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状·生长·期待——关于文学理论摆脱危机的思考 被引量:11
1
作者 季广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5,共4页
近年来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而在文学之外;不在理论之内,而在批评之中;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而不应该是"单数";应该是"变数",而不应该是"常数&quo... 近年来文学理论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其实,文学理论的生长点不在文学之内,而在文学之外;不在理论之内,而在批评之中;文学理论应该是"复数",而不应该是"单数";应该是"变数",而不应该是"常数";摆脱黑格尔主义的陷阱,去除其幻觉,乃当务之急;应该把"理论"功能与"教学"功能分离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生长点 理论创新 理论功能 教学功能
下载PDF
精神创伤及其叙事 被引量:32
2
作者 季广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6,共7页
精神创伤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破坏性的情感效应。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社会灾害导致的精神创伤最具杀伤力。精神创伤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异常重要,甚至人和社会的性质都要以精神创伤来界定和解释。在这... 精神创伤是在经历了创伤性事件后形成的破坏性的情感效应。创伤性事件包括自然灾害、技术灾害和社会灾害。社会灾害导致的精神创伤最具杀伤力。精神创伤不仅普遍存在,而且异常重要,甚至人和社会的性质都要以精神创伤来界定和解释。在这方面,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最具代表性:她经历的创伤性事件最为惨痛,由此导致的精神创伤也最为深重。虽然她非常坚强,但最后还是被无情吞噬。这强化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彰显了鲁迅的深刻。相形之下,题材大致相似的其他一些作品均黯然失色。总之,创伤叙事是人在遭遇现实困厄和精神磨难后的真诚的心灵告白。从这个意义说,创伤叙事是对创伤的抚慰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创伤 创伤叙事 创伤性事件 创伤性经历《祝福》
下载PDF
在战栗中成长:对恐怖电影的精神分析及再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季广茂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3-155,共3页
恐怖电影题材恐怖、气氛紧张,通常具有暴力色彩,旨在使观众毛骨悚然,反映的是现代人对社会伦理、现代科技的恐惧与焦虑。"叙述闭合过程"是恐怖片的主要结构特征,其意识形态效果是压抑或招安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恐怖效果... 恐怖电影题材恐怖、气氛紧张,通常具有暴力色彩,旨在使观众毛骨悚然,反映的是现代人对社会伦理、现代科技的恐惧与焦虑。"叙述闭合过程"是恐怖片的主要结构特征,其意识形态效果是压抑或招安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因素。恐怖效果本质上是父权制的,成长中的男性要想进入成熟的男性、父权制文化,必须拒绝母亲、依附父亲,因此恐怖和焦虑是必不可少的。精神分析对于恐怖电影的分析,不仅暴露了精神分析的尴尬,而且显示出解构主义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怖片 意识形态 精神分析 叙述闭合过程 性别政治
下载PDF
笑谈古今也从容——试论“戏说历史”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5
4
作者 季广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49,共5页
任何一种历史记录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任何人都不具有界定、说明、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权力。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记录掩藏着不同的旨趣,对历史题材的处理遮蔽着不同的利益。“戏说”历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戏剧的形式述说历史,一类... 任何一种历史记录都带有某种程度的主观性,任何人都不具有界定、说明、解释历史事实的终极权力。不同的历史观和历史记录掩藏着不同的旨趣,对历史题材的处理遮蔽着不同的利益。“戏说”历史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戏剧的形式述说历史,一类是以游戏的心态述说历史。一般社会精英易于容忍前者,却难以接受后者;而在普通百姓那里,这种区分没有多少实质意义。并非所有的“戏说历史”都是合理合法或有价值的,但探索总是应该允许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 历史剧 历史题材 戏说历史 历史编纂
下载PDF
经典的黄昏与庶民的戏谑 被引量:8
5
作者 季广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13,共6页
经典指具有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意味着意义持久和价值深远,意味着榜样和力量,意味着政治正确、品位纯正。经典是经典化的结果,经典化的过程包括“排座次”、“上皇榜”和“入教材”。大众文化产品的流行破坏了经典化的进程,终止了... 经典指具有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意味着意义持久和价值深远,意味着榜样和力量,意味着政治正确、品位纯正。经典是经典化的结果,经典化的过程包括“排座次”、“上皇榜”和“入教材”。大众文化产品的流行破坏了经典化的进程,终止了经典化的美梦,传统的经典也现出了原形:经典的下面掩饰着宰制关系,经典意味着阅读的强制。去经典化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经典化 去经典化 移情机制 权力关系
下载PDF
寻找崩溃点——齐泽克及其意识形态理论浅说 被引量:5
6
作者 季广茂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2003年第2期42-45,共4页
对于东欧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人来说,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却不属于斯的国际学者。他虽然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但由于“流年不利”,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靠译文为生。久而久之,法语、... 对于东欧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的人来说,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1949-)是一个生于斯、长于斯却不属于斯的国际学者。他虽然在自己的祖国获得了博士学位,但由于“流年不利”,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好靠译文为生。久而久之,法语、英语、德语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于是成了在斯洛文尼亚名不见经传,在国际学术界(特别是精神分析学界)却大名鼎鼎的理论大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泽克 意识形态理论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精神分析学 政治文化 社会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下载PDF
掀起“历史真实”的盖头来 被引量:2
7
作者 季广茂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3,共3页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 本文以朱光潜的“物甲—物乙”说为根据,提出了历史题材文学创作中的历史1、历史2和历史3的概念。历史1作为历史的原貌是历史题材创作的源泉,虽然它往往不可寻觅,但历史小说家和历史剧作家还是要尽力去寻觅,即或只能获得一些碎片,也是有意义的。历史典籍作为历史2是创作的基本资料,当然是重要的,需要十分熟悉,也需要加以辨析,但不能原样照搬。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必须有辽阔的诗意想象空间。只有在深度的艺术加工的过程后,我们才会获得作为历史3的历史文学创作的历史真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创作 影视创作 修辞性 历史编纂
下载PDF
经典的由来与命运 被引量:1
8
作者 季广茂 《励耘学刊》 2005年第1期31-44,共14页
经典指具有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意味着意义持久和价值深远,意味着榜样和力量,意味着政治正确、品位纯正。经典是经典化的结果,经典化的过程包括"排座次"、"上皇榜"和"入教材"。大众文化产品的流行破... 经典指具有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意味着意义持久和价值深远,意味着榜样和力量,意味着政治正确、品位纯正。经典是经典化的结果,经典化的过程包括"排座次"、"上皇榜"和"入教材"。大众文化产品的流行破坏了经典化的进程,终止了经典化的美梦,传统的经典也现出了原形:经典的下面掩饰着宰制关系,经典意味着阅读的强制。去经典化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 经典化 去经典化 移情机制 权力关系
下载PDF
“罪恶快感”的前世今生——兼论文学区隔与文本等级秩序的崩溃
9
作者 季广茂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68,共6页
罪恶快感即由神秘、病态和被扭曲的行为激发的快感,边享受边自责、越自责越享受,乃其主要心理特征。罪恶快感总是涉及文本的等级秩序,涉及对某些文类的歧视,意味着感性与理性、知晓与行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道德、个人享受与社会规范... 罪恶快感即由神秘、病态和被扭曲的行为激发的快感,边享受边自责、越自责越享受,乃其主要心理特征。罪恶快感总是涉及文本的等级秩序,涉及对某些文类的歧视,意味着感性与理性、知晓与行动、物质与精神、生理与道德、个人享受与社会规范的分裂。罪恶快感源于精英心态。享受罪恶快感,意味着维系趣味的区隔。现代主义小说没有提供轻松的快感,而是一味训练读者在美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敏锐感受,极力创造所谓的"新感性",忽视了文学应有的快感。后现代主义则使快感有了容身之所,罪恶快感中的"罪恶"由此开始消退,固有的趣味区隔即将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恶快感 文学小说 类型小说 新感性 精英主义
下载PDF
科学探究与人文阐释:精神分析的二元性
10
作者 季广茂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5-83,共9页
精神分析既是一套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手段,也是一套用来解释人的动机、行为的综合性理论。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如果将其置于20世纪社会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一背景下考察,精神分析一方面具有科学性,是科学探索... 精神分析既是一套治疗各类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手段,也是一套用来解释人的动机、行为的综合性理论。这是精神分析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是,如果将其置于20世纪社会思想发展的总体趋势这一背景下考察,精神分析一方面具有科学性,是科学探索的重要手段与方式;另一方面又具有人文性,它提出了一套深刻的阐释理论。两者相辅相成。该阐释理论与文艺批评中的"征兆性解读"密切相关。对文艺文本的"征兆性解读"使我们洞悉文本的"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科学探究 人文阐释 征兆性解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与身份危机
11
作者 季广茂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2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在研究对象的问题上,比较文学有必要摆脱"随心所欲"的状态,研究者有必要摆脱"随遇而安"的心态。比较文学需要稳定的研究对象,至少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无论这对象是单个的,还是由众多对象构成的集合体。只有这样,... 在研究对象的问题上,比较文学有必要摆脱"随心所欲"的状态,研究者有必要摆脱"随遇而安"的心态。比较文学需要稳定的研究对象,至少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无论这对象是单个的,还是由众多对象构成的集合体。只有这样,研究者才有可能投身于某个目标,投身于某项事业,比较文学才有可能摆脱身份的危机,结束在身份问题上长期忍受的煎熬和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研究对象 身份危机
下载PDF
当代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趋向——本刊邀请部分从事文学评论和创作的同志举行座谈会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自洁 宋遂良 +7 位作者 吴开晋 贺立华 任孚先 赵冬苓 章亚昕 季广茂 王连启 武卫华 《山东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26-39,共14页
我国的新时期文学,已历时十年。对它的功过是非的估价,从去年北京的“新时期文学十年”讨论会开始,评论界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回首既往;正视它的现状,特别是展望它的未来,已成为评论界、创作界和广大读者更为关切的“热点”... 我国的新时期文学,已历时十年。对它的功过是非的估价,从去年北京的“新时期文学十年”讨论会开始,评论界众说纷纭。但是,我们不能仅限于回首既往;正视它的现状,特别是展望它的未来,已成为评论界、创作界和广大读者更为关切的“热点”。今年九月,本刊邀请十几位从事文学研究和创作的同志,以“当代文学的现状与未来趋向”为题,进行了座谈。同志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和层次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表现了相当的理论勇气和探索精神。现将发言摘要刊载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作家 当代文学 作品 现状与未来 现实主义 文学创作 文学评论 主潮
下载PDF
从指示到征兆:文学文本意义的结构及其解读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琪 季广茂 《美育学刊》 2012年第2期77-81,共5页
文学文本意义的呈现离不开文本结构,中外多有论述。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的指示、外显、内隐、征兆的四层次文本结构是解读文本意义的有效框架之一。多层文本结构中,征兆意义是领悟和阐释文学文本的高级层次。
关键词 文学文本 结构 意义 征兆
下载PDF
论美学及美学史研究中的二元性——《美学史·导言》
14
作者 瓦德萨.坦塔基威兹 季广茂 《文艺理论研究》 1986年第6期78-82,共5页
一美学研究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进,它既包括美的理论又包括艺术的理论,既考察审美客体又考察审美经验,既运用描述的方法又运用规定的方法,既运用分析的方法又运用诠释的方法。1.美的研究与艺术的研究。美学被传统地定义为美的研究。但有些... 一美学研究沿着不同的道路前进,它既包括美的理论又包括艺术的理论,既考察审美客体又考察审美经验,既运用描述的方法又运用规定的方法,既运用分析的方法又运用诠释的方法。1.美的研究与艺术的研究。美学被传统地定义为美的研究。但有些美学家确信美这个概念是无定限的、不明确的,因此不宜于考察,于是转向艺术,把美学定义为艺术的研究。还有一些人喜欢美和艺术兼而论之;他们分隔了这两个美学领域,但又同时加以考察。这两个概念中的每一个——美和艺术——无疑地具有各不相同的领域。美不仅仅局限于艺术,艺术又非单纯地追求美。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很少或根本看不到美和艺术之间的联系。古人也研究美和艺术,但分别对待,他们认为没有理由把它们联系起来。但是,关于美的如此众多的观念脱胎于艺术的研究,关于艺术的如此众多的观念萌发于美的探索,这对于近代的思想家们来说,分解这两个领域已不可能。古人对它们分而论之,但后来人们主要对艺术美(artistic beauty)和艺术的审美方面(the ae-sthetic aspect of art)感兴趣,它们就合而为一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史 美学家 审美观念 审美客体 审美理论 美学定义 美学研究 艺术美 心理学研究 追求美
下载PDF
比喻:理论语体的诗化倾向──一个批判性描述 被引量:3
15
作者 季广茂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20,共8页
比喻:理论语体的诗化倾向──一个批判性描述季广茂“盖人之所言多假于隐喻。”公元一世纪罗马修辞家昆提利安(Quintilian)如是说。①验之于当下文艺理论与批评,可谓“金玉良言”。一、比喻的“狂欢”或许我们真的正在经... 比喻:理论语体的诗化倾向──一个批判性描述季广茂“盖人之所言多假于隐喻。”公元一世纪罗马修辞家昆提利安(Quintilian)如是说。①验之于当下文艺理论与批评,可谓“金玉良言”。一、比喻的“狂欢”或许我们真的正在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这从当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性 诗化倾向 批判性 语体 中国文化 相似性 本体 语言学 修辞学 文学理论与批评
下载PDF
这文学,怎一个“女”字了得?──给女性主义批评泼点凉水 被引量:3
16
作者 季广茂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27-34,共8页
这文学,怎一个“女”字了得?──给女性主义批评泼点凉水季广茂“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人类本一家’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五个字是‘男人吃女人’... 这文学,怎一个“女”字了得?──给女性主义批评泼点凉水季广茂“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人类本一家’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五个字是‘男人吃女人’!”──《狂女日记》-、问题成堆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者 女性作家 文学批评 女性美学 “女性文学” 父权制 男性意识 《水浒传》
下载PDF
从辉煌到没落——后现代主义的中国命运 被引量:4
17
作者 季广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72-76,共5页
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在90年代的中国兴盛一时,是因为它满足了当代中国三种不同的强烈精神欲求:第一,它具有一定的描述和解释功能,这可以满足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状的强烈愿望;第二,它为文化激进主义者所孜孜... 后现代主义之所以在90年代的中国兴盛一时,是因为它满足了当代中国三种不同的强烈精神欲求:第一,它具有一定的描述和解释功能,这可以满足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现状的强烈愿望;第二,它为文化激进主义者所孜孜以求的理性主义、怀疑主义和批判主义精神,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第三,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也正中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者之下怀,使他们可以借此再一次掀起反对西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浪潮。后现代主义的出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德里达 文化激进主义 东方主义 萨伊德 西方文化 二元对立模式 主流意识形态 霸权主义
下载PDF
女权批评的喧哗与困惑 被引量:2
18
作者 季广茂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6期71-74,共4页
女权批评的喧哗与困惑季广茂理论的难题女性主义批评在本世纪的批评界无可争辩地成为一大显学,但这井不意味着它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女性主义批评于60年代末兴起于欧美各国,它的批评对象不局限于女性文学活动与女性的文学经验。它有... 女权批评的喧哗与困惑季广茂理论的难题女性主义批评在本世纪的批评界无可争辩地成为一大显学,但这井不意味着它完美无缺无可挑剔。女性主义批评于60年代末兴起于欧美各国,它的批评对象不局限于女性文学活动与女性的文学经验。它有着亚里山大和成吉思汗大帝般的雄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主义者 女性意识 女权批评 女性写作 西方马克思主义 意识形态 男性语言 弗洛伊德主义 文学创作
下载PDF
面对自然──刘勰的自然本体论与亚氏的摹仿自然说之比较
19
作者 季广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2-48,97,共8页
面对自然──刘勰的自然本体论与亚氏的摹仿自然说之比较季广茂《文心雕龙》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美学著作,《诗学》是欧洲美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他们都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鲁迅说:"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 面对自然──刘勰的自然本体论与亚氏的摹仿自然说之比较季广茂《文心雕龙》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美学著作,《诗学》是欧洲美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他们都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鲁迅说:"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诗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本体论 《文心雕龙》 刘勰 摹仿自然 自然美 认识论 《原道》 自然之道 亚里士多德 《诗学》
下载PDF
错把“人文”作“神文”——世纪末文人的自新、自大与圣化
20
作者 季广茂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4-69,共6页
自新篇 故事从闹了个满城风雨的贾平凹开始。 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废都》所引起的愤怒可以称之为“公愤”。谁也没想到那么个老实巴脚的陕西娃子贾平凹一改“文化精英”之本色,写起了那到处是“□□□□□□”,后面又跟着些“……”... 自新篇 故事从闹了个满城风雨的贾平凹开始。 真是一石激起千重浪。《废都》所引起的愤怒可以称之为“公愤”。谁也没想到那么个老实巴脚的陕西娃子贾平凹一改“文化精英”之本色,写起了那到处是“□□□□□□”,后面又跟着些“……”的小说,而且直言不讳地告诉人家“此处删去××字”;谁也没有想到一向温文尔雅、藏而不露、与人为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文化 人文精神 贾平凹 人文主义者 “人文” 张承志 《废都》 英雄主义 文人 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