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民间社会对演剧管理的调适与应对研究
1
作者 孟梓良 《吕梁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5,共5页
清代是中国古代演剧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热闹丰富的演剧活动,相应的管理与规训亦相伴而生。出于对演剧活动的喜爱,民间社会在面对自上而下的制度管控时,所做出的反应首先是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主动调节,即通过自身的约束与抑制达到令... 清代是中国古代演剧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面对热闹丰富的演剧活动,相应的管理与规训亦相伴而生。出于对演剧活动的喜爱,民间社会在面对自上而下的制度管控时,所做出的反应首先是在合理范围内进行主动调节,即通过自身的约束与抑制达到令官方满意的效果,而非直接进行对抗。但主动调节毕竟具有局限性,当调整后的结果没有达到官方的满意程度,而民众又不甘于放弃观剧的时候,民间社会便试图通过消极执行规定等方式进行“软性对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民间社会 演剧管理 调适应对 软性对抗
下载PDF
演化与认同:山西寿阳九江王英布信仰飞地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春敏 孟梓良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4,共13页
汉初名将英布曾被封为九江王,今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均有英布冢或祭祀英布的庙宇存在。然而相隔甚远的山西寿阳亦有英布信仰的飞地,现存庙宇多处,当地称之为九江王庙,在方志、碑刻及民间传说中均有记载,历史上还形成过九江王崇祀与庙... 汉初名将英布曾被封为九江王,今江西、安徽、湖北等地均有英布冢或祭祀英布的庙宇存在。然而相隔甚远的山西寿阳亦有英布信仰的飞地,现存庙宇多处,当地称之为九江王庙,在方志、碑刻及民间传说中均有记载,历史上还形成过九江王崇祀与庙会活动。究其原因,主要有当地人传说英布为守护神、九江王与九江龙王名称混淆、寿县与寿阳地名讹误、各类大王崇祀的影响等。寿阳九江王崇祀体现了民间信仰从演化到认同的本地化改造过程,在此期间出现的英布神职转化、形象衍变以及民间信仰的延续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布 九江王 山西寿阳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大数据“5V”特点下的历史研究——以山西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孟梓良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2期71-73,共3页
历史研究与大数据地结合在当今社会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山西史研究为例,其方志碑刻的庞大数量、相关领域的众多方向以及史料价值的发掘程度等都与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Variety、Veracity、Value、Velocity)相关... 历史研究与大数据地结合在当今社会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山西史研究为例,其方志碑刻的庞大数量、相关领域的众多方向以及史料价值的发掘程度等都与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Variety、Veracity、Value、Velocity)相关联。将大数据引入历史研究可以带来诸多便利,但运用大数据时应避免盲目跟风,在适应学科自身特点的前提下将大数据引入历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5V”特点 历史研究 山西史
下载PDF
双重视阈下明前期晋王地位下降原因探析
4
作者 孟梓良 张焕君 《运城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微观与宏观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问题的两个重要角度,微观从具体事物入手,宏观从总体格局出发,二者各有侧重。以明前期晋王地位下降原因分析为例,在微观视阈下,宗室内部争斗、晋王行为不法、地理位置特殊是其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宏... 微观与宏观一直以来都是学界研究问题的两个重要角度,微观从具体事物入手,宏观从总体格局出发,二者各有侧重。以明前期晋王地位下降原因分析为例,在微观视阈下,宗室内部争斗、晋王行为不法、地理位置特殊是其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在宏观视阈下,晋王地位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皇权不断加强、迁都造成格局变化以及国情的今昔不同。但微观与宏观之间也是存在联系的,晋王势力强大且自身存在问题是造成其地位下降的微观原因,这也恰恰成为皇权加强、国情变化等宏观原因的促成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将微观、宏观双重视阈联系起来,既注重具体分析也考虑总体认识,从而更加全面、准确地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 宏观 明前期 晋王
下载PDF
海外粤剧文物考述——以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所藏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姚春敏 孟梓良 《文化遗产》 CSSCI 2020年第4期11-22,共12页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既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又广泛流行于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成为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保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粤剧文物,大部分为当时在北美的粤...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既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又广泛流行于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成为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博物馆保存有大量清末民初的粤剧文物,大部分为当时在北美的粤剧戏班所存,可能是目前海外中国戏曲文物所藏最多的博物馆。这些戏曲文物大多为粤剧服装、面具、饰品、布景、乐器、兵器、旗帜、布告等,其中六双清末民初跷鞋的发现弥补了国内这一实体文物的不足。介绍与考述海外戏曲文物是对传统戏曲文化研究的有益补充。这些戏曲文物对于了解粤剧发展史,探索戏曲艺术的历史渊源,梳理华人在北美的戏剧演出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文物 粤剧 跷鞋 振华声
下载PDF
清代地方豪贾的权力话语建设——以泽州盐商秋木王氏家族为例
6
作者 孟梓良 姚春敏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80-89,共10页
泽州盐商秋木王氏家族是泽潞商人群体的典型代表,以盐业经营为主,在当地传说中被称为"王泰来"家族。分析探讨秋木王氏家族的地方权力话语建设方式,有助于破除人们对清代地方豪贾的符号化刻板印象。权力话语建设是多种策略的... 泽州盐商秋木王氏家族是泽潞商人群体的典型代表,以盐业经营为主,在当地传说中被称为"王泰来"家族。分析探讨秋木王氏家族的地方权力话语建设方式,有助于破除人们对清代地方豪贾的符号化刻板印象。权力话语建设是多种策略的综合体现:秋木王氏家族善于商业经营和财富积累,是构建地方权力话语的物质基础;亦商亦官的模式使其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巩固了权力话语的权威性和正统性;打造文化形象并通过在家乡的善行义举提高声望对于地方豪贾而言也非常重要;与皇权的关联则是让秋木王氏家族在地方权力话语建设中快速提升的关键因素。泽州盐商秋木王氏最终衰落,但关于它的传说与记忆却是其地方权力话语建设结果的有效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豪贾 权力话语 泽州盐商 秋木王氏 “王泰来”
下载PDF
长治地区现存各类孔庙调查与研究
7
作者 孟梓良 《文物世界》 2018年第2期46-49,共4页
山西现存孔庙六十余处,长治地区至少留存九处,其中包括儒学文庙四处:襄垣文庙、长子文庙、潞城文庙、黎城文庙,乡村孔庙五处:李庄文庙、正社文庙、南桑鲁孔庙、吾乐村文庙、孔家峧圣祖祠。现存孔庙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山西现存孔庙六十余处,长治地区至少留存九处,其中包括儒学文庙四处:襄垣文庙、长子文庙、潞城文庙、黎城文庙,乡村孔庙五处:李庄文庙、正社文庙、南桑鲁孔庙、吾乐村文庙、孔家峧圣祖祠。现存孔庙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需要妥善保护并合理开发,以长治地区为例,应充分展示和发掘孔庙的自身价值,并与当地其他历史建筑或旅游景区相整合,也可以把孔庙与学校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教化育人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治地区 现存孔庙 保护开发
下载PDF
清代太原镇多元作用探析——以两通新出题名碑记为中心
8
作者 孟梓良 《地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清代绿营在山西设有太原镇和大同镇,作为太原镇署所在地的临汾新出土了两通清代碑刻,其题名部分记录了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到宣统三年(1911)期间56任太原镇总兵官的详细信息,是一份难得的清代地方总兵任职档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新... 清代绿营在山西设有太原镇和大同镇,作为太原镇署所在地的临汾新出土了两通清代碑刻,其题名部分记录了从康熙二十二年(1683)到宣统三年(1911)期间56任太原镇总兵官的详细信息,是一份难得的清代地方总兵任职档案,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新发现的题名碑记属于原址原碑,由历任太原镇总兵在二百余年中接续完成,兼具集中性、全面性和翔实性。太原镇除具有军事意义及营伍表率等作用外,还是清代前中期部分总兵官晋升的“跳板”。太原镇的地位与作用并非一成不变,其历时性变化同样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太原镇 总兵官 题名碑 平阳府
原文传递
从技术到制度:18至20世纪男旦跷功兴废与社会变革
9
作者 姚春敏 孟梓良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71-178,共8页
跷功,作为男旦表演女性的辅助工具,经历从清代中期的风靡一时,到清末民初被推到了舆论巅峰,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废除的曲折历程。男旦跷功这一原本属于技术文化层面的戏剧功法,在二百余年的时空发展历程中,其复杂性超过了其他戏曲道... 跷功,作为男旦表演女性的辅助工具,经历从清代中期的风靡一时,到清末民初被推到了舆论巅峰,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正式废除的曲折历程。男旦跷功这一原本属于技术文化层面的戏剧功法,在二百余年的时空发展历程中,其复杂性超过了其他戏曲道具,为我们从新文化史视角来反观大时代变迁对文化的影响,探索社会变革风潮如何起于青萍之末,时代的大背景又如何一步一步地影响到了技术和工具的变化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清末民初以来巨大的社会变革致使男旦跷功这个曾经的戏班法宝,走到了技术性失语和审美鄙弃的双重窘界,最终在新中国文化变革的浪潮中被正式废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化史 男旦 跷功 戏曲改革 社会变革
原文传递
清代华北民间赛社文化中的暴力冲突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梓良 赵振锋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 2021年第1期147-159,共13页
民间赛社文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论著却很少将赛社活动中的矛盾与冲突统归在暴力文化视阈下进行探讨。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暴力文化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剖析和了解清代华北民间赛社文化中的暴力冲突与纠葛。民间赛... 民间赛社文化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但以往的论著却很少将赛社活动中的矛盾与冲突统归在暴力文化视阈下进行探讨。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路径,暴力文化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剖析和了解清代华北民间赛社文化中的暴力冲突与纠葛。民间赛社文化带来的暴力冲突首先体现在家族村社对地方话语的争夺方面,其次是民间自治与政府管理的博弈,此外还有社费摊派导致社民与教民的对抗。动用暴力手段也是为了解决争端,暴力的消解最终要靠村社内部与地方政府的相互配合。在"新文科"背景下,将暴力文化视角作为一种新理论运用在清代民间文化治理的研究中,既是对"新文科"内容多元化和视野国际化的有益尝试,同时也对当代文化治理产生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赛社 暴力文化 清代华北 文化治理 矛盾冲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