢状位T1WI、T2 WI、D(N)WI、梯度回波FLASH准T2 WI检查 ,于每次检查后处死一组动物行病理检查 ,分析MRI表现与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骨软骨块与股骨髁交界面的变化规律 :第 2天 ,交界面在各序列呈低信号 ,对应病理改变为交界面主要是血肿 ;第 5、10天 ,交界面呈长T1、T2 信号 ,病理结果主要为机化血肿性肉芽组织 ;第 15天 ,交界面T2 值缩短 ,病理示肉芽组织向纤维组织过渡 ;第 2 3、30天 ,交界面在MR各序列均呈低信号 ,病理为纤维骨痂和骨性骨痂。② 15只膝关节骨软骨块在MR各序列均呈中等信号 ,病理学检查提示骨软骨块内有少量骨细胞坏死 ,形成空骨陷窝 ,轻度炎性细胞浸润 ,骨髓内有水肿。 3例T1WI为高信号 ,梯度回波FLASH准T2 WI呈低信号 ,其余序列呈等信号 ,病理示骨髓腔内造血组织减少 ,脂肪增多。结论 :骨软骨损伤的愈合过程中交界面要经历血肿形成、肉芽组织吸收和血肿机化、纤维组织和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几个阶段 ,与之相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损伤 愈合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董鹏 王滨 +3 位作者 孙西河 常光辉 李绪斌 陈静静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研究影响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MRI资料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34~75岁,平均57.7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从断层像上观察瘤灶在脑内的分布情况... 目的 研究影响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瘤MRI资料26例(男13例,女13例,年龄34~75岁,平均57.71岁),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从断层像上观察瘤灶在脑内的分布情况,分别观察记录:瘤周水肿的大小、瘤灶的大小、瘤灶中心到最近灰质边缘的距离、瘤灶的强化特点(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状强化)、瘤灶在脑内分布(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的情况等,同时记录瘤灶的组织学类型(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和性别。以瘤灶瘤周水肿的大小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瘤灶大小、瘤灶中心到最近灰质边缘的距离、瘤灶的强化类型、瘤灶的部位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26例肺癌脑转移瘤病人中,肺癌组织学类型为小细胞肺癌8例,非小细胞肺癌18例,共包括92个瘤灶。92个瘤灶中,瘤周水肿的大小为0~5.1cm,瘤灶大小为0.2~5.0cm,瘤灶中心到最近灰质边缘的距离为0.1~2.5cm,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和环状强化分别为40个、13个和39个,大脑半球、小脑和脑干分别为72个、17个和3个。②瘤灶瘤周水肿程度与瘤灶大小、与灰质边缘的距离及部位有相关性,且与瘤灶大小、与灰质边缘的距离成正相关,与部位成负相关(F=20.04,P< 0.0001)。结论 肺癌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程度与瘤灶大小、瘤灶中心到最近灰质边缘的距离和瘤灶分布部位有关,与瘤灶的强化类型、组织学类型、性别和年龄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多因素分析
下载PDF
肝细胞癌螺旋CT表现特征与VEGF、bFGF表达和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于德新 王滨 +2 位作者 周茂义 孙西河 李丽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076-107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螺旋CT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生成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 (5 4个 )经CT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 ,将CT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 (HCC)螺旋CT表现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血管生成及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 (5 4个 )经CT双期增强扫描的HCC病灶 ,将CT表现特征与免疫组化、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与动脉期强化类型有关的因素是病灶大小和瘤内坏死 ;与包膜类型有关的因素是FⅧRA表达部位和微血管密度 (MVD) ;与侵袭转移性有关的是VEGF和MVD ;与病灶大小有关的是AFP水平 ;与肝硬化有关的是HBsAg。结论 HCC的CT表现特征受HCC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新生血管化 病理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对盆腔淋巴结检测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小春 孙西河 +5 位作者 王滨 孙世杭 董鹏 张颖颖 管玥 葛艳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对盆腔正常与异常淋巴结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次治疗的66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经知情同意随机抽取的30名健康人群行WB-DWI、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观测盆腔淋巴结,按解剖部位进... 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WB-DWI)对盆腔正常与异常淋巴结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初次治疗的66例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以及经知情同意随机抽取的30名健康人群行WB-DWI、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观测盆腔淋巴结,按解剖部位进行淋巴结计数,测量大小和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盆腔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未见显示。与T1+T2相比,WB-DWI对短轴横径<0.5cm的盆腔淋巴结检出率是0.3%,对短轴横径0.5~1.0cm的淋巴结总的检出率是94.2%。术前WB-DWI检测短轴横径≥0.5cm的转移淋巴结与术后病理检出的吻合率是89.3%。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相比无差异性(P>0.05)。WB-DWI发现病变淋巴结的阅片时间小于传统MR图像的阅片时间(P<0.01)。结论WB-DWI可以快速发现异常淋巴结,在判断盆腔淋巴结有无受累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磁共振全身弥散成像 盆腔肿瘤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孙西河 郑小娟 吴庭万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56-60,76,共6页
介绍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我国加入WTO时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分析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状况,提出了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建议,即认真研究GATS规则,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谈判,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和自身的跨境教育能力... 介绍了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我国加入WTO时对教育服务贸易的承诺,分析了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状况,提出了发展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建议,即认真研究GATS规则,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参与多边谈判,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和自身的跨境教育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TS 中国高等教育 服务贸易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价TACE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治疗兔VX2肝移植瘤 被引量:6
16
作者 桑莉 王滨 +4 位作者 刘峰 宁厚法 葛艳明 孙西河 董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730,共4页
目的应用DWI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ES)对兔VX2肝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DWI观察治疗前后... 目的应用DWI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血管生成抑制剂内皮抑素(ES)对兔VX2肝移植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VX2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DWI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磁共振信号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变化情况,b值选择350、550和1000s/mm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PCNA的表达。结果肿瘤的接种成功率为100%,两周后可监测到肿瘤。b值为350、550和1000s/mm2时,与对照组相比,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术后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值为350和550s/mm2时,TACE组和抗血管生成组术后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抗血管生成组和对照组瘤灶PCNA增值指数PI分别为0.69±0.11,0.41±0.07和0.72±0.1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A对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显著影响,TACE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模型 动物 抗血管生成 化学栓塞 治疗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肾结核并腰大肌冷脓肿1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葛艳明 李耀武 +2 位作者 孙西河 常光辉 管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9-189,193,共2页
病例:男,4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3月余;间歇性午后低热,能自行退热,夜间多汗,伴全身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查体:右腹后壁皮肤红肿,触诊有包块,质软,无明显活动性。实验室检查: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少... 病例:男,48岁,无明显诱因反复发热3月余;间歇性午后低热,能自行退热,夜间多汗,伴全身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查体:右腹后壁皮肤红肿,触诊有包块,质软,无明显活动性。实验室检查:尿镜检白细胞(+),红细胞少许,尿培养未找到抗酸杆菌;血白细胞9.03g/L,血沉80mm/h,血抗结核抗体(-);皮下包块穿刺,穿刺液经4h培养无细菌生长,穿刺液未找到抗酸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脓肿 腰大肌 肾结核 血抗结核抗体 抗酸杆菌 血白细胞 皮下包块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MRI在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推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聂素林 郭新全 +3 位作者 孙世杭 王滨 董鹏 孙西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通过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探讨MRI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88例,按照外伤后MRI检查的时间分为7组。分析骨折时间与压缩程度、T1WI及T2STIR序列上病变... 目的:通过椎体压缩骨折外伤时间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探讨MRI在推断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88例,按照外伤后MRI检查的时间分为7组。分析骨折时间与压缩程度、T1WI及T2STIR序列上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的信号强度比、骨髓水肿面积等的相关关系,并以骨折时间为应变量(y),压缩程度(x1)、T1WI、T2STIR信号强度比(x2、x3)、骨髓水肿面积(x4)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求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随着时间推移,同一椎体压缩骨折有程度加重的趋势(r=0.177,P=0.047);T1WI-SIR有升高的趋势(r=0.070,P=0.436),但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F=1.985,P=0.73);T2STIR-SIR呈下降趋势,与骨折时间呈负相关(r=-0.277,P=0.04);骨髓水肿面积有缩小的趋势,与骨折时间呈负相关(r=-0.410,P=0.00)。以骨折时间为应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椎体压缩程度(x1)与骨髓水肿面积(x4)两个变量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MRI可以反映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愈合过程,并可用于骨折时间的推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压缩骨折 磁共振成像 外伤时间推断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特征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肿瘤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凤杰 辛顺宝 +2 位作者 王晓莉 孙西河 董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2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特征,探讨肿瘤组织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分析其DWIBS图像特征,分别测量肿瘤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和...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表现特征,探讨肿瘤组织ADC值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肿瘤微血管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资料,分析其DWIBS图像特征,分别测量肿瘤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和瘤周正常肌层的信号强度、ADC值。以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表达及微血管面积,并分析二者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DWIBS原始图像、3D MIP重建及相应黑白翻转图像可立体、直观显示肿瘤病灶部位、大小及范围,肿瘤组织于原始图像上呈明显高信号,黑白翻转图像呈低信号;肿瘤组织中心实性部分、肿瘤边缘部分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与瘤周正常肌层信号强度、ADC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组织ADC值与VEGF表达和肿瘤微血管面积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DWIBS可直观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定量测量可明确肿瘤边界,并提示肿瘤的组织病理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背景抑制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下载PDF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MRI诊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谢海柱 王滨 +2 位作者 孙西河 王亦进 郭文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动物模型 ,将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 ,探讨早期ANFH的病理变化和MRI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 36只 ,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 :为正常对照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C组为... 目的 :建立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动物模型 ,将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 ,探讨早期ANFH的病理变化和MRI表现的病理学基础。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 36只 ,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 :为正常对照组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B、C组为实验组 ,B组 :单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 10mg/kg/d连续 7天 ,间隔两周再重复一次。C组 ;马血清与激素共用 ,先静脉注射马血清 10g/kg ,间隔 2周再重复一次 ;继之重复B组给药。之后 4、8、16、2 6周后分别从 3组随机各取 3只 ,先拍X线平片再进行MRI,然后取双侧股骨头做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实验组兔股骨头第 8周T1WI信号强度明显降低 ,T2 WI呈不均匀高信号 ,对应病理改变为骨髓水肿 ,骨髓腔内少量出血和少量骨细胞坏死。 16、2 6周T1WI信号强度增高 ,病理显示骨髓脂肪细胞肥大并融合成大泡状 ,大量骨细胞坏死 ,骨小梁变细、中断。 16、2 6周兔股骨头X线平片示骨质稀疏 ,骨小梁模糊。C组上述变化较B组显著。结论 :1.采用马血清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共用 ,比单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更易诱导出较典型的ANFH动物模型。 2 .MRI能够较全面反映早期激素性ANFH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动物模型 磁共振成像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