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入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宁尚龙 徐宝山 +1 位作者 夏群 Khai S Lam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13-1517,共5页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MASS)是在经典微创脊柱手术(MIS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ASS通过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器械,经微创手术入路在直视下完成脊柱手术,减少手术入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又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 微创入路脊柱手术(MASS)是在经典微创脊柱手术(MISS)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MASS通过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器械,经微创手术入路在直视下完成脊柱手术,减少手术入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又能达到传统开放手术同样的手术效果。MASS有效结合了MISS与开放手术的优势,减少了传统开放手术和MISS手术的并发症,具有手术组织创伤小、学习曲线相对MISS缩短、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医疗效价比高等优点,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手术 微创
下载PDF
机械应力刺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成骨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宁尚龙 马信龙 +1 位作者 范东伟 苗军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103-1106,1117,共5页
目的探讨机械应力刺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临床上纳入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骨化组)和10例不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胸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取得两组患者韧带标本并进行体外培养,应用Flexcell FX-4000进... 目的探讨机械应力刺激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成骨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在临床上纳入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骨化组)和10例不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胸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取得两组患者韧带标本并进行体外培养,应用Flexcell FX-4000进行牵拉诱导成骨24 h。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骨桥素(Osteopontin)、转录因子Osterix、骨形成蛋白-2(BMP-2)、骨钙素(Osteocalcin)和碱性磷酸酶(ALP)5个指标mRNA表达水平,同时使用ALP活性检测和染色来评价两组的成骨分化情况。结果镜下可见两组细胞形态基本类似,均为成纤维细胞样梭形细胞。ALP活性检测及染色结果显示骨化组显著高于非骨化组,而非TOLF组随应力诱导并无明显变化。real-time PCR结果显示骨化组的5个指标表达水平都高于非骨化组,其中BMP-2、ALP有统计学差异,随应力诱导24 h后骨化组各项成骨指标都显著升高。结论机械应力在TOLF的成骨分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影响多个成骨基因和标志物促进骨化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胸椎 牵张应力 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下载PDF
朊粒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宁尚龙 周正任 《日本医学介绍》 2001年第9期425-427,共3页
关键词 朊粒蛋白 疯牛病 朊病毒 感染 增殖
下载PDF
后路手术治疗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早期疗效观察
4
作者 刘艳成 苗军 +2 位作者 纪经涛 兰杰 宁尚龙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18年第5期265-269,281,共6页
目的观察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后路手术治疗效果并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298例。其中14例为颈胸段OPLL,平均年龄62.6岁(47~68岁),男8例,女6例,其中12例为初次手术,... 目的观察颈胸段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后路手术治疗效果并总结其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颈椎OPLL患者298例。其中14例为颈胸段OPLL,平均年龄62.6岁(47~68岁),男8例,女6例,其中12例为初次手术,2例为翻修手术。14例患者的OPLL分型包括8例连续型OPLL和6例混合型OPLL。所有患者均一期接受手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6、12和24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JOA评分、JOA改善率和Nurick脊髓功能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同时通过X线片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颈椎前凸角,通过侧位CT重建测量最大OPLL椎管占位率,并评估术后骨化的进展。结果随访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3例改善率为优,3例改善率为良,8例改善率为有效,平均JOA改善率为46.1%。颈椎前凸角术前为(24.0±7.8)°,末次随访为(15.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最大OPLL椎管占位率术前为(67.3±12.0)%,末次随访为(70.2±11.1)%,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结论对伴有脊髓压迫症状的颈胸段OPLL行后路减压手术相对安全,临床疗效确切。对于如何选择OPLL减压后的固定融合节段尚有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胸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乙型肝炎e抗原的几点研究进展
5
作者 宁尚龙 周正任 《日本医学介绍》 2003年第6期280-282,共3页
关键词 乙型肝炎E抗原 肝细胞癌 T细胞识别 前C区变异
下载PDF
浅析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班主任工作
6
作者 宁尚龙 《环球慈善》 2020年第12期191-191,共1页
班主任工作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整功能,将班集体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核心素养即指要求将学生培育成学会生活,健康生活、具有强烈的责... 班主任工作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选择功能、保护功能和调整功能,将班集体建设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核心素养即指要求将学生培育成学会生活,健康生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及创新精神、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及科学探索精神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而学校教育成了培养学生个人品质的重要基地,班主任务必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及生理、心里特征积极革新教育学生的方式以使学生适应时代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班主任工作 发展特点
下载PDF
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建设探究
7
作者 宁尚龙 《新丝路(中旬)》 2020年第10期0059-0059,共1页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对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高速公路企业发展实际,探讨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科学融合路径,建设完善的融合机制,推动融合工作效果的提升,...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对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融合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当前高速公路企业发展实际,探讨思政工作与文化建设的科学融合路径,建设完善的融合机制,推动融合工作效果的提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 融合路径
下载PDF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8
作者 宁尚龙 《环球慈善》 2020年第12期173-173,共1页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海涅曾说:“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思是一种思想活动,是对过往经历的再认识,是人们获得提升的主要途径。反思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 德国著名抒情诗人和散文家海涅曾说:“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反思是一种思想活动,是对过往经历的再认识,是人们获得提升的主要途径。反思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重要素养。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旨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反思能力 重要素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宁尚龙 陈仲强 +2 位作者 马信龙 张晓林 苗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99-1004,共6页
临床上,胸椎黄韧带骨化(TOLF)是引起胸椎管狭窄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成为骨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多发生于亚洲黄种人,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献报道了各种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局部损伤... 临床上,胸椎黄韧带骨化(TOLF)是引起胸椎管狭窄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近年来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成为骨科的一个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多发生于亚洲黄种人,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献报道了各种致病因素,包括遗传,局部损伤和力学因素,慢性退变,内分泌、微量元素异常及饮食代谢异常等。TOLF往往合并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等颈、胸、腰椎疾患,且病变分布节段也存在变化,可发生于1节至全胸椎,故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漏诊和误诊。治疗上手术切除骨化病灶是唯一有效的手段。TOLF压迫胸脊髓时临床症状重,若不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神经功能,预后较差。手术过程中脊髓损伤风险亦较大,可给患者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对该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疗效预后的认识有待深入探讨。本文将对该病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异位性骨化 胸椎 治疗结果 黄韧带骨化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间在体运动的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宁尚龙 夏群 +4 位作者 苗军 白剑强 贺金亮 刘恺 马信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3-397,共5页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理载荷下椎体节段间三维运动学特点。方法L3-4间盘退变突出患者15例,年龄为(40.2±4.1)岁,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10名,年龄为(54.4±3.5)岁,为对照组。受试者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导入...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理载荷下椎体节段间三维运动学特点。方法L3-4间盘退变突出患者15例,年龄为(40.2±4.1)岁,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10名,年龄为(54.4±3.5)岁,为对照组。受试者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导入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椎体模型,将椎体模型与双荧光透视影像系统(dualfluoroscopic imaging system,DFIS)捕获的不同运动状态下(站立、屈伸、旋转及侧弯)的腰椎透视图像进行匹配,以重现生理载荷下腰椎椎体间三维运动状态。通过测量椎体上的三维坐标系,获得病变节段(k)和相邻节段(L3-4)椎体间在体运动学数据。结果实验组病变节段(k)在前屈、后伸时,沿冠状轴、矢状轴和垂直轴的位移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沿冠状轴的旋转角度(3.7°±2.1°)较对照组(1.9°±1.1°)明显增加(P〈0.05);在左右侧弯时,沿冠状轴位移运动范围[(1.7±0.8)mm]较对照组[(1.0±0.6)mm]明显增加(尸〈0.05),沿冠状轴旋转运动范围(3.4°±5.0°)较对照组(1.9°±2.1°)明显增加(R0.05);左右旋转时,沿冠状轴位移及旋转运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相邻节段(L3-4)在前屈、后伸时,沿冠状轴、矢状轴及垂直轴的位移均较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左右侧弯时,沿垂直轴位移运动范围[(1.1±0.4)mm]较对照组[(0.3±0.2)mm]明显增加(P〈0.05);在左右旋转时,沿垂直轴位移运动范围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实验组相邻节段在各体位下的旋转运动范围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三维运动模式与正常人不同,表现在病变节段屈伸活动及左右位移增加、沿垂直轴旋转有减少趋势,而头侧相邻节段位移运动范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活动范围 关节
原文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韧带细胞成骨潜能的评估及相关高通量测序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宁尚龙 陈仲强 +5 位作者 马信龙 范东伟 孙垂国 苗军 曾岩 李危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300-1309,共10页
目的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韧带细胞的成骨潜能,并采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入院的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骨化组)与10例不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胸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 目的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韧带细胞的成骨潜能,并采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进一步分析差异基因表达。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入院的10例胸椎黄韧带骨化患者(骨化组)与10例不伴胸椎黄韧带骨化的胸椎疾病患者(非骨化组),术中收集黄韧带标本行细胞培养,采用Flexeell FX-4000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对细胞施加周期性牵张应力来诱导成骨并检测两组细胞成骨指标的表达,再各纳入3例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染色镜下观察染色细胞数和面积半定量分析,以及ALP活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骨化组表达在0h明显高于非骨化组(t=5.757,5.141,2.358,P〈0.05),且随诱导成骨而增加,其中定量检测及染色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464,P=0.003;F=17.35,P=0.000)。Read-time PCR结果显示骨化组ALP、骨形成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及骨钙素(Osteoealein,OCN)的表达水平在0h、12h和24h几乎均高于非骨化组,且随诱导成骨而增加,除BMP-2和OCN在12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指标在两组的表达与Real-time PCR结果类似。而在各项检测中非骨化组各指标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骨化组出现671个上调基因和314个下调基因。在得到的基因本体功能分析(gene ontology terms,GO terms)中可发现22个上调基因富集到的与成骨相关的GOterms。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韧带细胞具有较高的成骨潜能,并明显表达成骨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基因LIRL1、PTHLH、DKK1、BMP6、SPP1和FGF1等可能与TOLF的成骨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的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60
12
作者 徐宝山 胡永成 +8 位作者 闫广辉 夏群 黄震源 吉宁 张继东 苗军 宁尚龙 谭清实 周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0-435,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行PVP和PKP治疗椎体疼痛性血管瘤、溶骨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疗效、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2000年2月至2008年2月行PVP和PKP治疗椎体疼痛性血管瘤、溶骨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178例,其中PVP115例,PKP63例。结果(1)16例血管瘤(PVP14例,PKP2例)灌注剂均无明显渗漏,优良率87.5%。(2)68例恶性肿瘤均行PVP,灌注剂渗漏率27.9%,除2例椎管内少量渗漏引起一过性神经根性症状外,其他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优良率70.6%。43例平均随访10个月,9例病情恶化致疼痛复发,其他患者疗效稳定。(3)9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中33例行PVP,61例行PKP,灌注剂渗漏率PVP为18.2%,PKP为9。8%,均未引起临床症状;PVP复位效果不明显,PKP均能在椎体内扩张造成空腔,椎体前缘高度平均恢复34.2%,Cobb角平均矫正3.3°;PVP和PKP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良率92.6%;64例平均随访3年,2例PKP相邻椎体骨折再次PKP后好转,其余患者疗效无明显变化。结论椎体疼痛性血管瘤、溶骨性肿瘤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是PVP和PKP的主要适应证;对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KP可压缩周围松质骨骨折造成空腔,减少灌注剂渗漏,部分恢复椎体高度和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脊椎穿刺 肿瘤
原文传递
腰椎定位器在腰椎间盘镜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谭清实 徐宝山 +7 位作者 夏群 吉宁 胡永成 闫广辉 张继东 苗军 宁尚龙 纪经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8-309,共2页
腰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iscectomy,MED)因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减压充分,手术疗效同开放手术等优势,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MED手术视野局限,难以按照开放手术时显露的解剖标志定位。目前,一般可采用以下定位方式:(1)... 腰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ic iscectomy,MED)因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减压充分,手术疗效同开放手术等优势,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MED手术视野局限,难以按照开放手术时显露的解剖标志定位。目前,一般可采用以下定位方式:(1)术中透视定位,但占用手术时间,操作繁琐;(2)棘突插针定位,但会增加患者痛苦,且棘突与椎间隙位置有偏差。4。(3)腰椎定位器定位。本文报道采用腰椎定位器在腰稚间盘镜手术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镜手术 手术中 定位器 应用 开放手术 手术视野 解剖标志 手术时间
原文传递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7
14
作者 徐宝山 夏群 +6 位作者 吉宁 胡永成 苗军 张继东 宁尚龙 纪经涛 周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5-578,共4页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 目的 探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56~74岁,平均65岁.均为双侧椎管狭窄合并椎间盘突出,有间歇性跛行和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双下肢症状以一侧为重.在症状严重侧行棘突旁2 cm纵切口,在可动式椎间盘镜下行单侧椎板间隙开窗,神经根通道减压、突出髓核摘除;在棘突和椎板腹侧分别向上、下方用棉片压低保护硬膜囊,潜行咬除棘突基底部,在棘突基底、椎板腹侧与硬膜囊背侧之间形成工作空间,经此空间潜行咬除对侧椎板下缘和增厚的黄韧带,直至显露松解对侧神经根起始部.结果 术中无神经损伤发生,无中途转开放手术病例.发生硬膜囊撕裂2例,用棉片将其压低后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10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量50~350ml,平均150ml.术后CT示减压充分,中央椎管和对侧椎管扩大,对侧椎板、关节突和椎旁肌等结构保留完好.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优21例,良11例.结论 可动式椎间盘镜下单侧开窗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操作简便,能保留对侧结构,达到双侧减压目的 ,早期随访结果优良.对双侧严重骨性狭窄者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术中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责任节段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继东 夏群 +2 位作者 吉宁 刘艳成 宁尚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对于术前MRI不能完全确定颈椎间盘损伤节段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损伤椎间盘节段,进一步确定需要手术减压融合的责任节段。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85例... 目的对于术前MRI不能完全确定颈椎间盘损伤节段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损伤椎间盘节段,进一步确定需要手术减压融合的责任节段。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85例,其中术前MRI不能完全确定损伤责任节段患者16例纳入本研究。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9.1±1.8)分。术前x线片、CT、MRI均未见明显颈椎骨折、脱位。MRIT2加权像均可见颈脊髓内高信号影像,其中9例MRI可见颈前软组织出血肿胀。患者均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在可疑损伤节段均接受术中C形臂X线机颈椎间盘造影,造影见颈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造影剂外渗为确定损伤的评判标准。单纯颈椎间盘撕裂患者接受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或钛板内固定术,固定范围包括撕裂的颈椎间盘。结果造影确认损伤椎间盘19个,其中C3/4椎间盘2个,C4/5椎间盘4个,C5/6椎间盘8个,C6/7椎间盘5个。其中前纤维环破裂11例,而前纵韧带完好。随访(24.4±10.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3.3±1.5)分、(14.5±1.6)分、(15.1±1.5)分,改善率分别为53%、68%、76%。手术时间平均110min,平均出血量120ml。术后肩背部疼痛3例,声音嘶哑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2周内缓解。术中、术后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障碍恶化、椎动脉损伤或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能够辅助诊断常规影像学方法难以确诊的椎间盘内撕裂,可作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手术确定责任节段的影像学诊断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损伤 颈椎 椎间盘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责任节段
原文传递
“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继东 夏群 +3 位作者 胡永成 吉宁 韩岳 宁尚龙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极重度颈椎OPLL16例患者资料,... 目的观察“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极重度颈椎OPLL16例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45-74岁,平均56.5岁。15例神经功能损害与头颈部活动有关(如打喷嚏、咳嗽、过伸颈部等),1例诱因不明,神经症状均持续加重。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Score,JOA)为(7.1±1.8)分。术前CT扫描示骨化的后纵韧带平均占椎管矢状径的83.7%。患者均接受后路椎板整块切除、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结果手术时间为80-150min,平均130min;出血量为150-600ml,平均300ml。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24.4±1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3.2±1.7)分、(13.5±1.6)分、(14.1±1.5)分,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1.6%、64.6%、70.7%。术后1例伤口形成血肿,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肩背部疼痛。术中、术后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恶化、椎动脉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颈椎“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术对脊髓干扰小、安全性高,结合颈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稳定减压节段,维持颈椎曲度,可用于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骨螺丝
原文传递
椎间盘源性腰痛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中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夏群 徐宝山 +10 位作者 张继东 苗军 白剑强 韩岳 刘艳成 宁尚龙 黄洪超 杨强 李建光 吉宁 胡永成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26-731,共6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ADR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1例(24个椎间盘),男9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均经椎间盘造影明确诊断...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DR)的中期疗效。方法2004年7月至2007年7月采用ADR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1例(24个椎间盘),男9例.女12例;年龄26-67岁,平均46岁。均经椎间盘造影明确诊断。手术节段:k5例,L5S1 13例,L4-5+L5S1 3例。SB Charite Ⅲ型椎间盘假体22个,Activ L型椎间盘假体2个。集中随访时行X线、CT和MR检查,评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随访时间4-7年,平均5.1年。(1)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腰痛、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未出现椎间盘假体脱出、断裂、塌陷及手术节段自发性融合。1例双间隙手术者术后出现腰椎轻度侧凸,1例单间隙手术者出现相邻节段骨质增生加重。(3)手术节段椎间隙前缘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6.3mm,后缘高度平均增加1.9mm,节段性前凸角平均增加2.9°,椎阃活动度平均为4.6°。近侧相邻节段椎间活动度平均减少2.5°。腰椎前凸角平均增加7.8°,腰椎屈伸活动范围平均增加2.4°。(4)近侧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MR分级及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无明显变化.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CT分级增加。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ADR术后5年手术节段仍保留一定的活动度,近侧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退变缓慢,但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存在退变加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痛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人工腰椎间盘假体位置对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艳成 夏群 +8 位作者 张继东 徐宝山 胡永成 吉宁 苗军 白剑强 韩岳 宁尚龙 杨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9期2750-2754,共5页
目的 探讨SB Charité人工腰椎间盘放置位置对椎间活动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4至2007年天津医院脊柱外科30例患者(共32个椎间盘)经椎间盘造影证实为椎间盘源性腰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年龄28~55岁,平均44岁 置换节段... 目的 探讨SB Charité人工腰椎间盘放置位置对椎间活动度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4至2007年天津医院脊柱外科30例患者(共32个椎间盘)经椎间盘造影证实为椎间盘源性腰痛、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年龄28~55岁,平均44岁 置换节段L4-5 9例,L5S1 19例,L4-5+L5S1 2例.临床预后评估采用术前和随访时ODI和VAS腰腿痛评分,影像学评价包括拍摄站立位腰椎正侧位和过伸过屈位片,测量侧位片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和椎间高度.假体位置按McAfee方法分为3组,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Ⅰ~Ⅲ组术前与术后假体植入节段的活动度和临床ODI、VAS评分.结果 28例获得随访24~60个月,平均38个月 所有假体终板与椎体终板嵌合紧密,均未发生假体断裂、塌陷或移位,假体周围无明显异位骨化.术前与术后ODI:(70.3±9.2),(7.6±8.6) 术前与术后VAS腰痛:(7.5±2.6),(0.7±0.7) 术前与术后VAS腿痛:(4.8±2.7),(0.3±0.3).假体位置:Ⅰ组,位置优,17例 Ⅱ组,位置良,6例 Ⅲ组,位置差,5例.术前Ⅰ、Ⅱ、Ⅲ组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度):(9.7±2.8)、(10.3±1.2)、(10.1±2.4) 术后相应为(6.7±3.8)、(4.2±3.5)、(3.5±3.6).术后各项临床评分明显较术前改善(P<0.01),椎间高度得到重建(P<0.05).椎间平均活动度较术前降低(P<0.05),但表现为随假体位置改善而逐渐增大的趋势.结论 SB Charité TDR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中期疗效满意.假体位置对椎间活动度有一定影响.有效的临床对策可减少假体位置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人工器官 假体和植入物 腰痛
原文传递
循环牵张应力对人退变纤维环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爽 马信龙 +5 位作者 孙晓雷 李秀兰 马剑雄 张扬 郭悦 宁尚龙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44-347,361,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循环牵张应力对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例29岁手术切除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盘,通过病理学方法评价其退变程度,酶消化法分离椎间盘纤维环细胞。选取P3代细胞,利用ElectroForce3200力学试验仪搭载的...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循环牵张应力对人退变椎间盘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1例29岁手术切除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椎间盘,通过病理学方法评价其退变程度,酶消化法分离椎间盘纤维环细胞。选取P3代细胞,利用ElectroForce3200力学试验仪搭载的BioDynamic生物反应舱系统,以3h为固定时间点对其进行不同水平的频率为0.25Hz的周期性牵张应力刺激,设置形变量分别为0、5%、10%、15%和20%,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应力刺激下纤维环细胞的增殖率变化情况,观察并探讨不同循环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人体退变椎间盘细胞的影响。结果随着牵张应力的增加,纤维环细胞s期细胞比例和增殖指数(PI)呈缓慢上升趋势,15%时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结论体外培养的人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受力大小有关且存在细胞增殖的最适应力条件;超过此应力范围,其增殖活性将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循环牵张应力 纤维环细胞 增殖指数
原文传递
颈前路减压术后早期一过性四肢瘫痪三例原因分析
20
作者 张继东 夏群 +3 位作者 吉宁 刘艳成 韩岳 宁尚龙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75-779,共5页
目的报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检查四肢活动良好,其后短时内(术后4h内)突发一过性四肢截瘫的发病、处理、预后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1... 目的报道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前路减压固定术后患者麻醉清醒后检查四肢活动良好,其后短时内(术后4h内)突发一过性四肢截瘫的发病、处理、预后情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41~61岁。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和钛板内固定术。减压节段:1例C,椎体,1例C。椎体,1例C,椎体+C。椎间盘。发生瘫痪时间为术后30min~4h。2例为完全性瘫痪,1例为不全瘫。全部患者发现截瘫后立即给予脱水、营养神经药物、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同时急症行颈椎MRI,均可见颈脊髓肿胀,未见明显血肿压迫脊髓。结果经早期药物治疗后2例患者截瘫在2h内完全缓解,未采用二次手术减压。1例患者药物治疗后24h仍恢复不全,遂进行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术中发现颈脊髓内高压,经减压术后患者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再次手术后1周脊髓功能基本恢复。结论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早期出现一过性四肢瘫痪除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外,还与术后颈脊髓肿胀及椎管减压空间有限有关。术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够挽救脊髓功能,获得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手术 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