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语文教学论改革新思路——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季塞南
曹志平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5期13-14,共2页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中文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与中文其他课程相比,它既重视语文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又具有明显的教学实践性的指向,是一门联结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最能体现...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中文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与中文其他课程相比,它既重视语文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又具有明显的教学实践性的指向,是一门联结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课程的学科教学论面临新的挑战,在如何顺应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接轨等方面上,必须进行积极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论
高师
新课改
中文教育专业
对接
革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新时期伤痕小说中的情感教育
2
作者
季塞南
李保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文革"时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人的阶级性、革命性、斗争性被扩大化、普及化,而家庭、伦理和个体的情感教育则处于缺失和异化状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严重扭曲,从而导致社会伦理和情感方式的畸形与变态。"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人的阶级性、革命性、斗争性被扩大化、普及化,而家庭、伦理和个体的情感教育则处于缺失和异化状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严重扭曲,从而导致社会伦理和情感方式的畸形与变态。"文革"时期以阶级感情代替人伦亲情,以阶级教育代替情感教育,造成了严重的道德混乱和感情危机,使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一灾难性后果在"文革"结束以后的第一个文学浪潮——伤痕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革”时期
伤痕小说
阶级教育
情感教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师生与文本的“多元有界”对话
被引量:
2
3
作者
季塞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伴随着初中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对话逐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对话引入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活动中,应该说师生与文本对话是核心,是实现阅读教学对...
伴随着初中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对话逐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对话引入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活动中,应该说师生与文本对话是核心,是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接受美学、哲学解释学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师生与文本对话做了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论述,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对话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
文本
多元有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课程文本解释理论的回溯与延展
4
作者
季塞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8-31,共4页
在解释学发展的历程中,围绕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向。无论是作者中心抑或是读者中心,为课程文本解释提供的参照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读者、文本、作者三个要素应当融合在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
在解释学发展的历程中,围绕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向。无论是作者中心抑或是读者中心,为课程文本解释提供的参照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读者、文本、作者三个要素应当融合在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中,组成网状的构成模式。课程文本解释也应成为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多元的活动。而在这方面,意大利学者艾柯的文本中心论既强调了文本的开放性与解释者主体性的发挥,又关注到文本解释的限度,可以为课程文本解释理论的发展带来颇有价值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文本
文本解释
空间建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由文学教学中的“问”引发的思考
5
作者
季塞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9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教学
“问”
中学语文教学
文化知识
情感态度
人文精神
情感体验
问题设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构建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被引量:
1
6
作者
季塞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2期6-7,共2页
目前对话理论已成为一种基准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对话”的理念——构建师生间的对话平台无疑是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师生对话
个性化阅读
合作学习
中学
语文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十七年”小说的情感教育与伦理叙事
被引量:
1
7
作者
季塞南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深刻的政治、经济革命,而且是深刻的道德伦理革命。在"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农业社会以血缘、亲情为轴心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被打破,人们的情感方式、道...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深刻的政治、经济革命,而且是深刻的道德伦理革命。在"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农业社会以血缘、亲情为轴心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被打破,人们的情感方式、道德意识、伦理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承担着"教育和改造人民"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显示着当代中国社会感情矛盾与伦理冲突的整合与转型,解读"十七年"小说的情感教育模式和伦理叙事方式对理解20世纪中国家庭伦理的"最后之觉悟"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社会主义建设
情感教育
伦理叙事
原文传递
题名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语文教学论改革新思路——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
1
1
作者
季塞南
曹志平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年第5期13-14,共2页
基金
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A0502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下高师中文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子课题<高师中文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改革实践>研究成果之一
文摘
语文教学论是高师中文教育专业一门必修课程,与中文其他课程相比,它既重视语文教育基本理论的探讨,又具有明显的教学实践性的指向,是一门联结理论与实践的重要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最能体现师范性课程的学科教学论面临新的挑战,在如何顺应语文新课程改革需要,实现与基础教育的接轨等方面上,必须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
语文教学论
高师
新课改
中文教育专业
对接
革新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新时期伤痕小说中的情感教育
2
作者
季塞南
李保强
机构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3,共3页
文摘
"文革"时期片面强调阶级斗争,人的阶级性、革命性、斗争性被扩大化、普及化,而家庭、伦理和个体的情感教育则处于缺失和异化状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被严重扭曲,从而导致社会伦理和情感方式的畸形与变态。"文革"时期以阶级感情代替人伦亲情,以阶级教育代替情感教育,造成了严重的道德混乱和感情危机,使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陷入崩溃的边缘。这一灾难性后果在"文革"结束以后的第一个文学浪潮——伤痕小说中得到了深刻的显现。
关键词
“文革”时期
伤痕小说
阶级教育
情感教育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师生与文本的“多元有界”对话
被引量:
2
3
作者
季塞南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文摘
伴随着初中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陆续颁布,对话逐步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对话引入阅读教学中,倡导师生,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多重对话。在这多重对话活动中,应该说师生与文本对话是核心,是实现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接受美学、哲学解释学也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师生与文本对话做了明确的界定和具体的论述,并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对话策略。
关键词
对话
文本
多元有界
Keywords
dialogue
text
pluralism with circles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课程文本解释理论的回溯与延展
4
作者
季塞南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科研处
出处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8-31,共4页
文摘
在解释学发展的历程中,围绕作者、读者与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解释的重心发生了多次转向。无论是作者中心抑或是读者中心,为课程文本解释提供的参照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笔者认为,读者、文本、作者三个要素应当融合在一个有机的理论体系中,组成网状的构成模式。课程文本解释也应成为一种动态的、立体的、多元的活动。而在这方面,意大利学者艾柯的文本中心论既强调了文本的开放性与解释者主体性的发挥,又关注到文本解释的限度,可以为课程文本解释理论的发展带来颇有价值的启示。
关键词
课程文本
文本解释
空间建构
分类号
G423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由文学教学中的“问”引发的思考
5
作者
季塞南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9期105-106,共2页
关键词
文学教学
“问”
中学语文教学
文化知识
情感态度
人文精神
情感体验
问题设置
分类号
G633.9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构建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被引量:
1
6
作者
季塞南
出处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年第2期6-7,共2页
文摘
目前对话理论已成为一种基准的理念,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对话”的理念——构建师生间的对话平台无疑是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师生对话
个性化阅读
合作学习
中学
语文教学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十七年”小说的情感教育与伦理叙事
被引量:
1
7
作者
季塞南
机构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54,共4页
文摘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深刻的政治、经济革命,而且是深刻的道德伦理革命。在"一大二公"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中国农业社会以血缘、亲情为轴心的传统家庭伦理秩序被打破,人们的情感方式、道德意识、伦理观念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建国后"十七年"文学承担着"教育和改造人民"的历史使命,这一时期小说中的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等显示着当代中国社会感情矛盾与伦理冲突的整合与转型,解读"十七年"小说的情感教育模式和伦理叙事方式对理解20世纪中国家庭伦理的"最后之觉悟"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关键词
“十七年”小说
社会主义建设
情感教育
伦理叙事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语文教学论改革新思路——高师语文教学论课程改革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与探索
季塞南
曹志平
《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新时期伤痕小说中的情感教育
季塞南
李保强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师生与文本的“多元有界”对话
季塞南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课程文本解释理论的回溯与延展
季塞南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由文学教学中的“问”引发的思考
季塞南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构建阅读教学中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季塞南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0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论“十七年”小说的情感教育与伦理叙事
季塞南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