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结构性变化与影响因素
1
作者 陆一 孙迟瑶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5,187,188,共23页
在高选拔性和高挑战度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重要的教育观测指征,也是其学术志趣的具体表现。学习动力包括动力强度与动力来源两个侧面。本文通过比较2017年与2023年两次全国拔尖学生调查的截面数据发现,... 在高选拔性和高挑战度的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是重要的教育观测指征,也是其学术志趣的具体表现。学习动力包括动力强度与动力来源两个侧面。本文通过比较2017年与2023年两次全国拔尖学生调查的截面数据发现,相比于2017年,2023年拔尖学生的平均学习动力强度减弱,源自“求知兴趣”的学习动力显著下降,源自“就业升学”的学习动力显著上升,动力来源构成有外部化、功利化趋势;当前拔尖学生从大一起便具有强烈的“就业升学”等外部动机,在2017年调查中这一动机到大三才变得较强。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拔尖学生的学习动力变化与招生渠道和家庭背景密切相关,竞赛生、家庭条件较优越者学习动机的功利化程度较小;当社会大环境变化时,家庭条件较差者的学习动力更显著地受到外部因素侵袭。社会环境变化与国家宣传教育可能促进了报国志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动力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志趣 功利化
下载PDF
谁从在线学习中受益更大?——基于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迟瑶 刘继安 徐艳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7,共13页
在线知识共享是数字时代个体发展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是未来知识社会的核心成员,探索影响其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对促进研究生公平地享受数字红利,为建设数字中国作出贡献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已有文献缺少对该主题的关注。本研究从社... 在线知识共享是数字时代个体发展的关键环节。研究生是未来知识社会的核心成员,探索影响其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的因素,对促进研究生公平地享受数字红利,为建设数字中国作出贡献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已有文献缺少对该主题的关注。本研究从社会结构性和个体能动性两个层面出发,探究了导致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行为差异化的原因。对501位在读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1)不是所有研究生都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社会结构性因素(性别、学校类型、城乡所在地、父亲职业、父亲受教育程度)对研究生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与在线知识共享数量相比,社会结构性因素对在线知识共享质量的影响更大。(2)个体能动性因素(信息素养)对研究生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同样具有显著影响。与在线知识共享质量相比,个体能动性因素对在线知识共享数量的影响更大。(3)存在互联网情境下的马太效应。社会结构性因素对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的部分影响通过个体能动性因素间接产生。社会结构性因素处于优势地位的人表现出更高水平的信息素养,这鼓励了他们更加积极和高质量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数字鸿沟 社会结构性因素 个体能动性因素 在线知识共享行为
下载PDF
自主学习视角下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迟瑶 戚佳 +1 位作者 刘继安 徐艳茹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2023年第4期99-115,I0003,共18页
数字化时代,参与课外在线学习逐渐成为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学习者主导的课外在线学习情境中,学生更多受自我指导,其个体层面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考察了研究生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评价、动... 数字化时代,参与课外在线学习逐渐成为研究生成长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在学习者主导的课外在线学习情境中,学生更多受自我指导,其个体层面因素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研究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考察了研究生对个人能力的感知评价、动机和在线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与影响路径。对501位在读研究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①专业能力、在线经验和自我效能感对研究生在线知识共享数量有显著正向影响,然而,除专业能力外,其余二者对研究生的在线知识共享质量影响并不显著,自我效能感甚至可能存在抑制趋势;②强化信息素养能够鼓励更加高质量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③外部动机对研究生的在线知识共享质量具有负向影响;④内部动机和社会动机则鼓励研究生表现出更加积极和高质量的在线知识共享行为。本文研究发现为从“以学生为中心”的切入点鼓励更多高质量在线学习活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学习 知识共享 自主学习 研究生 自我调节理论
下载PDF
导生组合类型、阶段式指导与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发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继安 戚佳 +1 位作者 孙迟瑶 徐艳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3-70,共8页
导师如何通过“因材施教”的指导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博士生培养的关注热点。基于481份“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从导生双主体角度,以控制和支持两个维度的导生组合类型为自变量、博士生年级为调节变量,探索二者... 导师如何通过“因材施教”的指导提升博士生的创新能力,是博士生培养的关注热点。基于481份“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的调查数据,从导生双主体角度,以控制和支持两个维度的导生组合类型为自变量、博士生年级为调节变量,探索二者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相较于导师低控制和学生低投入、导师低支持和学生低投入,其他导生组合类型均对理工科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级在控制维度的导生组合类型对理工科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导师阶段式培养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博士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关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创新能力 导生组合类型 阶段式培养
下载PDF
基础学科拔尖计划项目本科生学业历程的自我塑造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艳茹 刘继安 +1 位作者 王培菁 孙迟瑶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38,共7页
研究借助高等教育是学生自我塑造的过程这一思想,质性探索了某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项目中14位本科生的学业成长经历。研究发现:受访者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自我塑造是一个进阶性过程,包括“学业转型阵痛期”“自我和学业... 研究借助高等教育是学生自我塑造的过程这一思想,质性探索了某研究型大学基础学科拔尖计划项目中14位本科生的学业成长经历。研究发现:受访者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自我塑造是一个进阶性过程,包括“学业转型阵痛期”“自我和学业明晰期”以及“学业动机再造期”,表现为一段持续发展的能动性行动流。文章展现了兼具限制性和使动性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与个人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互动,对当前中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型大学 结构与能动性 自我塑造
下载PDF
2023年中国高等教育重大议题与年度热点研究前沿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柯政 +22 位作者 卢威 高地 张泽强 蒋菲 韩丽颖 任志锋 崔世杰 黄依梵 张维 徐冰娜 郭菲 张蓝文 高桢婕 文雯 杨熙 郑力 刘凡丰 陆一 孙迟瑶 李会春 周光礼 姚蕊 辛越优 《中国高等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8,共25页
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界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研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教育家精神;对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教育科... 2023年,高等教育研究界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研制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阐释教育家精神;对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现代化、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推进、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优化等党和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展开研究论述;对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建设,思政教育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对外开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有力阐释与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教育家精神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拔尖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数字化
原文传递
共学同道抑或竞争对手:拔尖创新人才的同伴关系及其影响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卜尚聪 陆一 孙迟瑶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80,共11页
在层层选优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人们关注学生成长、评估教育效力往往着眼于个体表现及其累积情况,然而“拔尖”作为国家主推的人才选育模式会产生特殊的集群效应,形成不容忽视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其中是得到了更多志同道合师... 在层层选优的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人们关注学生成长、评估教育效力往往着眼于个体表现及其累积情况,然而“拔尖”作为国家主推的人才选育模式会产生特殊的集群效应,形成不容忽视的教育环境。学生在其中是得到了更多志同道合师友的支持,还是遭遇了更同质化的激烈竞争?使用七所顶尖大学拔尖项目学生调查数据,从纾困互助、切磋共鸣、争胜好强与恶性竞争四个方面实证分析具有科研雄心学生在拔尖项目中的同伴关系,研究发现,伙伴关系和竞争关系均对人才发展有显著影响;从不同拔尖项目选育模式看,开放模式下切磋共鸣更频繁发生,争胜好强的气氛与封闭模式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同伴关系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谁从在线学习中受益更大?
8
作者 孙迟瑶 刘继安 徐艳茹 《新华文摘》 2023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引言伴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接人互联网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高等教育阶段关注的数字鸿沟从个人是否能够访问和接人互联网的“起点不平等”逐渐转向在线参与行为的差距,即“过程不平等”。研究发现,这种关于互联网使用者内部的“第二... 引言伴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接人互联网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高等教育阶段关注的数字鸿沟从个人是否能够访问和接人互联网的“起点不平等”逐渐转向在线参与行为的差距,即“过程不平等”。研究发现,这种关于互联网使用者内部的“第二级数字鸿沟”将会给个体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加剧社会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在线学习 社会不平等 数字鸿沟 推广普及 人口比例
原文传递
美国一流大学本科数据科学教育体系--建设路径、体系特征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迟瑶 刘继安 徐艳茹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143,共10页
[目的/意义]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社会面临着数据科学专门人才和具备数据素养的其他人才的巨大缺口,而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锻炼相关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阶段。美国一流大学本科阶段的数据科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早,对我国具有... [目的/意义]快速发展的数字化社会面临着数据科学专门人才和具备数据素养的其他人才的巨大缺口,而本科教育是培养学生数据意识、锻炼相关技能、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阶段。美国一流大学本科阶段的数据科学教育起步相对较早,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学校官网信息、美国官方报告和相应文献,对美国多所一流大学实践情况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案例高校数据科学本科教育的建设路径、体系特征和发展趋势。[结果/结论]美国案例高校已经初步形成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补充课程的本科数据科学教育生态体系,具有通专结合、多学科交叉、理实融通、开放协同的体系特征,并呈现向整合课程体系、灵活共享平台、规范化评估系统发展的趋势。美国一流大学本科生数据科学教育项目的实践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美国一流大学 本科生 数据科学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学科交叉专业构建理念与路径——MIT苏世民计算学院的启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继安 徐艳茹 孙迟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24,37,共7页
“计算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MIT苏世民计算学院作为其发展交叉学科的中心,以期将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力量带到MIT所有研究领域,同时也促进其他学科的知识参与塑造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未来。本文通... “计算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是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议题。MIT苏世民计算学院作为其发展交叉学科的中心,以期将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力量带到MIT所有研究领域,同时也促进其他学科的知识参与塑造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未来。本文通过详细分析苏世民计算学院的组织构架以及四个交叉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案,发现苏世民计算学院主要具备四个办学特色:“相互塑造”的学科协同发展理念,“吸收孵化”的学科组织建制,“院系联合”的课程组织形式和“丰富、串联、交叉”的课程体系内涵。在理念共识、组织支撑、资源投入与制度保障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为我国高校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学科交叉专业的建设以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人工智能 MIT 苏世民计算学院
原文传递
六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主要成效与经验
11
作者 陆一 孙迟瑶 《中国高等教育》 2024年第17期33-39,共7页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实现重大进展,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实现重大进展,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以数字化促进高等教育转型重塑。面向未来,我国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提升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优化高等教育布局与结构,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深入推进评价改革,塑造人与数字技术共生的智能化高等教育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全国教育大会 创新驱动 教育数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