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有机酸浓度与牙周炎的关系
1
作者 胡玉如 刘娟 +4 位作者 李文静 赵亦兵 李启强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 目的:分析Ⅲ期或Ⅳ期牙周炎患者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及其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37例全身健康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9例全身及牙周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颗磨牙或切牙的颊侧近中位点采集龈沟液,并记录菌斑指数(plaque index, 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 BI)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分析其对牙周炎患病风险的预测能力,以及与牙周炎分级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37例牙周炎患者按分期32例为Ⅲ期和5例为Ⅳ期,按分级9名为B级和28名为C级。病例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龈沟液中甲酸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5.37(3.39,8.49) mmol/L vs. 12.29(8.35,16.57) mmol/L,P<0.001],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23(4.28,14.90) mmol/L vs. 2.71(0.00,4.25) mmol/L,P<0.001;2.63(0.47,3.81) mmol/L vs. 0.00(0.00,0.24) mmol/L,P<0.001]。B级和C级牙周炎龈沟液中甲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深袋内丙酸和丁酸的浓度明显高于浅袋,甲酸浓度随袋深的增加反而减少。丙酸(OR=1.51,95%CI:1.29~1.75)和丁酸(OR=3.72,95%CI:1.93~7.17)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而甲酸(OR=0.87,95%CI:0.81~0.93)则可能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丙酸(AUC=0.852,95%CI:0.805~0.900)、丁酸(AUC=0.889,95%CI:0.841~0.937)、甲酸浓度的倒数(AUC=0.844,95%CI:0.793~0.895)对牙周炎的患病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甲酸浓度低于对照组,是牙周炎的保护因素,甲酸浓度的倒数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具有良好预测效能;而丙酸和丁酸浓度则升高,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对牙周炎患病风险均具有良好预测价值;三种有机酸浓度随探诊深度而变化,但与牙周炎的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短链脂肪酸 龈沟液 分级 分期
下载PDF
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种植体周软组织病理学特点
2
作者 董佳芸 李雪芬 +2 位作者 路瑞芳 胡文杰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 目的:分析血管化骨瓣重建颌骨区域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特点,以及游离龈移植术后种植体周软组织结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共纳入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的患者20例,其中5例作为健康对照,全身及牙周健康,行牙冠延长术,收集牙冠延长术中切除的部分健康天然角化龈;15例在颌骨重建区域行游离龈移植术,有10例为腓骨瓣重建,5例为髂骨瓣重建,均在术前采集嵴顶软组织,其中5例患者(3例为腓骨瓣重建,2例为髂骨瓣重建)在术后8周时再次采集种植体周软组织。所有软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组织结构特点,测量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nterl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布和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相比,颌骨重建患者种植体周黏膜缺乏正常复层鳞状上皮的组织结构,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及角化层厚度更小[0.36(0.35,0.47)mm vs.0.27(0.20,0.30)mm,P<0.05;26.37(24.12,31.53)μm vs.16.49(14.90,23.37)μm,P<0.05]。游离龈移植术后,上皮钉突处基底层底端至颗粒层顶端的厚度较治疗前呈现增加的趋势[0.38(0.25,0.39)mm vs.0.19(0.16,0.25)mm,P=0.059],角化层厚度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57(27.16,29.14)μm vs.16.42(14.16,22.35)μm,P<0.05],形成了与健康天然角化龈类似的上皮结构;IL-1、IL-6、TNF-α的阳性细胞个数较术前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0(9.16,18.00)vs.0.67(0.17,8.93),P<0.05;21.89(15.00,28.12)vs.13.00(8.50,14.14),P<0.05;2.83(1.68,5.00)vs.0.22(0.04,0.63),P<0.05];术后平均光密度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8(0.17,0.21)vs.0.15(0.14,0.17),P<0.05;0.36(0.33,0.37)vs.0.28(0.26,0.33),P<0.05;0.30(0.28,0.42)vs.0.23(0.22,0.29),P<0.05],且与健康天然角化龈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颌骨重建区域种植体周角化黏膜缺失或不足的患者,通过游离龈移植行角化黏膜增量有利于改善种植体周黏膜的组织结构,维护种植体周黏膜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重建 血管化骨瓣 软组织 游离龈移植术
下载PDF
不同直径钛锆合金种植体用于牙周炎患者后牙种植修复2年随访观察
3
作者 秦亦瑄 韦帝远 +2 位作者 张众 孟焕新 韩劼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233-237,共5页
目的观察评估钛锆合金3.3 mm/4.1 mm直径种植体分别用于牙周炎患者水平骨量轻、中度不足的前磨牙/磨牙区并采用单冠固定修复2年后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自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大学... 目的观察评估钛锆合金3.3 mm/4.1 mm直径种植体分别用于牙周炎患者水平骨量轻、中度不足的前磨牙/磨牙区并采用单冠固定修复2年后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周边缘骨水平变化情况,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自2018年5月至2021年7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行后牙种植治疗并伴种植区水平骨量不足的牙周炎患者30名。在前磨牙/磨牙分别植入直径3.3 mm/4.1 mm的Roxolid?钛锆合金种植体共47颗。术后4个月采用螺丝固位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并负重。种植术后3个月、修复后即刻、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进行临床检查和维护治疗,种植术后即刻、修复后即刻、1年及2年进行影像学检查。通过问卷记录患者术后反应。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比较不同随访时间点各临床指标及边缘骨水平的变化。结果共25名患者、40颗种植体完成2年复查。所有病例术后肿痛反应轻微。与修复体戴入即刻的基线比较,负重1年及2年后边缘骨水平变化量极少,分别为-0.02±0.14 mm、0.01±0.17mm;种植体周黏膜炎发生率分别为23.8%、18.4%;无种植体周炎。机械学并发症发生率2.5%。种植体成功率100%。结论对于后牙区水平骨量轻、中度不足的牙周炎患者,钛锆合金3.3 mm/4.1 mm直径种植体分别用于前磨牙/磨牙是简便可行的治疗选择。2年随访期内边缘骨水平保持稳定,机械学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软组织相关指标基本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后牙区 窄径种植体 钛锆合金 边缘骨丧失
下载PDF
小型猪乳牙牙龈炎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孟焕新 曹采方 +3 位作者 张世卫 陈智滨 章魁华 王洪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检查小型猪的牙龈状况,以建立人牙龈炎的动物模型。方法:对8头小型猪进行了临床牙周检查、细菌学检查和龈沟液分析。结果:发现小型猪乳牙存在广泛性牙龈炎,牙龈炎症的程度与菌斑相关;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蛋... 目的:检查小型猪的牙龈状况,以建立人牙龈炎的动物模型。方法:对8头小型猪进行了临床牙周检查、细菌学检查和龈沟液分析。结果:发现小型猪乳牙存在广泛性牙龈炎,牙龈炎症的程度与菌斑相关;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蛋白含量与人龈沟液的大致相同,蛋白含量的增多伴随AST水平的增高;龈下细菌中的牙龈叶琳菌和螺旋体计数与人牙龈炎大致类似,随着牙周袋深的增加球菌减小而螺旋体增多。结论:小型猪牙龈炎与人牙龈炎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乳牙 牙龈炎
下载PDF
牙周病的临床指标与组织病理变化的对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孟焕新 曹采方 郑麟蕃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95-197,共3页
本研究对人类自然发生的不同阶段的牙周病损进行了临床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等临床指标和炎症程度(ICT%)密切相关。这些临床指标数值高者,炎症程度也重... 本研究对人类自然发生的不同阶段的牙周病损进行了临床检查和组织病理学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牙龈出血指数(B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AL)等临床指标和炎症程度(ICT%)密切相关。这些临床指标数值高者,炎症程度也重。主要炎症细胞为浆细胞、或浆细胞淋巴细胞混合浸润;临床指标数值低者,炎症程度也较轻。主要炎症细胞为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淋巴细胞混合浸润。但是菌斑指数的数值高低与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临床指标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牙龈上皮中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被引量:2
6
作者 孟焕新 郑麟蕃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2期82-84,共3页
本研究对健康龈(H)、边缘性龈炎(G)、青少年牙周炎(JP)和成人牙周炎(AP)牙龈上皮内的中性白细胞(PMN)和单核细胞及龈下菌进行了定量观察,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P组袋上皮和表面上皮内的PMN显著... 本研究对健康龈(H)、边缘性龈炎(G)、青少年牙周炎(JP)和成人牙周炎(AP)牙龈上皮内的中性白细胞(PMN)和单核细胞及龈下菌进行了定量观察,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P组袋上皮和表面上皮内的PMN显著低于G组和AP组。AP组的PMN数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沟(袋)上皮PMN数与龈下能动菌%呈正相关(r=0.536.P<0.01)。单核/吞噬细胞用NAE方法显示主要位于结合上皮和袋上皮深处,三个炎症组的数目均高于健康组,而这些部位未见郎格罕氏细胞,可能此处的单核细胞替代了郎格罕氏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 单核细胞 PMN 中性白细胞 牙龈 郎格罕氏细胞 AP 青少年 能动 健康
下载PDF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被引量:97
7
作者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evidence that diabetes mellitus play important etiological roles in periodontal diseases. In a...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There is an abundance of evidence that diabetes mellitus play important etiological roles in periodontal diseases. In addition, periodontal diseases have powerful and multiple influences on the occurrence and severity of systemic conditions and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mellitu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pregnancy complications. The relationship of periodontitis and diabetes has been supported by sufficient evidences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1) diabet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2) metabolic control will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3)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will improve the metabolic level. Our recent investigation on periodontal status in the famili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urther confirmed the relationship. It was showed that the periodontal index such as probing depth (PD), attachment loss (AL) and numbers of tooth loss in diabetes family memb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n-diabetes family members, while no difference of periodontal parameters was found between well control family members and non diabetes family memb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2 diabetes (T2DM) and its complications, the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and its receptors were to be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factors. The distributions of AGEs and the receptor for AGEs (RAGE) are highly consistent in various tissues. One study in our laboratory demonstrated that RAGE was strongly expressed in gingival tissues gathered from T2DM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compared with systemically healthy chronic periodontitis patients, the expression of RAGE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TNF-α, indicating that AGE-RAGE pathway wa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ontitis in T2DM patients. It is known that inflammation could induce the prediabetic status characterized by insulin resistance and dyslipidemia.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whether periodontitis is a risk factor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r not. In a current study, the effect of periodontitis on serum levels of lipid and glucose of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 patients was implied, as the average serum levels of triglycerides and glucose of a large number of AgP patients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serum level of total cholesterol in AgP group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ercentage of severe attachment loss sites. It seems that periodontitis may alter serum lipid and glucose levels.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periodontitis on diabetes in an animal study has also demonstrated that experimental moderate periodontitis as well as castration could induc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β cell impairment in rats, and that combination of the two factors would aggravate the degree of insulin resistance (IR). In conclusion,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periodontitis and diabetes has been further approved rec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糖尿病
下载PDF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13
8
作者 孟焕新 《当代医学》 2001年第8期26-29,共4页
本文着重介绍牙周病 和系统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一些系统病、全身因素和行为万式能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或疾病,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艾滋病、遗传基因、吸烟和精神压力。此外,牙周病也能影响全身状况和系统病的... 本文着重介绍牙周病 和系统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一些系统病、全身因素和行为万式能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或疾病,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艾滋病、遗传基因、吸烟和精神压力。此外,牙周病也能影响全身状况和系统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如影响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妇女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系统疾病 全身健康 相关性
下载PDF
牙周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孟焕新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2年第4期230-239,共10页
一、牙周病(牙周炎)的进程长期以来牙科界一直认为,牙周病一旦发生,如果不治疗就会缓慢而持续地进展。60—70年代的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支持这一观点,因为发现牙周病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然而有些临床学家注意到一些已有牙周袋的患... 一、牙周病(牙周炎)的进程长期以来牙科界一直认为,牙周病一旦发生,如果不治疗就会缓慢而持续地进展。60—70年代的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支持这一观点,因为发现牙周病的严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然而有些临床学家注意到一些已有牙周袋的患者,X线片示牙槽骨丧失,牙龈有炎症,虽无牙周治疗但并没有发生牙周病进行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病 诊断
下载PDF
牙和牙周组织的胶原分子间交联物(吡啶灵和脱氧吡啶灵)的测定
10
作者 孟焕新 Ian James Newell W Johnson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252-254,共3页
用配备荧光检测器的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人牙和牙周组织标本中胶原分子间交联物—吡啶灵和脱氧吡啶灵,测量结果以pmol/mg干重表示。结果表明,在同一个体中硬组织的P含量是软组织含量的2~10倍,硬组织DP含量是软组织含量的4~17倍。... 用配备荧光检测器的反相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人牙和牙周组织标本中胶原分子间交联物—吡啶灵和脱氧吡啶灵,测量结果以pmol/mg干重表示。结果表明,在同一个体中硬组织的P含量是软组织含量的2~10倍,硬组织DP含量是软组织含量的4~17倍。硬组织的P/DP比率分别为2:1(牙槽骨)、6:1(牙本质)、7:1(牙骨质),而软组织的P/DP比率较高,分别为9:1(牙周韧带)、12:1(牙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 分子间交联 牙周组织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3
11
作者 徐菁玲 孟焕新 +2 位作者 李峥 李凤云 张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40名,... 目的:全面评估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血糖代谢指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牙周基础治疗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5月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40名,于基线水平和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牙周临床检查,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其他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菌斑指数、出血指数、探诊后出血百分数)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但空腹血糖浓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其他有统计学意义改变的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磷显著升高、血清钙磷比显著下降、甘油三酯显著下降、载脂蛋白A1显著升高、脂蛋白a显著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临床参数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有显著改善作用,但对空腹血糖的作用不明显。此外,牙周基础治疗还可能影响血清磷的浓度及钙磷比,并影响血脂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牙周炎 血红蛋白A 糖基化 生物学标记 血清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在口腔中的特征性分布 被引量:32
12
作者 胡文杰 曹采方 +3 位作者 孟焕新 张集昌 马大龙 狄春晖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中的分布。 方法 :依据Hp尿素酶C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 ,从 32例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内多部位采集标本 ,检测和鉴定牙菌斑 (每人采集 6个牙...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在慢性胃炎患者口腔中的分布。 方法 :依据Hp尿素酶C基因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 (cagA)设计引物建立PCR方法 ,从 32例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内多部位采集标本 ,检测和鉴定牙菌斑 (每人采集 6个牙的龈上和龈下菌斑 )、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表面中的Hp。 结果 :32例患者中有 2 9例 (90 6 % )从口腔内牙菌斑、含漱液、舌背黏膜、颊黏膜及腭黏膜至少一处检测出Hp ,其中 2 8例 (87 5 % )从胃和口腔内同时检出Hp ,口腔内各部位标本中Hp检出率依次为牙菌斑 84 4 % ,口腔含漱液 5 6 2 % ,舌背黏膜 4 3 8% ,颊黏膜 2 8 1% ,腭黏膜 9 4 % ;在 384份牙菌斑中 ,磨牙的牙菌斑Hp的检出率高于前牙 (33 2 %vs 2 1 9% ,P <0 0 1) ;而上下牙的牙菌斑Hp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 (2 9 7%vs 2 9 2 % ,P >0 0 5 ) ;在PD >4mm的牙周袋 ,菌斑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 <4mm的袋 (P <0 0 5 ) ,龈下菌班Hp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龈上菌斑 (P <0 0 1)。 结论 :口腔多部位存在Hp ,牙菌斑中居多 ,并呈一定的分布规律 ;口腔Hp可能是胃Hp感染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口腔 牙菌斑 胃炎 感染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 被引量:28
13
作者 冯向辉 张立 +4 位作者 孟焕新 徐莉 陈智滨 释栋 路瑞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48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和25例非牙周炎者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种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结果:3种微生物在AgP组、CP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牙周炎组(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gP组100%vs100%,CP组93.8%vs93.8%,非牙周炎组为32%vs48%。福赛坦氏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6%vs88%,CP组97.9%vs89.6%,非牙周炎组为32%vs24%。齿垢密螺旋体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4%vs86%,CP组89.6%vs70.8%,非牙周炎组12%vs16%。3种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唾液中存在3种微生物均与牙龈出血指数密切相关,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R值高达13.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广泛存在于AgP和CP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唾液样本可以用于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唾液 牙菌斑 微生物学
下载PDF
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4
14
作者 沈潇 施捷 +3 位作者 徐莉 焦剑 路瑞芳 孟焕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 目的:评价伴错畸形的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 P)患者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5名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并完成牙周-正畸治疗的Ag P患者,回顾性评价初诊(T0)、正畸治疗前(T1)、正畸治疗完成后(T2)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比率(percentage of sites with bleeding on probing,BOP%),通过根尖片评价正畸前后剩余牙槽骨高度(residual alveolar bone height,RBH)的变化及牙根吸收发生状况。结果:(1)在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前(T1)及正畸治疗完成后(T2),PD、BI、BOP%以及PD>3 mm位点的百分比均有显著降低(P<0.001)。(2)T0时全口RBH均值为68.37%±15.60%,牙周-正畸治疗后RBH为70.2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上切牙[T0为58.79%±16.71%,T2为65.54%(55.74%,78.13%)]、上尖牙[T0为77.62%(66.06%,87.17%),T2为79.57%(69.75%,86.52%)]及上磨牙[T0为74.30%(61.69%,84.45%),T2为76.76%(68.12%,85.09%)]在正畸治疗后RBH增高明显(P<0.05)。(3)正畸治疗后人均有23.94%±13.45%的牙发生牙根吸收,其中以下切牙及上切牙的发生率最高,总发生率分别为68.48%和65.31%。结论:伴错畸形的Ag P患者,在规范的牙周治疗后,正畸治疗不会引起牙周炎症加重或牙槽骨吸收;约2/3的上、下切牙可发生轻度的牙根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牙周炎 正畸学 矫正 牙槽骨质丢失 牙根吸收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 被引量:18
15
作者 丁芳 冯向辉 +4 位作者 孟焕新 赵亦兵 张立 路瑞芳 陈智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 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1),探讨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 megalovirus,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1),探讨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9名AgP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2种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1型(EBV-1),同时应用16S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8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Cr)、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89名AgP患者的HCMV检出率为43.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gP组的EBV-1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6—8种牙周致病菌的AgP患者其HCMV和EBV-1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仅检出3~5种细菌的AgP患者的病毒检出率(P〈0.05)。结论:HCMV、EBV-1在AgP患者龈下的检出率较健康对照高;且在检出牙周致病菌种类数较多的样本中,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高,提示牙周感染HCMV和EBV-1与侵袭性牙周炎相关,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巨细胞病毒 疱疹病毒4型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侯海玲 孟焕新 +2 位作者 胡文杰 杨宗萍 王景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 :分析牙周炎与胃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的关系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慢性牙周炎且胃镜活检尿素酶阳性、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1人进行三联药物治疗 ,其... 目的 :分析牙周炎与胃内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 ,Hp)的关系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慢性牙周炎且胃镜活检尿素酶阳性、病理诊断为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1人进行三联药物治疗 ,其中 3 3人还同时进行了牙周基础治疗。三联药物治疗后分析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与患者牙周临床指数的关系 ,以及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Hp根除率的影响。 结果 :4个位点平均牙周袋深 <4mm组的患者三联药物治疗 4周后及 1年后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平均袋深≥ 4mm组的患者 (80 %vs5 2 .2 % ,62 .9%vs 3 4.5 % ,P <0 .0 5 )。经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 1年后的Hp根除率显著高于未做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 (63 .6%vs 3 4.5 % ,P <0 .0 5 )。结论 :药物治疗Hp的根除率与患者的牙周状况和口腔卫生状况有关。口腔Hp可能是胃Hp再感染的病原因素 ,因此对胃内Hp感染同时伴有牙周炎的患者在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应配合牙周基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牙科刮治术 甲硝唑 阿美西林
下载PDF
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评价 被引量:29
17
作者 释栋 孟焕新 +1 位作者 张立 张海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0-953,共4页
目的:评价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的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因牙周炎需拔除上前牙的患者15人,共涉及牙齿20颗,患牙两侧有天然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系统牙周治疗.拔牙后自然愈合2~3个月,采用常规翻瓣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 目的:评价因牙周炎缺失上前牙种植修复后的短期软组织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因牙周炎需拔除上前牙的患者15人,共涉及牙齿20颗,患牙两侧有天然牙,所有患者均已接受系统牙周治疗.拔牙后自然愈合2~3个月,采用常规翻瓣种植手术植入种植体,术中记录牙槽骨缺损的程度、种植体植入深度(种植体距离邻牙釉牙骨质界连线的距离)等指标,采用埋入愈合方式.愈合3个月后行二期手术并完成修复.修复后1~3个月复查,用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评价软组织美学效果.结果:所有种植体均成功达到骨结合,没有早期种植体松动脱落发生.因牙周炎缺失的上前牙经种植修复后,PES均值为(9.6±2.4)分(5~13分),其中3颗修复体的PES低于7分.仅有水平骨缺损的13个位点种植修复后的PES均值为(10.5±1.9)分,显著高于伴有垂直向骨缺损的7个位点[(7.9±2.3)分,P<0.05].PES与种植体植入深度呈负相关关系(r=-0.608,P<0.01).结论:因牙周炎导致的前牙缺失存在较高的种植美学风险,牙槽骨缺损尤其是垂直骨缺损的程度和部位是影响软组织美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种植 美学 牙科
下载PDF
牙周机械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牙周致病菌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丁芳 孟焕新 +3 位作者 李启强 赵亦兵 冯向辉 张立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 目的:纵向观察分析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内龈沟液中6种牙周致病菌检出率的变化,并分析检出率的变化与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试为评价牙周炎治疗效果及判断预后提供一个微生物学手段。方法: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13名CP患者基线、牙周机械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时以及11名健康对照者龈沟液中的6种牙周致病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Pi)、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Fn)、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Pn)。结果: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2个月和4个月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后4个月比2个月有少量升高。CP组基线的6种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健康组。CP组在治疗后2周、2个月、4个月3个时间点的Tf(42.1%、73.7%、70.2%)、Pg(47.4%、68.4%、77.2%)、Aa(15.8%、22.8%、7.0%)、Pn(38.6%、57.9%、64.9%)、Pi(15.8%、38.6%、42.1%)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f96.5%、Pg93.0%、Aa36.8%、Pn86.0%、Pi84.2%),而Fn的检出率则仅在治疗后2周减少明显(84.2%vs98.2%),在治疗后2个月(93.0%)和4个月(96.5%)略有回升,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被检致病菌在治疗后2个月检出率比2周时回升。结论:Tf、Pg、Aa、Pn、Pi等牙周致病菌的共同感染可能在CP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CP组在牙周机械治疗后牙周致病菌的变化早于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后2个月内即应开始定期复查复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龈沟液 细菌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侵袭性牙周炎龈沟液中有机酸与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路瑞芳 冯琳 +2 位作者 高学军 孟焕新 冯向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采集龈沟液,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分离沉淀物采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并分析其电泳条带的灰度值作为该微生物的PCR产物量。结果:AgP组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和PCR产物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组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2.87(0.99,4.36)mmol/L vs.0.33(0.00,1.44)mmol/L,P<0.05],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均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物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4,0.548,0.411,0.493,0.273,P<0.05)。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组中有机酸浓度均高于未检出组,琥珀酸1.67(1.15,2.11)mmol/L vs.0.80(0.48,1.06)mmol/L,乙酸31.95(23.77,43.13)mmol/L vs.12.51(7.57,15.69)mmol/L,丙酸11.86(6.55,14.98)mmol/L vs.2.82(1.71,7.03)mmol/L,丁酸3.45(2.41,4.78)mmol/L vs.0.54(0.00,1.56)mmol/L,异戊酸2.23(1.05,3.85)mmol/L vs.0.62(0.00,2.33)mmol/L,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与齿垢密螺旋体产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443,0.702,0.625,0.557,P<0.05)。结论:AgP患者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产物量,可以作为判断AgP发生与进展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类 挥发性 牙龈卟啉单胞菌 齿垢密螺旋体 龈沟液 侵袭性牙周炎
下载PDF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立 孟焕新 +5 位作者 赵红珊 李启艳 徐莉 陈智滨 释栋 冯向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种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0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Ⅰ限制性内切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 目的:探讨汉族人种中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方法:选取90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4名慢性牙周炎患者和91名健康对照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TaqⅠ限制性内切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VD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1)Tt基因型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vs7.7%,P=0.065),而在女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女性健康对照者之间,Tt基因型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8%vs4.2%,P<0.05);在男性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与男性健康对照者间,Tt基因型的频率则几乎没有差异(10.8%vs11.6%,P>0.05);(2)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健康对照者间,Tt基因型的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携带Tt型VDR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女性患侵袭性牙周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多态现象 遗传 受体 骨化三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