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1
作者 李建 张立 +4 位作者 高嵘 孙晓峰 季东凯 蔡一帆 刘诚林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8-321,328,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预后及转...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4例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定期随访,了解其预后及转归。结果14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中,13例存在直立性头痛。4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合并双侧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显示硬脑膜下出血或积液、硬脑膜强化、静脉结构充盈、垂体充血和脑组织下垂等影像学特征,钻颅引流手术治疗3例、保守治疗1例;10例创伤性低颅压综合征伴颅内出血患者保守治疗7例,钻颅引流手术治疗2例,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1例;治疗后相关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对于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出血的患者,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早期明确病因有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直立性头痛 脑脊液漏 慢性硬膜下血肿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于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盛豪 刘诚林 +4 位作者 孙晓峰 李建 季东凯 蔡一帆 丁嘉圣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9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应用于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TBI后的第1周内(1、2、3、4、5、6、7 d)、第1... 目的:研究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应用于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7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TBI后的第1周内(1、2、3、4、5、6、7 d)、第1周(14 d)和第3周(21 d)行TCD检查,计算血管痉挛指数,分析血管痉挛发生率、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并比较不同轻、中、重度TBI组别之间的差异,同时比较TBI是否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情况,进一步评估中重度TBI患者血气分析中钙离子浓度、二氧化碳分压和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最终有效病例60例,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中度TBI,中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TBI的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血管痉挛发生时间晚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TBI的管痉挛持续时间短于重度T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TBI患者发生血管痉挛后钙离子浓度明显低于发生血管痉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D应用于TBI患者早期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且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血管痉挛发生率越高,发生时间越早,持续时间也越长;TBI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管痉挛发生率更高;中、重度TBI患者血管痉挛的发生与患者钙离子浓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血管痉挛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
下载PDF
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晓峰 张立 +4 位作者 钱晓波 季东凯 李建 倪海波 刘诚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5期154-157,共4页
目的:考察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拟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均采用床... 目的:考察不同监测方式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拟行去骨瓣减压术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均采用床旁超声和颅脑CT进行检查。比较两种监测方式对血肿情况、侧脑室宽度、中线移位、出血量及迟发症状的检出情况。结果:床旁超声法和颅脑CT法检出的血肿上下径、前后径和左右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床旁超声法和颅脑CT法检出的侧脑室宽度绝对值、中线移位和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床旁超声法,颅脑CT法迟发症状总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和颅脑CT在经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监测中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床旁超声可行动态监测,具有无创性,相对更为便捷,颅内CT对术后迟发症状的检出相对更高,临床可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宜的监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CT 床旁超声
下载PDF
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4
作者 季东凯 刘诚林 +5 位作者 倪海波 李建 孙晓峰 钱晓波 邱耀忠 张立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3期86-8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单纯弹簧圈栓...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弹簧圈栓塞与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将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4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的Rankin评分(MRS)、巴塞尔指数(BI)、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前,两组GCS、MR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不仅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还可以降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单纯弹簧圈栓塞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钻孔引流与内镜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其对ADL、GOS及NIHSS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诚林 蔡一帆 +1 位作者 倪海波 季东凯 《中外医疗》 2023年第4期64-67,72,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脑出血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与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 目的对比研究脑出血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与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于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6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情况,治疗前后神经损伤(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预后评分(GOS)、TNF-α、PCT、ET-1、NSE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率(93.14±5.29)%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5.45±5.96)mL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86、9.941,P<0.05);手术用时(63.38±12.05)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得分(8.13±1.02)分低于对照组,ADL、GOS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TNF-α、PCT、ET-1、NS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脑出血疾病首选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方案,在提高血肿清除率的基础上,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置管引流术 内镜下血肿清除术 脑出血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建 刘惠祥 +2 位作者 沈鸟松 季东凯 孙晓峰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460-462,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3例,存... 目的探讨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的35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死亡3例,存活32例;术后随访3~6个月,根据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定,其中Ⅰ级者8例、Ⅱ级11例、Ⅲ级6例、Ⅳ4例、Ⅴ级3例,本组患者总的良好预后率为71.4%(25/35)。结论采用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结合颅内压监测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血肿量>30 ml),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个体化、精准化治疗,有助于手术安全有效及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显微手术 颅内压监测
下载PDF
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孙晓峰 刘惠祥 +5 位作者 高嵘 蒋锋 倪海波 钱晓波 李建 季东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6-0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前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术式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1—2016-0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5)。2组均给予常规的术前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去骨瓣减压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结果观察组良好率64.86%,对照组为40.00%。观察组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GOS评分(4.34±0.44)分,对照组为(3.89±0.43)分。观察组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显著,术后颅内压下降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常规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损伤 GOS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及CRP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钱晓波 季东凯 倪海波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3期19-22,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分为轻型... 目的研究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反应蛋白(CRP)检测价值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分为轻型组(9~15分,n=17)与重型组(3~8分,n=13);根据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n=25)与死亡组(n=5)。对所有患者血清NSE、CRP水平进行检测,统计比较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者的血清NSE、CRP水平。结果重型组患者血清NSE、CRP水平分别为(34.58±4.86)μg/L、(6.28±1.69)mg/L,轻型组患者分别为(22.78±4.44)μg/L、(4.59±1.15)mg/L,重型组明显比轻型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5、3.260,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NSE、CRP水平明显比存活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NSE、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且死亡患者NSE、CR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对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着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C反应蛋白 检测 预后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孙健 刘惠祥 +2 位作者 邱耀忠 李建 季东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98例。收集术中再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动脉瘤大小、位置和形状,手术时机,术中载瘤动脉...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98例。收集术中再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如动脉瘤大小、位置和形状,手术时机,术中载瘤动脉痉挛与否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动脉瘤再破裂共12例。单因素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史、动脉瘤直径大小、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形状和手术中是否有载瘤动脉痉挛是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动脉瘤直径(<3 mm)(OR=3.422,95%CI:1.932~5.873,P <0.001)、动脉瘤部位(位于前交通动脉的动脉瘤)(OR=3.241,95%CI:1.721~5.320,P <0.001)以及手术中是否有载瘤动脉痉挛(OR=2.093,95%CI:1.293~3.942,P=0.003)是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术中再破裂的因素众多,术者应对可能引起再破裂的各种因素足够重视,提高操作水平,从而避免再破裂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再破裂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32例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蒋锋 刘惠祥 +4 位作者 高嵘 徐平 张立 钱晓波 季东凯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20期2476-2477,共2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及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和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国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的病例有逐...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血管狭窄及闭塞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和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国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AS)的病例有逐年增多的趋势,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目前治疗CAS、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32例CEA治疗CAS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缺血性脑卒中 磁共振血管成像 CT血管成像
原文传递
颅脑创伤合并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3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建 张立 +5 位作者 刘惠祥 邱耀忠 孙晓峰 倪海波 刘诚林 季东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852,共4页
脑血管钝性损伤是由颅脑创伤或颈部外伤所致椎动脉和颈动脉的钝性损伤,其颅外段损伤通常是由颈部创伤引起,可致严重的外伤性脑梗死,若无法早期诊断、治疗,可危及生命。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3例颅脑创... 脑血管钝性损伤是由颅脑创伤或颈部外伤所致椎动脉和颈动脉的钝性损伤,其颅外段损伤通常是由颈部创伤引起,可致严重的外伤性脑梗死,若无法早期诊断、治疗,可危及生命。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3例颅脑创伤合并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的患者。2例患者合并一侧颈内动脉起始部夹层伴闭塞,其中1例经抗血栓治疗后颈动脉管腔恢复正常,另1例因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而行去骨瓣减压术,抗血栓治疗后颈动脉仍闭塞;1例患者合并双侧椎动脉损伤伴闭塞,导致小脑和脑干梗死而死亡。对于伴有严重颅底骨折、颈椎骨折、颈部软组织血肿及面部骨折的创伤患者,要高度警惕存在脑血管颅外段钝性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市第一人民医院 钝性损伤 抗血栓治疗 颈椎骨折 外伤性脑梗死 颈内动脉 颈部外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