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0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走在文学批评的前沿——与文学评论家孟繁华的对话
1
作者 林喦 孟繁华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6-10,共5页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始终坚持把文学评论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方式存在,对文学创作进行着思想内涵与独特的美学价值的挖掘,进而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品位与美学格调的文学评论理念。其文学评论也表现出一位评论家的独立态度、立场、批评空... 文学评论家孟繁华始终坚持把文学评论作为文学批评的一种独特方式存在,对文学创作进行着思想内涵与独特的美学价值的挖掘,进而体现出其独特的思想品位与美学格调的文学评论理念。其文学评论也表现出一位评论家的独立态度、立场、批评空间和时代赋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繁华 文学批评 当代文学史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三——爱的神话和它的时代——重读《爱,是不能忘记的》 被引量:4
2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0,共3页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的成名作品,尽管此前她曾有过获奖小说,有过在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求》及其它作品,但她的真正为人熟知并在文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让人“不能忘记的”作家,还是这篇毁誉参半、引起过激烈... 《爱,是不能忘记的》是张洁的成名作品,尽管此前她曾有过获奖小说,有过在知识界引起广泛关注的电影文学剧本《寻求》及其它作品,但她的真正为人熟知并在文坛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成为让人“不能忘记的”作家,还是这篇毁誉参半、引起过激烈争议的作品。于是作家与作品声名鹊起,人们争相阅读这部蒙受了“不幸”或“冤屈”的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 是不能忘记的》 社会学 小说家 作品 电影文学剧本 爱的哲学 理想主义 张洁 文以载道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四——回望“新写实” 被引量:3
3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4-17,共4页
在文化漂流的时代,对“文化英雄”或“精英”意识的反思成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如果说幻灭与自弃的心态以激进的方式反映了部分作家对百年来知识分子自我设定的“历史主体”进行了否定和撕裂的话,那么,关切视点的下移。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 刘震云 日常生活 作家 生活场景 烦恼人生 文学观 历史主体 知识分子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五——体验自由——重读《走向混沌》《我的菩提树》 被引量:2
4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2-13,52,共3页
从维熙、张贤亮无疑是五十年代文化信念培育的一代人。“理想”不仅作为公共话语被普遍信仰,而且在它已经坍塌之后又被普遍迫怀。从维熙、张贤亮八十年代前期的作品就充满了这样的意识,范汉儒、许灵均的“理想主义”曾得到了人们热情的... 从维熙、张贤亮无疑是五十年代文化信念培育的一代人。“理想”不仅作为公共话语被普遍信仰,而且在它已经坍塌之后又被普遍迫怀。从维熙、张贤亮八十年代前期的作品就充满了这样的意识,范汉儒、许灵均的“理想主义”曾得到了人们热情的赞许及喝彩。那时的作家和他们的主人公是幸福的,“理想”是一个伟大的神话,苦难不能把他们打垮,相反,苦难成了砥砺和锻造“理想”及意志力的最好场所。因此,他们的作品具有了新的传奇性。我相信从维熙和张贤亮当年是真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的菩提树》 张贤亮 从维熙 知识分子性 “理想” 理想主义 叙事人 信念培育 作品 九十年代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二——觉醒与承诺——重读《乡场上》 被引量:2
5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16,20,共3页
《乡场上》是何士光第一次走出贵州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但何士光一鸣惊人,作品一面世便好评如潮,当时的知名评论家争相谈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何士光以文学的形式阐释并证实了思想解放运动带来的农民精神的解放和自我意识... 《乡场上》是何士光第一次走出贵州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但何士光一鸣惊人,作品一面世便好评如潮,当时的知名评论家争相谈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何士光以文学的形式阐释并证实了思想解放运动带来的农民精神的解放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当时,这是一个极具悲壮意味的文学潮流,文学队伍汇聚于人道主义的旗帜下,然后奔赴各个领域,指控戕害人性,无视人的尊严和个体自由的极“左”路线及“四人帮”的残渣余孽,申张正义唱颂觉醒,读者在新形势下又一次洋溢于“翻身道情”的喜悦之中。 应该说,《乡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士光 作家 人的尊严 自我意识 人道主义 思想解放运动 历史语境 文化信念 个体自由 文学潮流
下载PDF
孟繁华专栏:名作重读之一 小说之外:那个单身鏖战的人——重读《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被引量:1
6
作者 孟繁华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0-22,共3页
1978年距今仅有十几年过去,但每一位读者只要稍加比较,都会获得恍若隔世的惊讶或感叹,世界已经放肆地忘记乃至挥霍掉了过去的一切,只要是过去的东西几乎都不宜在现时谈论;对历史的仇视与对新派歌星的崇拜同时沦为时尚,巨变的心态使1978... 1978年距今仅有十几年过去,但每一位读者只要稍加比较,都会获得恍若隔世的惊讶或感叹,世界已经放肆地忘记乃至挥霍掉了过去的一切,只要是过去的东西几乎都不宜在现时谈论;对历史的仇视与对新派歌星的崇拜同时沦为时尚,巨变的心态使1978年代仿佛变得更加遥远,一如上一世纪的陈年旧事。 张承志的这篇小说写作于那一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写作 “母亲” 骑手 希望与绝望 辩证法 文化信念 人的有限性 功利主义 人的文学
下载PDF
孟繁华:面对文学的历史与当下 被引量:4
7
作者 孟繁华 姜广平 《西湖》 2007年第4期92-101,共10页
在当代著名批评家的行列中,孟繁华可谓是一个出色的思想者。除了对当代文学作品给予非常敏捷的反应以外,他对当代文化的研究也是富有深度与创见的。此外,诸如《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百年中国... 在当代著名批评家的行列中,孟繁华可谓是一个出色的思想者。除了对当代文学作品给予非常敏捷的反应以外,他对当代文化的研究也是富有深度与创见的。此外,诸如《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第三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百年中国文学总系》、《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共和国文学50年》、《当代文学关键词》等著作,奠定了他作为杰出文学史家的地位。正像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的一样,孟繁华着意于对文学史进行表述,着意于对当下文学现象与作家的评述与反应,然而,因为他长期的学术思维所占领的高度,他更着意于在捍卫着世纪之交的文学成就,更着意于面向21世纪的文学与文化,作出自己独到的阐述,发表自己富有文学史家意识的主张。著名文学评论家吴义勤先生对孟繁华进行过这样的评价:我们应该承认,9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仍然是令人鼓舞的,戴锦华、王晓明、汪晖、蔡翔、李陀、南帆等都曾以其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证明了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的学术生命力。而在他们中间,孟繁华更是一位成果丰硕的佼佼者,他……以敏锐的思想光芒和深切的文化眼光对90年代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出色的文化解读……孟繁华的成功在于,他的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植根于他的人格、他的个性、他的人文情怀、他的理想主义激情,而不仅仅是源于一种批评方法的应用。接触过孟繁华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他是一个真正有血性、有骨气、有思想、有良知、有抱负的知识分子,他的胸怀决定了他与文化批评、文化研究的“亲和力”。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始终坚持在“文学现场”的批评家,他总是保持着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关切”,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对“现场”的文学文本的批评与解读,这使他的文化批评与文化研究总是扎实而不浮泛,并切切实实地推进和深化了对于其所研究对象的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化当代文学的发生、发展空间进行了精彩的文化解读,充分展示了文化批评、文化研究的魅力与力量,显示了文化研究的真正实绩和把文化研究引向深入并有效推进文学研究的卓越努力,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学评论;;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文化批评 当代文学评论 中国当代文学 文艺学 中国文学史 文学研究 当代文学史 学术史 文学经典
原文传递
评论家孟繁华:百年中国小说的最高成就在中篇 访谈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繁华 张庆国 《滇池》 2018年第8期4-22,4,共19页
一、新文学运动发生时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中篇小说上 张庆国(以下简称张):我们主要聊中国当代小说,你在这方面有长期的研究和观察,请谈一下当前的中国小说写作是一个什么情况?
关键词 中国小说 中篇小说 成就 评论家 中国当代小说 新文学运动 小说写作
原文传递
短篇·大家——与孟繁华谈契诃夫小说及俄罗斯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关圣力 吴晓辉 孟繁华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2007年第7期121-124,共4页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编辑(以下简称问):俄罗斯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几个世纪以来。
关键词 契诃夫 《万卡》 俄罗斯文学 孟繁华
原文传递
重铸小说讲述者的“王国”——评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欢迎来到人间》 被引量:1
10
作者 孟繁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积十余年之力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对长篇小说新的思考和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长篇小说叙事方式的考量和自信。他改造了长篇小说讲述的“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小说只有一种声音即讲述者的声音。讲述者... 《欢迎来到人间》是毕飞宇积十余年之力创作的长篇小说,表达了对长篇小说新的思考和理解,其中最重要的是对长篇小说叙事方式的考量和自信。他改造了长篇小说讲述的“全知视角”或“上帝视角”。小说只有一种声音即讲述者的声音。讲述者对一切一目了然无所不知。但这个无所不知不是传统的,而是对传统的“逆向”对话,是要重建小说叙述的主体性,重新掌控小说叙事的“主权”。这是叙事立场,也是叙事态度,体现了讲述者的主体性。他要超越小说的“现代”叙事学,试图将现代叙事学升级为“2.0版”。这注定是一个险象环生、难以察觉甚至被误解的挑战。他构建了小说主角的发育史,发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虚无和幻影”,由此实现了对当下小说如何保有先锋精神的诉求。这是作家创作的小说“讲述者的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欢迎来到人间 叙述主体 虚无和幻影 先锋精神
下载PDF
万丈红尘起 来演丽人行——评张惠雯的“美人书”
11
作者 孟繁华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1,共6页
张惠雯的这几篇小说,写的是1980年代中后期县城里三个出名的美人:何丽、丽娜和红霞。因此,这几篇小说也可以叫作“美人书”。如果按照图书生产的市场逻辑来看,除了凶杀、谍战、政治、暴力等题材或元素,“美人”大概是最吸引眼球的。一... 张惠雯的这几篇小说,写的是1980年代中后期县城里三个出名的美人:何丽、丽娜和红霞。因此,这几篇小说也可以叫作“美人书”。如果按照图书生产的市场逻辑来看,除了凶杀、谍战、政治、暴力等题材或元素,“美人”大概是最吸引眼球的。一想到“美人”,一定和欲望有关,和色情有关。美人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男性的欲望想象,美人是战无不胜的。但是,如果按照这个思路来理解这部“美人书”,那就自惭形秽了。事实是,张惠雯在时代环境变迁的背景下,或残酷惨烈或云淡风轻地写出了三个美人各自的命运,在故事的背后,在作家对世风世情和世道人心的描摹中,隐含了她对万丈红尘中价值观变化和人的欲望极端膨胀的隐忧。因此,这既是美人书,同时也是批判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淡风轻 世道人心 图书生产 美人 市场逻辑 丽人行 最大限度
下载PDF
重读经典与重返传统的意义——与孟繁华先生对谈 被引量:7
12
作者 孟繁华 张学东 《朔方》 2009年第11期85-91,共7页
张学东:新千年以来,文学界对于批评家越来越不满意,诸如批评滑坡、批评家缺席的说法不绝于耳;更有甚者,认为文学批评家成为文学表扬家。
关键词 文学性 文学批评 批评家 作品 作家 当代文学 新千年 文学界 意识形态 文学创作
原文传递
文明的积淀与历史的风情——评津子围长篇小说《大辽河》
13
作者 李耀鹏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114,共6页
津子围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的《童年书》《口袋里的美国》《十月的土地》等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长篇新作《大辽河》是一部以辽河为题材的小说,是一部地方志,也是一部边地书,它和其... 津子围是一位有着鲜明个人风格的作家,他的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先后发表的《童年书》《口袋里的美国》《十月的土地》等作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长篇新作《大辽河》是一部以辽河为题材的小说,是一部地方志,也是一部边地书,它和其他小说共同构建了津子围的小说美学和文学理想。津子围在历史和文学的经纬中再现了古老东方文明的面影,光阴荏苒沧海桑田,那些逝者如斯的千年往事如此愉悦曼妙却不失悲伤惆怅地熙熙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美学 文学理想 东方文明 大辽河 地方志 个人风格 惆怅 长篇小说
下载PDF
文学创作的核心观念——当下作家对文学与情感关系的理解和阐发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繁华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0,共7页
建构中国的文学经验和学术话语,是我们的理想和雄心壮志。但是,任何理想必须诉诸实践才可能实现,空谈是没有意义的。40多年来,我们在了解和践行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过程中,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说要建构... 建构中国的文学经验和学术话语,是我们的理想和雄心壮志。但是,任何理想必须诉诸实践才可能实现,空谈是没有意义的。40多年来,我们在了解和践行西方文学理论和批评的过程中,应该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能说要建构中国的文学经验和学术话语,我们就全盘否定对于西方文学经验和理论批评的了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 西方文学理论 理论批评 情感关系 核心观念 文学创作 经验和体会 全盘否定
下载PDF
探索教育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逻辑
15
作者 孟繁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及其团队集八年之功完成、新近出版的《教育治理的逻辑:基于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变革》一书,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目标,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路径,以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社会参... 华东师范大学范国睿教授及其团队集八年之功完成、新近出版的《教育治理的逻辑:基于管办评分离的教育变革》一书,以构建政府、学校、社会新型关系为目标,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为基本路径,以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学校办学体制改革、社会参与机制创新为突破口,追踪研究国家和区域层面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试验与变革行动,探索基于教育管办评分离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办学体制改革 管办评分离 实践模式 理论与实践 教育变革 教育治理体系 社会参与机制 基本路径
下载PDF
历史叙述和时间意识--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三种类型
16
作者 孟繁华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74,共9页
在所有和文学构成词组的文学类别、体裁之中,如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等等,大概只有历史与文学最没有违和感,其他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但历史与文学没有类似的争议,比如历史题... 在所有和文学构成词组的文学类别、体裁之中,如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等等,大概只有历史与文学最没有违和感,其他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但历史与文学没有类似的争议,比如历史题材、历史小说等。一方面,就小说而言,我们有个“史传传统”。这个传统说来话长,但与小说在历史上的地位有关,大体是不错的。孔子讲“不学诗无以言”,说的是不读《诗经》就难以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这也是诗比后来的小说地位高的原因之一。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也没有所谓的“说”部。小说地位低下就需“攀附”,而“攀附历史”是其中的手段和传统之一。其二,文学与历史都是虚构的艺术。文学自不必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历史是一种叙述,在叙述学的意义上,任何事物一旦进入叙述,也就进入了虚构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海外华文文学 非虚构文学 历史小说 历史叙述 史传传统 离散文学 女性文学
下载PDF
我们还没有抓住“最好的东西”
17
作者 孟繁华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1-3,共3页
对文学批评的议论和指责由来已久,文学批评的公共性正在丧失。这样的局面,有商业和市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批评“元理论”瓦解后本土文学批评话语的缺位和批评者价值立场的迷失,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当下的批评危机。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批评话语 价值立场
下载PDF
中国的现代性难题--以弋舟长篇非虚构《空巢:我在这世上太孤独》为例
18
作者 孟繁华 《西部文艺研究》 2023年第3期9-12,共4页
当下中国乡村空心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人们在各种资讯里已经耳熟能详,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如果说这个笼而统之的判断过于抽象的话,那么,我们在虚构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梁鸿的非虚构作品“梁庄”系列... 当下中国乡村空心化及其引发的诸多问题,人们在各种资讯里已经耳熟能详,这是我们正在经历的现代性的后果之一。如果说这个笼而统之的判断过于抽象的话,那么,我们在虚构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比如梁鸿的非虚构作品“梁庄”系列,凡一平的长篇小说《上岭村的谋杀》等。“梁庄”的空心化,我们是通过为难的村支书、无望的民办教师、服毒自尽的春梅、住在墓地的一家人等看到的。梁庄的生活已经破产,我们更看到了乡村文明的破产,也就是乡村传统中的道德、价值观和信仰的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虚构 乡村文明 凡一平 文学作品 中国的现代性 乡村传统 现代性的后果 民办教师
下载PDF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床高楼山矿段构造叠加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构造—成矿耦合关系简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阳 黄勇 +4 位作者 尹福光 次仁拉姆 杨忠虎 熊韬 孟繁华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4-497,共14页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是产于勉县—略阳弧形缝合带中段内的超大造山型金矿床。在26年的勘探工作中,安坝和葛条湾矿段一直是阳山金矿勘查的核心矿段。高楼山矿段于2021年正式进入普查阶段。本文旨在更好地了解矿区的深部隐伏盲矿,并对其未来... 甘肃文县阳山金矿是产于勉县—略阳弧形缝合带中段内的超大造山型金矿床。在26年的勘探工作中,安坝和葛条湾矿段一直是阳山金矿勘查的核心矿段。高楼山矿段于2021年正式进入普查阶段。本文旨在更好地了解矿区的深部隐伏盲矿,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高楼山矿段69号勘探线剖面的成矿及伴生元素构造叠加晕的轴(垂)向分带序列从上而下依次为:Cu-As-Pb-Zn-Mn-Co-Ag-Au-Sb-Mo-Bi;共圈定两处深部找矿靶区,在1850 m标高处,213号矿脉的前缘晕仍然存在,而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前缘晕的强度也在不断加强,这表明矿体正在向更深处延伸;而在1750 m标高处,前缘晕的增强更加显著,这暗示着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的矿体。此外,在分析69号勘探线3个钻孔构造叠加晕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阳山金矿构造控矿模式——推覆体复式褶皱构造控矿,并对ZK4901岩心的千枚理、断层、岩体、矿(化)体产状特征,利用统计分析方法进一步佐证了该模式。本文研究认为阳山金矿主体受逆冲断裂构造作用控制,含矿构造以北倾为主,局部受到褶皱的制约,岩浆岩主要沿断裂带产出,可形成矿(化)体,并根据岩浆岩有无矿化,将矿(化)体产出类型分为“2大类、5小类”,同时指出岩浆热液与成矿关系密切,但高品位的矿体主要分布在千枚岩中。这将为今后的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山金矿 地球化学 构造叠加晕模式 深部找矿 远景评价 成矿模式
下载PDF
一腔热血 一座丰碑——评李发锁长篇纪实文学《热血:东北抗联》
20
作者 孟繁华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0-173,共4页
《热血:东北抗联》是作家李发锁发表在2024年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全景的视野、详实的资料和秉笔直书的史家笔法,讲述了东北抗联的萌芽、发展和壮大,以走进历史细部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并记述了杨靖宇、... 《热血:东北抗联》是作家李发锁发表在2024年的作品。这部作品以全景的视野、详实的资料和秉笔直书的史家笔法,讲述了东北抗联的萌芽、发展和壮大,以走进历史细部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并记述了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李兆麟等东北抗联领袖和众多普通抗联战士英勇无畏和不惧牺牲的民族大义。这是一曲感天撼地的抗联壮歌,是一首抛洒热血的英雄颂词。是第一次将东北抗联的英雄历史全面讲述的大型纪实文学作品。东北抗联是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一座丰碑,《热血:东北抗联》是用文字建构起来的另一座丰碑。《热血:东北抗联》能够成为书写东北抗联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有这样四个特点:全景式、真实性、丰富性和残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血:东北抗联》 李发锁 东北抗联 全景式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