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思潮的多样化进程——《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评介
1
作者 孟东丽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91-192,共2页
近年来,宗教社会学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也成为开展宗教研究的必然要求。由于欧美国家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上起步较早,我国学者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多是借鉴了... 近年来,宗教社会学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教社会学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也成为开展宗教研究的必然要求。由于欧美国家在宗教社会学研究上起步较早,我国学者在研究中所使用的宗教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多是借鉴了欧美宗教社会学固有的论著,但多是零散存在,不成系统。因此系统全面地了解国外宗教社会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于国内宗教学界来说也是一种基本的需求。李向平教授等撰写的《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研究》(上海中西书局,2015年)一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思潮研究”的最终成果,书中关于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理论的综述和研究,展现出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思潮变迁的多样化理论图景,为国内外宗教学界搭建了一座理论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社会学 社会学理论 当代美国 多样化 思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社会学研究 评介
下载PDF
佛教中国化视域下人间佛教教团管理的理论探索与制度实践
2
作者 孟东丽 《世界宗教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9-67,共9页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外界和自身的双重衰弊与压力,亟待革新,“人间佛教”的应运而生反映出佛教适应时代、救亡图存的努力。为解决中国佛教教团的管理与发展问题,太虚、虚云、巨赞、星云等把人间佛教理念同社会时势及佛教现实状况相结合,对... 近代中国佛教面临外界和自身的双重衰弊与压力,亟待革新,“人间佛教”的应运而生反映出佛教适应时代、救亡图存的努力。为解决中国佛教教团的管理与发展问题,太虚、虚云、巨赞、星云等把人间佛教理念同社会时势及佛教现实状况相结合,对人间佛教教团的管理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与制度实践,力图改革佛教制度以重振佛教,勾勒出人间佛教教团管理发展进程的完整主线与宏观图景。新时代人间佛教教团应以“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为指导,继续探索人间佛教教团管理的发展与实践路径,答好佛教中国化的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教团管理 佛教中国化
原文传递
浅析道教中国化的历史策略 以“泰山神信仰”的道教化演变为例
3
作者 宫乐滨 孟东丽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0-71,共2页
道教兴起以后,根据社会变迁的需要,将泰山神纳入道教神灵体系之中,并延伸出道教的地狱信仰,重塑了中国人的“地狱世界”。
关键词 泰山神 道教化 地狱信仰 道教神灵 社会变迁 中国化
原文传递
鱼山梵呗 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开端
4
作者 孟东丽 宫乐滨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0-71,共2页
“梵呗”是指以七声曲折歌颂、赞叹佛德的一种唱诵式音声,多用于佛教仪式中,是佛弟子日常修行中的必修法门,也是中国佛教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梵呗中,“鱼山梵呗”作为“合汉曲制梵呗之始”,将外来声闻声明有效“中国化”,对... “梵呗”是指以七声曲折歌颂、赞叹佛德的一种唱诵式音声,多用于佛教仪式中,是佛弟子日常修行中的必修法门,也是中国佛教佛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梵呗中,“鱼山梵呗”作为“合汉曲制梵呗之始”,将外来声闻声明有效“中国化”,对后世佛教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2008年,“鱼山梵呗”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弟子 佛教音乐 佛教仪式 佛事活动 梵呗 中国化
原文传递
从金元全真道的继承与革新精神看新时代道教的使命担当
5
作者 孟东丽 宫乐滨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0,共7页
全真道是金元时期崛起的新道派,由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1167)在山东宁海初创,后经“全真七子”的弘扬,从山东走向全国,由民间走向官方,至元初达至鼎盛。全真道兴起和发展的金元之际,正是女真、蒙古族相继入主中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 全真道是金元时期崛起的新道派,由王重阳于金大定七年(1167)在山东宁海初创,后经“全真七子”的弘扬,从山东走向全国,由民间走向官方,至元初达至鼎盛。全真道兴起和发展的金元之际,正是女真、蒙古族相继入主中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年代,复杂纷乱的社会政治形势加上传统道教已然暴露的种种弊端,使得全真道在初创时便以融合“三教”、革新除弊的姿态出现,对传统道教进行了继承与革新,为道教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真道 继承与革新 王重阳 金元时期 社会动荡 全真七子 蒙古族 使命担当
原文传递
唐译文殊经典中的护国思想
6
作者 孟东丽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0-145,共6页
佛教所说的"护国",是指以佛法护持众生免受各种苦难或灾难,使众生所在的国家平安。唐代是文殊信仰传播的高峰,唐译文殊经典中蕴含着系统的护国思想,建立了从个人到国家的全方位、多层次护佑系统,并将护国理论落实到实际修行中... 佛教所说的"护国",是指以佛法护持众生免受各种苦难或灾难,使众生所在的国家平安。唐代是文殊信仰传播的高峰,唐译文殊经典中蕴含着系统的护国思想,建立了从个人到国家的全方位、多层次护佑系统,并将护国理论落实到实际修行中,形成了复杂严谨的法事仪轨。"拥护国王、保护国土、利益众生"是其护国思想的基本性质,体现了佛教"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态度,对唐代社会曾产生过巨大影响,在当代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译文殊经典 文殊信仰 护国思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