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EM206基因敲除小鼠小脑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1
作者 陆盈 孙顺昌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10-13,共4页
目的筛选TMEM206基因敲除小鼠小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探讨TMEM206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TMEM206基因敲除小鼠,并通过配殖获得TMEM206基因敲除纯合小鼠。选取3只8周龄雌性TMEM206基因... 目的筛选TMEM206基因敲除小鼠小脑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探讨TMEM206基因的功能。方法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制备TMEM206基因敲除小鼠,并通过配殖获得TMEM206基因敲除纯合小鼠。选取3只8周龄雌性TMEM206基因敲除纯合小鼠和3只同窝雌性野生小鼠,分离小脑组织并提取总RNA,转录组测序后,使用Cuffdiff(v2.2.1)软件的EBseq算法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使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属性(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474个差异表达基因,与正常小脑组织相比,TMEM206基因敲除小鼠小脑组织中上调的基因265个、下调的基因209个。GO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产物定位于细胞外膜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蛋白(MHCⅠ)较多,功能属性主要归类于结合转录因子、脂类分子及抗原分子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生物学过程众多,如DNA损伤的细胞反应、细胞分化选择、骨质矿化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分子属性上多为细胞黏附分子和肿瘤坏死因子路径的分子,功能上主要与细胞吞噬和衰老有关,此外还与人乳头瘤病毒、Ⅰ型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单纯疱疹病毒、Ⅷ型人疱疹病毒及EB病毒等感染有关。结论TMEM206基因敲除后,小鼠小脑组织中筛选得到474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与维持细胞外膜结构稳定、细胞黏附、病毒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206基因 小脑组织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变化规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孙顺昌 彭运生 贺敬波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随病程进展而不断变化。该研究旨在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例,通过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 目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随病程进展而不断变化。该研究旨在分析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临床已确诊的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其中男性39例,女性1例,通过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结果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肌酸激酶在3—5岁达到峰值,以后随病程进展和年龄增加逐年下降,年均下降率为8.7%。结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在3—5岁达到峰值,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逐年下降,这种变化规律可以反映肌纤维坏死速率和病程进展速度,评估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 血清肌酸激酶 变化 规律 儿童
下载PDF
siRNA阻断鼠成肌细胞myostatin表达对细胞增殖及分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孙顺昌 彭运生 +1 位作者 贺敬波 林志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1,共5页
目的研究myostatin表达被阻断后鼠成肌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构建可阻断myostatin表达的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鼠成肌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鉴定myostatin表达。培养myostatin表达被阻断的成肌细胞,计数不同时间... 目的研究myostatin表达被阻断后鼠成肌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能力。方法构建可阻断myostatin表达的siRNA表达载体,并转染鼠成肌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鉴定myostatin表达。培养myostatin表达被阻断的成肌细胞,计数不同时间的细胞数和测定细胞表达的肌酸激酶。使用诱导分化培养液培养myostatin表达被阻断的成肌细胞,观察其分化成肌管的能力。结果 siRNA表达载体对成肌细胞myostatin表达的干扰率为81.6%,其干扰效果也被Western印迹所证实。Myostatin表达被阻断的成肌细胞数目增加(P<0.05),细胞内肌酸激酶活力升高(P<0.05)。正常成肌细胞培养7 d可分化成肌管,myostatin表达被阻断后需10 d才分化成肌管。结论 siRNA表达载体阻断成肌细胞的myostatin表达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分化被延迟,或许可成为治疗肌肉萎缩的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MYOSTATIN RNA干扰 增殖 分化
下载PDF
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顺昌 周指明 +2 位作者 涂传清 彭运生 宋慧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8-632,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沉默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BCL11A基因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 本研究旨在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ell lymphoma/leukemia 11A,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影响。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技术沉默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的BCL11A基因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定量细胞内γ-珠蛋白基因mRNA水平,分析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所构建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对BCL11A基因表达的沉默率分别为49.7%、55.4%、78.2%和84.1%。将沉默率为84.1%的siRNA表达载体转导K562细胞,K562细胞的γ-珠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较转导对照载体质粒升高了2.4倍。结论:BCL11A基因表达被沉默后γ-珠蛋白基因mRNA水平升高显示BCL11A基因对γ-珠蛋白基因表达可能存在负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11A基因 γ-珠蛋白基因 转录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顺昌 周指明 +3 位作者 彭运生 谢春英 陈群蓉 王燮衡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1246-1249,共4页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进行分析,获取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信息,为探讨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收集11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群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 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进行分析,获取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信息,为探讨BP1蛋白结合区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奠定基础。收集110例健康中国汉族人群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序列,经DNA测序确定BP1蛋白结合区的多态性序列。结果显示:在中国汉族人群的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共发现2个多态性位点,它们分别是-551位点C/T、-530位点(AC)n(AT)xTy。在-551位点存在C和T碱基,其频率分别为60.4%和39.6%,而-530位点(AC)n(AT)xTy多态性序列存在(AC)2(AT)9T5、(AC)2(AT)8T5、(AC)2(AT)7T7、(AC)3(AT)7T5、(AC)2(AT)8T9、(AC)3(AT)8T5、(AC)2(AT)10 T3、(AC)2(AT)11 T3和(AC)2(AT)7T5共9种单倍型,它们在人群中的频率分别为33.2%、29.1%、24.1%、5.4%、3.2%、1.8%、1.4%、0.9%和0.9%。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β-珠蛋白基因BP1蛋白结合区内,-530位点(AC)n(AT)xTy多态性信息丰富,其中(AC)2(AT)9T5、(AC)2(AT)8T5和(AC)2(AT)7T7是三种常见单倍型。(AC)3(AT)8T5是一种新类型多态性序列。这些(AC)n(AT)xTy多态性与β-珠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群 Β-珠蛋白基因 BP1蛋白结合区 多态性
下载PDF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β-珠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顺昌 曹建华 +2 位作者 郭玲 彭运生 贺敬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20-1223,共4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序列,了解β-珠蛋白基因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β-珠蛋白基因突变与基因内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连锁关系。本研究收集125例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 本研究旨在分析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序列,了解β-珠蛋白基因内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β-珠蛋白基因突变与基因内单核苷酸多态性的连锁关系。本研究收集125例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β-珠蛋白基因,经DNA测序确定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类型和基因内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显示:在114例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β-珠蛋白基因中共发现了10种突变和12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1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中,有6个位点的6个单倍型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存在连锁不平衡。结论:在β-珠蛋白基因内存在密集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平均约230bp长度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一些位点单倍型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存在连锁不平衡,这或许对基因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Β-珠蛋白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UGT1A1基因非翻译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顺昌 陈群蓉 +1 位作者 陈曦 彭运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2-525,共4页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群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的5'和3'-非翻译区序列进行分析,寻找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变异。方法:收集220例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 目的:对中国汉族人群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的5'和3'-非翻译区序列进行分析,寻找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变异。方法:收集220例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并抽提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UGT1A1基因的5'和3'-非翻译区,通过测序确定DNA序列。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UGT1A1基因的5'非翻译区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64(G/C)和TATAA盒区A(TA)6TAA/A(TA)7TAA;-64位G频率为98.4%,C频率为1.6%。TATAA盒中A(TA)6TAA频率为93.4%,A(TA)7TAA频率为6.6%。3'非翻译区也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1813C/T和1941C/G,所有个体在1813和1941位点均呈纯合性,且1813C和1941C呈遗传共分离(单倍型频率为73.6%),1813T和1941G(单倍型频率为26.4%)呈遗传共分离。结论:中国汉族人群UG T1A1基因的3'-非翻译区1813和1941纯合多态性位点呈遗传共分离可能是基因组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汉族人群 UGT1A1基因 非翻译区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单倍型连锁分析诊断Duchenne肌营养不良致病基因携带者 被引量:1
8
作者 孙顺昌 周指明 +2 位作者 彭运生 贺敬波 谢春英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倍型连锁分析法对临床诊断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家系中的2例女性个体进行连锁分析,以诊断其是否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方法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选取多个DMD基因内含SNP位点的片段进行PCR扩增... 目的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单倍型连锁分析法对临床诊断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家系中的2例女性个体进行连锁分析,以诊断其是否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方法提取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选取多个DMD基因内含SNP位点的片段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片段测序,进行连锁分析以确定是否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在该家系扩增的9个片段中有5个片段含SNP位点,4个片段不含SNP位点,个体I-2(先证者母亲)中有诊断价值的片段为3个,含4个SNP位点。先证者在363795、1204769、1330106及1330197位点SNP单倍型为T-C-A-T,其父(I-1)为T-T-A-T,其母亲SNP单倍型为T-C-A-T/C-T-C-C,一位姐姐(Ⅱ-1)为T-T-A-T/C-T-C-C,另一位姐姐(Ⅱ-2)为T-T-A-T/T-C-A-T,即为DMD致病基因携带者。结论 SNP单倍型连锁分析法可成功诊断DMD家系中的女性DMD基因携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单核苷酸多态性 携带者诊断
下载PDF
腓骨肌萎缩症研究概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孙顺昌 张海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腓骨肌萎缩症 分型 致病基因 电生理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一家系致病基因分析
10
作者 孙顺昌 陈卫东 +2 位作者 林志坚 贺敬波 彭运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定位分析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依据家系图、临床表现、神经肌肉电生理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采用16个基因位点的3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方法进行连... 目的定位分析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依据家系图、临床表现、神经肌肉电生理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采用16个基因位点的37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标记方法进行连锁分析,以覆盖目前已经发现的20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亚型的16个致病基因位点。结果所选择的37个STR标记均发生扩增反应,每一基因位点均呈现多态性。受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3例患者在17p11.2-p12、1q22、16p12.3-p13.11、10q21.1、1p36.2、3q21、12q23、7p15、8p21、7q11-q21、12q12-q13、8q13-q21、12q24.3、10q24、19p12-p13及1p34-p35共16个基因位点的单倍体型均不存在等位基因共享,且家系所有成员致病基因均与16个已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致病基因位点不连锁。结论研究过程中每一基因位点所用STR标记为2~3个,基本可以排除染色体互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诊断依据充分;根据欧洲神经肌肉病中心制订的确诊标准,可排除为已知类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推测为一新型腓骨肌萎缩症致病基因所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腓骨肌萎缩症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 基因 显性 夏科-马里-图斯病 系谱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DMD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顺昌 樊绮诗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4年第6期364-367,共4页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目前临床无有效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最具前景。近几年里,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表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因治疗手段,同时病毒载体的改进也使治疗基因的表达效率有了明显提高,... 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性肌病,目前临床无有效治疗手段,基因治疗最具前景。近几年里,基因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尤其表现在出现了一些新的基因治疗手段,同时病毒载体的改进也使治疗基因的表达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些进展必将有助于基因治疗的临床实验早日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 DMD X连锁隐性遗传 DUCHENNE肌营养不良 时病 有效治疗 研究进展 表达效率 病毒载体 肌病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肺癌35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顺昌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1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神经系统表现 首发症状 肺癌 肺外表现 初诊误诊
下载PDF
汉族人群BCL11A基因内含子2表达调控相关区序列分析
13
作者 孙顺昌 陈曦 彭运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对汉族人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L11A)基因内含子2表达调控相关区序列进行分析,探讨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影响表达调控的DNA序列。方法收集225例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与表达调控... 目的对汉族人群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1A(BCL11A)基因内含子2表达调控相关区序列进行分析,探讨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影响表达调控的DNA序列。方法收集225例健康汉族个体的外周血,抽提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与表达调控相关的DNA区域;DNA测序检测其序列。结果在健康汉族人群中,BCL11A基因内含子2中与表达调控相关的DNA区域内含两个多态性位点,即rs11886868位点C/T多态性和rs34211119位点del T多态性。rs11886868位点C和T的多态性频率分别为97.56%和2.44%,rs34211119位点del T的多态性频率为2.44%,且rs11886868位点T与rs34211119位点del T遗传共分离。结论 BCL11A基因内含子2的表达调控功能可能与rs11886868位点和rs34211119位点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11A基因 内含子 序列
下载PDF
速避凝与阿司匹林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64例临床观察
14
作者 孙顺昌 陈宪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4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速避凝 阿司匹林 治疗 急性脑梗死 临床观察 联合治疗
下载PDF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6型一家系3例报告
15
作者 孙顺昌 许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0期76-77,共2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一SCA6家系的3例患者行SCA6(CAG)n的重复数目分析,并对异常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SCA6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者(CAG)n重复数目为25和26,而正常人群为5~17;SCA6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CR-PAGE)技术,对一SCA6家系的3例患者行SCA6(CAG)n的重复数目分析,并对异常等位基因进行测序,分析SCA6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者(CAG)n重复数目为25和26,而正常人群为5~17;SCA6的临床特征为缓慢进展的纯小脑性共济失调及小脑萎缩。认为基因突变检测是诊断SCA6的金标准;SCA6与其他SCAs亚型不同,仅表现为单纯小脑性共济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6型 临床特点 基因突变
下载PDF
国产降纤酶治疗脑梗塞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16
作者 孙顺昌 于增盛 +2 位作者 王淑玲 王玉洪 李武伦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0年第3期33-34,共2页
本文应用全国脑防办双盲编号的国产降纤酶静滴治疗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34例.降纤酶治疗组21例,对照组13例.在应用降纤酶治疗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出院时和第12周进行两次病人日常生活功能的评估(Barthel氏指数).并... 本文应用全国脑防办双盲编号的国产降纤酶静滴治疗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34例.降纤酶治疗组21例,对照组13例.在应用降纤酶治疗前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出院时和第12周进行两次病人日常生活功能的评估(Barthel氏指数).并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肝功、肾功.研究结果显示,近期疗效降纤酶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步亦优于对照组,但不具备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第12周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氏指数)较出院时有显著进步(P<0.001)。研究显示国产降纤酶确为有效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药物,对急性脑梗塞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纤酶 脑梗塞 随机双盲 治疗
下载PDF
医学检验实验室的全自动化
17
作者 孙顺昌 罗福薇 《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3年第1期43-43,F004,共2页
关键词 医学检验 实验室 全自动化 血液分析仪 血凝仪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孙顺昌 樊绮诗 《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2001年第1期45-47,共3页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L GMD1)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高度不均一的肌病 ,人们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型 ,目前至少已发现 5个相关的基因位点 ,其中一个基因已被克隆 ,对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这...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L GMD1)是一组遗传模式和临床症状高度不均一的肌病 ,人们用分子遗传学手段对其进行分型 ,目前至少已发现 5个相关的基因位点 ,其中一个基因已被克隆 ,对这些基因的表达产物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 ,这些研究将揭示 L GMD1的分子遗传机制和致病机理 ,也将对这些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肢带型肌营养不良 分子遗传学 临床表现 分型
下载PDF
联合应用速避凝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研究
19
作者 孙顺昌 陈宪琪 《青岛医药卫生》 2001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 研究速避凝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防治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速避凝配伍司匹林静滴及单用速避凝治疗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5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临床研究。在应用速避凝配伍... 目的 研究速避凝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防治脑梗死的疗效,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和继发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方法 应用速避凝配伍司匹林静滴及单用速避凝治疗发病24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125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临床研究。在应用速避凝配伍阿司匹林治疗前及用药后第14天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F),在病人出院时和第12周进行两次病人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氏指数)。同时于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功能、脑出血并发率及肝功、肾功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治疗组凝血酶原活动度(A)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近期疗效,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出院时Barthel氏指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进步(P<0.05)。对肝功、肾功无影响。结论 速避凝配伍阿司匹林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速避凝 阿司匹林
下载PDF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F表达与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群蓉 孙顺昌 +2 位作者 彭运生 王清 莫宝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50-653,共4页
本研究通过分析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F(HbF)表达及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选取89例已知基因突变类型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患者的红细胞HbF含... 本研究通过分析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F(HbF)表达及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选取89例已知基因突变类型的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毛细管电泳分析患者的红细胞HbF含量;提取患者基因组D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含rs11886868位点的BCL11A基因片段,用DNA测序法确定rs11886868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显示,在89例深圳地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中发现C和T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携带C/C单倍型患者的红细胞HbF含量为(4.47±3.42)%,高于携带C/T单倍型患者的(2.79±2.21)%。结论: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BCL11A基因rs11886868位点存在C和T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C多态性可能与红细胞内HbF高表达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CL11A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HBF rs11886868位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