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蛋白天然橡胶的性能和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曾英 王东 +1 位作者 季本仁 张志强 《橡胶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6-28,共3页
以马来西亚脱蛋白天然橡胶(DPNR)为主,介绍DPNR的研制、生胶性能、硫化胶物理性能和动态性能,以及现有的和潜在的应用领域。DPNR的生产采用酶法;其灰分和氮质量分数极低;硫化特性与NR类似;具有低蠕变、低应力松弛... 以马来西亚脱蛋白天然橡胶(DPNR)为主,介绍DPNR的研制、生胶性能、硫化胶物理性能和动态性能,以及现有的和潜在的应用领域。DPNR的生产采用酶法;其灰分和氮质量分数极低;硫化特性与NR类似;具有低蠕变、低应力松弛、低水溶胀率及高阻尼的特点,适用于密封、绝缘、减震及医药、食品等橡胶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蛋白天然橡胶 性能 橡胶 天然橡胶
下载PDF
云南山楂中吲哚乙酸、脱落酸、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的内源水平及其生根率 被引量:8
2
作者 胡虹 季本仁 +1 位作者 段金玉 罗桂芬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3期278-284,共7页
以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Rchd.)几个株系的成年树和实生苗的离体培养芽条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它们的叶片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的内源水平,探讨了这三种激素... 以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Rchd.)几个株系的成年树和实生苗的离体培养芽条为材料,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了它们的叶片中吲哚乙酸(IAA),脱落酸(ABA),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Z+ZR)的内源水平,探讨了这三种激素及其之间的平衡与生根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1.IAA内源水平之差异存在于株系间。2.内源(Z+ZR)在株系间无显著差异,而幼树发育至成年树的过程中,与IAA的平衡是多样的,同成年树的生根率似有以下相关性,当IAA水平降低,同时(Z+ZR)水平升高,有利于生根,反之则抑制生根。3.ABA内源水平无论成年或幼年树都呈低水平且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吲哚乙酸 脱落酸 玉米素 核苷
下载PDF
番木瓜乳管结构及木瓜蛋白酶的免疫电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曾英 季本仁 余兵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4年第7期497-501,共5页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以透射电镜观察,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乳管分化及木瓜蛋白酶生成的超微结构环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正在分化的乳管细胞内质网分泌旺盛, 线粒体和聚核糖体非常丰富; 之后...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以透射电镜观察,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乳管分化及木瓜蛋白酶生成的超微结构环境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正在分化的乳管细胞内质网分泌旺盛, 线粒体和聚核糖体非常丰富; 之后细胞器逐渐解体, 内质网断裂、膨胀, 细胞壁多处穿孔; 经过内膜系统的重新组合, 成熟乳管被小泡充满, 小泡内有无定形物质凝聚, 已经没有任何细胞器残留, 但原生质膜一直存在。2.经过纯化的兔抗chym opapain IgG 为第一抗体, 羊抗兔IgG-金复合物(10 nm 直径)为间接抗体, 进行适当的免疫标记反应, 发现金颗粒主要在乳管细胞内, 附近的薄壁细胞及导管只是偶尔出现金标, 说明免疫标记的特异性较强, 通过各种对照试验, 证明了非特异性吸附相当微弱。显示木瓜蛋白酶的原初生成部位是正在分化的乳管细胞的内质网, 它暂时贮存于分泌泡, 随乳管的发育和乳汁其它成分一起被“组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 番木瓜 木瓜蛋白酶 免疫电镜
下载PDF
番木瓜蛋白酶的免疫荧光定位
4
作者 曾英 季本仁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2年第3期309-312,共4页
番木瓜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栽种,它的乳汁富含番木瓜蛋白酶,该酶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造业及化妆品等。目前我们已完成精酶生产工艺的研究并投入了批量生产,然而该酶在果实里的分布特征及组织定位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幼果切片... 番木瓜在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栽种,它的乳汁富含番木瓜蛋白酶,该酶主要应用于食品工业、酿造业及化妆品等。目前我们已完成精酶生产工艺的研究并投入了批量生产,然而该酶在果实里的分布特征及组织定位尚不清楚。我们通过幼果切片的组织学染色,观察到番木瓜的乳汁管结构,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初步确定了番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存在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定位 番木瓜 蛋白酶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与水稻抗瘟性 被引量:7
5
作者 余晓明 季本仁 段金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18-222,共5页
以4个对稻瘟菌(Pyriculariaoryzae)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叶期稻苗受稻瘟菌C_(13)小种感染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EC.1.11.17)。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抗病品种接种后48h过... 以4个对稻瘟菌(Pyriculariaoryzae)抗感性不同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3叶期稻苗受稻瘟菌C_(13)小种感染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EC.1.11.17)。结果表明,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加。抗病品种接种后48h过氧化物酶活性增至最大,随后逐渐降低;接种早期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缓慢增加,96h后酶活性骤然持续升高;感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始终高于抗病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上升的时期正好是被侵寄主细胞死亡、病斑快速扩展的时期。接种后抗感品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数量无差异,均含有24条酶带。感病品种同工酶10,11和20的活性比抗病品种的强。据此认为,接种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仅仅是寄主对病原侵染损伤的反应,与抗瘟性呈负相关;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至少部分是同工酶10,11和20因病原侵染被激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性 稻瘟病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抗玉米素核苷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内源玉米素核苷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张龙 季本仁 段金玉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通过二次成功的细胞融合,共获得三株分泌抗玉米素核苷(ZR)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杂交瘤系F_2E_6、F_3G_6和F_1B_9。其中F_2E_6分泌的单抗属IgG_1、F_3G_6、F_1B_9分泌的单抗均属IgM。以F_2E_6、F_3G_6单抗为基础的ELISA对ZR的检测灵敏度为0.0... 通过二次成功的细胞融合,共获得三株分泌抗玉米素核苷(ZR)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杂交瘤系F_2E_6、F_3G_6和F_1B_9。其中F_2E_6分泌的单抗属IgG_1、F_3G_6、F_1B_9分泌的单抗均属IgM。以F_2E_6、F_3G_6单抗为基础的ELISA对ZR的检测灵敏度为0.05pmol(—18pg),线性检测范围为0.05—50pmol。除玉米素(Z)外,F_2E_6、F_3G_6单抗与IPA、6-BA、KT和腺苷几种ZR类似物的交叉反应值都小于0.18%。用ELISA测定F_2E_6单抗与ZR反应的亲和常数为2.36±0.99×10^(-8)M。本文还报道了包埋抗原的ELISA在植物内源细胞分裂素测定中的应用,并用此方法测定了黄化玉米(Zea mays L.)幼苗中ZR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核苷 单抗制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