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丝裂原细胞外激酶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贲定严 宁炯杰 +4 位作者 徐寅 罗燕 李木清 王云辉 易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姜灸3壮组、...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胃组织丝裂原细胞外激酶(MEK)1/2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姜灸3壮组、隔姜灸6壮组、隔姜灸9壮组,每组15只。200%大黄浓缩液4℃灌胃制作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隔姜灸组选取"足三里""中脘"予不同灸量治疗,连续8 d。HE染色镜下观察大鼠胃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胃组织MEK1/2及ERK1/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可见较大的破损、脱落;与模型组比较,隔姜灸3壮组大鼠胃黏膜表面有部分脱落、破损情况改善,隔姜灸6壮组和隔姜灸9壮组大鼠胃黏膜表面较完整、脱落及破损明显改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组织MEK1/2及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姜灸各组胃组织MEK1/2及ERK1/2蛋白明显表达升高(P<0.01);与隔姜灸3壮组比较,隔姜灸6壮组和隔姜灸9壮组胃组织MEK1/2及ERK1/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但二者作用效果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通过提高胃组织MEK1/2及ERK1/2的蛋白表达,激活MEK/ERK信号转导通路,进而促进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量 隔姜灸 脾虚证 胃黏膜增殖修复 丝裂原细胞外激酶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大鼠
下载PDF
申时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贲定严 李铁浪 +3 位作者 宁炯杰 李洪亮 吴宗蔚 粟艳梅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4期303-305,共3页
目的观察申时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申时针刺)和对照组(非申时针刺),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申时(下午3~5时)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申时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申时针刺)和对照组(非申时针刺),每组25例。治疗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申时(下午3~5时)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康复训练和非申时针刺治疗。观察两组CSS评分、BI指数评分及FMA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下降(P〈0.01),BI指数评分、FMA评分均升高(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申时和非申时针刺均能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针刺 时间治疗学 申时
下载PDF
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对去势雌鼠骨保护素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国民 黄娟 +3 位作者 宁炯杰 李筠芝 莫新民 刘慧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摘除(去势法)对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和骨保护素(OPG)的变化。方法:用去势法造成去势雌鼠模型,喂养13周后处死。结果: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组雌二醇含量增加,OPG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目的:观察双侧卵巢摘除(去势法)对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和骨保护素(OPG)的变化。方法:用去势法造成去势雌鼠模型,喂养13周后处死。结果: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组雌二醇含量增加,OPG的含量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骨止痛方全方提取物通过增加雌二醇含量、提高OPG的含量而起到抗骨质疏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势 雌二醇 OPG 骨质疏松
下载PDF
室旁核催产素在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大鼠胃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超 刘伟维 +2 位作者 张煜楷 宁炯杰 李江山 《针灸临床杂志》 2016年第9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室旁核催产素在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在大鼠胃部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对大鼠侧脑室LV微量注射室旁核催产素OT的特异性拮抗剂阿托西班Atosiban处理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以及胃俞穴,观察大鼠... 目的:探讨室旁核催产素在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胃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在大鼠胃部安置球囊的方法记录胃内压,对大鼠侧脑室LV微量注射室旁核催产素OT的特异性拮抗剂阿托西班Atosiban处理后,针刺足三里、内关以及胃俞穴,观察大鼠胃内压变化。结果:针刺前后比较:LV微量注射Atosiban前,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胃内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胃俞组,胃内压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微量注射Atosiban后,OT神经元受到抑制,胃内压升高,再行针刺足三里组、内关组,胃内压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针刺胃俞组,胃内压仍然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Atosiban前后腧穴组间针刺差值比较:注射Atosiban后,足三里、内关组各组内针刺前后胃内压差值,与注射Atosiban前,足三里、内关组各组对应的针刺前后胃内压差值比较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俞组中,注射Atosiban前后,两差值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室旁核催产素OT神经元作为始动器,以神经传导和神经内分泌等方式参与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胃功能,抑制大鼠胃运动,降低胃内压;从"多穴调控一脏"的理论角度,在针刺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胃功能中,下丘脑室旁核OT对其具有节段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旁核 催产素 针刺 神经节段 胃内压
下载PDF
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国民 莫新民 +4 位作者 黄娟 刘鹤群 宁炯杰 李筠芝 刘慧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86-1287,1318,共3页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及VEGF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丸对幽门结扎胃溃疡大鼠胃黏膜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幽门结扎法复制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胃黏膜病理学及VEGF蛋白的变化。结果:模型组VEGF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胃黏膜损伤指数水平均明显升高,与疏肝和胃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和胃丸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胃黏膜组织VEGF蛋白的表达、促进胃黏膜上皮的新生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和胃丸 大鼠 胃黏膜损伤 VEGF
下载PDF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3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贲定严 李铁浪 宁炯杰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3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灸关元、中脘,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灸关元、中脘,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C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确切,并能促进肢体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偏瘫 缺血性 针刺疗法 艾灸
原文传递
推拿手法课中设“课中课”教改实践探析
7
作者 王德瑜 詹育和 +4 位作者 李迎红 刘毅 宁炯杰 雷伟 袁盛华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6年第6期32-33,共2页
仿照中医传统推拿技艺"师承"相授教学方法,将推拿手法课中的"推拿练功"章节提出来,另设"推拿练功"课,倍增练功学时,纳入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推拿手法同步教学,由练功老师带领学生,每天早晨练功1... 仿照中医传统推拿技艺"师承"相授教学方法,将推拿手法课中的"推拿练功"章节提出来,另设"推拿练功"课,倍增练功学时,纳入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推拿手法同步教学,由练功老师带领学生,每天早晨练功1学时,春夏秋冬风雨无阻,循序渐进,滴水穿石,终成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课中课 推拿练功 中医传统功法
原文传递
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OT基因敲除小鼠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伟维 张超 +2 位作者 张煜楷 宁炯杰 李江山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35-74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催产素(oxytocin,OT)基因敲除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探讨室旁核OT在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胃功能活动中的作用。方法:8~9周龄OT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小鼠两个亚组各20只,雌雄各半,每个亚组分别随机分为空...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催产素(oxytocin,OT)基因敲除小鼠胃排空的影响,探讨室旁核OT在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调节胃功能活动中的作用。方法:8~9周龄OT基因敲除型及野生型小鼠两个亚组各20只,雌雄各半,每个亚组分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组、针刺内关组和针刺胃俞组,每组5只。空白对照组不进行针刺处理,针刺足三里组、针刺内关组和针刺胃俞组分别电针单侧"足三里""内关""胃俞"穴15 min,随后用同位素锝-亚锡喷替酸(^(99m)Tc-DTPA)标记的牛奶0.1 m L灌胃(放射性活度为3 mCi/m L),灌胃完成后即刻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行胃排空检测50 min,用专用软件分析采集的原始数据,得到全胃半排时间(GET 1/2)、50 min末胃残留率、胃排空曲线。结果:野生型小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后GET 1/2、50 min末胃残留率明显减少,可加快野生型小鼠胃排空(P<0.01,P<0.05),电针"胃俞"后GET 1/2、50 min末胃残留率明显增加,可抑制野生型小鼠胃排空(P<0.01,P<0.05);OT基因敲除型小鼠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电针"足三里"和"内关"对OT敲除型小鼠胃排空无显著影响(均P>0.05),电针"胃俞"后GET 1/2、50 min末胃残留率明显增加,可抑制OT敲除型小鼠胃排空(均P<0.01);胃排空曲线:OT敲除型小鼠的胃排空明显快于野生型小鼠。结论: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小鼠的胃排空影响程度不同,OT基因敲除可加速小鼠胃排空,且影响部分穴位的针刺效应,提示作为自主神经通路始动器的室旁核OT神经元,可能以神经及内分泌的形式参与电针不同神经节段穴位对胃功能的调节,抑制胃排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基因敲除小鼠 电针 神经节段 胃排空
原文传递
推拿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宁炯杰 于隽 +1 位作者 李武 李江山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D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治疗前...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FD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以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推拿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星期后通过量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抑郁程度,并于治疗结束2个月后进行随访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FD症状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下降,中文版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Chin-FDDQL)评分升高,与本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S).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的FD症状评分、HAMD评分及Chin-FDDQL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5.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为66.7%,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1.7%,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西药治疗肝郁脾虚证FD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抑郁程度,且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 按摩 消化不良 抑郁 生活质量 精神状态检查表
原文传递
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三叶因子1、粘蛋白5AC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6
10
作者 贲定严 宁炯杰 +5 位作者 徐寅 罗燕 李木清 王云辉 易展 杨燕萍(译)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 CSCD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清三叶因子1(TFF1)和粘蛋白5AC(MUC5AC)含量,以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5只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 目的:观察不同灸量隔姜灸对脾虚证大鼠血清三叶因子1(TFF1)和粘蛋白5AC(MUC5AC)含量,以及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隔姜灸治疗脾虚证的可能作用机制及量效特征。方法:将75只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隔姜灸3壮组(C1组)、隔姜灸6壮组(C2组)和隔姜灸9壮组(C3组),每组15只。除A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200%的大黄浓缩液4℃灌胃制作脾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B组大鼠不予治疗;C1、C2和C3组大鼠分别接受3壮、6壮和9壮隔姜灸足三里和中脘治疗,连续治疗8 d。观察大鼠一般症状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TFF1和MUC5AC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EGFR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结束后,与A组比较,B组大鼠脾虚症状积分增高,C1、C2和C3组大鼠血清TFF1、MUC5AC含量及胃组织EGF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与B组比较,C1、C2和C3组大鼠脾虚症状积分降低,血清TFF1、MUC5AC含量及胃组织EGFR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与C1组比较,C2和C3组大鼠脾虚症状积分降低,血清TFF1、MUC5AC含量及胃组织EGFR蛋白表达升高(均P<0.01),但C2组与C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隔姜灸能改善大鼠脾虚症状,促进脾虚证大鼠胃黏膜的增殖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TFF1和MUC5AC含量,激活EGFR蛋白的表达相关,且灸9壮和6壮的疗效优于灸3壮,但灸9壮和灸6壮的效果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隔姜灸 足三里 中腕 穴位研究 胃黏膜损伤 脾虚证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