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剌激结合舌三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研究
1
作者 宁婷玉 李霞 夏萍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9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舌三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舌三针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康复科常规治疗,观察组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舌三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困难分级(洼田饮水试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3周后比较吞咽功能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周后比较吞咽功能评分,治疗3周后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吞咽困难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比较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3周后比较生活质量评分,治疗3周后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舌三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困难分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舌三针 呑咽功能 吞咽困难分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针刺结合肩胛带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康复疗效观察
2
作者 宁婷玉 孟文文 夏萍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8期68-70,共3页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肩胛带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针刺疗法,试验组应用针刺+... 目的分析针刺结合肩胛带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6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应用针刺疗法,试验组应用针刺+肩胛带强化训练法。分析两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视觉模拟疼痛量表)、生活质量评分(SF-36量表)、肩关节活动度(主要包括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外旋等)。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肩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肩胛带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后肩痛患者的疼痛感、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肩胛带强化训练 脑卒中后肩痛 康复效果 肩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和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霞 宁婷玉 孙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5期707-711,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60.28±12.45)岁;观察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60.71±12.52)岁。两组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躯干稳定性训练,观察组给予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采用感觉统和测试(SOT)、运动控制测试(MCT)、Brunel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平衡功能,采用步态分析仪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功能。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及四格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9.13±1.72)分比(12.36±2.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3,P<0.001)。治疗后两组SOT、BBS评分升高,MCT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SOT、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6.96)分比(70.26±7.63)分、(47.29±4.95)分比(39.64±4.65)分],MCT评分低于对照组[(113.42±4.01)分比(131.28±6.7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76、8.102、16.357,均P<0.001)。治疗后两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关节活动范围(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升高,患侧下肢支撑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步行速度、患侧步幅、患侧下肢摆动百分比、患侧髋关节ROM、膝关节ROM、踝关节RO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侧下肢支撑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rTMS联合躯干稳定性训练能够明显改善的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躯干稳定性训练 脑卒中偏瘫 神经功能 步行功能
下载PDF
体感训练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霞 宁婷玉 孙琦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24期58-60,64,共4页
目的探讨体感训练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体感训练及躯... 目的探讨体感训练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52例在此基础上进行体感训练及躯干控制训练,两组均持续训练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躯干功能障碍量表(TI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TIS中静态坐位平衡、动态坐位平衡、协调评分分别为(4.15±1.23)分、(4.78±1.25)分、(3.29±1.2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3±0.57)分、(3.87±1.03)分、(1.79±0.5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BBS评分、FMA-LE评分分别为(42.13±6.21)分、(26.73±1.8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82±8.68)分、(22.92±1.9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体感训练联合躯干控制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其躯干功能和平衡功能,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体感训练 躯干控制训练 平衡功能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