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2 位作者 英刚 杨文宇 苏国强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75-278,共4页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抑制剂氨基胍 ( 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 ( L 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30只 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 i NOS)抑制剂氨基胍 ( 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硝基精氨酸甲酯 ( L 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 :30只 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 ( MAP) 35~ 45 m m Hg( 1mm Hg=0 .133k Pa) ,维持 30 m 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 ( 10只 )、AG组 ( 10只 ,复苏时静脉注射 AG8mg/ kg)、L NAME组 ( 10只 ,复苏时静脉注射 L NAME8mg/ kg) ,观察休克前后血浆一氧化氮 ( NO)浓度的动态变化 ,观察 2 4h大鼠存活率 ,2 4h后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 ,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 ,血浆 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 ;AG组动物复苏后血浆 NO的水平明显降低 ,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 ,存活率明显提高 ;L 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 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 ,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 ,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 :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 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纠正 ,而L NAME能降低 NO的水平 ,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大鼠 创伤性 休克 治疗 氨基胍 L-硝基精氨酸甲酯 选择性诱导型 非选择性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大鼠创伤性休克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1 位作者 英刚 杨文宇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6-309,共4页
目的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用44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5... 目的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和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创伤性休克的治疗效果.方法用44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MAP)35~45 mmHg(4.67~6.00kPa),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随机分为休克组(10只)、AG组(根据复苏时静脉注射AG含量为2、8、60 mg/kg@b.w.则分为AGI、AGⅡ、AGⅢ组,各8只)、L-NAME组(10只,复苏时静脉注射L-NAME 8 mg/kg@b.w.),观察休克前后血浆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24 h大鼠存活率.并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观察病理改变.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AG各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存活率明显提高,并且AGⅢ组效果最好;L-NAME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也明显降低,各脏器的病理损害无明显变化,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结论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改善:而L-NAME能降低NO的水平,但对休克的预后无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氨基胍 L-硝基精氨酸甲酯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3 位作者 英刚 厉周 林洪武 宋慧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90-691,共2页
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将 3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休克未复苏组和休克复苏组 ,对照组 10只麻醉后插管 ;2 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 35~... 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将 3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休克未复苏组和休克复苏组 ,对照组 10只麻醉后插管 ;2 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平均动脉压 35~4 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 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液。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 ,血浆A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休克早期高于休克晚期 ,未复苏组高于复苏组。提示AM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休克早期AM血浆水平明显升高 ,并且达到高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肾上腺髓质素 大鼠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AM与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3 位作者 历周 宋慧娟 陶卫国 龙军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51-753,共3页
目的 :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与血管阻力的变化 ,探讨 AM在创伤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 AM浓度 ,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总外周血管阻力 (TPVR)... 目的 :观察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 (AM)与血管阻力的变化 ,探讨 AM在创伤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 AM浓度 ,采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 (MAP)、总外周血管阻力 (TPVR)和心脏指数 (CI)。结果 :休克复苏与未复苏组血浆 AM浓度分别为(1 4 6 .2 7± 9.83) ng/ L和 (6 8.34± 3.71 ) ng/ L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2 .6 2± 7.5 5 ) ng/ L (P<0 .0 1和 P<0 .0 5 )。休克复苏组 TPVR为 (1 0 .5 7± 0 .35 ) k Pa· s· L- 1 ,明显低于休克未复苏组 (1 6 .75± 0 .2 3) k Pa· s· L- 1 (P<0 .0 1 ) ;CI明显高于休克未复苏组〔(2 1 5 .5 9± 1 .2 9) ml· min- 1· kg- 1比 (1 4 3.1 1± 0 .86 ) ml· m in- 1· kg- 1 ,P<0 .0 1〕。结论 :AM与血管阻力变化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肾上腺髓质素 血管阻力
下载PDF
监测AFP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初探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高斌 刘民生 +1 位作者 陆文煜 解放军第 《肝胆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 探讨监测 AFP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 1995年 5月~ 1998年 5月术前 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 2例 ,其中冷冻治疗 2 4例 ,观察冷冻治疗前后血清 AFP的动态变化。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 ,冷冻治疗术后 3d变... 目的 探讨监测 AFP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本院 1995年 5月~ 1998年 5月术前 AFP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6 2例 ,其中冷冻治疗 2 4例 ,观察冷冻治疗前后血清 AFP的动态变化。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 ,冷冻治疗术后 3d变化不明显 ,术后半月 AFP值基本正常。结论  AFP值的变化在肝癌冷冻治疗中有一定特征 ,检测 AFP值变化可以对肝癌冷冻治疗的疗效和预后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P 原发性肝癌 冷冻治疗
下载PDF
肝癌冷冻治疗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被引量:2
6
作者 孙高斌 陆文煜 《肝胆外科杂志》 1997年第1期33-34,共2页
本文就我们对105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冷冻治疗发生的并发症及对这些并发症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防治方法,这对我们以后开展肝癌的冷冻治疗,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将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肝癌 冷冻治疗 并发症 防治
下载PDF
氨基胍在大鼠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7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1 位作者 宋慧娟 杨文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氨基胍 (AG)在大鼠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休克组 ( 10只 )、AG组 (根据复苏时静脉注射AG含量为 2 ,8,60mg/kg则分为AGⅠ ,AG... 目的 评价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抑制剂氨基胍 (AG)在大鼠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然后随机分为休克组 ( 10只 )、AG组 (根据复苏时静脉注射AG含量为 2 ,8,60mg/kg则分为AGⅠ ,AGⅡ ,AGⅢ组 ,各 10只 ) ,观察休克前后血压及血浆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 2 4h大鼠存活率 ,并留取肺、肝、肾、小肠组织 ,观察病理改变。结果 大鼠创伤性休克后 ,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休克前 ;AG各组动物复苏后血浆NO的水平明显降低 ,各脏器的病理损害亦显著减轻 ,存活率明显提高 ,并且AGⅢ组效果最好。结论 NO在创伤性休克的病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AG有助于创伤性休克的改善 ,提高动物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胍 大鼠 创伤性休克 作用 一氧化氮合酶 氨基胍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和一氧化氮变化与组织器官保护的相关性(英文)
8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2 位作者 黄绪亮 厉周 宋慧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32期7322-7324,共3页
背景:创伤性休克后,有大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在休克向不可逆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第一军医... 背景:创伤性休克后,有大量炎性因子、一氧化氮合成、释放,在休克向不可逆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时大鼠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特点及相关性。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实验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完成。健康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质量280~300g。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干预:将4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休克未复苏组(10只)、休克复苏组(10只)和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组(10只)。对照组10只麻醉后插管;30只SD大鼠制作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双侧股骨干砸伤后并经股动脉放血至MAP35~45mmHg。休克复苏组血压维持30min,然后回输失血和等量的林格氏液。氨基胍组在复苏时静脉注射AG60mg/kg。观察休克前后血浆AM和一氧化氮浓度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4组大鼠在创伤性休克时AM和一氧化氮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大鼠创伤性休克后,未复苏组和复苏0.5h时AM分别为(86.89±2.23)和(43.88±2.74)ng/L达到高峰;一氧化氮浓度分别为(47.88±2.29)和(86.56±2.15)μmol/L,均高于对照组。氨基胍组两指标变化不明显,AM的变化与一氧化氮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提示AM与一氧化氮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肾上腺髓质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休克过程中肾上腺髓质素变化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1 位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86-488,共3页
许多疾病导致的休克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因素参与休克的发生发展过程.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休克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创伤性休克研究进展
10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微循环学杂志》 2003年第3期49-51,共3页
关键词 一氧化氮 创伤性休克 肠道细菌移位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细胞因子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与休克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11
作者 孙高斌 黄宗海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2003年第5期272-274,共3页
休克的过程是许多细胞因子参与肌体多种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调节过程。肾上腺髓质素 (AM)是一种强效舒血管活性多肽 ,是血管内皮源的舒血管因子 ,具有较强的扩血管、降压、排钠利尿作用。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休克 研究进展 细胞因子 舒血管因子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内皮素与组织氧分压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英刚 黄宗海 +3 位作者 厉周 雷洪伊 林洪武 孙高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79-681,共3页
观察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内皮素与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意义。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创伤前后血浆内皮素、动脉血气分析及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 观察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内皮素与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探讨内皮素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意义。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创伤前后血浆内皮素、动脉血气分析及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显示 ,创伤休克后血浆内皮素浓度迅速升高 ,显著高于伤前水平 ,复苏 7h浓度达到伤前水平的 2 5倍左右 ;休克后动脉血气各项指标及组织氧分压较创伤前有显著性差异 ,休克后出现失代偿性酸中毒 ,肝脏及小肠的氧分压变化较骨骼肌更为显著。提示创伤性休克后血浆内皮素显著升高 ,在早期对于维持血压有重要意义 ,但在休克后期可能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 ;内脏器官氧分压的不可逆性降低 ,可能是休克后期不易复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内皮缩血管肽类 氧分压
下载PDF
几种介质在创伤性休克中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童宗焰 黄宗海 +4 位作者 林荔军 英刚 冯浩淼 林洪武 孙高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7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中P-Selectin、ET、NO3-/NO2-含量。结果①创伤性休克组血浆P-Selectin、ET及NO3-/N...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测定7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中P-Selectin、ET、NO3-/NO2-含量。结果①创伤性休克组血浆P-Selectin、ET及NO3-/NO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 01)。②不同程度休克组P-Selectin、ET含量均随休克加重逐渐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 05),且创伤性休克患者中死亡者血浆P-选择素、ET及NO3-/NO2-含量明显高于存活者(P-SelectinP<0 01;ET及NO3-/NO2-P<0 05)。结论P-Selectin、ET及NO均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检测P-Selectin、ET及NO3-/NO2-水平对判断创伤性休克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P-选择素 内皮素 一氧化氮
下载PDF
低血压复苏治疗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宗海 英刚 +3 位作者 厉周 林洪武 孙高斌 宋慧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82-683,755,共3页
探讨低血压复苏在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意义。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不复苏组、传统复苏组和低压复苏组 ,于创伤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肝、小肠、骨骼肌的组织氧分压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 ,... 探讨低血压复苏在出血未控制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治疗中的意义。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不复苏组、传统复苏组和低压复苏组 ,于创伤前后测定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肝、小肠、骨骼肌的组织氧分压变化 ,监测生命体征 ,记录存活时间。结果显示 ,传统复苏组休克期出血量显著多于其他两组 ,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而低压复苏组可显著改善组织氧分压 ,延长存活时间。提示低血压复苏治疗更能改善出血未控制的创伤性休克大鼠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复苏术 低血压 大鼠
下载PDF
射频消融技术在胆囊癌肝浸润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珂 高春芳 +2 位作者 何伟华 孙高斌 房月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5-847,共3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胆囊癌肝浸润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8月入院的胆囊癌肝浸润患者34例,分为外科手术组和射频消融组。20例外科手术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加肝楔形切除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3~76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胆囊癌肝浸润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9年8月入院的胆囊癌肝浸润患者34例,分为外科手术组和射频消融组。20例外科手术组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加肝楔形切除术,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3~76岁,平均69.0岁。14例射频消融组患者行外科开腹射频消融术,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64~78岁,平均71.5岁。术后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外科手术组1年生存率为14/20,射频消融组1年生存为8/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生存率有无差异还在进一步随访观察中。外科手术组术后发热19例,恶心呕吐13例,腹腔出血3例,胆道损伤3例,胆漏2例;射频消融组术后发热11例,轻度恶心呕吐8例,胆囊床周边少量积血2例,无腹腔出血、胆道损伤、胆漏发生。两组在术后发热、恶性呕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腹腔出血、胆道损伤、胆汁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腹射频消融技术可用于外科治疗胆囊癌伴肝浸润,且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外科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胆囊肿瘤 肝浸润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与根治性切除术在小肝癌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独建库 李冠海 +4 位作者 何伟华 杨金炜 孙高斌 贺会江 刘献儒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将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小肝癌患者116例分为两组,分别行RFA和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年两组肿瘤复发率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RFA治疗组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方法将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小肝癌患者116例分为两组,分别行RFA和手术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1年两组肿瘤复发率及1、2、3年生存率。结果 RFA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两组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及1、2、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小肝癌,肝功能不能耐受手术治疗或肿瘤实质位于靠近主要血管、胆管,切除困难的患者,RFA治疗具有与手术相同的效果,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射频消融术 手术切除 疗效
下载PDF
创伤性休克大鼠血浆内皮素与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山莨菪碱的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童宗焰 黄宗海 +3 位作者 厉周 英刚 林洪武 孙高斌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25-727,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与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探讨山莨菪碱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下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与处理组,观察创伤前后... 目的观察创伤性休克过程中血浆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n,ET)与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探讨山莨菪碱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下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与处理组,观察创伤前后血NO、ET及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创伤休克后血NO、ET浓度显著高于伤前水平,休克后组织氧分压较创伤前显著降低;处理组复苏后5、12h血浆ET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间点血NO/ET值高于休克组,复苏后各时间点肝脏、小肠氧分压显著高于休克组,处理组12、24h存活率显著高于休克组(P<005)。结论NO、ET及NO/ET的失衡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有重要的意义,应用654-2可减少ET的分泌与释放,使NO/ET值升高,改善肝脏及小肠的氧分压,从而改善创伤性休克大鼠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休克 一氧化氮 内皮素 山莨菪碱
下载PDF
组织氧分压在创伤性休克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宗海 英刚 +3 位作者 厉周 林洪武 孙高斌 宋慧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87-689,共3页
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休克过程中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评价组织氧分压监测在休克监测中的意义。利用氧依赖性的淬灭技术测定创伤前后大鼠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采用后肢创伤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大鼠模型 ,观察休克过程中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评价组织氧分压监测在休克监测中的意义。利用氧依赖性的淬灭技术测定创伤前后大鼠骨骼肌、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的动态变化 ,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显示 ,休克末和复苏后各时间点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明显降低(P <0 0 5 ) ,复苏后血压水平的提高亦不能改变机体组织氧分压的下降趋势 ,其中肝脏及小肠的组织氧分压变化较骨骼肌更为显著 (P <0 0 5 )。提示内脏器官在休克过程中的缺血、缺氧程度更为严重 ,内脏组织的氧分压测定在休克的监测中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创伤性 组织氧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微导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独建库 李冠海 +3 位作者 何伟华 张明德 杨金炜 孙高斌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10期66-67,共2页
目的:评价微导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小肝癌患者,经影像学、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单个病例病灶数目≤2个,2个病灶直径之和≤3 cm;共发现病灶112个;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技术共进行217次节段性化疗栓塞术。其中多发者和多支... 目的:评价微导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小肝癌患者,经影像学、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单个病例病灶数目≤2个,2个病灶直径之和≤3 cm;共发现病灶112个;使用微导管超选择技术共进行217次节段性化疗栓塞术。其中多发者和多支动脉供血者,行多支供血动脉超选择性栓塞术。结果:病灶直径≤3 cm者42例,3 cm<直径≤5 cm者44例;86例原发性小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完全、密实,有11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显示病灶中心组织全部坏死。术后1、3、5 a生存率分别为94%、76%、48%。肝功能损害轻微。结论:微导管介入治疗小肝癌疗效显著,是治疗小肝癌安全、有效的主要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微导管 栓塞术 疗效
下载PDF
加热碘油精确栓塞肝左叶大肝癌126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独建库 章龙 +1 位作者 何伟华 孙高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加热碘油精确栓塞肝左叶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及价值。方法 126例肝左叶大肝癌患者运用导管或微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精确栓塞。评价肿瘤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肿瘤缩小情况、患者生存时间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结果 46例患... 目的探讨加热碘油精确栓塞肝左叶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及价值。方法 126例肝左叶大肝癌患者运用导管或微导管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精确栓塞。评价肿瘤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肿瘤缩小情况、患者生存时间及术后肝功能的恢复。结果 46例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B级经过治疗后,有33例肝功能恢复为Child A级;53例肝功能Child A级治疗后肝功能仍保持无明显变化;27例肝功能C级,有19例肝功能恢复为Child B级。有21例患者经过热碘油精确栓塞治疗后取得手术机会。1年生存率91.76%,2年生存率81.35%,3年生存率50.57%,4年生存率26.13%。结论加热碘油精确栓塞肝左叶大肝癌在肿瘤缩小、生存时间、肝功能恢复及提高根治率方面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碘油 栓塞 大肝癌 微导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