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洪山南麓史前聚落调查--以石家河为中心 被引量:16
1
作者 孟华平 黄文新 +2 位作者 张成明 曾令兵 田晴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共21页
大洪山南麓发现的史前遗存不仅数量多、保存好,而且价值高、影响大,是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探讨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热点区域之一。2008年,通过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在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分布73处... 大洪山南麓发现的史前遗存不仅数量多、保存好,而且价值高、影响大,是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的探讨中华文明进程的重要热点区域之一。2008年,通过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区域进行的系统调查显示,在约15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集中分布73处史前遗址,我们选择文化堆积单纯的遗址作为基本参数分析聚落规模级差,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于该区域聚落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认识,并借此加深对大洪山南麓以石家河为中心的史前聚落的数量、规模、年代、文化内涵、分布及其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提供分析以石家河古城为核心的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基础性资料,进而推动该区域文明进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洪山 史前聚落 调查 文明进程
下载PDF
湖北省天门市龙嘴遗址200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2
作者 孟华平 张成明 +1 位作者 黄文新 曾令斌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3,30,131-136,共18页
2005年3~9月,在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建设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新发现一座油子岭文化时期的古城,揭示出同时期的其它各类遗迹97个,出土丰富的陶器、石器、玉器和稻壳等遗物。龙嘴遗址是湖北境内迄今发现... 2005年3~9月,在随州—岳阳高速公路建设中,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嘴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新发现一座油子岭文化时期的古城,揭示出同时期的其它各类遗迹97个,出土丰富的陶器、石器、玉器和稻壳等遗物。龙嘴遗址是湖北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古城遗址,其文化内涵较单纯,主要为油子岭文化遗存。龙嘴古城的发现,对研究汉水流域乃至长江流域城址的起源、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嘴城址 油子岭文化
下载PDF
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孟华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54,共7页
本文在分析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的基本特征与年代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洞室墓进行比较,认为土坑洞室墓是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出现于三峡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中国西北地区同时期的洞室墓存在密切联系,可能是回鹘人的... 本文在分析三峡地区土坑洞室墓的基本特征与年代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西北地区发现的洞室墓进行比较,认为土坑洞室墓是唐代晚期至北宋时期出现于三峡地区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它与中国西北地区同时期的洞室墓存在密切联系,可能是回鹘人的遗存,进一步证明了三峡地区古代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土坑洞室墓 特征 年代 回鹘
下载PDF
湖北秭归何家坪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华平 徐梦林 黄义军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共11页
何家坪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1996~2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三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三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墓葬5座、灰坑3个、窑址1处,出土了陶、石、瓷、银、铜、铁等不同质料的文... 何家坪遗址位于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1996~2000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三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三次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至明代墓葬5座、灰坑3个、窑址1处,出土了陶、石、瓷、银、铜、铁等不同质料的文化遗物百余件。该遗址年代跨度长,遗存特征比较典型,是三峡地区一处比较重要的考古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何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至明代
下载PDF
半焦对富含甲烷气体转化制备合成气的作用(Ⅳ)理论分析半焦表面含氧官能团的催化机理 被引量:4
5
作者 孟华平 赵炜 +1 位作者 章日光 王宝俊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5,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煤焦表面典型含氧官能团与甲烷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煤焦含氧官能团上氧的电荷分布、Fukui指数和变形密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煤焦表面含氧官能团中,内酯和酸酐中C=O结构上氧的电荷相对较大,为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点....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煤焦表面典型含氧官能团与甲烷的作用机理,分析了煤焦含氧官能团上氧的电荷分布、Fukui指数和变形密度等参数.结果表明,煤焦表面含氧官能团中,内酯和酸酐中C=O结构上氧的电荷相对较大,为化学反应的活性位点.在煤焦与甲烷的反应中,内酯和酸酐中C=O上的氧为甲烷活化脱氢的活性位置.甲烷进攻内酯氧反应的动力学计算显示,反应活化能为94.50kJ/mol,与实验值96kJ/mol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含氧官能团 甲烷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江汉平原12.76 cal. 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的高分辨率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枫 吴立 +10 位作者 朱诚 孙伟 王晓翠 孟华平 刘辉 齐士峥 龚琪岚 朱光耀 周凤琴 李溯源 欧阳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78-884,共7页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Ti元素含量 RB/SR 磁化率 干湿变化
下载PDF
江汉平原石家河谭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 被引量:7
7
作者 吴立 朱诚 +6 位作者 李冰 李枫 孙伟 王晓翠 刘辉 孟华平 孙珏 《地球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TOC、TN和C/N偏高,δ^(13)C_(org)偏低,表明当时以C_3植物为主,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该时期遗址区域可能积水较多,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发生过水域面积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变化,石家河古城在防御洪水及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石家河文化中晚期(4.4—4.0 ka BP),孢粉种类和浓度减小,TOC、TN和C/N也持续减小,δ^(13)C_(org)则偏高,气候凉干,降水减少,遗址区域积水减少并逐渐演变成古人的居住用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磁化率值明显增高;由于河湖、地下水位下降,石家河古城防御洪水与外侵的功能消失并逐渐废弃。4.2 ka BP前后气候持续凉干,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当地农业和渔猎业的发展,使得石家河文化发展停滞,这是导致本区石家河文化衰落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谭家岭遗址 石家河文化 环境考古
下载PDF
新显色剂2-磺酸基苯基-1,4-二氨基重氮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1
8
作者 闫新华 孟双明 +5 位作者 戴云 王志飞 王琳 邓杰文 孟华平 王君玲 《云南化工》 CAS 2007年第6期39-41,共3页
介绍了新显色剂2-磺酸基苯基-1,4-二氨基重氮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的存在下,在pH10.5的硼砂一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镍(Ⅱ)与SDADA形成量比=1:3的红色络合物,在545nm... 介绍了新显色剂2-磺酸基苯基-1,4-二氨基重氮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的存在下,在pH10.5的硼砂一氢氧化钠缓冲介质中,镍(Ⅱ)与SDADA形成量比=1:3的红色络合物,在545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在433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峰。镍(Ⅱ)质量浓度在0.12~0.28μg/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60×10^5L·mol/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磺酸基苯基-1 4-二氨基重氮偶氮苯 显色反应 镍(Ⅱ)
下载PDF
焦炉煤气噻吩加氢脱硫催化剂的HDS活性及其选择性研究
9
作者 孟华平 王文兵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20-122,共3页
为了解决焦炉煤气加工过程中,焦炉煤气中含有稳定、难脱除、杂环结构的硫化物噻吩对反应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气氛效应及不同孔结构载体下催化剂活性以及选择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气氛条件下和不同载体结构下C_(4)H_(4)S的加氢转化率随温... 为了解决焦炉煤气加工过程中,焦炉煤气中含有稳定、难脱除、杂环结构的硫化物噻吩对反应的影响。本文对不同气氛效应及不同孔结构载体下催化剂活性以及选择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气氛条件下和不同载体结构下C_(4)H_(4)S的加氢转化率随温度的提升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同时在N_(2)、CH_(4)和C_(2)H_(6)气氛条件下催化剂对C_(4)H_(4)S的加氢转化率影响较小,而催化剂在C_(2)H_(4)气氛条件下对C_(4)H_(4)S的加氢转化率影响较大;在相同反应温度下,随着催化剂孔体积的增大,此时的HDS活性也呈现逐步增高的趋势。为焦炉煤气高效应用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结构载体 加氢转换率 催化剂
下载PDF
中国礼乐文明之源——以史前乐舞遗存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艺 孟华平 《东南文化》 2003年第7期6-9,共4页
前仰韶时期的乐舞遗存仅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至仰韶时代晚期陶鼓乐器已为少数权力阶层拥有,龙山时代以鼓磬为组合特征的乐舞遗存标志中国礼乐文明的基本形成。
关键词 音乐 礼乐文明 中国 乐舞遗存 乐器 图像
下载PDF
10 kV新型高压开关柜设计研究
11
作者 王文兵 孟华平 何勇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7期108-109,112,共3页
为了解决传统高压开关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开关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给出了起内部结构设计及接线方式优化,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 为了解决传统高压开关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结合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首先对开关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了一种新型高压开关柜,给出了起内部结构设计及接线方式优化,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分析,确认了设计的高压开关柜的可行性,有效解决了起运行高温的问题,实现了“检修不停电、故障少停电、负荷可调配、运维智能化”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高压开关柜 优化设计 接线方式
下载PDF
煤化工合成氨工艺及节能改造研究
12
作者 何勇 孟华平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138-140,共3页
为了解决合成氨装置存在缺陷及流程不够熟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原有合成氨生产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通过更换、加装新型、高性能天然气、氧气压缩机提升系统产能,同时对催化剂填装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在催化剂填装部位加载流量控制阀,提升... 为了解决合成氨装置存在缺陷及流程不够熟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原有合成氨生产系统进行优化改造,通过更换、加装新型、高性能天然气、氧气压缩机提升系统产能,同时对催化剂填装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在催化剂填装部位加载流量控制阀,提升催化剂撒布均匀性,提升反应效率,对优化后的系统进行应用研究,发现经过优化后不仅大幅度提升了企业的产能,同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生产单位体积氨原材料的消耗,为中小企业优化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降本增效 催化剂 压缩机
下载PDF
湖北宜昌白庙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13
作者 孟华平 胡文春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2-34,共13页
湖北宜昌白庙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三峡考古队白庙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的二级台地上,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东岳庙村十组。遗址地处白庙北,宜昌─三斗坪公路横贯遗址南端,东与大坪和窝棚墩遗址一沟相隔。东距黄陵庙6公里... 湖北宜昌白庙遗址1993年发掘简报三峡考古队白庙遗址位于长江西陵峡南岸的二级台地上,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镇东岳庙村十组。遗址地处白庙北,宜昌─三斗坪公路横贯遗址南端,东与大坪和窝棚墩遗址一沟相隔。东距黄陵庙6公里,西距三斗坪镇约2.5公里。遗址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庙遗址 湖北宜昌 硅质岩 黑皮 红烧土 红陶 格纹 考古研究所 1993年 底径
下载PDF
白庙早期遗存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孟华平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92-100,共9页
白庙早期遗存及相关问题孟华平三峡地区龙山时代至夏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至今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其文化面貌、年代序列与谱系结构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葛洲坝枢纽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的深入,考古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比以往... 白庙早期遗存及相关问题孟华平三峡地区龙山时代至夏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至今仍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其文化面貌、年代序列与谱系结构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葛洲坝枢纽工程和三峡工程建设的深入,考古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比以往已拓展了许多。1993年揭示的白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存 石家河文化 二里头文化 白庙遗址 江汉平原 典型器物 长江中游地区 变化趋势 文化面貌 屈家岭文化
下载PDF
秭归庙坪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6
15
作者 孟华平 周国平 王成武 《江汉考古》 1997年第1期33-35,共3页
秭归庙坪遗址隶属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与秭归县城隔江相对,系长江南岸的二级阶地。遗址位于香溪宽谷南侧的山前缓坡阶地上,俗称沙垉岭,又称谭家坟,地势西高东低。因受雨水浸蚀和江水冲涮等因素的影响,遗址临江部分多已崩... 秭归庙坪遗址隶属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楚王井村11组,与秭归县城隔江相对,系长江南岸的二级阶地。遗址位于香溪宽谷南侧的山前缓坡阶地上,俗称沙垉岭,又称谭家坟,地势西高东低。因受雨水浸蚀和江水冲涮等因素的影响,遗址临江部分多已崩塌,在海拔约94米高处形成一自然断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随葬品 峡地区 秭归县 石家河文化 河卵石 文化堆积 边缘有破损 新石器 竖穴墓
下载PDF
焦炉气制费托油蜡联产液氨工艺中合成氨系统的提效改造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华平 石震宇 《煤化工》 CAS 2022年第2期61-63,共3页
为实现合成氨系统的提效增产,以某6万t/a费托油蜡联产12万t/a液氨项目为依托,介绍了焦炉气制费托油蜡联产液氨工艺流程及合成氨装置的提效改造情况。通过新增精脱硫至尾气转化管线,合成氨开车时间缩短约20 d,油氨联产全流程开车时间缩减... 为实现合成氨系统的提效增产,以某6万t/a费托油蜡联产12万t/a液氨项目为依托,介绍了焦炉气制费托油蜡联产液氨工艺流程及合成氨装置的提效改造情况。通过新增精脱硫至尾气转化管线,合成氨开车时间缩短约20 d,油氨联产全流程开车时间缩减至10 d;将两台富氮空气压缩机中的一台改造为纯氮气压缩机,直接将纯氮气送至氨合成工序,实现增产液氨1.25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气 合成氨 费托合成 补氮 开车时间 提效改造
下载PDF
焦炉煤气制甲醇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华平 《山西化工》 202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为了解决焦炉煤气制备甲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焦炉煤气制备甲醇工艺流程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首先对焦炉煤气制备甲醇流程进行简介,在应用基础上提出对中压蒸汽加装减压减温装置,甲醇驰放气管道加装管道,火炬系统加装监控系统等优化改... 为了解决焦炉煤气制备甲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焦炉煤气制备甲醇工艺流程进行一定的优化设计,首先对焦炉煤气制备甲醇流程进行简介,在应用基础上提出对中压蒸汽加装减压减温装置,甲醇驰放气管道加装管道,火炬系统加装监控系统等优化改造方案,有效提升了甲醇驰放气、中压蒸汽等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了甲醇制备过程中资源浪费问题,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煤气 弛放气 降本增效 火炬系统
下载PDF
石家河文化乐舞艺术赏析
18
作者 孟华平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29-30,共2页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点性考古学文化。正处于由史前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中间环节。其重要文化特征之一是发达的陶塑工艺,其中的陶塑乐舞文物为我们从侧面了解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石家河文化 艺术赏析 乐舞 新石器时代晚期 长江中游地区 考古学文化 中间环节 文明社会
下载PDF
西水坡虎图案的文字学观察——兼论M45主人身份
19
作者 孟华平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87-89,共3页
1987年和1988年对河南(氵菐)阳西水坡遗址两次发掘所发现的三组蚌壳摆塑的动物图案,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 M45所出龙虎摆塑图案更引人注目,学者们从考古学、美术史、天文学、神话学及史学等多角度对它进行了阐释,或认为 M45墓... 1987年和1988年对河南(氵菐)阳西水坡遗址两次发掘所发现的三组蚌壳摆塑的动物图案,引起了学术界的浓厚兴趣,尤其是 M45所出龙虎摆塑图案更引人注目,学者们从考古学、美术史、天文学、神话学及史学等多角度对它进行了阐释,或认为 M45墓主是仰韶文化社会中原始道士或巫师,而蚌壳摆塑的龙、虎、鹿是助他上天入地的三蹻形象,或认为墓主人是颛顼,而第二、三组蚌壳摆塑图案可能是埋葬 M45主人时搞大型祭祀活动而遗留下来的遗存,或认为龙虎图案是我国关于“左青龙而右白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学 图案 图画文字 蚌壳 族徽文字 墓主 多角度 西水坡遗址 动物 甲骨文
下载PDF
大溪文化陶支座用途剖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国庆 孟华平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1-64,60,共5页
在我国面向海洋的广大区域内,北起华北平原,甫达广东沿海,东起台湾岛,西至四川东部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经常可见到一种形制特殊的器物——陶支座。随着考古发现的日益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陶支座用途的论述文章相继发表... 在我国面向海洋的广大区域内,北起华北平原,甫达广东沿海,东起台湾岛,西至四川东部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中,经常可见到一种形制特殊的器物——陶支座。随着考古发现的日益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陶支座用途的论述文章相继发表,其基本观点都是认为陶支座是炊器的一种附件。认为陶支座“就是在烧饭时支在釜、锅等一类炊器底下的三个分开的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溪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考古发现 广东沿海 考古文化 中堡岛遗址 宗教祭祀 考古学 支座 关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