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教的儒家化与和尚娶妻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如金 季必平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和尚”,是佛教名词,又名“僧”,在中国则常用来称呼佛教的僧侣,是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欲成佛,起码必须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佛教的清规戒律很多,有所谓二百五十条戒相,三百四十八条戒相,但最重要的是“四重戒”:淫、杀、盗、妄,其... “和尚”,是佛教名词,又名“僧”,在中国则常用来称呼佛教的僧侣,是指出家修行的男佛教徒。欲成佛,起码必须遵守佛教的清规戒律。佛教的清规戒律很多,有所谓二百五十条戒相,三百四十八条戒相,但最重要的是“四重戒”:淫、杀、盗、妄,其余一切戒相都是从四重戒派生出来的。四重戒中“淫”又最为关键。因此欲出家,首先必须戒“淫”,而且不能结婚。僧尼不聚妻结婚是天经地义,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历史发展到了宋代,却出现了怪现象——和尚娶妻。关于宋代和尚娶妻的材料,史书记载极少,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戒律 儒家化 宋代 禅宗 儒家思想 世俗化 和尚 主要材料 传统思想 岭南地区
下载PDF
避讳制度小议 被引量:1
2
作者 季必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3-56,77,共5页
避讳制度源于周,秦成定制,延至清末,经三千年而不衰.避诗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在各朝表现不一,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严密.它是封建统治阶级尤其是皇帝的特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之一.本文拟着重研讨影响避讳制度的诸种因素.疏漏之处,祈... 避讳制度源于周,秦成定制,延至清末,经三千年而不衰.避诗是中国特有的制度,在各朝表现不一,总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严密.它是封建统治阶级尤其是皇帝的特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之一.本文拟着重研讨影响避讳制度的诸种因素.疏漏之处,祈予指正.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结构,为避讳制度的实行、扩展提供可能条件中国封建社会的固有结构表现为官僚政治、地主经济和儒家正统思想的一体化.三者互相调节、适应、平衡,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这种政体下,必然是“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②,“今天下大小事务,皆联一人亲理,无可旁贷”③,皇帝独揽一切大权,具有至高的尊严,无上的权威.这就为避讳制度的实行、扩展提供了可能条件.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始建于秦,此后总的发展趋势是集权化程度越来越高,而避讳疏密程度的演变大体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加强是相对应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在秦汉得到确立和巩固,相应,避讳制度在秦汉两朝比春秋战国时期要严密得多,发展也快得多.宋、明、清三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别巩固和加强;正是这三朝,避讳特别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避讳制度 中央集权 封建专制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 封建统治 春秋战国时期 官僚政治 发展趋势 封建国家 秦汉
下载PDF
“三讲”教育: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探索
3
作者 季必平 徐坤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00年第12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批评与自我批评 班子建设 民主生活会 加强领导 思想政治素质 存在问题 教育 理论学习 民主测评
原文传递
流动党员社区管理问题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钟荫腾 季必平 +1 位作者 李子才 郑秀玉 《特区实践与理论》 1999年第7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流动党员 社区管理 地方党组织 社区党组织 党员管理 基层党组织 组织管理 党的基层组织 党支部 外商投资企业
原文传递
深圳市农村股份合作制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实践和思考
5
作者 胡为高 江效东 季必平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74,共4页
深圳市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从1984年万丰村出现第一个农村股份合作社至今,已有了十个年头了。十年来,深圳市各级党政和计生部门,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推行农村股份制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计划生育与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有效... 深圳市的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从1984年万丰村出现第一个农村股份合作社至今,已有了十个年头了。十年来,深圳市各级党政和计生部门,把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推行农村股份制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计划生育与农村股份合作制的有效结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走出了一条计划生育工作新路子,初步建立了一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成功地回答了计划生育工作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 1.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人口控制与商品经济发展接轨,真正调动广大群众自觉参与的机制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市农村的改革与全国各地一样,着眼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与此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工作 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 股份合作社 计划生育管理 实行计划生育 人口控制 股份分红 计划生育政策 股份制 商品经济发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