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基因雄性不育双杂合保持系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季良越 罗福和 +2 位作者 陈伟程 胡彦民 季洪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62-267,共6页
本研究从1982年开始,选用玉米ms_1、ms_2和ms_(10)三个雄性核不育基因以及易位断点与相应ms基因紧密连锁的T_(4-6b)、T_(9-10a)、T_(4-10f)和T_(6-10(5519)四个易位系作为基础材料,采用细胞遗传技术育成若干个骨干自交系的基因雄性不育... 本研究从1982年开始,选用玉米ms_1、ms_2和ms_(10)三个雄性核不育基因以及易位断点与相应ms基因紧密连锁的T_(4-6b)、T_(9-10a)、T_(4-10f)和T_(6-10(5519)四个易位系作为基础材料,采用细胞遗传技术育成若干个骨干自交系的基因雄性不育双杂合保持系。至今,已选育出黄早四和Mo17背景的ms_2基因双杂合保持系。保持系与ms_2基因不育系杂交,子代全部植株雄性不育;将其自交,后代分离出双杂合体和不育株。本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杂易位的花粉败育率差异显著,不同自交系背景对花粉败育率无明显影响。(2)以杂易位作母本与杂合ms株杂交,子代中双杂合体出现的理论频率为7.4%。由于双杂合体生活力弱以及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实际选育双杂合体的频率更低。(3)黄早四ms_2基因双杂合体有三类花粉:饱满的占65%;小的和不饱满的占20%;败育的占15%。文章还讨论了双杂合保持系存在的问题和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双杂合体 杂交育种
下载PDF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季良越 孙晓丽 +1 位作者 韦小敏 胡彦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1-105,共5页
对 4 3个基因型的未熟幼胚进行离体培养 ,研究不同基因型对离体培养的反应 ,不同质量浓度 2 ,4 D对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再生苗率 .结果表明 ,自交系A188,87 1、郑 2 2、综 3、综 31和掖 4 78以及它们的... 对 4 3个基因型的未熟幼胚进行离体培养 ,研究不同基因型对离体培养的反应 ,不同质量浓度 2 ,4 D对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的影响以及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的再生苗率 .结果表明 ,自交系A188,87 1、郑 2 2、综 3、综 31和掖 4 78以及它们的杂交种产生了胚性愈伤组织 ;继代过程中 ,2 ,4 D质量浓度降至 1mg·L-1提高了胚性愈伤组织百分率 ;4 3个基因型中仅部分基因型再生了植株 ,基因型是能否再生植株的主要因素 ,培养基成分也影响再生苗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培养基 玉米 胚性愈伤组织 诱导 植株再生
下载PDF
玉米雄性不育单交种再杂交当代杂种优势效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季良越 胡彦民 +2 位作者 李永亮 黄素香 季洪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5,共6页
对 5个ES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与 4个高油杂交种、5个普通杂交种再杂交籽粒的含油量、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研究表明 :(1)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 ,当代籽粒含油量比母本平均提高 1.6 % ,高油和低油杂交种的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值... 对 5个ES胞质雄性不育杂交种与 4个高油杂交种、5个普通杂交种再杂交籽粒的含油量、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研究表明 :(1)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 ,当代籽粒含油量比母本平均提高 1.6 % ,高油和低油杂交种的油分基因花粉直感效应值均为 0 .30 ;(2 )不育杂交种比同型可育杂交种的产量和千粒重平均提高 10 .1%和 5 .8% ,表现出显著的细胞质效应 ;(3)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与母本持平 ,千粒重下降 7.3% ;与父本相比 ,产量、千粒重和籽粒体积均有较大优势 ;(4)不育杂交种×高油杂交种的籽粒灌浆速度、灌浆持续天数和IAA含量均表现为偏向母本的中亲优势 ,这可能是单交种再杂交籽粒含油量、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质雄性不育单交种 再杂交 高油玉米 花粉直感 杂处优势
下载PDF
玉米隐性核不育双杂合保持系的选育 Ⅱ.提高保持系生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季良越 季洪强 +2 位作者 罗福和 胡彦民 黄西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6,共6页
试验采用两种方案选育不同自交系背景的隐性核不育双杂合保持系。不同保持系在成株率、双杂合体比例、花粉败育率等特性上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自交系对染色体重复缺失承受力的差异,将双杂合结构转育到更多自交系背景中,有可能筛选出... 试验采用两种方案选育不同自交系背景的隐性核不育双杂合保持系。不同保持系在成株率、双杂合体比例、花粉败育率等特性上有明显差异,表明不同自交系对染色体重复缺失承受力的差异,将双杂合结构转育到更多自交系背景中,有可能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生活力强的保持系。通过同一自交系双杂合体互交或不同自交系双杂合体杂交,改良保持系农艺性状已初见成效。ms2双杂合保持系保持雄性不育株率99.72%,符合生产杂交种子的要求。文章还讨论了两种选育方案的效果和保持系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核不育 双杂合体 双杂合保持系 育种
下载PDF
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系(ms_2/ms_2)小孢子败育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季良越 季洪强 +5 位作者 罗福和 陈伟程 刘宗华 胡彦民 黄西林 汤继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45-549,T002,共6页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同一核背景的ms_2不育花药和正常可育花药进行了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ms_2不育花药小孢子在幼小孢子期至中小孢子期瓦解。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原外壁上没有孢粉素沉积,花粉外壁不能发育。不育...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同一核背景的ms_2不育花药和正常可育花药进行了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表明,ms_2不育花药小孢子在幼小孢子期至中小孢子期瓦解。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原外壁上没有孢粉素沉积,花粉外壁不能发育。不育花药大多数绒毡层细胞在幼小孢子期显示出明显异常,表现为质体、线粒体等细胞器退化,内质网网络细而少,液泡膜内陷吞噬细胞质,细胞内侧没有乌氏体形成,细胞质内出现大量沉积有浓染颗粒的大的囊泡状结构,到中小孢于期绒毡层全面崩溃。本文还讨论了ms_2不育花药小孢于败育的可能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性不育 小孢子 绒毡层 孢粉素 花粉外壁
下载PDF
玉米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s)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季良越 罗福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文章简要介绍了10余年来有关玉米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s)的研究,说明RFLP的分析原理和特点,构建玉米RFLP连锁图的方法,以及玉米RFLPs在遗传育种中的主要应用。
关键词 杂交 数量性状 遗传 玉米
下载PDF
玉米ms和y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季良越 罗福和 胡彦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6-11,共6页
利用雄性不育、黄色胚乳的F_(546)与白色胚乳自交系杂交的F_2代群体以及测交群体测定出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 与胚乳颜色基因y 间的交换值约为5%。这一结果表明,前人提出的利用ms—y 基因系统进行玉米种子生产不需去雄的方案很难实施。
关键词 雄性不育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测交 交换值
下载PDF
玉米ms和y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测定
8
作者 季良越 罗福和 胡彦民 《河南科技》 1990年第S1期32-35,46,共5页
利用雄性不育、黄色胚乳的F546与白色胚乳自交系杂交的F_2代群体以及测交群体测定出玉米雄性不育基因ms与胚乳颜色基因y间的交换值约为5%。这一结果表明,前人提出的利用ms—y基因系统进行玉米种子生产不需去雄的方案很难实施。
关键词 雄性不育 不育系 保持系 恢复系 测交 交换值
下载PDF
玉米改良单交种选育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罗福和 陈伟程 +5 位作者 季良越 胡彦民 刘宗华 陈绍江 季洪强 卢学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21-327,共7页
用30个遗传差异不大的Mo17改良系作母本与Mo17组成姊妹种(A_1×A_2),再以30个姊妹种以及30个Mo17改良系作母本,与父本自交系E28,5003配成改良单交种和普通单交种。试验表明: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整齐度与相应的普通单交种... 用30个遗传差异不大的Mo17改良系作母本与Mo17组成姊妹种(A_1×A_2),再以30个姊妹种以及30个Mo17改良系作母本,与父本自交系E28,5003配成改良单交种和普通单交种。试验表明:改良单交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和整齐度与相应的普通单交种基本一致,而姊妹种的产量明显地高于任一亲本自交系,故改良单交种具有制种产量高的优点。姊妹种产量的高低与其改良单交种的产量无明显相关,因而有可能选出制种产量高、杂交种产量也高的“双高”改良单交种。以A_1×B_2和A_2×B_2的平均产量可予测改良单交种(A_1×A_2)×B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杂种 选择育种
下载PDF
玉米C型Cms育性恢复基因Rf4的SSR标记 被引量:23
10
作者 汤继华 胡彦民 +3 位作者 季洪强 陈伟程 季良越 郑永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8,共4页
对A6 19与Cms2 37F2 及BC1群体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 ,恢复系A6 19有一对恢复基因 ,用微卫星标记 (SSR)将A6 19的恢复基因定位在玉米第 8染色体短臂上 ,与SSR引物bnlg 2 30 7连锁 ,距bnlg2 30 712 .
关键词 玉米 C型不育恢复基因 SSR分子标记 染色体 基因定位 C型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玉米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胡彦民 季良越 +3 位作者 韦小敏 袁延乐 党玉丽 王映红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05-308,共4页
以玉米幼胚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研究了幼胚长度、培养基、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限制幼胚培养的主导因素 ;幼胚长度以 1 0~ 2 5mm为宜 ;试验采用的 6种培养基对出愈率影响不大 ,但它们诱导出的愈... 以玉米幼胚作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研究了幼胚长度、培养基、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的影响 .结果表明 ,基因型是限制幼胚培养的主导因素 ;幼胚长度以 1 0~ 2 5mm为宜 ;试验采用的 6种培养基对出愈率影响不大 ,但它们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类型不同 ,在继代过程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幼胚培养 愈伤组织 基因型 培养基
下载PDF
玉米ES型雄性不育胞质在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胡彦民 罗福和 +5 位作者 季良越 季洪强 黄西林 刘宗华 汤继华 曹双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4,共4页
对10对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和正常胞质杂交种进行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与其同核的正常胞质杂交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ES型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无不良影响。又根据ES胞质不... 对10对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和正常胞质杂交种进行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比较。结果表明,ES型雄性不育胞质杂交种与其同核的正常胞质杂交种的产量无显著差异,ES型雄性不育胞质对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无不良影响。又根据ES胞质不育系具有稳定的不育性和ES胞质抗病性的有关研究,作者认为ES型雄性不育细胞质完全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ES型 雄性不育细胞质 育种
下载PDF
玉米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玉米螟特性鉴定初报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宗华 汤继华 +4 位作者 李宝健 范云六 李桂玲 季良越 陈伟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1-625,共5页
通过田间接卵和室内PCR分子检测 ,对采用回交法育成的Mo17Bt、4 78Bt、综 3Bt和 87 1Bt等 4个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虫性以及Bt基因的存在 ,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4个转基因自交系群体的抗虫性明显提高 ,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 4 9... 通过田间接卵和室内PCR分子检测 ,对采用回交法育成的Mo17Bt、4 78Bt、综 3Bt和 87 1Bt等 4个转Bt基因自交系的抗虫性以及Bt基因的存在 ,进行鉴定。结果表明 ,4个转基因自交系群体的抗虫性明显提高 ,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 4 9.70 % ,差异达显著水平 ,但抗虫性不如阳性对照 ;群体内 ,单株间抗虫性仍存在差异 ,有高抗到高感不同类型 ,其中抗虫株的虫孔隧道长度比阴性对照平均缩短 78.4 0 % ,达极显著水平。 4种转基因自交系均含有Bt基因 ,扩增出小于 10 0bp的DNA片段。已选出既含有Bt基因、田间抗虫性表达又较明显的自交系 ,为进一步进行抗虫转基因杂交种的选育 ,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转BT基因 自交系 抗玉米螟特性 鉴定技术
下载PDF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改进的研究 Ⅰ.利用姊妹系配制改良单交种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伟程 罗福和 +2 位作者 季良越 陈绍江 胡彦民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1期27-34,共8页
1986~1989年选用在全国利用面积最大的自交系Mo17和其姐妹系“豫20”进行玉米改良单交种的研究。据河南、四川省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制种的结果,用姐妹种(Mo17×豫20制种比用自交系制种可提高产量30%以上。对Mo17、“豫20”及其姐... 1986~1989年选用在全国利用面积最大的自交系Mo17和其姐妹系“豫20”进行玉米改良单交种的研究。据河南、四川省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制种的结果,用姐妹种(Mo17×豫20制种比用自交系制种可提高产量30%以上。对Mo17、“豫20”及其姐妹种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豫20的一般配合力高于Mo17与姐妹种,但Mo17与姐妹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大面积生产的结果也表明,改良中单2号、改良丹玉13与其对应单交种的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其主要农艺性状、整齐度、抗性也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姊妹系 制种 配合力 单交种
下载PDF
玉米热导二环系“87”组配强优势组合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宗华 陈伟程 +5 位作者 罗福和 季良越 汤继华 胡彦民 黄西林 季洪强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以热导二环系“87”作为亲本之一 ,与不同类群测验系杂交 ,所配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尤其豫单 870 3即综 3× 87- 1优势最强。 1993~ 1996年 ,在省内外区试、生产示范和多点试验中 ,豫单 870 3的产量连年排名第一。该组合... 以热导二环系“87”作为亲本之一 ,与不同类群测验系杂交 ,所配组合均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 ,尤其豫单 870 3即综 3× 87- 1优势最强。 1993~ 1996年 ,在省内外区试、生产示范和多点试验中 ,豫单 870 3的产量连年排名第一。该组合表现高产、优质、抗病、持绿期长 ,是目前替换丹玉 13的理想品种。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热导二环系组配强优势组合是利用热带资源快出品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热导二环系 杂种优势 选育 产量表现
下载PDF
玉米改良单交种选育方法的研究——Ⅱ.姊妹系和姊妹种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福和 路凤银 +4 位作者 季良越 胡彦民 黄西林 刘宗华 季洪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56-560,共5页
以GriffingⅡ双列杂交试验和NCⅡ遗传交配试验,测定玉米8个姊妹系及其28个姊妹种的一般配合力,结果两者基本一致。玉米姊妹系的一般配合力是一种遗传特性,它既可遗传给其组成的姊妹种,又能通过姊妹种遗传给其组成的改良单交种;姊妹种的... 以GriffingⅡ双列杂交试验和NCⅡ遗传交配试验,测定玉米8个姊妹系及其28个姊妹种的一般配合力,结果两者基本一致。玉米姊妹系的一般配合力是一种遗传特性,它既可遗传给其组成的姊妹种,又能通过姊妹种遗传给其组成的改良单交种;姊妹种的一般配合力与其双亲姊妹系一般配合力均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并呈密切相关,这阐明了改良单交种与其对应的普通单交种相似的原因,并为改进和简化改良单交种选育程序提供理论依据。选育改良单交种,应以姊妹系和姊妹种的一般配合力为主,其次是特殊配合力方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姊妹系 姊妹种 改良单交种 配合力
下载PDF
玉米体细胞抗盐突变体的筛选及耐盐性鉴定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霞 韦小敏 +3 位作者 季良越 胡彦民 杨素芬 王庆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玉米幼胚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用NaCl作选择剂,在含质量浓度10~20g·L-1NaCl的N6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3代,再转移到无盐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3代,得到耐20mg·L-1的抗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对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和游离脯氨... 玉米幼胚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用NaCl作选择剂,在含质量浓度10~20g·L-1NaCl的N6筛选培养基上连续筛选3代,再转移到无盐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3代,得到耐20mg·L-1的抗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对愈伤组织相对生长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等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愈伤组织变异体是耐盐的.耐盐愈伤组织变异体在分化培养基上可分化出再生植株,在10g·L-1NaCl胁迫下耐盐变异体再生植株相对电导率小于对照再生植株,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植株.耐盐株自交得T1代种子,在不同质量浓度NaCl胁迫下测定其发芽率,耐盐变异体后代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种子发芽率,说明变异体的耐盐性是可遗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体细胞抗盐突变体 筛选 耐盐性鉴定 愈伤组织
下载PDF
玉米姊妹系和姊妹种配合力效应及遗传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宗华 陈伟程 +4 位作者 罗福和 陈绍江 季良越 胡彦民 季洪强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12-317,共6页
对不同世代姊妹系有及其姊妹种穗部性状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姊妹系及其姊妹种彼此间存在显著差异,姊妹系4和S2代姊妹种3×4的配合力效应最高,姊妹系2和S5代姊妹种1×2最差;姊妹种与对应... 对不同世代姊妹系有及其姊妹种穗部性状配合力效应以及遗传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姊妹系及其姊妹种彼此间存在显著差异,姊妹系4和S2代姊妹种3×4的配合力效应最高,姊妹系2和S5代姊妹种1×2最差;姊妹种与对应姊妹系的配合力效应是一致的;穗部性状σGCA^2均在80%以上,以加性效应为主,姊妹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穗粗和午粒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姊妹系 姊妹种 配合力 遗传
下载PDF
商陆抗病毒蛋白基因导入玉米幼胚愈伤组织研究初报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晓丽 郑霞 +4 位作者 陈定虎 季良越 胡彦民 汤继华 周广和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9,共4页
以87 1自交系,87 1×综3,郑22×87 1,郑22×HI(A×B)4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和抗卡那霉素筛选基因以共转化的方式导入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然后在含有25~40mg·... 以87 1自交系,87 1×综3,郑22×87 1,郑22×HI(A×B)4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商陆抗病毒蛋白(PAP)基因和抗卡那霉素筛选基因以共转化的方式导入玉米胚性愈伤组织,然后在含有25~40mg·L-1G418培养基上筛选愈伤组织并分化得到再生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PAP基因已经转入由抗性愈伤组织再生出的玉米植株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陆抗病毒蛋白 基因导入 玉米 幼胚 愈伤组织 基因枪法 PAP基因 筛选基因
下载PDF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主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西林 罗福和 +4 位作者 胡彦民 刘宗华 季良越 季洪强 田贵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用C组的CⅠ和CⅢ亚组不育胞质的5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为材料,以17个涉及第9染色体和不同染色体臂的糯粒易位系为工具,测定了恢复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A619和广102携带1对恢复主基因,位于... 用C组的CⅠ和CⅢ亚组不育胞质的5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为材料,以17个涉及第9染色体和不同染色体臂的糯粒易位系为工具,测定了恢复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A619和广102携带1对恢复主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外端,与易位系T79a的断点连锁,它能恢复CⅠ和CⅢ亚组胞质不育的花粉育性。还讨论了C组不同亚组胞质不育的恢复性反应和恢复性遗传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恢复主基因 染色体定位 易位 三系配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