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蒙古史诗中的蛇与公牛 被引量:2
1
作者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1995年第2期34-39,共6页
蒙古史诗中的蛇与公牛〔德〕W.海西希(W.Heissg)我已多次指出,对大部分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及其文学作品做一番母题或母题素材方面的专题性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讨口头文学的原始意义及其时代背景。在此,我想从蛇与公牛在... 蒙古史诗中的蛇与公牛〔德〕W.海西希(W.Heissg)我已多次指出,对大部分口头流传的民间文学及其文学作品做一番母题或母题素材方面的专题性研究,将有助于深入探讨口头文学的原始意义及其时代背景。在此,我想从蛇与公牛在蒙古史诗中所扮演的角色来强调这一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蟒古斯 蒙古史诗 蒙古《格斯尔》 蒙古英雄史诗 公牛 仁钦道尔吉 布里亚特 民间文学 蒙古人 英雄诗
原文传递
纪念R.O.梅塞泽尔(Meisezahl)
2
作者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1996年第1期61-62,共2页
纪念R.O.梅塞泽尔(Meisezahl)[德]赫尔穆特·艾默(HelmutEimer)1992年4月27日,里夏德·奥托恩·梅塞泽尔博士(RichaidOthonMetsezahl)在齐格河畔的什拉德恩... 纪念R.O.梅塞泽尔(Meisezahl)[德]赫尔穆特·艾默(HelmutEimer)1992年4月27日,里夏德·奥托恩·梅塞泽尔博士(RichaidOthonMetsezahl)在齐格河畔的什拉德恩逝世,享年86岁。1992年5月6日,他被安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学 手抄本 国家图书馆 印刷品 木刻版 大学图书馆 藏文 古代印度语 文献分类 自由经济体制
原文传递
评《鄂尔浑考察著作集》──纪念W.拉德洛夫逝世七十五周年
3
作者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1996年第3期44-49,共6页
评《鄂尔浑考察著作集》──纪念W.拉德洛夫逝世七十五周年[德]S.胡梅尔(SieghertHummel)1837年1月17日W.拉德洛夫(WilhelmRadloff)在柏林出生。他的青年时代在哈勒和柏林研读东方语言... 评《鄂尔浑考察著作集》──纪念W.拉德洛夫逝世七十五周年[德]S.胡梅尔(SieghertHummel)1837年1月17日W.拉德洛夫(WilhelmRadloff)在柏林出生。他的青年时代在哈勒和柏林研读东方语言。1858年他前往圣·彼得堡在托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突厥 碑铭 突厥语 突厥汗国 回鹘文 蒙古 洛夫 西伯利亚 阿尔泰 考古发现
原文传递
《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蒙文文献》前言与导言
4
作者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1995年第4期31-34,54,共5页
《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蒙文文献》前言与导言[蒙古]D.策仁索德那木(D.Cerensodnom)[德]M.陶贝(M.Taube)前言自从艾里希·海涅什1959年发表了《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大部分蒙文文献影印件以来,... 《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蒙文文献》前言与导言[蒙古]D.策仁索德那木(D.Cerensodnom)[德]M.陶贝(M.Taube)前言自从艾里希·海涅什1959年发表了《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大部分蒙文文献影印件以来,其中的许多残页已被下述蒙古学学者研究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 蒙文文献 伊斯兰教 察合台 秃黑鲁帖木儿 文集 德国科学院 成吉思汗 丝绸之路 搠思吉斡节儿
原文传递
海西希及战后德国蒙古学 被引量:1
5
作者 M.魏尔斯 季洪玉 《世界民族》 1985年第5期75-76,共2页
W·海西希(walther Heissig)1913年12月5日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维也纳,他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为了开扩视野,扩大知识面,一个时期,他特别热衷于阅读S·海定的早期著作,如《穿过亚洲沙漠》、《在亚洲的心脏》及《从... W·海西希(walther Heissig)1913年12月5日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在维也纳,他度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为了开扩视野,扩大知识面,一个时期,他特别热衷于阅读S·海定的早期著作,如《穿过亚洲沙漠》、《在亚洲的心脏》及《从北京到莫斯科》等。这些著作对他日后选择研究方向起了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学 蒙古族 决定性作用 十七世纪 蒙古史诗 中亚 十九世纪 研究成果 研究方向 阿尔泰语
原文传递
蒙古史人文地理学研究——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几点设想
6
作者 M.魏尔斯 季洪玉 《世界民族》 1988年第3期43-44,共2页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风格与罗马的界墙相似。它是中国农耕地区的人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历经几百年的时间,不断扩建修筑而成的一道防御墙。其目的一是为防御中亚及北亚草原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骚扰,二是便于抵御和...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最雄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风格与罗马的界墙相似。它是中国农耕地区的人民从公元前3世纪开始,历经几百年的时间,不断扩建修筑而成的一道防御墙。其目的一是为防御中亚及北亚草原游牧民族对农耕地区的骚扰,二是便于抵御和控制生活在荒漠和草原的“北方野蛮人”。这种控制,后来因草原和农耕区为了共同利益而兴起的互市而有所缓和。在互市期间,为商队担当向导的人员除了农耕地区的商人外,还有当地有经验的牧人。其中有的牧人甚至还充当了相距较远的农耕居民与定居居民之间的中间人。这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民族 农耕地 人文地理学 蒙古史 蒙古人 草原 农耕区 设想 游牧部落 建筑风格
原文传递
蒙古统治者对西藏僧侣的文告与诏书——13世纪藏蒙政治依附之结构与发展历史综述
7
作者 迪特尔.舒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2001年第4期24-29,共6页
关键词 《贤者喜宴》 西藏 噶玛拔希 历史综述 政治依附 13世纪 八思巴 依附结构 蒙古人 蒙古帝国
原文传递
蒙古统治者对西藏僧侣的文告与诏书——13世纪藏蒙政治依附之结构与发展历史综述
8
作者 迪特尔.舒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2000年第4期9-12,共4页
关键词 萨迦班智达 西藏 蒙古人 历史综述 政治依附 13世纪 蒙古帝国 统治者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八思巴
原文传递
佛陀医学
9
作者 K.夏嘉思 季洪玉 《蒙古学信息》 1998年第3期30-33,共4页
自古以来在佛教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把佛陀视为医者①。这毫不足怪,因为佛陀通过战胜愚昧,即克服对事物表面现象掩盖下的真实属性的无知,从而使自己从生、老、病、死的多灾多难的轮回中解脱出来进而不断获得新生,而后再将知识传授给尚... 自古以来在佛教的传统观念中一直把佛陀视为医者①。这毫不足怪,因为佛陀通过战胜愚昧,即克服对事物表面现象掩盖下的真实属性的无知,从而使自己从生、老、病、死的多灾多难的轮回中解脱出来进而不断获得新生,而后再将知识传授给尚未从痛苦中解脱的众生。难道这不是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陀 佛教传播 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 牛黄 生死轮回 基础理论 藏医 精神疗法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