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25例高龄孕妇无创DNA产前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宁昊丰 柴玉琼 王亚男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对2125例高龄孕妇进行无创DNA产前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芯片检测,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数目与... 目的探讨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在高龄孕妇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知情同意原则下对2125例高龄孕妇进行无创DNA产前检测。对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进行羊水穿刺,通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或基因芯片检测,以确定胎儿染色体数目与结构有无异常;对检测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随访至出生后。结果29例检测结果提示高风险:其中10例21-三体高风险,4例18-三体高风险,2例13-三体高风险,11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5例45,XO;3例47,XYY;3例47,XXX),2例提示拷贝数变异(CNV)异常(1例22号染色体q11.2区段微缺失;1例3号染色体p26.3区段微重复)。对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确诊异常胎儿25例(10例21-三体;4例18-三体;1例13-三体;3例45,XO;3例47,XYY;3例47,XXX;1例22号染色体q11.2区段微缺失)。追踪回访检测结果为低风险的孕妇,超声畸形筛查发现1例异常胎儿,经SNP Array基因芯片检测确诊为4号染色体q31.22区段部分重复。结论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应用于高龄孕妇产前筛查,对于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是对性染色体数目减少以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效率较低。因此,无创DNA检测结果为高风险的孕妇仍需做进一步侵入性产前诊断来确诊,无创DNA低风险的孕妇也应结合超声检测结果综合判断,避免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孕妇 无创DNA 产前筛查 侵入性产前诊断 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全面发育迟缓1例患儿 EEF1A2基因的变异分析
2
作者 宁昊丰 柴玉琼 +1 位作者 黄琬禛 王亚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308-1315,共8页
目的总结EEF1A2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致病机制。方法以2021年7月就诊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总结EEF1A2变异所致常染色体显性复杂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表现并分析其致病机制。方法以2021年7月就诊于洛阳市妇幼保健院的1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本研究通过了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遗传与产前诊断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号:YCCZ-KS-KY-2021-03)。结果患儿为女性,2岁4个月,表现为全面发育迟缓、步态不稳、四肢肌力偏低、无语言发育。其父母身体健康,否认相关家族遗传病史。基因检测发现患儿携带EEF1A2基因(NM_001958.5)c.44A>G(p.H15R)新发杂合错义变异,既往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为可能致病性。结论EEF1A2基因c.44A>G(p.H15R)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上述发现丰富了EEF1A2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F1A2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全面发育迟缓 常染色体显性复杂神经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38型
原文传递
心肌病型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一个家系的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
3
作者 宁昊丰 柴玉琼 +1 位作者 王洁琼 王亚男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1225-1230,共6页
目的对1个拟诊为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变异,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变异筛查,对ACADVL基因的疑似变异位点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 目的对1个拟诊为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VLCADD)的患儿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致病变异,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变异筛查,对ACADVL基因的疑似变异位点通过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断其致病性,并对再次妊娠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本研究通过洛阳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号:LYFY-YCCZ-2021003)。结果患儿ACADVL基因存在c.1532G>A/1827+2_1827+12del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母亲和父亲,并判定为"可能致病性"和"致病性"。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结合血串联质谱分析及基因检测结果,诊断为心肌病型VLCADD。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具有同样的复合杂合变异,孕妇选择了终止妊娠。结论ACADVL基因的c.1532G>A/1827+2_1827+12del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患儿的遗传学病因。c.1827+2_1827+12del变异的发现丰富了ACADVL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ACADVL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115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关系和遗传学研究
4
作者 夏俊珂 宁昊丰 +3 位作者 罗晓 曾仪 陈义兵 孔祥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ATP7B基因突变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15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的基因型-表型关系,研究ATP7B基因突变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115例W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itc回归法分析患者基因型和表型的相关性。结果:以肝脏表现起病的(肝型)占60.9%,神经系统症状起病的(脑型)占13.0%,肝脑混合型占26.1%。症状前个体占肝型的62.9%。二代测序诊断WD的占87.8%,联合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诊断WD的占89.6%,仅检测到1个致病位点的占10.4%。基因检测结合临床资料对WD的诊断率为100%。共检出ATP7B变异76种,突变频率最高前3位的为c.2333G>T(p.Arg778Leu,30.7%)、c.2975C>T(p.Pro992Leu,7.3%)和c.2621C>T(p.Ala874Val,6.4%)。变异主要分布在第8、11~13和15~18号外显子,占变异总数的90%以上。发现新变异8个,分别为c.3724G>A(p.Glu1242Lys)、c.3703G>C(p.Gly1235Arg)、c.3593T>C(p.Val1198Ala)、c.2494A>C(p.Lys832Gln)、c.1517T>A(p.Ile506Lys)、c.484G>T(p.Glu162Ter)、c.1870-49A>G和第10~21号外显子缺失。肝组织病理学示细胞水肿变性、炎性和坏死,铜染色阳性率仅为42.8%。基因型-表型分析显示,携带p.Arg778Leu变异者比携带其他变异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更高(P=0.024),p.Arg778Leu纯合变异和脑型患者相关(P=0.027)。结论:基因检测在WD确诊中发挥重要作用。p.Arg778Leu为中国人群第1高频变异,携带该变异的患者ALT水平较高;p.Arg778Leu纯合变异易导致脑型WD。该研究扩展了ATP7B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ATP7B基因 基因检测
原文传递
苯丙酮尿症43个家系的 PAH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
5
作者 柴玉琼 宁昊丰 +2 位作者 夏俊珂 王亚男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702-707,共6页
目的:探讨43个苯丙酮尿症(PKU)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变异特点及其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至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3个PKU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先证者进行PAH基... 目的:探讨43个苯丙酮尿症(PKU)家系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的变异特点及其产前诊断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至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43个PKU家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对其先证者进行PAH基因的变异筛查,并用Sanger测序法对候选变异进行家系验证。对未明确变异的先证者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PAH基因的大片段缺失或重复。对风险妊娠联合使用Sanger测序、MLPA和多态性连锁分析进行产前诊断。结果:43例先证者的86个等位基因经检测共发现了78个变异和3个大片段缺失,检出率分别为90.70%和3.49%。共检出21种错义变异、5种剪接变异、4种无义变异、2种微小缺失、1种插入和2种大片段缺失。常见的变异包括p.Arg243Gln(23.26%)、p.Arg111Ter(8.14%)、EX6-96A>G(6.98%)、p.Val399Val(5.81%)和p.Arg413Pro(4.65%)。变异热点包括第7、11、3、6和12外显子。产前诊断在43个家系中共确诊PKU受累胎儿9例(20.45%)、杂合变异携带者20例(45.45%)、未携带相同变异者15例(34.09%)。胎儿出生后随访至6个月,产前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结论:联合高通量测序、Sanger测序、MLPA和多态性连锁性分析可以提高PKU患者的诊断率,并准确进行产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酮尿症 PAH基因 苯丙氨酸羟化酶 高通量测序 产前诊断 遗传连锁分析
原文传递
Imiquimod 以 TLR7非依赖途径诱导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凋亡
6
作者 俞晓晨 杨威 +4 位作者 关雪 刘丹 周峰 宁昊丰 关秀茹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探讨TLR7在imiquimod引起的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LR7表达强度不同的细胞系( THP-1巨噬细胞、MDCK细胞和HUVEC细胞),通过MTT法分别检测经不同浓度imiquimod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通过... 目的:探讨TLR7在imiquimod引起的THP-1来源的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选择TLR7表达强度不同的细胞系( THP-1巨噬细胞、MDCK细胞和HUVEC细胞),通过MTT法分别检测经不同浓度imiquimod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通过TLR7抑制剂氯喹、TLR7-siRNA处理减少TLR7表达后,细胞上清液中IL-6的水平。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检测抑制TLR7表达后,imiquimod对THP-1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Imiquimod能引起THP-1巨噬细胞、MDCK细胞和HUVEC细胞这3种细胞的凋亡。氯喹和TLR7-siRNA处理减少TLR7表达后,能显著降低IL-6的水平,但不影响imiquimod引起的THP-1巨噬细胞凋亡。结论 Imiquimod可通过TLR7非依赖方式引起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IQUIMOD TLR7 巨噬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巨噬细胞自噬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宁昊丰 关秀茹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84-88,共5页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双层膜结构包裹胞浆物质运输至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环境压力(如饥饿、缺氧、氧化应激、某些有害物质刺激等)可使其活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学基础,... 自噬是指细胞通过双层膜结构包裹胞浆物质运输至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和循环利用的过程,环境压力(如饥饿、缺氧、氧化应激、某些有害物质刺激等)可使其活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其中巨噬细胞是影响斑块稳定性的主要细胞。新近研究发现,基础水平的巨噬细胞自噬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发展并维持斑块稳定,而自噬过程缺陷或不足则不利于斑块稳定。近年来,巨噬细胞自噬对As斑块的影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深入探讨其中的调节机制及作用效应,将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和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1例COL2A1基因新发变异致胎儿短肢畸形的遗传学分析
8
作者 宁昊丰 柴玉琼 王亚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2年第3期480-485,共6页
目的 对1例超声提示短肢畸形的引产胎儿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提取引产胎儿肌肉组织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检测到的可疑位点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根据基于ACMG/AMP和ClinGe... 目的 对1例超声提示短肢畸形的引产胎儿进行基因测序分析,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方法 提取引产胎儿肌肉组织基因组DNA,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检测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对检测到的可疑位点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根据基于ACMG/AMP和ClinGen框架的遗传变异解读规则判断致病性。结果 引产胎儿的COL2A1基因存在c.3604_3606del杂合变异,父母均为野生型,该变异为新发变异,判定为“可疑致病”。结论 COL2A1基因的c.3604_3606del杂合变异为与胎儿短肢畸形相关的全新突变,该变异丰富了COL2A1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2A1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短肢畸形 软骨成长不全Ⅱ型
原文传递
全基因组芯片产前诊断母源性中间缺失型22q11.2微缺失胎儿一例
9
作者 柴玉琼 宁昊丰 王亚男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0年第8期931-933,共3页
目的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提示22号染色体长臂q11.21位置存在1.62 Mb缺失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为其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行羊水穿刺术后,通过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父母进... 目的对1例无创产前检测提示22号染色体长臂q11.21位置存在1.62 Mb缺失的胎儿进行产前诊断,为其家系提供遗传咨询。方法行羊水穿刺术后,通过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应用全基因组芯片技术对胎儿父母进行比对分析,以明确胎儿基因组变异的来源。结果羊水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X,胎儿全基因组芯片结果为arr[hg19]22q11.21(20,723,685-21,800,471)x1,即胎儿22q11.21区段存在1.08 Mb的缺失,该区域覆盖CRKL基因,TBX1、COMT、HIRA及MAPK1基因并不包含在内。经基因组定位分析发现,该缺失属于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中间缺失型。父母外周血全基因组芯片比对结果显示,胎儿父亲染色体为正常男性核型:arr(1-22)×2,(X,Y)×1,胎儿母亲为女性核型,含有2处染色体异常:arr[hg19]22q11.21(20,716,876-21,800,471)x1,即22q11.21区段存在约1.08 Mb缺失;arr[hg19]22q13.31(45,071,900-45,305,325)x1,即22q13.31区段存在约233 kb缺失。结论胎儿22号染色体长臂上存在的微缺失遗传自母亲,为罕见的母源性22q11.2微缺失中间缺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q11.2微缺失综合征 中间缺失型 全基因组芯片 母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