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生物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成效多元化评价方法研究
1
作者 王楠楠 丁长河 +1 位作者 孟珺 赵贝贝 《食品界》 2025年第1期17-19,共3页
传统单一的评价侧重于学术成绩,而多元化的评价可涵盖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实施多元化评价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对各学科领域的潜能,增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有... 传统单一的评价侧重于学术成绩,而多元化的评价可涵盖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多个方面。实施多元化评价策略,旨在激发学生对各学科领域的潜能,增进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鼓励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此外,多元化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化评价 学习成效 学习动力 团队协作能力 食品生物技术 学术成绩 多元化的评价 教学方式
下载PDF
NAT2基因多态性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性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孟珺 刘丽娟 +3 位作者 刘玉琴 陈小英 白瑶 何光明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8期1008-1010,共3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多态性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安全性的关系。方法:在38例UC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NAT2的基因多态型,并对UC患者进行N... 目的:探讨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基因型多态性与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安全性的关系。方法:在38例UC患者及36例健康对照者中,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NAT2的基因多态型,并对UC患者进行NAT2基因型与SASP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慢型乙酰化基因型的UC患者服用SASP后ADR的发生率高于快型乙酰化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UC患者使用SASP出现的ADR与NAT2慢型乙酰化基因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2 基因型 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孟珺 何光明 刘丽娟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7期866-868,共3页
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门诊处方324 583张,对处方的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法、用量、配伍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抽检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33 728... 目的:调查分析门诊处方中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门诊处方324 583张,对处方的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使用,包括用法、用量、配伍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抽检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有133 728张,占处方总数41.2%;联合用药占抗菌药物处方的35.58%,其中以二联应用比例最大;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处方63 815张,占抗菌药物处方47.72%。主要表现为对药物及病原菌了解不足,抗菌药物应用指征太松,以过度应用为主要倾向。结论:门诊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督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抗菌药物 合理应用
下载PDF
山西省2013—2018年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孟珺 聂晓勇 +6 位作者 穆生财 原琛利 郭晓黎 解雁茹 张飞 刘萧湘 焦晋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2期3735-3738,共4页
目的了解2013-2018年山西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开始AIDS抗病毒治疗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2013-2018年内所有接受抗病... 目的了解2013-2018年山西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开始AIDS抗病毒治疗时的流行病学特征,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山西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2013-2018年内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并用SPSS23.0软件分析并比较其流行病学特征变化趋势。结果共有6 658例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新增治疗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男性5 691例,占85.5%;男女性别比5.9∶1,无配偶(未婚离异及丧偶)占63.5%,平均年龄(36±13)岁,山西籍6 399人,占96.1%,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性传播和同性性传播,两者合计占92.9%,HIV确诊阳性时间与开始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为1.5(0.6,8.1)个月,治疗开始研究对象的临床分期为Ⅰ期的HIV/AIDS比例为71.8%,基线CD4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89(142,413)个/μl。2013-2018年治疗开始时性别为男性、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途径、临床分期Ⅰ期、CD4淋巴细胞>200个/μl、确诊后6个月内开始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构成比呈上升趋势。结论山西省接受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时机有所提前,应继续采取措施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不漂洗鱼糜的制作工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孟珺 郭颖 +2 位作者 高红亮 常忠义 向如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47-249,共3页
在传统的鱼糜生产工艺中,漂洗是不可缺少的工序。但漂洗会造成鱼糜的营养流失和环境污染。本文研究在鱼糜制作过程中通过添加焦磷酸钠、柠檬酸钙和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等制作不经过漂洗的鱼糜加工工艺。采用质构仪检测不漂洗鱼糜凝胶... 在传统的鱼糜生产工艺中,漂洗是不可缺少的工序。但漂洗会造成鱼糜的营养流失和环境污染。本文研究在鱼糜制作过程中通过添加焦磷酸钠、柠檬酸钙和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等制作不经过漂洗的鱼糜加工工艺。采用质构仪检测不漂洗鱼糜凝胶特性的各种指标结果表明:随着焦磷酸钠添加量的增大,鱼糜的弹性和粘聚性提高越明显,但会使白度、硬度和咀嚼性有所下降,最适添加量为0.3%(w/w);柠檬酸钙的添加使白度、弹性、硬度、咀嚼性都有所提高,最适添加量为1%(w/w);TGase对鱼糜白度无明显影响,但在添加量0.06%(w/w)时对硬度、弹性、咀嚼性和粘聚性的提高达到最大值。对比实验表明,同时添加这三种物质后在加工工艺中不经过漂洗的鱼糜凝胶特性等指标和传统生产工艺的鱼糜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不漂洗 谷氨酰胺转胺酶 凝胶特性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槐角丸中槐角苷、黄芩苷和柚皮苷含量 被引量:6
6
作者 孟珺 王立军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8-639,共2页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槐角丸中槐角苷、黄芩苷和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结果:槐角苷、黄芩苷和柚皮苷的...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槐角丸中槐角苷、黄芩苷和柚皮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kma 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nm。结果:槐角苷、黄芩苷和柚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940μg/mL^118.8μg/mL(r=0.9997)、5.610μg/mL^112.2μg/mL(r=0.9998)、8.91μg/mL^178.2μg/mL(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100.0%、101.4%,RSD分别为2.2%、2.5%、3.7%(n=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槐角丸中3种活性成分的同时测定,为槐角丸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槐角丸 槐角苷 黄芩苷 柚皮苷
下载PDF
2007~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孟珺 刘丽娟 +2 位作者 乔瑞红 白瑶 周学琴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9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11个月上报的4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它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326例,占71.49%)。抗感染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262例,占57.4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物(125例,占47.71%),头孢替唑居首,其次为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报告 分析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乐脉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孟珺 付春梅 +1 位作者 刘丽娟 乔瑞红 《中国药事》 CAS 2009年第3期284-285,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乐脉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迪马Diamonsil 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03nm,柱温: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053~0.106mg.mL-1范围内线性关... 目的建立测定乐脉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迪马Diamonsil C18色谱柱,甲醇-0.1%磷酸(30∶7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03nm,柱温:35℃。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053~0.106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乐脉颗粒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1.8%(n=9)。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乐脉颗粒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乐脉颗粒 羟基红花黄色素A
下载PDF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与患者血浆高香草酸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孟珺 何光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379-1380,共2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代谢产物-血浆高香草酸(pHVA)含量的变化与利培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高液相色谱连接电化学分析仪测定pHVA;患者组用阳性和阴性症...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巴胺代谢产物-血浆高香草酸(pHVA)含量的变化与利培酮药物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2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利培酮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高液相色谱连接电化学分析仪测定pHVA;患者组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并与25名健康者对照。结果:(1)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治疗前pHVA显著高于对照组;(2)患者组治疗6个月后,其pHVA降低值与PANSS总分的减分差值呈正相关。结论:一些以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pHVA含量高于正常组,利培酮对该类患者的疗效与降低pHVA含量相关。提示观察pHVA变化可能作为判断利培酮药物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利培酮减低中枢多巴胺转化,从而改善精神症状,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 高香草酸
下载PDF
柳氮磺吡啶药物遗传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孟珺 刘玉琴 +1 位作者 刘丽娟 梁辉苑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5期2325-2326,共2页
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或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是磺胺吡啶(SP)与5-氨基水杨酸(5-ASA)的偶氮络合物,最早于40年代被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 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SZ,或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是磺胺吡啶(SP)与5-氨基水杨酸(5-ASA)的偶氮络合物,最早于40年代被试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合成,抑制激活的白细胞产生炎症递质。为治疗轻到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药,也是维持缓解最为有效的一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遗传学 柳氮磺吡啶 柳氮磺胺吡啶 5-氨基水杨酸 类风湿性关节炎 溃疡性结肠炎 前列腺素 炎性介质
下载PDF
225例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珺 曾康健 何光明 《今日药学》 CAS 2013年第6期373-374,377,共3页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评价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1年间225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并评价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2011年间225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用药史及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引起药物性肝损害前4位药物分别是抗肿瘤化疗药(35.1%),中草药(19.2%),抗感染药(10.3%),心血管药(10.3%)等,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纳差、黄疸。肝损害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临床用药要严格把握用药指征,进而做到预防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害 数据库 临床资料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连蒲双清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珺 周学琴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4年第1期55-56,共2页
以 3 75 nm为测定波长 ,0 .0 5 mol· L- 1 硫酸作对照液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连蒲双清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显示 ,盐酸小檗碱在 4~ 2 8μg· m L- 1 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 r=0 .9999,平均回收率为 99.5 5 %。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连蒲双清片 盐酸小檗碱 标准曲线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物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珺 何光明 刘丽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测定人血中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物9-羟利培酮的浓度。方法采用Hypersil ODS-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四甲基乙二胺(65:34.5:0.5 v/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处测定。结果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在10-100μg·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 目的测定人血中利培酮及其活性代谢物9-羟利培酮的浓度。方法采用Hypersil ODS-C18色谱柱,以甲醇:水:四甲基乙二胺(65:34.5:0.5 v/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处测定。结果利培酮和9-羟利培酮在10-100μg·L-1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56及r=0.9941)。方法回收率为99.79%~101.44%,日内及日间RSD小于6.34%。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可靠。可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及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每日2~6mg剂量范围内,血药浓度随服药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凡诺注射液中利凡诺的含量
14
作者 孟珺 周学琴 《黑龙江医药》 CAS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凡诺注射液中利凡诺的含量。方法:以水为溶剂,加入盐酸和亚硝酸钠,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8nm 测定利凡诺注射液含量。结果线性范围16~20ug/ml,(r=0.9996),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变异系数小于0.8%。结论本法简... 目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利凡诺注射液中利凡诺的含量。方法:以水为溶剂,加入盐酸和亚硝酸钠,采用分光光度法,在518nm 测定利凡诺注射液含量。结果线性范围16~20ug/ml,(r=0.9996),平均回收率在99%以上,变异系数小于0.8%。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速、稳定,可以作为利凡诺注射液中利凡诺的含量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测定 利凡诺注射液 利凡诺 含量
下载PDF
人源性丁酸梭菌的筛选及益生特性研究
15
作者 丁长河 高军 +3 位作者 白璐佳 孟珺 樊俊敏 魏书音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7,共9页
为了得到人体来源的丁酸梭菌并研究其益生特性,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从33位健康志愿者粪便样品中筛选出1株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B-3),以商业化菌株Clostridum butyricum M... 为了得到人体来源的丁酸梭菌并研究其益生特性,通过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从33位健康志愿者粪便样品中筛选出1株丁酸梭状芽孢杆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B-3),以商业化菌株Clostridum butyricum MIY588作为阳性对照,通过体外模拟试验评价其模拟消化道耐受性、胆盐耐受性、抗生素敏感性、抗氧化能力、体外降血脂能力等。结果表明:Clostridium butyricum B-3对模拟消化道环境及胆盐具有较强的耐受性,模拟胃肠道存活率大于80%;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诺氟沙星、环丙氟哌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具有敏感性,对复方新诺明、红霉素和头孢唑林等具有耐药性;C.butyricum B-3菌悬液(IS)的羟自由基清除率最高,约为80%;两株菌上清液(FS)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能力相当,均显著高于IS和无细胞提取物(CFE)(P<0.05);两株菌的IS对两种胆酸盐的结合能力均高于FS;C.butyricum B-3的FS对胰脂肪酶抑制率低于对照菌株,但IS的胰脂肪酶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菌株(P<0.05),为44.02%;C.butyricum B-3的胆固醇清除能力为21.07%,略低于对照菌株。C.butyricum B-3具有作为优良益生菌的潜力,可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丁酸梭菌 益生特性 抗氧化 降脂
下载PDF
谷氨酰胺转胺酶和磷酸盐对鱿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郭颖 孟珺 +3 位作者 常忠义 高红亮 韦妮 步国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78-181,共4页
研究添加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和磷酸盐对鱿鱼鱼糜凝胶硬度和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ase和磷酸盐在鱼糜凝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不同添加量的TGase和磷酸盐均可提高鱿鱼鱼糜的硬度和弹性;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添加量为(以鱼糜质量为基... 研究添加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和磷酸盐对鱿鱼鱼糜凝胶硬度和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Gase和磷酸盐在鱼糜凝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不同添加量的TGase和磷酸盐均可提高鱿鱼鱼糜的硬度和弹性;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添加量为(以鱼糜质量为基本):TGase(100U/g)0.50%、焦磷酸钠0.30%、六偏磷酸钠0.30%、三聚磷酸钠0.30%;采取二段加热法(60℃保温1h),鱼糜的硬度、弹性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鱼糜 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磷酸盐 硬度 弹性
下载PDF
山西省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穆生财 薛子东 +2 位作者 续雅娟 孟珺 陈靖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0期1692-1695,共4页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若发生流行不仅危害患者和下一代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且容易引发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准确开展监测数据分析,全面掌握疾病流行特征,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 梅毒是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引起的一种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若发生流行不仅危害患者和下一代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且容易引发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及时、准确开展监测数据分析,全面掌握疾病流行特征,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至关重要。山西省从1982年首次报告梅毒病例,截止2010年疫情汇总分析显示,期间梅毒报告病例数逐年增加,疫情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数 发病率 流行特征 山西省
下载PDF
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学琴 王南松 孟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目的 比较2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费用。方法 选择有效病例100例,A组50例用干扰素,B组50例用拉米夫定。以HBeAg和HBV-DNA作为抗病毒疗效指标;ALT及临床症状体征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以成本效果比作为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结果 2组... 目的 比较2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费用。方法 选择有效病例100例,A组50例用干扰素,B组50例用拉米夫定。以HBeAg和HBV-DNA作为抗病毒疗效指标;ALT及临床症状体征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以成本效果比作为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结果 2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肝。A组的近期抗病毒疗效与B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A组HBeAg转阴率优于B组,A组的费用是B组2倍多。结论 在HBV-DNA转阴率和ALI复常率及治疗费用上,B组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成本
下载PDF
尼莫地平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珺 陈得光 +1 位作者 蒋学华 胡继承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对尼莫地平片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测定 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12 0mg尼莫地平片供试品与标准参比制剂后 ,尼莫地平血药浓度的变化。用 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实验数据 ... 目的 对尼莫地平片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 HPLC)测定 10名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 12 0mg尼莫地平片供试品与标准参比制剂后 ,尼莫地平血药浓度的变化。用 3p87药动学程序处理实验数据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双单侧t检验。结果 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82 .5 1± 2 8.73ng·ml-1·h与 82 .92± 30 .93ng·ml-1·h ,达峰时间分别为 1.75± 0 .2 6h与 1.70± 0 .2 6h ,峰浓度分别为 2 8.84± 9.0 5ng·ml-1与 2 9.0 5± 8.6 9ng·ml-1。结果表明二者AUC、峰浓度及达峰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尼莫地平片供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10 0 .70 %± 7.4 4 %。结论 尼莫地平片供试品与标准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药物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的效果和费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南松 孟珺 周学琴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935-936,共2页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乙肝 2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果。 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一效果分析对慢性乙肝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有效病例 86例 ,其中治疗组 45例用干扰素 ,对照组 41例用拉米夫定分别按常规...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乙肝 2种方案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果。 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一效果分析对慢性乙肝以干扰素和拉米夫定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有效病例 86例 ,其中治疗组 45例用干扰素 ,对照组 41例用拉米夫定分别按常规剂量进行治疗。 结果 干扰素组的HBV -DNA、HBeAg的阴转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77 8%、62 2 %和 82 2 % ;拉米夫定组分别为 65 9%、3 9 0 %和 78 0 %。干扰素治疗的单位效果成本分别为 2 3 5元、2 93元和 2 2 2元 ;而拉米夫定组分别为 93元、15 7元和 79元。 结论 两组药物均能有效治疗慢性乙肝 ,干扰素效果优于拉米夫定 ,但费用高于拉米夫定近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米夫定 干扰素 药物治疗 慢性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 效果 常规剂量 用药 选择 病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