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结合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达亮 李雪 刘庆贺 《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电针加氟西汀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其余四组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模型组不给予干预,电针组电针干...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氟西汀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氟西汀组、电针加氟西汀组,对照组为正常大鼠,其余四组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模型组不给予干预,电针组电针干预,氟西汀组给予氟西汀干预,电针加氟西汀组采用电针联合氟西汀干预,连续7天。以糖水偏好实验和旷场实验作为检测大鼠抑郁的行为学标准,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结果在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项行为学指标均降低(P<0.05)。在干预后,各治疗组在行为学各项指标观察成绩都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且电针加氟西汀组效果最佳(P<0.05)。在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升高(P<0.05)。在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ACTH及CORT含量均降低(P<0.05),其中电针加氟西汀组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电针结合氟西汀可明显影响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和HPA轴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氟西汀 抑郁模型 HPA轴
下载PDF
犬咬伤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孙达亮 陈静 +5 位作者 施慎逊 赵宝龙 黄美华 吴国强 董玄柏 王菊花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探讨犬咬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短期内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506例犬咬伤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犬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测评,分析犬来源(家养和非家养),伤口暴露... 目的:探讨犬咬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短期内的变化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纵向研究对符合入组条件的506例犬咬伤患者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犬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测评,分析犬来源(家养和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Ⅰ、Ⅱ、Ⅲ),性别,年龄与总分的关系。结果:犬咬伤患者在咬伤当日存在一定比例的焦虑(9.33%)和抑郁(2.65%)症状,两者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咬伤当日和伤后4周再测评前后总分也差异有显著性(P<0.01),咬伤当日量表总分与女性、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有关(P<0.05),其中Ⅲ级伤口暴露分级关联程度最大(β=13.365,P<0.05)。结论:一定比例的犬咬伤患者存在焦虑和抑郁症状,与女性、非家养、伤口暴露分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咬伤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孙达亮 施慎逊 《精神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对有关躯体形式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神经影像学 脑结构显像 脑功能显像
下载PDF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症状自评量表与SCL-90躯体化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4
作者 孙达亮 刘庆贺 李雪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和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5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SSS和SCL-90... 目的探讨躯体症状自评量表(SSS)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躯体化因子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躯体化障碍和未分化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25例,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SSS和SCL-90躯体化因子进行记录和评定,将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中国常模进行比较,分析SCL-90躯体化因子和SSS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中国常模水平[(12.28±7.63)分vs.(1.37±0.48)分,t=7.15,P<0.01];躯体化严重程度指数(SSI)和症状数分别为(154.04±38.97)分和(18.0±13.0),SCL-90躯体化因子评分与SSS中的SSI和症状数均呈正相关(r=0.750,0.730,P均<0.01)。结论 SSS可作为评估SFD的工具,是SCL-90躯体化因子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化 量表 相关
下载PDF
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5
作者 顾培 仇玉莹 +1 位作者 李晓征 孙达亮 《四川精神卫生》 2016年第6期525-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有明显激越症状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 目的探讨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天津市安定医院住院治疗的有明显激越症状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研究组给予甲磺酸齐拉西酮肌注治疗,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肌注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24、48、72 h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及行为活动评定量表(BAR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及心电图QTc间期变化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PANSS-EC及BARS评分在治疗第6、24、48、72 h时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对照组PANSS-EC及BARS评分在治疗第24、48、72 h时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6 h时两组PANSS-E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治疗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治疗时点两组BA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03,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72 h时心电图QTc间期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激越症状均有效,但肌注甲磺酸齐拉西酮可能较氟哌啶醇疗效更好,且安全性更高,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齐拉西酮 老年 精神分裂症 急性激越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致大小便失禁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于雪 张冉 孙达亮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6期567-568,共2页
本文目的是探讨利培酮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时致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表现及可能机理,以提高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例利培酮致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利培酮导致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临床较为少见,与剂... 本文目的是探讨利培酮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时致大小便失禁的症状表现及可能机理,以提高对该不良反应的认识。回顾性分析1例利培酮致大小便失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利培酮导致大小便失禁的情况临床较为少见,与剂量相关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痴呆 大小便失禁
下载PDF
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及母亲人格特征的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家瑞 孙达亮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8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母亲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对20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the Eysenck Personality...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的行为问题及母亲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以下简称CBCL)对20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the Eysenck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EPQ)对患儿母亲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被调查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以抑郁为主。患儿母亲EPQ的P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国内常模(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患儿年龄与母亲艾森克人格量表(β=2.31,<0.05)和E量表(β=2.29,<0.05)评分有关,男性较女性患儿对母亲N量表评分关联性更大(β=-14.64,<0.05)。结论被调查砖型糖尿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患儿年龄和性别与母亲人格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型糖尿病患儿 行为问题 人格特征
下载PDF
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照料者应对方式影响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杜秀生 李徽 +1 位作者 赵芳 孙达亮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照料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性精神病照料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主要针对患者的常规干预和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和管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重性精神病照料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重性精神病照料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主要针对患者的常规干预和管理,干预组在常规干预和管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每月一次、为期一年的社区综合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第6、12个月对受试者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采集受试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结果:干预组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在第6、12个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01)。干预组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从第6个月起出现显著的评分纵向增加(P均<0.0001),而对照组在第12个月出现明显的纵向评分增加(P均<0.05)。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方面,干预组的评分自第6个月显著纵向降低(P<0.05),而对照组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重性精神病照料者的应对方式,增加积极应对,减少消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综合干预 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 应付方式
下载PDF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双相抑郁增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杜秀生 武少鹏 孙达亮 《四川精神卫生》 2019年第1期91-93,共3页
甲状腺激素异常与心境障碍发病密切相关。尽管目前双相抑郁诊断识别率有所提高,但其治疗现状并不乐观。加拿大心境及焦虑治疗指导组(CANMAT)建议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作为双相II型抑郁急性期管理的三线联合治疗药物。本文就T_3对双... 甲状腺激素异常与心境障碍发病密切相关。尽管目前双相抑郁诊断识别率有所提高,但其治疗现状并不乐观。加拿大心境及焦虑治疗指导组(CANMAT)建议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作为双相II型抑郁急性期管理的三线联合治疗药物。本文就T_3对双相抑郁增效治疗有效性的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期为双相抑郁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双相障碍 双相抑郁 疗效
下载PDF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孙达亮 王立娜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痴呆是以认知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较常见,且严重影响了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加速了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相较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对BPSD... 痴呆是以认知损害和精神行为症状为主要特点的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较常见,且严重影响了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加速了患者的认知功能衰退。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相较于经典抗精神病药对BPSD治疗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但其安全性问题尚存在争议,且美国药品管理部门尚未批准AAP治疗BPSD的适应征。我们检索近十年来AAP治疗BPSD的相关文献并作一综述,评估AAP治疗BP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原文传递
广泛性焦虑障碍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达亮 邵春红 +1 位作者 蔡亦蕴 施慎逊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1-53,共3页
对近十年来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发现作一综述。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障碍 焦虑障碍 神经影像学
原文传递
上海20例I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应对方式和心理卫生的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达亮 朱大倩 +2 位作者 蔡亦蕴 施慎逊 巫善勤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5-628,共4页
【目的】了解I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应对方式和心理卫生的状况,为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20例I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和评... 【目的】了解I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与母亲应对方式和心理卫生的状况,为行为干预及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L)对20例I型糖尿病患儿进行调查和评估,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the 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the Symptom-Checklist,SCL-90)对患儿母亲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被调查患儿对治疗依从性好,但病情控制不容乐观,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主要检出因子为抑郁)。患儿母亲积极应对方式与患儿治疗依从性(β=1.44,P=0.04)和病程(β=0.23,P=0.00)存在回归关系,而消极应对方式与其担心患儿低血糖再次发作存在回归关系(β=1.03,P=0.03)。Ι型糖尿病患儿母亲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评分最高的前三位因子是抑郁、躯体化和强迫。患儿母亲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与焦虑(P=0.049 4)和敌对(P=0.029 4)因子分呈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评分与各因子分之间不存在关联。【结论】Ι型糖尿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病情控制不容乐观,患儿母亲在采取多种方式应对问题同时其身心健康也受到影响,患儿病情监管及母亲心理卫生健康需要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Ι型糖尿病患儿 行为问题 应对方式 心理卫生
原文传递
疑病症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达亮 邱春 +4 位作者 蔡亦蕴 王志阳 施慎逊 管一晖 华逢春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疑病症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疑病症诊断标准的11例患者(疑病症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3名对照(对照组)进行脑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将脑部图... 目的探讨疑病症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特点。方法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疑病症诊断标准的11例患者(疑病症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23名对照(对照组)进行脑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将脑部图像数据与统计参数图的模板进行空间归一化后分析2组受试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疑病症组右角回及顶下小叶(Z=4.72)、右岛叶(Z=4.19)、右额中央前回(Z=4.15)和中央旁小叶(Z=3.52)、右顶叶楔前回(Z=4.09)、右额中回(Z=3.39)和额下回(Z=3.79)、左后扣带回(Z=3.95)、左顶叶楔前回(Z=3.98)、左额中央前回(Z=3.72)、双侧丘脑及中脑、豆状核葡萄糖代谢增高(Z≥3.94);右颞上回(Z=4.05)、右额叶直回(Z=3.93)、右额上回(Z=3.14)、左额叶直回(Z=3.59)葡萄糖代谢明显减低(P均〈0.001)。结论疑病症患者存在多处脑区葡萄糖代谢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病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小脑功能在广泛性焦虑障碍影像学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达亮 刘庆贺 +1 位作者 李雪 李洁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年第6期25-28,共4页
对小脑功能在广泛性焦虑障碍神经影像学研究中的异常发现作一综述,探讨小脑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与机制。
关键词 小脑 广泛性焦虑障碍 神经影像学 进展
原文传递
大豆黄素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家瑞 孙达亮 +1 位作者 石娟娟 赵均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531-1536,共6页
目的:探讨异黄酮类中药单体大豆黄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双蒸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CUMS+双蒸水)、大豆黄素低剂量组D... 目的:探讨异黄酮类中药单体大豆黄素对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对照+双蒸水)、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组(CUMS+双蒸水)、大豆黄素低剂量组D1[CUMS+大豆黄素(15 mg·kg-1·d-1)]组、大豆黄素高剂量组D2[CUMS+大豆黄素(30 mg·kg-1·d-1)]组、度洛西汀组[CUMS+度洛西汀(10 mg·kg-1·d-1)],每组10只。采用连续21 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成大鼠抑郁模型,应激d 21对每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观察,采用旷场实验、糖水偏好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观察应激大鼠的行为学效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大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酮含量;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豆黄素对大鼠肾上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结果:在应激d 21,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大豆黄素D1,D2组(P<0.01)和度洛西汀组(P<0.05)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和糖水偏好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大豆黄素D1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与DH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大豆黄素D2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显著高于DH组,统计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大鼠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潜伏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豆黄素D1,D2组(P<0.01)和度洛西汀组(P<0.05)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模型组,3组之间相比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显著增高(P<0.01),大豆黄素D1,D2组和度洛西汀组血清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而上述3组之间相比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大豆黄素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PA轴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黄酮类 大豆黄素 抗抑郁药 应激 HPA轴
原文传递
额颞叶痴呆与精神障碍共病情况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白凤凤 刘庆贺 +1 位作者 顾培 孙达亮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年第3期400-402,共3页
额颞叶痴呆是早老性人群中最常见多发的痴呆类型,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额颞叶痴呆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共病现象,这些发现吸引了相关领域学... 额颞叶痴呆是早老性人群中最常见多发的痴呆类型,以进行性精神行为异常、执行功能障碍和语言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显示,额颞叶痴呆与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重性精神疾病存在共病现象,这些发现吸引了相关领域学者致力于对两者共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和认识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叶痴呆 精神障碍 共病
原文传递
AD伴发重度精神行为症状致严重伤害家人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雪 张冉 孙达亮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91-192,共2页
报道并探讨一例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的患者严重伤害家人的病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该病伴发重度精神行为症状较为少见,值得临床关注。
关键词 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原文传递
焦虑障碍5-HT_(1A)受体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家瑞 周佳男 +1 位作者 刘秀苹 孙达亮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对有关5-HT1A受体在焦虑障碍发病机制中的神经影像学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5-HT1A受体 焦虑障碍 神经影像学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利培酮通过提高IL-1β介导L型钙通道电流增加致大鼠结肠动力紊乱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家瑞 孙达亮 +2 位作者 毛富强 李申 赵钧铭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173-2179,共7页
目的:探讨利培酮是否可通过增加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结肠L型钙通道钙电流(LCC)改变,进而导致大鼠结肠动力紊乱。方法:正常大鼠灌胃(ig)给予0.15和0.6 mg·kg-1利培酮共14 d。d 15考察利培酮处理组大鼠排便习惯,大鼠离体... 目的:探讨利培酮是否可通过增加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介导结肠L型钙通道钙电流(LCC)改变,进而导致大鼠结肠动力紊乱。方法:正常大鼠灌胃(ig)给予0.15和0.6 mg·kg-1利培酮共14 d。d 15考察利培酮处理组大鼠排便习惯,大鼠离体结肠肌条收缩改变;考察血清以及结肠IL-1β表达变化;采用全细胞膜片钳考察利培酮以及IL-1β对结肠平滑肌细胞LCC作用。结果:利培酮处理组大鼠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即排便数目以及粪便含水量显著下降;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显著增加;结肠IL-1β以及IL-1βmRNA相对于对照组显著增加;膜片钳实验中,IL-1β可显著增加LCC。结论:利培酮给药可显著增加大鼠结肠IL-1β表达,继而激发结肠LCC增加,致大鼠结肠紧张度增加,产生便秘等胃肠动力紊乱现象。本研究为降低利培酮临床应用的上述不良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便秘 结肠平滑肌收缩张力 IL-1Β L型钙通道
原文传递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脑葡萄糖代谢功能网络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智伟 肖见飞 +6 位作者 黄琪 姜东朗 任树华 管一晖 谢芳 孙达亮 华逢春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SFD)患者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的拓扑变化。方法用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18例SFD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39.5±12.0)岁,病程(3.67±3.20)年;SFD组]、21名健康体格检查者[男13名、女8名,年龄(43.9±8.4)岁;对照组]的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建立静息状态下2组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网络。使用图论的方法计算脑网络的全局参数(标准化聚类系数、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和节点参数(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2组脑网络参数间的差异采用重复1000次的置换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聚类系数和介数中心度定义前20%(18/90)的节点为脑网络的关键(Hub)节点,分析SFD患者Hub节点的改变。结果SFD组患者的脑网络和对照组一样具有小世界属性(σ>1),但标准化聚类系数、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有降低趋势,标准化最短路径长度有增加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SFD患者左侧苍白球、左侧杏仁核、左侧楔前叶和右侧角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升高(置换检验,P<0.05),左侧颞中回和右侧枕上回的介数中心度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双侧苍白球、双侧丘脑和左侧杏仁核的聚类系数明显降低(置换检验,P<0.05)。SFD组发生改变的Hub节点多数(16/24)位于边缘系统。结论SFD患者的葡萄糖代谢脑网络拓扑性质发生改变,小世界属性和全局效率呈降低的趋势及Hub节点的改变,导致网络信息传递效率有所降低,功能整合和功能分离的平衡被打破,这为躯体化症状的脑功能异常提供了有效的影像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型障碍 代谢网络和途径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