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饮食对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1
作者 缪蔚冰 张建媛 +1 位作者 季泽强 黄超 《海峡科学》 2013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饮食对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个饮食组:低碳水化合物(LC)组、中碳水化合物(IC)组和高碳水化合物(HC)组,每个饮食组又分为一餐、二餐、三天、五天、七天等不同喂养时间组(5... 目的:探讨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饮食对大鼠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3个饮食组:低碳水化合物(LC)组、中碳水化合物(IC)组和高碳水化合物(HC)组,每个饮食组又分为一餐、二餐、三天、五天、七天等不同喂养时间组(5只/喂养时间/饮食组)。经尾椎静脉注射18F-FDG后1h,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和肝脏组织,以γ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其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并计算每克脑组织与肝脏放射性计数(脑/肝)比值。结果:LC组脑/肝比值明显高于其他两个饮食组(F=15.417,P<0.01);IC组和H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组经一餐、二餐喂养,大鼠脑/肝比值虽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三天、五天的喂养时间,脑/肝比值逐渐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一餐和二餐组(P<0.05)。IC组和HC组,经过不同喂养时间,大鼠脑/肝比值均无明显变化,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374和0.405,均P>0.05)。结论:一餐乃至一天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脑组织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不大;持续3天以上的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才可以提高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饮食 18F-FDG 喂养时间
下载PDF
经MSCT探讨肺内单发亚实性结节与血管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季泽强 管星 +2 位作者 于志军 秦洪涛 李淑静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104-1108,共5页
目的探讨MSCT图像中肺亚实性结节与供血血管关系及类型,及其对亚实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8例GGN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及周围供血血管形态并进行分类,将亚实性结节与供血血管关系分为四种类型:Ⅰ型血管在GGN旁绕行;Ⅱ... 目的探讨MSCT图像中肺亚实性结节与供血血管关系及类型,及其对亚实性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意义。方法对88例GGN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病灶及周围供血血管形态并进行分类,将亚实性结节与供血血管关系分为四种类型:Ⅰ型血管在GGN旁绕行;Ⅱ型完整的血管穿过GGN;Ⅲ型血管在GGN内扭曲、扩张;Ⅳ型更为复杂的血管表现。将分析结果与手术病理及随诊结果对照。结果40例亚实性结节病理诊断为恶性结节。40例亚实性结节与供血血管的关系四种类型(Ⅰ~Ⅳ)分别为0,8,21,11例,Ⅲ型最多。11例Ⅳ型均为浸润性腺癌,21例Ⅲ型中17例为浸润性腺癌,其余2例为原位腺癌,2例为微浸润腺癌,Ⅲ型+Ⅳ型为浸润性腺癌的可能性非常大,且四组亚实性结节与供血血管关系类型有统计学意义(X2=17.930,P=0.006)。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能清楚显示GGN与其供血血管的关系,其对GGN良恶性性质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腺癌 亚实性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低剂量MSCT及后处理技术在颈段食管枣核异物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季泽强 孙梦月 +3 位作者 于志军 管星 母建奎 胡宏亮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550-15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颈段食管枣核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MSCT颈部扫描的50例确诊食管枣核异物患者的影像资料,常规剂量组(200 mA)和低剂量组(60 mA)各25例。两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颈段食管枣核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接受MSCT颈部扫描的50例确诊食管枣核异物患者的影像资料,常规剂量组(200 mA)和低剂量组(60 mA)各25例。两组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由两名高年资医师独立阅片并对枣核异物患者图像进行评分,测定枣核异物的CT值,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SNR及CNR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BMI)与图像质量评分均呈负相关。结论低剂量CT扫描在食管枣核异物的定性、定位以及是否有穿孔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食管 枣核异物
原文传递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与血清胱抑素C测定法在肾小球功能评价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季泽强 缪蔚冰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10年第6期357-359,共3页
目的比较^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和血清胱抑素C测定两种方法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差别。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38例、肾脏病患者35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9... 目的比较^99Tc^m-二亚乙基三胺五乙酸(^99Tc^m-DTPA)肾动态显像和血清胱抑素C测定两种方法在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中的差别。方法随机抽取100例患者,其中高血压病患者38例、肾脏病患者35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10例、糖尿病患者9例、其他疾病患者8例。分别通过^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法和血清胱抑素C测定法评估肾球滤过功能。结果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91,P〉0.05),且呈线性相关(r=0.809,P〈0.01);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法在测定GFR的同时,还可以获得分肾功能,观察双肾血流灌注和排泄状况。结论用^99Tc^m-DTPA。肾动态显像与血清胱抑素C测定两种方法评估GFR,结果无显著差异,且相关性很好。前者可以获得分肾功能,对肾功能状态的评估更为全面;而后者测定方法简便、省时,且价廉,更适合于对临床患者。肾功能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滤过率 99M锝五乙酸盐 胱抑素C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