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首过灌注成像对冠脉斑块患者左心室重构的预测价值分析
1
作者 宁成虎 穆蕤 +1 位作者 叶永盛 苗莉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20期188-191,共4页
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左心室重构应用CT首过灌注成像检查,分析该检查方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17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实施CT首过灌注成像检查,对... 目的对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左心室重构应用CT首过灌注成像检查,分析该检查方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17例冠状动脉斑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实施CT首过灌注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随后应用超声确认冠状动脉斑块患者左心室重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左心室重构将患者分为左心室重构组与非左心室重构组,采用Cox回归模型对CT首过灌注成像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0~95 d,随访期间23例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随访结束94例(81.19%)患者未出现左心室重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过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重构组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患者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394、0.308、0.373,其中高血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8%、72.6%。左心室重构组基底部与中间部的VNC与Overlay水平均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P<0.05)。左心室重构组的硬斑块、软斑块、中间斑块均少于非左心室重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部、中间部VNC与Overlay、冠状动脉斑块特征等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基底部VNC、基底部Overlay、中间部VNC、中间部Overlay、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8、0.915、0.812、0.809、0.7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斑块患者,采用CT首过灌注成像检查可以有效分辨出其左心室重构的状态,能够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提供更加优质的影像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首过灌注成像 冠状动脉斑块 左心室重构 斑块特征
下载PDF
肝脏门静脉积气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2
作者 朱志韬 陈瑶 +1 位作者 宁成虎 王远成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14-619,共6页
目的探讨肝脏门静脉积气(HPVG)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PVG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以急性消化道症状起病7例,发热5例。存在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透等相关病... 目的探讨肝脏门静脉积气(HPVG)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HPVG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以急性消化道症状起病7例,发热5例。存在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透等相关病史3例,高血压病8例,外科手术史6例。临床诊断中肠梗阻5例,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6例。10例患者仅3例存活。采取手术治疗的2例患者均确诊为肠坏死。HPVG量无论多少均以门静脉左支分布为著;10例中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积气7例,肠壁下积气9例;局部肠壁水肿7例,肠梗阻5例,消化道穿孔3例。在5例增强扫描病例中,肠系膜上动脉血栓2例。结论HPVG病例中合并肠壁下积气的发生率较高,临床应重视HPVG及相关影像特征的识别,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积气 肠气囊肿症 缺血性肠病 影像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苗莉 宁成虎 +1 位作者 李伟 黄红梅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2期87-89,93,共4页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运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3年1—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作... 目的 研究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运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23年1—10月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行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诊断,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94例阳性、8例阴性。超声弹性成像的阳性检出率为87.25%,联合诊断的阳性检出率为91.18%。高频超声、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7.87%、特异度87.50%、准确度97.06%高于高频超声,且灵敏度、准确度高于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41、9.000、17.631、4.731、6.781,P均<0.05)。结论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率高,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高频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准确率 敏感度
下载PDF
颈部血管CT及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4
作者 苗莉 王娴 宁成虎 《大医生》 2022年第23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MRI...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CT及磁共振成像(MR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部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采用MRI及CT的检查,辅助患者完成CT诊断、MRI诊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汇总CT诊断、MRI诊断的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颈动脉血管内-中内膜厚度诊出值、斑块形成诊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0例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均经DSA确诊缺血性脑卒中,诊出率100%;其中120例患者经DSA确诊颈部血管狭窄,诊出率92.31%;其中0级狭窄10例,1级狭窄22例,2级狭窄56例,3级狭窄30例,4级闭塞2例。CT、MRI诊断的0级狭窄、1级狭窄、2级狭窄、4级闭塞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3级狭窄检出率、颈部血管狭窄总诊出率高于CT诊断(P<0.05),MRI诊断的血管内-中内膜厚度高于CT诊断(P<0.05),MRI诊断的斑块诊出率大于CT诊断(P<0.05)。结论CT诊断、MRI诊断均可在缺血性脑卒中颈部血管狭窄检查中发挥显著价值,但后者的应用价值更高,颈部血管狭窄、斑块形成诊出率更大,血管内-中内膜厚度更准确,诊断可靠性更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缺血性脑卒中 颈部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中内膜厚度
下载PDF
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MRA影像学危险因素
5
作者 宁成虎 胡春峰 +1 位作者 耿磊 王小龙 《江苏医药》 CAS 202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型BCS并行PTA治疗的9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A资料。随访12个月,记... 目的 分析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患者经皮血管成形术(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影像学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腔静脉型BCS并行PTA治疗的90例患者的术前临床及MRA资料。随访12个月,记录患者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MRA影像学危险因素。结果 90例患者中,46例复发,复发率为51.11%。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肝尾状叶增大、阻塞长度≥3.0cm、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比例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尾状叶增大[OR=10.803,95%CI(2.749~42.460),P<0.01]、阻塞长度≥3.0cm [OR=19.471,95%CI(4.739~79.995),P<0.01]和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 [OR=3.955,95%CI(1.156~13.534),P<0.05]是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MRA影像学危险因素。结论 肝尾状叶增大、阻塞长度≥3.0cm、阻塞近端管腔最大宽度<25mm是下腔静脉型BCS患者PTA治疗后短期复发的独立MRA影像学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磁共振血管造影 经皮血管成形术 下腔静脉阻塞
原文传递
CT后处理联合阴性对比剂在诊断大肠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价
6
作者 孙毅 金怀玉 +5 位作者 孙志先 朱志韬 孙志超 石国富 宁成虎 万金鑫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研究CT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阴性对比剂显示大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患者小肠及大肠阴性对比剂充盈后进行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镜(CTVE)、透明显示(Raysum)、曲面重建(CPR)等数据后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CT多种后处理方法联合阴性对比剂显示大肠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患者小肠及大肠阴性对比剂充盈后进行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镜(CTVE)、透明显示(Raysum)、曲面重建(CPR)等数据后处理,分析病变部位、直径、轮廓、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 CT诊断大肠病变阳性40例、阴性14例,其中假阳性1例,假阴性3例,共误漏诊4例。CT检出大肠病变的灵敏度92.9%,特异度91.7%,准确率92.6%。结论 CT后处理联合阴性对比剂可以清楚显示大肠病变,对提高病变定性定位准确率帮助明显,可以提供临床直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结肠疾病 影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