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折患者营养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孟钰童 高远 +2 位作者 张里程 刘建恒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78-81,共4页
骨折通常由于暴力创伤导致,其治疗难点在于骨折本身及其复杂的合并症,若不能恰当处理,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骨折愈合。为解决该难题,人们提出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概念。ERAS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 骨折通常由于暴力创伤导致,其治疗难点在于骨折本身及其复杂的合并症,若不能恰当处理,易引发一系列问题,影响骨折愈合。为解决该难题,人们提出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概念。ERAS是一种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术期多模式、多系统协同干预措施,可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和器官功能,减轻患者围术期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旨在实现术后快速康复。其核心在于"无应激、无痛、无风险"。目前ERAS技术在骨科应用的相关研究经验正在逐步积累。本文将对ERAS技术在骨科中的研究现状,以及ERAS营养管理中营养评估、禁食与进食管理、微生物制剂的使用等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骨折 快速康复外科 营养管理
下载PDF
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谭晶 孟钰童 +1 位作者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713-715,721,共4页
目的探索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脊柱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 目的探索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创伤脊柱骨折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术后1周内下肢静脉超声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DVT组和非DVT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DVT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251例创伤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54.2%(136例),女性45.8%(115例),年龄18~94(50.6±1.2)岁,脊髓损伤占5.2%(13例)。术后11例诊断为DVT,发病率为4.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OR=8.576,95%CI:1.587~46.359,P〈0.05)及术前血D-Dimer水平(OR=1.325,95%CI:1.132~1.551,P〈0.05)为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创伤脊柱骨折术后DVT发生率高,高血压病史及术前血D-Dimer水平是创伤脊柱骨折患者术后DVT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谭晶 张静 +2 位作者 孟钰童 张里程 唐佩福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促进DVT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6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糖尿病... 目的 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促进DVT的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6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病、呼吸疾病、肝病、肾病、风湿病及痴呆等危险因素。结果 术前34例(8.8%)确诊为DVT,其中股静脉2例(5.88%),腘静脉4例(11.76%),胫后静脉1例(2.94%),单侧小腿肌间静脉20例(58.82%),双侧小腿肌间静脉5例(14.71%),腓静脉2例(5.88%)。术前因肺动脉栓塞死亡3例。BMI≥30.0 kg/m2、风湿病史、合并≥3种内科疾病为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高,BMI≥30.0 kg/m2、风湿病史及合并≥3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入院后应评估血栓风险,积极预防,以减少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 发生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预防骨科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高远 龙安华 +3 位作者 孟钰童 雷明星 刘明丽 皮红英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447-450,共4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作为医学领域中极为常见的疾病,被认为是临床中非预期死亡的主要诱因,也是骨科大手术后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VTE高发于骨科疾病,尤其是各类创伤、关节置换以及脊髓损伤等。然而目前国内医...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作为医学领域中极为常见的疾病,被认为是临床中非预期死亡的主要诱因,也是骨科大手术后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VTE高发于骨科疾病,尤其是各类创伤、关节置换以及脊髓损伤等。然而目前国内医护人员普遍存在对VTE认识不足、防治意识薄弱等问题,即使VTE诊断及时,也可能因抗凝治疗的强度和疗程不规范,造成患者死亡、残疾的悲剧。这严重影响了我国VTE防治研究工作的开展,成为目前我国医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对于VTE高发的骨科,科室医护人员掌握VTE防治方法以及构建预防体系显得迫切而必要。针对VTE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构建科学、系统的预防体系,加强相关医务人员VTE知识培训力度,实施全面筛查和防治,可从根本上减少医院内病患VTE发病和死亡数量,是当前医院管理层与医护工作者必须要重视的课题。本文就骨科血栓预防体系与防治措施现状作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体系 骨科手术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环境下骨重塑相关细胞外泌体miRNA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毅 尹鹏滨 +4 位作者 邓元 孟钰童 吕厚辰 张里程 唐佩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刺激下骨重塑相关细胞外泌体miRNA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提取上清液中外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粒径分析、CD9\CD81表面标记物检测;利用不同浓度(1μg/ml,10μg/ml,100μg/ml)地塞米松刺激48 h...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刺激下骨重塑相关细胞外泌体miRNA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提取上清液中外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粒径分析、CD9\CD81表面标记物检测;利用不同浓度(1μg/ml,10μg/ml,100μg/ml)地塞米松刺激48 h,观察两种细胞增殖情况;收集外泌体检测骨重塑相关miR-133、miR-214、miR-4697和miR-487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均能够抑制两种细胞增殖,其中10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抑制作用显著(P<0.05)。当地塞米松浓度为100μg/ml时,成骨细胞外泌体miR-133含量降低为对照组的45%,miR-214降为对照组的12%,miR-4697降为对照组的56%(P均<0.05)。当地塞米松浓度为1μg/ml时,破骨细胞外泌体内miR-133和miR-487上升为对照组的12倍,miR-214升高为对照组1.67倍,miR-487升高2.12倍(P均<0.05)。结论随着糖皮质激素浓度增加,成骨细胞外泌体内miR-133、miR-214、miR-4697含量依次递减,而miR-487含量随着糖皮质激素浓度先升高后降低。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刺激破骨细胞后,其外泌体内4种miRNA含量均增加,而高浓度糖皮质激素刺激后miRNA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外泌体 miRNA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下载PDF
肾上腺素能受体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苏敏 师稳再 +3 位作者 丛科 孟钰童 秦君芳 倪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9期158-160,共3页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某些外在因素或药物可以活化各种肿瘤所表达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进而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通路引发一系列的后续效应,从而调节肿瘤的发生发展。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肿瘤的发展机制,同时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向。
关键词 肾上腺素能受体 肿瘤 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7
作者 冷昆鹏 孟钰童 +2 位作者 单磊 刘洋 周君琳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27-134,共8页
目的观察外侧、前外侧和后侧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3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 目的观察外侧、前外侧和后侧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3例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入路分为外侧、前外侧和后侧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组,临床疗效观察包括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Mayo肘关节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并发症等。结果共23例患者,平均年龄(48.9±17.0)岁,平均受伤至手术时间(5.1±2.0)d,平均随访时间(18.4±5.4)个月。三组患者的受伤原因和骨折改良Dubberley分型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前臂旋前、前臂旋后、MEPS和VAS评分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截骨组与外侧组在出血量、切口长度、肘关节屈曲、伸直和活动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截骨组患者切口较长、手术出血量较多、肘关节活动度的恢复较差,截骨组和前外侧组、外侧组和前外侧组在这几项结果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前外侧和后侧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入路,适合截骨入路的骨折更复杂,功能锻炼应更加关注肘关节屈伸活动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手术入路 内固定治疗 肘关节功能
原文传递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急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孟钰童 龙安华 +4 位作者 谭晶 李辰 张里程 张立海 唐佩福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40-744,共5页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03例,女250例;年龄60~ 102岁,平均77.0岁.按照患者术后1周内有无发生脑卒中,将患者分...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75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503例,女250例;年龄60~ 102岁,平均77.0岁.按照患者术后1周内有无发生脑卒中,将患者分为卒中组(17例,2.3%)和正常组(736例,97.7%),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预后. 结果 卒中组女性多于男性(58.8%vs41.2%),卒中组患者多合并3种以上的内科合并症.心律失常病史、脑卒中病史、术中血压异常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后方面,卒中组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29.4%)高于正常组(5.8%),卒中组ICU转入率(47.1%)高于正常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功能康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组患者的1年内死亡率为35.7%,远高于正常组患者的9.0%,两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显著(P<0.01). 结论 对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1周内发生脑卒中不容忽视.心律失常病史、脑卒中病史、术中血压异常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发生脑卒中的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易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短期及长期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骨折 卒中 功能恢复
原文传递
钩钢板治疗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9
作者 冷昆鹏 孟钰童 +2 位作者 刘洋 尹博 周君琳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钩钢板治疗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31例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疗效评估包括患者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快速臂...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钩钢板治疗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31例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疗效评估包括患者腕关节活动范围、握力、快速臂肩手障碍评分(quick 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Q-DASH)和Mayo腕关节评分,通过术后X线评估桡骨高度、尺骨变异、掌倾角、尺偏角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共31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6±9)岁,平均随访时间为(15±3)个月。最终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平均掌屈为(49±7)°、背伸(45±6)°、旋前(81±4)°、旋后(79±5)°,握力为(19±6)kg。临床评分为良好至优秀,平均Q-DASH评分为(14±9)分,Mayo腕关节评分为(87±7)分。结论钩钢板是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理想选择,通过早期康复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尺骨远端骨折 钩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原文传递
PHILOS钢板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冷昆鹏 孟钰童 周君琳 《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分析PHILOS钢板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别采用PHILOS钢板治疗(45例)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37例)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 目的分析PHILOS钢板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显性失血和隐性失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分别采用PHILOS钢板治疗(45例)和Multiloc髓内钉治疗(37例)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显性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对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PHILOS钢板组平均手术时间(141.78±36.18)min,总失血量674.68(592.87,979.65)ml,显性失血量320.00(220.00,430.00)ml;Multiloc髓内钉组平均手术时间(102.70±22.10)min,总失血量589.23(430.80,714.82)ml,显性失血量100.00(100.00,125.00)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为383.55(253.17,575.48)ml和460.98(309.87,610.2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占总失血量56.85%和78.23%。结论与PHILOS钢板比较,Multiloc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此类骨折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短,总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少。两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隐性失血量无明显差异,但隐性失血量在总失血量中所占比重较大,临床上应该时刻重视,积极干预,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PHILOS钢板 Multiloc髓内钉 围手术期失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