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米”字形高铁网构建对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孟德友 魏凌 +1 位作者 樊新生 高超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58,共9页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 从可达性的视角采用平均旅行时间、经济潜力、日常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构建对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1)"米"字形高速铁路网有助于各地市省内和省际可达性水平提升,郑州的极化与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边界城市的交通边缘化状况明显改善,"米"字形城镇发展轴带正在形成;(2)各地市省内和省际经济潜力大幅度提升,位置居中的高铁沿线城市省内区位优势显著,边界高铁沿线城市在省际联系中的门户区位优势显现;(3)以郑州中心的0.5 h核心圈、1 h紧密圈正在形成,"同城效应"显现,各地市省际2 h交流圈大幅度拓展,以郑州为中心的1.5 h省际合作圈即将形成。高铁网的构建将成为河南城市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推动因素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支撑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城市空间格局 可达性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县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及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63
2
作者 孟德友 沈惊宏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0-287,共8页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3个方面构建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2003年和2008年县域单元的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运用ESDA法对交通优势度及增长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县市交通优...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3个方面构建区域交通优势度综合评价指标,并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河南省2003年和2008年县域单元的交通优势度进行综合评价;进而运用ESDA法对交通优势度及增长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县市交通优势度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交通优势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中心与外围间、平原与山区间的交通优势度空间差异显著;高速公路网络的构建使中原城市群地区大多数县市的交通优势度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但豫南和豫西南山区、盆地的相对增长率较高;最后指出,充分利用地区交通优势和规避交通劣势是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产业选择和空间结构优化需要考虑的基础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熵权TOPSIS法 空间格局 河南
下载PDF
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省际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50
3
作者 孟德友 陈文峰 陆玉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0,共5页
以省会城市为网络中的节点,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成前后省际可达性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建设使东中西地带内、地带间及省区的总... 以省会城市为网络中的节点,采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指标对我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及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建成前后省际可达性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建设使东中西地带内、地带间及省区的总体可达性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沿骨干客运专线向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拓展,圈层状空间格局依然很突出,两极分化趋势在加剧,高速铁路网建设对各地区的空间经济效应还存在很大差异。经过对高速铁路建成前后各省区的地带内、地带间及总体可达性空间格局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及加强省际经济联系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加权平均旅行时间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中国商品贸易结构不均衡性对地缘经济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孟德友 马颖忆 +1 位作者 王晗 柯文前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38-1246,共9页
从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中不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进出口贸易视角,考察中国1地缘经济格局特征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商品贸易的总体态势是资源产品进口对富含能源国家的高依赖及工业制成品净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强需求的不均衡特征;空间上则表现... 从国家对外经济联系中不同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进出口贸易视角,考察中国1地缘经济格局特征与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商品贸易的总体态势是资源产品进口对富含能源国家的高依赖及工业制成品净出口对国际市场的强需求的不均衡特征;空间上则表现出国别、地区和方式较为单一且相对稳定,这可能会导致中国地缘经济与其他国家关联强度有一定的倾向性。集成资源产品进口和工业制成品进出口多指标显示,以工业制成品进出口为主的外向经济是影响中国当前地缘经济格局最主要的因素,而资源产品进口则次于工业制成品的作用,且石油和铁矿的作用高于天然气;在空间上形成了以重点经济发达国家与其外围周边国家为重点面域,联合重点能源国家为扩展的"面-点"地缘经济格局,中国进出口贸易地区大致形成了由近及远的多圈层结构,且关联度较低的国家镶嵌其中而表现出破碎化的特征。这一格局昭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地缘局势总体稳定,但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积极开辟和寻求多元化的地缘经济空间是有效应对对外经济联系突发事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对外经济联系 贸易结构 中国
下载PDF
高速铁路对河南沿线城市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影响 被引量:173
5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7-543,共7页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 高速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缩短地区间的时空距离,提升地区间的交通可达性水平,进而促进地区间社会经济联系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从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两方面探讨徐兰、京广客运专线建设前后河南省12个沿线地市的省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变化状况,以及全国"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络的构建对河南沿线城市的省际可达性和空间经济联系的影响。通过对河南省高速铁路沿线城市的省内和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的对比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铁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有利于廓清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有利于协调省内地区间和省际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为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可达性 空间经济联系 河南
下载PDF
高速公路引导下中原经济区交通可达性空间格局 被引量:19
6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樊新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0,64,共6页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采用网络分析和栅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相对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指标在对各县市可达性及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域可达性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各县市可达性均获得了较大的提升,但县市可达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还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平均可达性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向外围地区递减的态势,可达性中心区的范围逐步拓展,交通干线指向性明显,平原地区可达性优于山区、丘陵或盆地;不同发展阶段的可达性变化幅度也不均匀,可达性水平较差的地区改善程度明显,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推动地区间可达性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空间格局 中原经济区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被引量:224
7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 区域经济联系一直是经济地理学和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江苏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结合GIS技术的网络分析功能获得65个县市间的时间距离矩阵的基础上,测算了江苏省各地区相互联系的强度,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大地区内以及三大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并尝试采用地区间经济联系强度来确定各地区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研究表明:各地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差距较大并具有明显的等级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区域分异较为突出,苏南和苏中的区内和区间经济联系较强,区域经济联系符合距离衰减规律;各地区内和地区间沿主要交通干道形成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通过区域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测算与比较,识别了全省主要的经济联系方向不仅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导向,而且有利于协调地区内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联系 引力模型 江苏
下载PDF
中部省区制造业区域专业化分工与竞合关系演进 被引量:32
8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3-920,共8页
采用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对中部省区2000年,2004年和2008年的制造业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通过构建竞合关系模型结合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中部省区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判断并对其演进态势进行探讨。中部省区... 采用克鲁格曼区域分工指数和专业化指数对中部省区2000年,2004年和2008年的制造业区域专业化分工水平进行测度;进而通过构建竞合关系模型结合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对中部省区间的竞合关系进行判断并对其演进态势进行探讨。中部省区间制造业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提升,但省际间区域分工的非均衡性较为显著,山西与各省区间的分工程度较高,提升速度较快;竞合关系分析显示山西与其它省区主要表现为强互补合作关系,而其它省区间则主要表现为竞争型区域经济关系,且竞合关系演进的两极分化态势明显。由此认为,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是加强中部地区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专业化分工 竞合关系 制造业 中部省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区域可达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1 位作者 李小建 高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3-654,共12页
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缩短地区间的交通里程并节约旅行时间,改善区域间的可达性并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的增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2、1998、2004和2010年的公路交通网络数据,采用节点平均交通里程、节点平均迂回系数... 高速公路建设有利于缩短地区间的交通里程并节约旅行时间,改善区域间的可达性并有利于地区间的经济联系的增强。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92、1998、2004和2010年的公路交通网络数据,采用节点平均交通里程、节点平均迂回系数、节点平均旅行时间和区域平均旅行时间等空间和时间距离指标对长三角地区选定年份的交通可达性及其变化进行测算与比较。研究表明:1)各县市平均交通里程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缩短,节点平均迂回系数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不同县市在不同时期的改善幅度存在较大差距,2004―2010年各县市平均交通里程改善幅度最大,尤其是跨江和越海通道建设使长江和杭州湾沿岸县市的迂回度获得了较大幅度的降低;2)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各节点平均旅行时间和区域平均旅行时间均获得了大幅度的改善,尤其是边远地区改善幅度更大,但受交通建设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限制,可达性的改善幅度不断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可达性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位研究——以河南各省辖市为例 被引量:26
10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59,共4页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已被广泛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在相关学者对城市生态位研究的基础上廓清了城市生态位的深刻内涵,通过选择反映城市生态位的指标因子,根据城市生态位的计量模型,测算并分析了河南各省辖市城市... 生态位理论作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已被广泛引用到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之中。在相关学者对城市生态位研究的基础上廓清了城市生态位的深刻内涵,通过选择反映城市生态位的指标因子,根据城市生态位的计量模型,测算并分析了河南各省辖市城市生态位指标因子值。针对各省辖市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城市生产生态位、生活生态位区域差异显著以及城市环境生态位存在的问题,在生态位扩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扩充河南各省辖市城市生态位的策略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 生态位态势理论 河南各省辖市
下载PDF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地发展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26
11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629-5631,共3页
通过把生态位理论和竞争排斥原理引用到区域旅游地的实证分析当中,提出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详细的阐述。在此理论基础上具体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地生态位重叠现象的主要表现,并针对由... 通过把生态位理论和竞争排斥原理引用到区域旅游地的实证分析当中,提出旅游地生态位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作详细的阐述。在此理论基础上具体探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发展中存在的旅游地生态位重叠现象的主要表现,并针对由于生态位重叠而引发的恶性竞争问题提出促使巴拉河乡村旅游区协调发展的战略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重叠 旅游地生态位 巴拉河乡村旅游区
下载PDF
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态势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56,共5页
在对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出口贸易、实际利用FDI两方面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新近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极化理论和方法测算并分析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程度、演化态势,对极化空间指向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外向型经济区... 在对河南外向型经济的核心内容出口贸易、实际利用FDI两方面区域差异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新近发展起来的区域经济极化理论和方法测算并分析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程度、演化态势,对极化空间指向也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极化态势突出,作为增长极的中原城市群地区与外围地区两极分化格局突出。最后,针对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极化发展的现状特征提出几点调控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向型经济 区域极化 区域差异 河南省
下载PDF
1984-2005年我国对外开放地域分异研究——基于贸易和外资的综合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0-85,共6页
基于从对外开放结果来评价对外开放程度这一分析思路,首先对1984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来综合评价各地区对外开放度,并进而对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度的空间... 基于从对外开放结果来评价对外开放程度这一分析思路,首先对1984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外贸依存度和外资依存度来综合评价各地区对外开放度,并进而对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度的空间格局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与各阶段开放政策相一致20多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度形成了由东向西梯度递减两极分化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 FDI 区域差异
下载PDF
基于路网的江苏城市空间相互作用测度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史本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9期112-118,共7页
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提,结合G IS技术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对江苏省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潜力和场强模型对13个地级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城市潜力值和城市的辐射场... 道路交通的通达性是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前提,结合G IS技术的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对江苏省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引力、潜力和场强模型对13个地级市的空间相互作用程度、城市潜力值和城市的辐射场强进行定量测度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苏南地区城市间相互作用较强,城市对外相互作用潜力大、辐射带动作用强度高;最后对影响江苏省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相互作用 可达性 引力模型 场强模型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等级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孟德友 范况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结构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状况提出策略响应,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城市群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流强度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规模结构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孟德友 范况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8-122,共5页
借用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法则,依据河南省各地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资料,讨论了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外资规模呈首位分布,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区域外资... 借用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法则,依据河南省各地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统计资料,讨论了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域规模分布规律.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外资规模呈首位分布,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表明河南区域外资规模也符合位序规模法则,为外商直接投资地域差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首位分布 位序规模分布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外向型经济区域差异及对外开放度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孟德友 陆玉麒 《河南科学》 2007年第1期148-151,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两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衡量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进而深入探讨河南省... 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从出口贸易、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两方面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衡量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水平的对外开放度进行测算,进而深入探讨河南省对外开放度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外向型经济 对外开放度 空间格局
下载PDF
高师院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德友 高超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67-168,共2页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从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出发,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体系构建,对实践教学安排及考评方式做出了创新性的设计,最后提出该课程实践教学中... 城市规划原理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城市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本文从城市规划原理的教学目标与定位出发,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体系构建,对实践教学安排及考评方式做出了创新性的设计,最后提出该课程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原理 实践教学 教学体系
下载PDF
高速公路网络构建对河南城市可达性的影响分析
19
作者 孟德友 陈文峰 王宏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5-28,共4页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益是缩短地区间的旅行时间,增强区域交通可达性.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年份在构建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节点全域可达性、日常可达性和区域... 高速公路网络建设最直接的空间经济效益是缩短地区间的旅行时间,增强区域交通可达性.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选择2004和2011年两个年份在构建公路交通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结合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节点全域可达性、日常可达性和区域平均可达性等指标对河南省不同城市的可达性水平及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分析;从客观上论证了高速公路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区域交通网络优化和城市空间组织调整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网络 城市可达性 河南省
下载PDF
2010—2019年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空间格局特征 被引量:15
20
作者 孟德友 李小建 +1 位作者 史焱文 朱纪广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74,80,共7页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获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4个年份餐饮业POI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主城区餐饮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餐饮各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 以郑州市主城区为研究范围,获取2010年、2013年、2016年和2019年4个年份餐饮业POI数据,采用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主城区餐饮业空间集聚格局及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餐饮各行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郑州市主城区餐饮业集聚特征显著,但集聚程度减弱,餐饮网点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逐渐拓展和沿道路延伸的特征;(2)餐饮业呈多中心化分布态势,中心城区形成集中连片的集聚核心,外围城区正形成新的集聚中心;(3)餐饮各行业集聚程度差异较大,正餐服务多中心集聚发展,快餐服务单中心集聚,饮料及冷饮服务在空间上表现出扩张与收缩交替变化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业 空间格局 POI 郑州市主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