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方法检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相关临床病理和分子特征比较
1
作者 袁园 林清源 +3 位作者 任伟民 季赛燕 朱金潮 杨庆源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84-289,共6页
目的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手术样本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并比较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CRC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 目的 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手术样本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并比较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6月至2022年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CRC患者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formalin fixation and paraffin embedding,FFPE)样体450例。根据检测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组(n=312)采用IHC法检测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utS homolog 2(MSH2)、MSH6、MutL homolog 1(MLH1)和PMS homolog 2(PMS2)的表达;多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毛细管电泳(multiple fluorescen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ase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PCR-CE)组(n=353)采用mPCR-CE法检测MSI单核苷酸位点(NR24、BAT25、CAT25、BAT26和MONO27)。其中215例同时接受IHC法和mPCR-CE法检测。对这215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KRAS原癌基因GTP酶(KRAS proto-oncogene,GTPase,KRAS)、NRAS原癌基因GTP酶(NRAS proto-oncogene,GTPase,NRAS)和B-Raf原癌基因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 proto-oncogene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BRAF)基因(KRAS/NRAS/BRAF,KNB)突变,采用IHC方法检测Ki-67蛋白表达。比较分析两种不同方法检测的MSI结果分布在人口学特征(年龄和性别)、临床病理特征(肿瘤位置、组织类型、分化程度、肿瘤侵犯深度、神经侵犯、脉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状态)以及分子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IHC组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cy,dMMR)样本占6.1%(19/312),其中52.6%(10/19)的dMMR样本是由MLH1和PMS2共同表达缺失导致。dMMR的分布在人口学特征和临床病理特征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PCR-CE组高频MSI(high-frequency MSI,MSI-H)样本占4.0%(14/353),MSI-H的分布仅在肿瘤位置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0)。IHC法和mPCR-CE法共同检测样本中,检测结果一致性为97.2%(209/215);dMMR和MSI-H的分布在BRAF^(V600E)突变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尽管IHC法和mPCR-CE法检测CRC MSI/dMMR的一致性高达97.2%,但dMMR和MSI-H在CRC中的分布在临床病理特征方面并不一致,表明在特定亚群中需要采用特定方法检测CRC MSI/dM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性 DNA错配修复 BRAF^(V600E)
下载PDF
老年患者葡萄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季赛燕 鲍泳扬 +1 位作者 任伟民 张文慧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21-424,429,共5页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UM 57例,以年龄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 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葡萄膜黑色素瘤(UM)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UM 57例,以年龄60岁为界,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对比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遗传学改变。结果 老年组23例,男性15例,女性8例;发生于左眼14例,右眼9例。非老年组34例,男性22例,女性12例,发生于左眼18例,右眼16例。两组UM均发生于脉络膜。老年组UM最大径[(12.96±1.23) mm vs(10.18±0.74) mm,P<0.01]和厚度均大于非老年组[(4.35±0.43) mm vs(3.68±0.36) mm,P<0.01]。免疫组化标记Ki-67≥5%发生率也较非老年组增高(65.22%vs 35.29%,P<0.05),同时在组织学亚型、浸润淋巴细胞、坏死、核分裂相、AJCC分期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但未显示统计学意义。分子遗传学检查发现,两组均存在3号、8号染色体异常;老年组8号染色体异常阳性率较非老年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 vs 0/8,P=0.165)。结论 老年患者UM与非老年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需充分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利于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老年 临床病理 分子遗传学 脉络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