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真理的客观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季象图 《江淮论坛》 1980年第4期60-63,共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认识主体的意志。
关键词 客观性 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志 意识 阶级性 认识主体 思维 客观真理 无产阶级
下载PDF
对事物的静止不是相对的观点的反诘
2
作者 季象图 《江淮论坛》 CSSCI 1990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几年前,哲学界曾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运动是绝对的和静止是相对的基本观点的诘难,作者认为这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认识,今天,在全党干部学哲学的时候,有必要对这种诘难作一反思,并给上述基本观点所... 在几年前,哲学界曾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事物运动是绝对的和静止是相对的基本观点的诘难,作者认为这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认识,今天,在全党干部学哲学的时候,有必要对这种诘难作一反思,并给上述基本观点所带来的混乱加以澄清。本文对当时有代表性的《相对静止是静止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对立统一》①一文中的观点,提出反诘,以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基本观点 绝对性 相对性 对立统一 相对静止 哲学界 代表性 辩证法 恩格斯
下载PDF
论人的本质“异化”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3
作者 季象图 《江淮论坛》 1983年第3期19-26,共8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作批判性的考察,综述了他当时的哲学、经济学的观点和对共产主义的理解。
关键词 “异化”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资产阶级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产生过程 批判性 唯物史观 哲学 《手稿》
下载PDF
论文明的发展和建设
4
作者 季象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34-37,共4页
文明与野蛮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来说,文明指的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的进步象征。马克思认为:“文明时代是从发明语音字母表和创作文章作品开始的。”(《马恩全集》俄文版第45卷第... 文明与野蛮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对于人类和人类社会来说,文明指的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发展中的进步象征。马克思认为:“文明时代是从发明语音字母表和创作文章作品开始的。”(《马恩全集》俄文版第45卷第228页)恩格斯说:“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马恩选集》第4卷第21页)由此可见,只有当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交往开始出现了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人类社会才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从这个观点出发,本文试就文明的发展和建设问题,谈几点看法。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文明时代 人类社会 文明发展 物质生产 社会主义文明 资产阶级 生产发展 建设问题
下载PDF
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坚持唯物辩证法,克服形而上学和相对主义
5
作者 季象图 《江淮论坛》 1982年第1期50-56,共7页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对于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左倾错误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根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列... 正确地理解和解释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对于从哲学上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分析左倾错误在理论上和认识上的根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一)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列宁选集》第二卷,第711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同一性 斗争性 相对主义 形而上学 对立统一规律 理论意义 列宁 现实意义 对立面
下载PDF
用相对绝对的原理来研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6
作者 季象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39-44,共6页
最近一年多来,关于物质和精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讨论,是继真理标准的讨论之后又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因为它实质上关系到如何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理解个别和一般、相对和绝对的相互关... 最近一年多来,关于物质和精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讨论,是继真理标准的讨论之后又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因为它实质上关系到如何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理解个别和一般、相对和绝对的相互关系问题,关系到如何从理论上总结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指导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这个讨论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生产力 辩证唯物主义 相互作用 决定作用 唯物辩证法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相对主义 反作用
下载PDF
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真理观
7
作者 张春汉 季象图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11,共11页
关于真理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有阶级性(指社会历史方面的)。搞清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这里发表一些意见,和大家商榷。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 关于真理的性质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没有阶级性;一种意见认为真理有阶级性(指社会历史方面的)。搞清这一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这里发表一些意见,和大家商榷。什么是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真理是作为认识论的一个范畴和概念来使用的。真理是人们的思维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性 客观真理 无产阶级 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 阶级社会 资产阶级 现实意义 社会科学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一些问题——和李冬生同志商榷
8
作者 季象图 《江淮论坛》 1964年第4期55-59,共5页
李冬生同志在《略谈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一文中:对当前文艺战线上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了他的见解。我们认为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指导当前文艺创作的实践活动,使文艺能更好地为无产阶... 李冬生同志在《略谈社会主义文艺的性质》一文中:对当前文艺战线上一系列根本问题,提出了他的见解。我们认为在理论上和思想上搞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指导当前文艺创作的实践活动,使文艺能更好地为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但我们感到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基本论点,是值得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艺 文艺作品 文艺方针 历史时代 文艺战线 基本论点 历史题材 社会生活 进步意义 文艺工作者
下载PDF
应当正确地解释经典著作——评乐燕平著《<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说》
9
作者 季象图 《江淮论坛》 1964年第3期25-31,共7页
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必须对经典著作有一番深入扎实的研究,切实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否则就会发生错误。乐燕平同志写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恩... 解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要做好这个工作,必须对经典著作有一番深入扎实的研究,切实地掌握其精神实质,否则就会发生错误。乐燕平同志写的《【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对恩格斯的伟大哲学著作进行了通俗的解说,这种作法无疑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解说的内容却存在着许多重要的缺点和错误,这些缺点和错误由于违背了原作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恩格斯 费尔巴哈哲学 德国古典哲学 进步作用 黑格尔哲学 庸俗唯物主义 社会历史 马克思主义 封建制度 经典著作
下载PDF
毛泽东的“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真理”的论断难以成立吗? 被引量:1
10
作者 季象图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6年第5期33-37,66,共6页
有同志认为从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一著作的有关论述中得不出'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结论。列宁的分析,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毛泽东的'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的论断是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论述作出的... 有同志认为从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一著作的有关论述中得不出'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结论。列宁的分析,不符合恩格斯的原意;毛泽东的'无数相对的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的论断是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有关论述作出的科学表述',是恩格斯观点的'进一步引伸和发挥'的提法,也难以成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因为正确地理解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关系,涉及到一系列哲学上的根本性问题。但是,根据我们对原著的理解,不能同意上述这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真理 《反杜林论》 波格丹诺夫 思维成果 至上性 正面回答 极简单 波义耳定律 逻辑范畴 现实变化
原文传递
安徽省哲学学会年会简介
11
作者 季象图 《哲学动态》 1985年第3期7-8,共2页
在1984年年会上,与会代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否基本适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其主要观点是:(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逐渐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尤其是在所谓... 在1984年年会上,与会代表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是否基本适应的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对这个问题要作具体分析,其主要观点是:(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逐渐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尤其是在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丁继续革命的理论”指导下,使我国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束缚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甚至发生尖锐的冲突。应该说这时候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上是不相适应的。和五七年以前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发展 具体分析 相适应 经济基础 主要观点 社会主义制度 组织形式
原文传递
安徽省哲学学会召开第二届年会
12
作者 季象图 《哲学动态》 1983年第3期35-35,共1页
安徽省哲学学会第二届年会于1983年元月4日至8日在芜湖召开。参加会议的有12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关键词 安徽省 哲学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年会 参加会议 哲学史 芜湖 开创 哲学社会科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