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科科属植物中二萜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迪安 李广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8-64,共7页
文章综述了近五年来国内外研究香科科属植物中二萜的进展情况,列出了33个二萜化合物的简要理化常数,重点分析了Clerodane型二萜的结构特点及光谱特征。
关键词 香科科属 二萜 化学成分 唇形科
下载PDF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起程 韩锐 +7 位作者 陈未名 何小庆 丁怡 程青 方唯硕 刘红岩 孙迪安 顾建桥 《中国肿瘤》 CAS 1997年第6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抗肿瘤药 新药 紫杉醇注射液
下载PDF
微量DNA高效提取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付少彬 王海英 +1 位作者 孟庆峰 孙迪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8868-8869,共2页
[目的]探究一种高效的提取微量地衣体及地衣共生菌DNA的方法。[方法]在CTAB法的基础上,对溶液成分、比例及应用硅基质吸附柱对微量DNA提取进行优化。[结果]对于叶状、枝状和壳状地衣,采用该方法可得到质量较高的DNA。[结论]所用方法既... [目的]探究一种高效的提取微量地衣体及地衣共生菌DNA的方法。[方法]在CTAB法的基础上,对溶液成分、比例及应用硅基质吸附柱对微量DNA提取进行优化。[结果]对于叶状、枝状和壳状地衣,采用该方法可得到质量较高的DNA。[结论]所用方法既节约样品,简便易行,费用低,稳定性好,效率高,而且不局限于新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共生菌 微量DNA 提取方法
下载PDF
淡紫青霉ACCC31890对纤细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冉冉 郜昭慧 +3 位作者 董欣然 胡宏秀 乔月 孙迪安 《中国药师》 CAS 2017年第6期988-993,共6页
目的:研究淡紫青霉菌对纤细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分离鉴定转化产物并进行药理活性探讨。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转化产物,依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对产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的研究。结果:... 目的:研究淡紫青霉菌对纤细薯蓣皂苷的生物转化,分离鉴定转化产物并进行药理活性探讨。方法:使用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液相色谱分离转化产物,依据质谱(MS)、核磁共振(NMR)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并对产物进行了体外抗炎活性的研究。结果:从转化粗提物中分离得到三个依次脱糖基产物,分别为5R-spirost-5-ene-3-ol-O-β-D-Glucopyranoside-(1→3)-β-D-Glucopyranosyl(1),延龄草苷(2)和薯蓣皂苷元(3),转化率分别为1%,1%,45%;体外抗炎活性研究表明三种转化产物对LP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NO,IL-6和MCP-1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活性随着糖链的逐步水解有所增加,以终产物薯蓣皂苷元的抗炎活性最强。结论:淡紫青霉菌转化纤细薯蓣皂苷得到薯蓣皂苷元的产率较高,糖基的数量对甾体皂苷类化合物抗炎活性有着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紫青霉ACCC31890 纤细薯蓣皂苷 生物转化 抗炎活性
下载PDF
含款冬花和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鉴定和含量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春雨 张燕 +5 位作者 董爱军 杨飞飞 齐耀东 孙迪安 斯建勇 廖永红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6期1106-1113,共8页
目的:采用可同时测定32个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紫草药材及含款冬花和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的PAs成分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方法:药材和中成药制剂经提取后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富集后的... 目的:采用可同时测定32个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PAs)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紫草药材及含款冬花和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的PAs成分进行鉴定和含量分析。方法:药材和中成药制剂经提取后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富集后的样品采用Phenomenex Prodigy 5μODS3 100A色谱柱(150 mm×3.2 mm,5μm)梯度洗脱后,使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结果:14种含款冬花的中成药制剂所含PAs主要为克氏千里光碱,PAs的总检出量为0.059~5.330μg·g–1或μg·mL^(–1),按药品说明书计算的PAs日摄入量为2.24~95.92μg;紫草药材主要含有蓝蓟定、石松胺、印美定及其氮氧化物等PAs,8批药材的PAs总检出量为0.60~140.69μg·g^(–1);在10种含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PAs日摄入量为0.38~25.20μg。结论:大多数紫草药材PAs含量相对较低,有望通过控制紫草药材中PAs含量,使含紫草的中成药制剂中PAs含量满足欧盟限量要求;而对于含款冬花的中成药制剂中,大多数(8/14) PAs检出量超过了欧盟限量的10倍,提示含款冬花的中成药制剂有必要开展克氏千里光碱的质量控制及其摄入所致的潜在安全风险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款冬花 紫草 中成药
下载PDF
奥美拉唑治疗老年人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张金泉 孙迪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2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老年人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前插入胃管,用冷生理盐水清洗积血后,留置观察胃内出血情况,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奥美拉唑组32例,用奥美拉唑针剂40mg加于5%GS或0.9%NS20ml...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老年人急性出血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急性出血性胃炎的老年患者在治疗前插入胃管,用冷生理盐水清洗积血后,留置观察胃内出血情况,然后随机分成两组。奥美拉唑组32例,用奥美拉唑针剂40mg加于5%GS或0.9%NS20ml中静脉注射(静注),5~10分钟注完,每日2次。法莫替丁组30例,用法莫替丁针剂20mg加于5%GS或0.9%NS20ml中静注,5~10分钟注完,每日2次。结果奥美拉唑组有效率为94%(30/32);法莫替丁组有效率为67%(20/30)。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奥美拉唑针剂静注是治疗老年人急性出血性胃炎的有效止血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类抗炎药 奥美拉唑 治疗 老年人 急性出血性胃炎 临床观察 法莫替丁
下载PDF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及其注射液的研究和开发 被引量:1
7
作者 方起程 韩锐 +7 位作者 陈未名 程青 丁怡 何小庆 方唯硕 刘红岩 孙迪安 顾建桥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8期5-5,共1页
紫杉醇(Paclitaxel)是近十年来发现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在癌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细胞中微管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到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生长。1988年美国开始Ⅱ期临床试验。1992... 紫杉醇(Paclitaxel)是近十年来发现的化学结构新颖,作用机理独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它在癌细胞分裂时能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促进细胞中微管聚合,抑制其解聚,使细胞有丝分裂受到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生长。1988年美国开始Ⅱ期临床试验。1992年12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紫杉醇用于转移性卵巢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注射液 转移性卵巢癌 肿瘤生长 抗肿瘤药物 近十年 细胞分裂 作用机理 临床试验 食品药品管理局 化学结构
下载PDF
Rett综合征相关基因MeCP2敲除大鼠模型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翟伟 胡宏秀 +9 位作者 乐亮 庄峰峰 王克柱 赵英 王凯 刘新民 孙迪安 王晓英 匡世焕 胡克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4-1011,共8页
MeCP2(Methyl CpG binding protein 2)基因突变可导致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目前已报道的MeCP2敲除小鼠表型与RTT病人症状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索MeCP2在脑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导致RTT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MeCP... MeCP2(Methyl CpG binding protein 2)基因突变可导致Rett综合征(Rett syndrome,RTT)。目前已报道的MeCP2敲除小鼠表型与RTT病人症状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索MeCP2在脑发育中的作用及其导致RTT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MeCP2基因敲除大鼠模型。通过构建靶向敲除MeCP2基因的载体,体外将Cas9 mRNA和sgRNA显微注射到SD大鼠受精卵中,在MeCP2基因exon2中造成移码突变,从而获得MeCP2基因敲除大鼠。利用测序和Westernblotting方法鉴定MeCP2敲除大鼠,并对其表型和行为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MeCP2敲除大鼠体重降低,存在焦虑倾向和认知缺陷。本研究成功构建了MeCP2基因敲除大鼠模型,其表型类似人类RTT患者的症状,为后续MeCP2功能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P2 CRISPR/Cas9 SD大鼠模型 RETT综合征
下载PDF
低血钾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1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向红 孙迪安 +2 位作者 郑凤和 吴淑红 殷敏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27-229,共3页
关键词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低血钾 慢性支气管炎 原发性高血压 食欲减退 胆结石 晕厥史 min
下载PDF
刺囊酸微生物转化菌株的初步筛选
10
作者 马义雯 俞年军 +1 位作者 孙迪安 郜昭慧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从自然界选出不同类型的菌种,并筛选可以转化刺囊酸的菌株。方法用微生物对刺囊酸进行转化,筛选出能转化刺囊酸的菌种,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 目的从自然界选出不同类型的菌种,并筛选可以转化刺囊酸的菌株。方法用微生物对刺囊酸进行转化,筛选出能转化刺囊酸的菌种,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转化反应的发生。结果从12株不同的菌种中,共筛选出4株菌株具有转化刺囊酸能力的菌株,TLC和HPLC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对刺囊酸的转化方式不一样。结论内生菌、梨形卷枝霉、总状毛霉、冬虫夏草的4个菌株具有转化刺囊酸的能力,这些转化产物可为新药研发提供更具价值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刺囊酸 微生物转化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迪安 何梅先 《临床心电学杂志》 1996年第3期105-106,共2页
分析10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9例V_3~V_6R波异常高大,尤以V_3~V_5为甚,伴T波倒置。内8例呈巨大倒置T波(>10mm)。6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例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心率增快时T波倒置无变化。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描记
下载PDF
人参红皮病菌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的化学成分
12
作者 刘鹏 李琦 +3 位作者 杨健 孙迪安 况燚 丁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5-1223,共9页
【目的】对人参Panax ginseng红皮病菌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活性化合物,并为后期人参红皮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大米固体发酵方式获得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对粗提物采用... 【目的】对人参Panax ginseng红皮病菌Rhexocercosporidium panacis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活性化合物,并为后期人参红皮病致病机理的研究提供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通过大米固体发酵方式获得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对粗提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反向硅胶柱层析(ODS)、凝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半制备液相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获得单体化合物,再基于质谱、核磁共振谱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最后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9种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中的6种化合物进行初步的植物毒活性评价。【结果】从人参红皮病菌粗提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9种化合物,其中3种甾醇类:化学物1为麦角甾醇(ergosterol)、化合物2为过氧化麦角甾醇(5,8-epidioxy-5α,8α-ergosta-6,9,22E-tien-3β-ol)、化合物3为5,8-表二氧麦角甾醇-6,9(11),22-三烯-3-醇(5,8-epidioxy-5α,8α-ergosta-6,22E-dien-3β-ol);6种聚酮类:化合物4为核桃酮(regiolone)、化合物5为4,6,8-三羟基-3,4-二氢-1(2H)-萘酮(4,6,8-trihydroxy-3,4-dihydronaphthalen-1(2H)-one)、化合物6为2,5-二甲基-7-羟基色酮(2,5-dimethyl-7-hydroxychromone)、化合物7为2-甲基-5-羧甲基-7-羟基色酮(2-methyl-5-carboxymenthyl-7-hydroxychromone)、化合物8为(+)-citreoisocoumarin、化合物9为de-O-methyldiaporthin。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9无抗氧化活性,化合物4~9对人参根部未表现出致病性。【结论】化合物1~9为首次从人参红皮病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该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数据库。其中化合物4~9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但在植物毒活性评价中未能使离体人参根部致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人参红皮病菌 甾醇 聚酮 生物活性
下载PDF
西红花甙治疗高脂血症31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子良 孙迪安 陈福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737-738,共2页
为对比中成药西红花甙(暂名心宁片)和丹参片口服对中老年高脂血症的影响。对6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各31例,以治疗组西红花甙50mg3次/d及对照组丹参片3粒3次/d口服,均以30d为1个疗程,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后检查血脂... 为对比中成药西红花甙(暂名心宁片)和丹参片口服对中老年高脂血症的影响。对62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二组各31例,以治疗组西红花甙50mg3次/d及对照组丹参片3粒3次/d口服,均以30d为1个疗程,分别于试验前和试验后检查血脂诸项,并按《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调整血脂药物研究判定标准结果。治疗组中显效2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93.5%,二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西红花甙不仅在降低TC、TG方面有明显作用,而且对升高HDL2-C,APO-A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同时能下调APO-B,是较为理想调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甙 高脂血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同时测定番泻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丽华 王钧篪 +5 位作者 乔月 王慧娟 沈连钢 廖永红 孙迪安 斯建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931-936,共6页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番泻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的含量,为番泻叶的安全评估奠定基础。方法:以95%甲醇水为溶剂对番泻叶药材进行超声提取,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采用ZorbaxEclipsePlusC18(150... 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测定番泻叶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A)的含量,为番泻叶的安全评估奠定基础。方法:以95%甲醇水为溶剂对番泻叶药材进行超声提取,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富集。采用ZorbaxEclipsePlusC18(150mm×3.0mm,1.8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结果:14个PA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0.9905),各化合物回收率为80.60%~103.22%,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0.5、0.2~1.0μg·L^-1。从12批番泻叶主要检测出5种PA,且PA的总质量分数为7.06~187.97μg·kg^-1。根据最高日摄入量计算,5批番泻叶药材中的PA摄入量超过0.42μg·d^-1。结论:本研究首次通过UPLC-MS/MS检测到了番泻叶中的PA,通过对其日摄入量的分析,为番泻叶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泻叶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 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下载PDF
药用植物内生菌对乌苏酸的微生物转化筛选 被引量:13
15
作者 付少彬 杨峻山 +1 位作者 崔晋龙 孙迪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225-1228,共4页
目的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分离纯化内生菌,并筛选可以转化乌苏酸的菌株,以期探究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对乌苏酸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内生菌;用薄层色谱检测转化反应的发生;用CTAB法提取转化菌株的基因组DNA,PC... 目的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分离纯化内生菌,并筛选可以转化乌苏酸的菌株,以期探究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对乌苏酸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组织块法分离内生菌;用薄层色谱检测转化反应的发生;用CTAB法提取转化菌株的基因组DNA,PCR技术对其ITS rDNA进行扩增,再经Blast比对鉴定菌株。结果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的茎和叶中分离得到内生菌52株,用30株对乌苏酸进行转化筛选。有4株内生菌具有转化乌苏酸的能力,经表观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转化菌株,分别是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Fusarium chlamydosporum,Arthrinium.sp。结论从转化产物的结构可以得出结论,利用药用植物内生菌对天然活性成分乌苏酸进行微生物转化,可以丰富乌苏酸的结构类型,为获得活性更好的衍生物提供技术和方法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蛇足石杉 内生菌 微生物转化 乌苏酸 筛选
原文传递
基于UPLC-MS/MS同时测定款冬花中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的含量 被引量:14
16
作者 乔月 陈丽华 +5 位作者 胡宏秀 高冉冉 郜昭慧 斯建勇 廖永红 孙迪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5-162,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15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s,PAs)及其氮氧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完成15批不同来源的款冬花样品的含量测定。从而初步了解不同来源款冬花中PAs的分布现状,为药材的安全合...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15个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dine alkaloids,PAs)及其氮氧化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完成15批不同来源的款冬花样品的含量测定。从而初步了解不同来源款冬花中PAs的分布现状,为药材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相关参考。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3. 0 mm×150 mm,1. 8μm),流动相为含0. 05%甲酸和2. 5 mmol·L-1甲酸铵的水溶液(A)以及含0. 05%甲酸和2. 5 mmol·L-1甲酸铵的甲醇(B),梯度洗脱,流速0. 4 m L·min-1,进样量2μL,柱温40℃。采用Agilent 1290-6470 QQQ型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离子化模式为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利用外标法计算药材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通过计算不同成分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对样品间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建立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分离度良好,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样品测定结果表明,15批药材均含有PAs及其氮氧化物,且所含PAs种类基本相同。克氏千里光碱(senkirkine)是款冬花中最主要的PAs类成分。药材款冬花中不同PAs的含量与分布有较大差异。结论:款冬花中普遍含有吡咯里西啶生物碱及其氮氧化物,且以具有显著肝毒性的克氏千里光碱为其中最主要种类。针对PAs的含量测定为确保款冬药材的用药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 氮氧化物 克氏千里光碱
原文传递
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金泉 李明敏 +2 位作者 孙迪安 毛晓云 丁瑾瑜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2年第5期214-215,共2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与HP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并在病变部位取3块活组织。对病理诊断为胃癌的235例组织再作必良Gimesa染色,以确立HP感染与否。结果:癌肿病变部位HP感染率在胃窦部占58.33... 目的:进一步探讨胃癌的发生、发展与HP持续感染的关系。方法:经胃镜检查观察病变的部位和形态,并在病变部位取3块活组织。对病理诊断为胃癌的235例组织再作必良Gimesa染色,以确立HP感染与否。结果:癌肿病变部位HP感染率在胃窦部占58.33%,胃角部占38.33%,贲门部占37.50%,胃体部占16.95%。在控制不同形态胃癌的影响下,不同部位胃癌间HP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癌肿病变形态HP感染率,在早期隆起型占31.11%,中晚期息内型占75.55%,溃疡型占37.39%,弥漫浸润型占26.67%。在控制不同部位胃癌的影响作用下,不同形态胃癌间的HP感染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按组织分型,HP感染率在腺癌中占39.0%,粘液癌占60.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5)。HP感染阳性胃癌与阴性胃癌患者在年龄、性别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窦部中晚期息肉型癌肿可能与HP持续感染关系最为密切。源于胃组织起源不同,粘液癌HP感染率比腺癌为高。胃癌发生年龄、性别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 感染 关系
原文传递
菌株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griseus CGMCC4.18对熊果酸的微生物转化
18
作者 付少彬 杨峻山 孙迪安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994-1997,共4页
目的熊果酸是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笔者拟通过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增加熊果酸的结构多样性,为筛选活性更好的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首次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 目的熊果酸是存在于多种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因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笔者拟通过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增加熊果酸的结构多样性,为筛选活性更好的化合物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首次利用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griseus CGMCC 4.18,通过微生物转化的方式对熊果酸进行结构修饰与改造。结果得到化学方法难以得到且微生物转化中稀有的2位羟基化产物corosolic acid(2α,3β-d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以及A环C-C单键打开的产物3,4-seco-ursan-4-hydroxy-12-en-3,28-dioic acid,更为可贵的是2位羟基的立体结构是α构型,这在微生物转化中是非常少见的。转化产物的结构通过波谱数据以及报道文献得知。结论通过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griseus CGMCC 4.18对熊果酸进行结构改造,可以有效地增加熊果酸结构的多样性,这也充分体现了微生物转化具有区域选择性强、立体选择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熊果酸 STREPTOMYCES GRISEUS SUBSP GRISEUS α-羟基化 A环开环
原文传递
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英文)
19
作者 冯旭 邹忠梅 +1 位作者 储智勇 孙迪安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6-472,共7页
微生物对紫杉烷类化合物进行转化可以获得一系列新的衍生物,其中一些衍生物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另外,生物转化还是制备药物代谢产物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1996年至2010年紫杉烷类化合物生物转化研究的进展。
关键词 生物转化 紫杉烷
原文传递
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 被引量:24
20
作者 孙迪安 浦寿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孙迪安浦寿月自1785年Withering首先报道洋地黄治疗心源性水肿的效果后,洋地黄主要用于伴有心房纤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到本世纪20年代,才提出洋地黄对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样有效... 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孙迪安浦寿月自1785年Withering首先报道洋地黄治疗心源性水肿的效果后,洋地黄主要用于伴有心房纤颤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到本世纪20年代,才提出洋地黄对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同样有效。40年代血流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地高辛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