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及预防措施...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行PIC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记录患者PICC置管现状及PICC管理情况(PICC置管时间、留置天数、管道护理次数、肝素使用频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处理方式、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感染情况、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对PICC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PICC相关感染患者共10例,细菌检出7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株,真菌检出1株。发生血栓形成的患者共5例,导管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的51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感染呈高龄化趋势,住院天数越长、基础疾病越多、伴发器官功能状态越差,感染的风险越高。PICC留置天数越多、病原菌越复杂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血栓形成方面,年龄增加、PICC管理不规范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PICC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精准管理是有效降低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实践。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现状并分析相关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为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感染、血栓形成提供科学合理的实施依据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行PICC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发病诱因),记录患者PICC置管现状及PICC管理情况(PICC置管时间、留置天数、管道护理次数、肝素使用频次、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时间、血栓处理方式、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的病原菌类型、抗生素使用情况、腹腔感染情况、多器官功能受损情况),对PICC临床应用现状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生PICC相关感染患者共10例,细菌检出7株,革兰氏阳性菌5株,革兰氏阴性菌2株,真菌检出1株。发生血栓形成的患者共5例,导管血栓形成有效预防的51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与年龄密切相关,感染呈高龄化趋势,住院天数越长、基础疾病越多、伴发器官功能状态越差,感染的风险越高。PICC留置天数越多、病原菌越复杂及抗生素使用不规范是导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血栓形成方面,年龄增加、PICC管理不规范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加强PICC术前评估,术中规范操作,术后精准管理是有效降低导管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关键措施,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