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危险废物鉴别中液态物质鉴别技术研究
1
作者 杨子良 吴丹 +2 位作者 赵彤 孟令易 郝雅琼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3-1958,共6页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中,液态物质的鉴别是常见情形,各鉴别步骤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液态废物的特点,结合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基于多年的危险废物鉴别经验,剖析了鉴别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解析了对... 危险废物鉴别工作中,液态物质的鉴别是常见情形,各鉴别步骤存在的问题较多。根据液态废物的特点,结合GB34330—2017《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基于多年的危险废物鉴别经验,剖析了鉴别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解析了对液态物质进行危险废物鉴别的技术方法,针对危险废物鉴别中固体废物鉴别、名录鉴别、危险特性鉴别等关键步骤,提出了关键技术要求:在固体废物鉴别中提出了“排除分析—溯源分析—检测分析”的技术路线;在名录鉴别步骤强调了危险特性来源作为主要关注点,以废物产生工艺描述为主要判断依据;在危险特性鉴别过程中应注意评估急性毒性暴露的可能性,区分液态废物在浸出毒性和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样品检测过程中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液态废物 危险废物鉴别
下载PDF
中国含全氟辛酸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节点及处置技术总结
2
作者 孟令易 万瑞琪 +1 位作者 何洁 卢桂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3-1548,共6页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 全氟辛酸(PFOA)是最常见的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PFAS)单体之一,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在环境样品中频繁检测到了较高浓度的PFOA。工业固体废物是PFOA污染物重要的源和汇,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与污染特性尚不清楚。根据PFOA的生产和使用情况,梳理了中国PFOA生产工业及该化合物使用量最大的氟聚合工业固体废物清单,并且整理了含PFOA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处理处置方法与现状,以期为中国的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及多氟烷基类化合物 全氟辛酸 氟聚合工业 乳液法 工业固体废物
下载PDF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危险废物鉴别中的限值修订建议
3
作者 孟令易 迭庆杞 +1 位作者 王雪娇 杨子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59-1968,共10页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频繁在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组织中检出并受到环境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固体废物是POPs重要的源和汇,科学合理地处置含POPs固体废物对于遏制和减少该类污染物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已频繁在多种环境介质和人体组织中检出并受到环境研究者的重点关注。固体废物是POPs重要的源和汇,科学合理地处置含POPs固体废物对于遏制和减少该类污染物的环境危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清单的更新,我国现行的GB 5085.6—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也需要及时修订完善。针对这一需求,对比了国内外含POPs固体废物的管理限值要求,梳理了我国典型固体废物或固体样品中POPs的残留现状。结果显示,大多数固体废物、环境样品或生物体中POPs含量在十亿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水平,一些POPs在用途较大的样品中接近或可达千分之一的水平。其中,固体废物中POPs可能高于限值风险的种类有多溴联苯醚类、五氯酚和短链氯化石蜡等。结合我国现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制定的方法学,综合考虑技术可行性和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的因素,给出了我国《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中列举的19种(类)POPs在毒性物质含量鉴别中的建议修订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危险废物 毒性物质含量 限值
下载PDF
基于危害性评价的危险废物分级方法研究——以电子行业为例
4
作者 吴丹 刘彦君 +3 位作者 孟令易 傅海辉 王雪娇 杨子良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4-1042,共9页
为解决不同危险特性之间的风险比较及探索危险废物的分级分类管理问题,将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风险物质,参考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HJ 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中风险源评价方法中临... 为解决不同危险特性之间的风险比较及探索危险废物的分级分类管理问题,将危险废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为风险物质,参考GB 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和HJ 941—2018《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中风险源评价方法中临界量的概念,提出危险废物危害值和危害率的概念,将危险废物的危害性定量化,建立危险废物分级方法,对危险废物及产废企业进行分级。对北京市5家电子行业企业的7种危险废物进行采样检测,并按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集的危险废物涉及易燃性、腐蚀性、毒性,危害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性的危险废物;废有机溶剂与酸洗废液的危害值较高;企业的危险废物危害值从大到小依次为A(6.13)、B(2.12)、C(1.23)、E(1.20)、D(0.82)。研究显示,危害率可以区分危险废物自身的固有危害,可作为危险废物分级的指标,比较不同危险特性废物的风险;危害值可作为企业危险废物分级管理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分级方法 风险物质 电子行业
下载PDF
CMC@PANI复合材料的仿生制备及其对水中染料的高效吸附
5
作者 张青 宋冰清 +3 位作者 孟令易 严梅 谢慧芳 孔金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5-92,共8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原料,以氯化血红素(Hemin)为催化剂,利用仿生体系聚合苯胺,制备得到纤维素基聚苯胺(CMC@PANI)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CMC@PANI产品得率及甲基橙(MO)吸附去除率的影响,表征了吸附材料形貌等结构特征,...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原料,以氯化血红素(Hemin)为催化剂,利用仿生体系聚合苯胺,制备得到纤维素基聚苯胺(CMC@PANI)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对CMC@PANI产品得率及甲基橙(MO)吸附去除率的影响,表征了吸附材料形貌等结构特征,并分析了复合材料对水中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MC@PANI的优化制备条件为25℃时,在200 m L pH值为4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中,CMC-Na质量浓度2.5 g/L,苯胺与CMC-Na质量比值为1.8,Hemin用量为0.10 g/L,H_2O_2用量0.072 mol/L,HCl用量0.9 mol/L。此条件下,每克苯胺原料可得到约0.7 g CMC@PANI复合材料。扫描电镜、比表面积、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备方法实现了CMC-Na和PANI的相互负载,产品粒径为0.5~10μm,表面粗糙,BET比表面积为19.96 m^2/g。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MC@PANI对20 mg/L的阴离子染料MO在3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去除率可达98%以上,最大吸附容量达到294.12 mg/g;对20 mg/L的阳离子染料罗丹明(Rh B)在180 min时去除率可达89.8%,明显优于PANI的吸附效果(68.0%)。可见,采用Hemin催化的绿色仿生工艺制备的CMC@PANI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氯化血红素 聚苯胺 CMC@PANI复合材料 吸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