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林小蠹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1
作者 王美惠 陈焕文 +3 位作者 解丹 项嘉建 宇佳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114,119,共7页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 为了研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 Fabricius)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采用传统细菌分离培养法对采集自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的长林小蠹成虫与幼虫的肠道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获得的细菌结合形态学及16S rDNA测序方法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初步判定其分类学地位。从长林小蠹成虫和幼虫肠道中分离鉴定出了20株细菌,它们隶属于2门4纲6目9科15属18种,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91.9%),优势菌属为沙雷氏菌属(Serratia)(27.7%)和Rouxiella属(14.8%),优势种为黏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27.7%)和Rouxiella silvae(14.8%)。主要包括,芽孢杆菌属(Bacillus)1种;乳球菌属(Lactococcus)1种;布鲁氏菌(Brucella)1种;帕拉伯克霍尔德氏属(Paraburkholderia)1种;伯克霍尔德氏属(Burkholderia)1种;泛菌属(Pantoea)2种;欧文氏菌属(Erwinia)2种;沙雷氏菌属(Serratia)1种;(Rouxiella)属1种;科萨克氏菌属(Kosakonia)1种;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1种;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2种;Atlantibacter属1种;哈夫尼亚菌属(Hafnia)1种;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种。其中,布鲁氏菌属和Atlantibacter属是长林小蠹区别于目前我国分布的其他小蠹虫肠道可培养细菌所特有的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肠道可培养细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测序 细菌群落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的致病性及侵染显微观察
2
作者 张瀚文 陈汝婷 +7 位作者 许建娇 周俊华 石鹏 杨青山 韩俊 初奎 宇佳 迟德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2,共11页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 【目的】筛选球孢白僵菌并探究其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致病性,以及分析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过程。【方法】1)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所筛选菌株的品系;2)利用Excel2016软件计算累计校正死亡率,SPSS 26.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式和LC50;3)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球孢白僵菌侵染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过程。【结果】1)经鉴定,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纯化得到的是4株不同的球孢白僵菌(编号分别为Bbz1、Bbz2、Bbz3和Bbz4);2)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进行毒力测定,4株球孢白僵菌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毒力并不相同,其中,菌株Bbz4对幼虫的毒杀效果最好,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幼虫致死率达到100%,LC50为3.68×10^(5)孢子/m L,对成虫毒杀效果最好的是菌株Bbz1,接种7 d后,1×10^(8)孢子/m L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长林小蠹成虫致死率达到100%,LC_(50)为3.27×10^(6)孢子/m L;3)使用菌株Bbz4和菌株Bbz1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的侵染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在接种0~12 h时,菌株分生孢子接触并附着在长林小蠹体表;接种18 h时,发现孢子萌发并产生芽管;接种36 h时,发现有菌丝向内穿透体壁的现象出现;接种72 h时,菌丝伸出体外;接种96~120 h时,整个虫体被菌丝覆盖。【结论】确定了从长林小蠹僵虫虫体上分离到的是4株不同球孢白僵菌,其中菌株Bbz4和Bbz1分别对长林小蠹幼虫和成虫致病性最强,并确定接种后不同时间节点上白僵菌的侵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长林小蠹 扫描电镜 侵染过程 致病性
下载PDF
不同煮制方法和树种韧皮部的人工饲料对长林小蠹的影响
3
作者 石鹏 周俊华 +5 位作者 许建娇 张瀚文 杨青山 解丹 迟德富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08,129,共4页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新入侵到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在开展长林小蠹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研究时需要大量生理标准一致的供试虫源,因此需进行长林小蠹的人工饲养研究。以过往树皮小蠹的人工饲料配方为基础,研究不... 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为新入侵到我国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由于在开展长林小蠹应急处置技术等方面研究时需要大量生理标准一致的供试虫源,因此需进行长林小蠹的人工饲养研究。以过往树皮小蠹的人工饲料配方为基础,研究不同煮制方法和添加不同树种韧皮部的人工饲料对长林小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煮制方法制备的人工饲料饲喂对长林小蠹蛹质量及成虫质量有显著影响,对幼虫历期、蛹期、幼虫存活率、化蛹率、蛹羽化率、总存活率无显著影响。添加黑松(Pinus thunbergii)、赤松(Pinus densiflor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韧皮部的人工饲料对长林小蠹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在3种煮制方法中,以加热煮制法为最佳。添加3种松树中任何一种韧皮部配制的人工饲料饲喂长林小蠹幼虫,其均能完成其生活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人工饲料 煮制方法 生长发育
下载PDF
长林小蠹对黑松挥发物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4
作者 许建娇 张瀚文 +6 位作者 陈焕文 周俊华 王美惠 石鹏 杨青山 项嘉建 宇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4,124,共15页
为探究长林小蠹对不同生理状态黑松(Pinus thunbergii)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健康和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树干和树根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收集的挥... 为探究长林小蠹对不同生理状态黑松(Pinus thunbergii)挥发物的选择偏好性,利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健康和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树干和树根的挥发物,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收集的挥发物进行鉴定与分析,采用触角电位仪(Electroantennagraphy,EAG)和Y形嗅觉仪,分析鉴定到的黑松中主要挥发物及其他人鉴定到的黑松中主要挥发物对长林小蠹的电生理和行为影响。结果表明,健康和不同受害程度的黑松树干、树根的挥发物在组成和含量上部分差异显著(P<0.05)。树干中主要化合物(1R)-(+)-α-蒎烯的相对含量由健康木转向萎蔫木阶段呈下降趋势,在萎蔫木到枯死木阶段相对含量上升。而树根由健康木阶段转向濒死木阶段时(1R)-(+)-α-蒎烯的相对含量逐渐减少,在枯死木阶段其相对含量有所上升。EAG测试结果显示,在测定的10种挥发物中,有9种引发的雌成虫和雄成虫EAG反应值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雌虫对0.1 mg/mL的(1S)-(-)-α-蒎烯的反应值最高,雄虫对0.01 mg/mL的罗勒烯反应值最高。Y形嗅觉仪行为反应结果显示,不同质量浓度的挥发物对长林小蠹雌雄虫的作用不同。0.01~100 mg/mL的α-蒎烯、100 mg/mL的α-松油烯、10 mg/mL和100 mg/mL的(1S)-(-)-α-蒎烯、(1R)-(+)-α-蒎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吸引作用,10 mg/mL的(-)-β-蒎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驱避作用。由此,0.01~100 mg/mL的α-蒎烯;100 mg/mL的α-松油烯、10 mg/mL和100 mg/mL的(1S)-(-)-α-蒎烯、(1R)-(+)-α-蒎烯可以作为长林小蠹雌雄成虫引诱剂成分,10 mg/mL的(-)-β-蒎烯可作为长林小蠹成虫驱避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挥发性化合物 GC-MS 触角电位 行为反应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对寄主植物挥发物行为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俊华 邢亚 +3 位作者 宇佳 贾妮娅 解丹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8,共9页
利用苏玛罐顶空吸附法和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红松和被害红松的主梢与球果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峰面积比;挑选其中峰面积比高,危害后变化大的红松挥发物进行触角电位仪法测定,测定了冷杉梢斑螟触角对11种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强度,筛选出8种... 利用苏玛罐顶空吸附法和GC-MS方法,分析了健康红松和被害红松的主梢与球果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及峰面积比;挑选其中峰面积比高,危害后变化大的红松挥发物进行触角电位仪法测定,测定了冷杉梢斑螟触角对11种寄主挥发物的反应强度,筛选出8种反应值较高的挥发物,进行了不同浓度梯度对触角反应影响探索,从中选出7种化合物开展了不同浓度下,Y型嗅觉仪中对雌雄成虫行为影响的研究。红松中峰面积比较高的挥发物质有α-蒎烯、3-蒈烯、双戊烯和β-蒎烯。主梢被危害后α-水芹烯、萜品烯和(1R)-(+)-α蒎烯峰面积比上升;球果被危害后β-蒎烯的峰面积比提升;然而主梢与球果被危害后3-蒈烯、月桂烯和双戊烯的峰面积比下降。触角电位测试结果表明:双戊烯、桧烯、对二乙基苯、萜品烯(γ-松油烯)、(1R)-(+)-α蒎烯、(+)-3-蒈烯和D-柠檬烯等7种挥发物在1 mol·L^(-1)的浓度下均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10^(-1)mol·L^(-1)苯乙烯能引起雌雄成虫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p<0.05)。但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引起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在雌虫和雄虫之间有显著差异。Y型嗅觉仪中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双戊烯、桧烯、(1R)-(+)-α-蒎烯和D-柠檬烯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引诱作用;萜品烯(γ-松油烯)和(+)-3-蒈烯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都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对二乙基苯对雌虫有较高的驱避性,对雄虫有较高的引诱性。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可以引起冷杉梢斑螟触角电生理反应,且对雌雄冷杉梢斑螟影响效果不同;双戊烯、桧烯、(1R)-(+)-α-蒎烯和D-柠檬烯可以作为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引诱剂成分,萜品烯(γ-松油烯)和(+)-3-蒈烯可以作为冷杉梢斑螟成虫驱避剂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寄主植物挥发物 GC-MS分析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长林小蠹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
6
作者 陈焕文 解丹 +4 位作者 贾妮娅 于欣禾 许建娇 迟德富 宇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41,246,共7页
为了探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Fabricius)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和数量,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化学信号的感受机制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林小蠹触角上存在5种类型的感器和少量腺孔... 为了探究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Fabricius)触角上感器的类型和数量,为进一步探索其对化学信号的感受机制奠定基础,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长林小蠹雌雄成虫的触角感器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长林小蠹触角上存在5种类型的感器和少量腺孔,包括毛形感器(ST-Ⅰ、 ST-Ⅱ、 ST-Ⅲ亚型)、锯齿形感器(SZ-Ⅰ、 SZ-Ⅱ、 SZ-Ⅲ亚型)、刺形感器(Sch)、腔锥形感器(Sco)和芽形感器(BS)。毛形感器约占总感器数的61%,锯齿形感器在触角的每一节均有分布,占感器总数的24.7%,刺形感器分布在柄节基部和梗节,腔锥形感器只少量散生在部分毛形感器带上,数量约占4.1%,鞭节端部分布有0~3个芽形感器,且有个体差异。长林小蠹雌雄成虫间触角感器的结构和类型无明显差异,雌虫ST-Ⅰ比例稍多,雄虫ST-Ⅱ比例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触角 扫描电镜 感受器
下载PDF
高致病性病原线虫对冷杉梢斑螟营养物及体内活性酶的影响
7
作者 聂振业 于琪 +4 位作者 宋昊霖 刘行 张丽君 耿瑶 宇佳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4-79,共6页
筛选对冷杉梢斑螟高致病性线虫,并探究昆虫线虫对冷杉梢斑螟体内营养物质变化及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法从5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中筛选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线虫,同时采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其对冷杉梢斑螟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 筛选对冷杉梢斑螟高致病性线虫,并探究昆虫线虫对冷杉梢斑螟体内营养物质变化及保护酶和解毒酶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法从5个品系昆虫病原线虫中筛选具有高致病性的病原线虫,同时采用吸光光度法研究了其对冷杉梢斑螟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观察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及酶活性的变化。从5个昆虫线虫品系发现小卷蛾斯氏线虫AⅡ品系对冷杉梢斑螟4龄幼虫的防治效果显著,处理120 h后对冷杉梢斑螟的最高校正死亡率达到91.94%。幼虫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均围绕对照组营养物质含量呈现波动变化。幼虫体内总糖质量分数,在处理后随侵染时间增加明显升高,12 h达到最大,随后迅速下降,在24 h降至最低25.62 mg·g^(-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脂肪质量分数随着时间增加变化趋势与总糖质量分数变化趋势相似,处理12 h和36 h达到最高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蛋白质质量分数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12 h达到最大值4.28 mg·g^(-1)且与对照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后下降,至18 h之后呈缓慢上升趋势,至48 h时,低至2.27 mg·g^(-1),并显著低于对照(P<0.05);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PPO呈现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侵染8 h时,CAT表达量达到最高19.3μmol·min^(-1)·g^(-1);18 h时,虫体内SOD、Ache和GST均达到峰值,分别为721.00、45.40和1133.68 nmol·min^(-1)·g^(-1);24 h时,SOD和PPO表达量降至最低值,48 h时GST降至最低635.38 nmol·min^(-1)·g^(-1),PPO达到最高值624.20 nmol·min^(-1)·g^(-1)。昆虫病原线虫的侵入破坏了寄主的防御系统,影响寄主体内营养物质与保护酶、解毒酶的含量,可为冷杉梢斑螟的生物防治及昆虫病原线虫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昆虫病原线虫 营养物质 保护酶 解毒酶
下载PDF
杀铃脲缓释微胶囊制备表征及缓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宇佳 关桦楠 +3 位作者 田可 李晓灿 严俊鑫 迟德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104-107,共4页
为了提高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持效性和生物安全性,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了杀铃脲微胶囊,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杀铃脲微胶囊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3.0g/L海藻酸钠,2.0g/L壳聚糖,1.0g/L杀铃脲和2.0g/L CaCl2,... 为了提高农药在生态环境中的持效性和生物安全性,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构建了杀铃脲微胶囊,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正交实验确定杀铃脲微胶囊制备的最优工艺条件为:3.0g/L海藻酸钠,2.0g/L壳聚糖,1.0g/L杀铃脲和2.0g/L CaCl2,其中,壳聚糖的浓度对包埋微胶囊效果影响最大,所得杀铃脲微胶囊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77.4%和75.2%;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与扫描电镜(SEM)对杀铃脲微胶囊进行表征,晶体形状良好,表面光滑,没有药物溶出,平均粒径为6μm,Zeta电位为-12.5mV,通过体外缓释实验的研究证实随着包覆层数的增加,杀铃脲微胶囊的缓释性能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杀铃脲 微胶囊 缓释性能
下载PDF
黑龙江油松球果小卷蛾生物学特性与分布初报
9
作者 邵凌松 郭鸿儒 +1 位作者 贾妮娅 宇佳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3期80-82,85,共4页
文章采用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地区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红松林区该虫1年1代,以蛹在林下枯枝落叶和疏松的土壤表面越夏越冬。5月中旬开始羽化产卵,卵散产于红松雌花(1年生球果... 文章采用林间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黑龙江地区油松球果小卷蛾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省红松林区该虫1年1代,以蛹在林下枯枝落叶和疏松的土壤表面越夏越冬。5月中旬开始羽化产卵,卵散产于红松雌花(1年生球果)或2年生球果上,卵期1~7 d,孵化后蛀入球果,一果多虫并可转移危害。幼虫期28~37 d,老熟幼虫6月末全部爬出红松球果,吐丝坠地并在林下一周内化蛹。根据2016—2021年的调查,该虫在黑龙江东部以红松为主要树种的森林中均有分布且危害较为严重,在许多林区造成的危害程度超过松梢斑螟属害虫,已成为造成红松种子减产和品质下降的首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油松球果小卷蛾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冷杉梢斑螟对红松球果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10
作者 邵凌松 王雅静 +2 位作者 陈焕文 解丹 宇佳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1期42-45,80,共5页
选取红松球果6种挥发物的6个浓度梯度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进行触角电位测定和行为反应观测,结果表明:所选的6种化合物均能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引起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冷杉梢斑螟雌虫对1 mol·L^(-1)的α-蒎烯、月桂烯... 选取红松球果6种挥发物的6个浓度梯度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进行触角电位测定和行为反应观测,结果表明:所选的6种化合物均能在较高浓度条件下引起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的EAG反应;冷杉梢斑螟雌虫对1 mol·L^(-1)的α-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及1.0×10^(-1)mol·L^(-1)的(+)-α-蒎烯、(-)-β-蒎烯和β-蒎烯的EAG反应值较大,雄虫对1 mol·L^(-1)的(+)-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的EAG反应值较大。(+)-α-蒎烯、β-蒎烯、月桂烯和3-蒈烯对冷杉梢斑螟雌、雄成虫均有吸引能力,α-蒎烯只对雌虫表现出吸引能力,(-)-β-蒎烯对雌虫表现为驱避,对雄虫表现为吸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杉梢斑螟 红松球果 挥发物 触角电位 Y型嗅觉仪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与金纳米粒子检测水中Hg^(2+)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宇佳 孙璐 迟德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3-56,共4页
基于Hg2+与胸腺嘧啶(T)的T-T错配结合的特性,构建出一种快速便捷的可在高盐溶液中诱导金纳米粒子可控聚集的比色检测Hg2+的方法。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设计核酸适配体... 基于Hg2+与胸腺嘧啶(T)的T-T错配结合的特性,构建出一种快速便捷的可在高盐溶液中诱导金纳米粒子可控聚集的比色检测Hg2+的方法。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制备金纳米粒子,并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进行表征。设计核酸适配体并修饰金纳米粒子表面,增强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使其能够拮抗高盐诱导下的团聚行为,当存在Hg2+时,核酸适配体与Hg2+结合,使得金粒子去保护而聚集,产生了颜色的变化,从而通过比色法定量分析Hg2+的浓度。结果表明,以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可以得到稳定性好且分布均匀的平均粒径约为27nm的金纳米粒子;伴随Hg2+浓度的提高,体系颜色由红色向蓝色发生转变;荧光光谱结果表明,伴随Hg2+浓度的提高,荧光强度逐渐增强;说明金纳米粒子逐步发生团聚;检测体系对8种常见离子具有明显的选择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汞离子 比色探针 饮用水安全
下载PDF
青杨脊虎天牛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振 迟德富 +2 位作者 宇佳 李晓灿 赵晓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9-75,共7页
测定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丁香酚、2-苯乙醇、糠醛、柠檬烯、月桂烯5种挥发物在最大浓度下(1mol·L-1)均能引起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1);行为反应测试表明:柠檬烯在... 测定青杨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对13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结果表明:丁香酚、2-苯乙醇、糠醛、柠檬烯、月桂烯5种挥发物在最大浓度下(1mol·L-1)均能引起雌雄成虫强烈的触角电位反应(P<0.01);行为反应测试表明:柠檬烯在高于或等于10-3mol·L-1的浓度时对雌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在1和10-1mol·L-1浓度下能够引诱雄虫(P<0.01);丁香酚于10-1和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均有引诱作用(P<0.01);2-苯乙醇在10-1和10-2mol·L-1浓度下均能引诱雌、雄成虫(P<0.01);浓度为1和10-1mol·L-1的糠醛对雌、雄成虫产生驱避作用(P<0.01);月桂烯只在10-1mol·L-1浓度下对雌、雄成虫有引诱作用(P<0.01);其他挥发物对青杨脊虎天牛均无明显定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杨脊虎天牛 植物挥发物 引诱 驱避 行为反应
下载PDF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异色瓢虫SRAP-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关桦楠 迟德富 +1 位作者 宇佳 董婧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6-161,共6页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q 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用DIS和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异色瓢虫SRAP-PCR反应的最...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SRAP-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q 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用DIS和MINITAB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异色瓢虫SRAP-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0止体系中模板50—100ng、引物0.25μmol/L、dNTPs 0.1mmol/L、Taq DNA聚合酶1.5U、Mg^2+0.375~0.625mmol/L。并对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最佳退火温度为50.3℃。这一优化系统的建立,为今后利用SRAP技术进行瓢虫遗传图谱的构建、多态性分析和基因定位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SRAP 正交设计 分子标记 天敌昆虫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重瓣玫瑰抗虫生理指标和双斑萤叶甲取食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严俊鑫 许凌欣 +2 位作者 宇佳 张永强 迟德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研究其对重瓣玫瑰(Rosa rugosa‘Plena’)抗虫生理指标和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e JA处理对重瓣玫瑰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 喷施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e JA),研究其对重瓣玫瑰(Rosa rugosa‘Plena’)抗虫生理指标和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Me JA处理对重瓣玫瑰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缩合单宁、总酚质量分数影响明显,能不同程度减少双斑萤叶甲取食叶面积。0.5 mmol·L-1Me JA在第1、3、5、7天诱导的POD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0.5mmol·L-1Me JA诱导了较高的PPO活性,在第3、5天诱导的PPO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1.0 mmol·L-1的Me JA诱导了较高的PAL活性,在第1、3、5、7、9天诱导的PAL活性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1.0 mmol·L-1Me JA在第1、3、5、7、9天诱导的缩合单宁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1.0 mmol·L-1Me JA诱导的总酚质量分数在第3、7、9天显著高于其他浓度诱导的。双斑萤叶甲取食0.5、1.0 mmol·L-1Me JA诱导的叶片面积在实验期间均极显著低于对照。Me JA诱导重瓣玫瑰抵御双斑萤叶甲取食的适宜浓度为0.5、1.0 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酸甲酯 重瓣玫瑰 抗虫 双斑萤叶甲
下载PDF
基于抑制葡萄糖氧化酶活性快速检测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孙璐 迟德富 +1 位作者 宇佳 关桦楠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50,共5页
酶抑制比色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对所分析的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本文研究了重金属Pb2+、Cu2+、Ag+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抑制,采用酶抑制比色法实现了... 酶抑制比色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食品中重金属残留检测的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方法相比,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简便、对所分析的样品需要量少等优点.本文研究了重金属Pb2+、Cu2+、Ag+对葡萄糖氧化酶的抑制,采用酶抑制比色法实现了对Pb2+、Cu2+、Ag+金属离子的检测.在优化的条件下,Pb2+、Cu2+、Ag+分别在10~100μmol/L、4~80μmol/L、10~100μmol/L范围内其浓度与响应信号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Pb2+、Cu2+、Ag+的检出限分别为0.53、0.21和0.18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抑制法 分光光度法 重金属 葡萄糖氧化酶 靛蓝胭脂红
下载PDF
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异色瓢虫ISSR-PCR反应体系 被引量:5
16
作者 关桦楠 迟德富 +2 位作者 郑毅 宇佳 李晓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6-48,共3页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用DP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异色瓢虫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0μL体系... 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ISSR-PCR反应体系的5个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s、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试验结果用DPS软件进行分析,建立了异色瓢虫ISSR-PCR反应的最佳体系,即在20μL体系中模板150ng、引物0.5μmol/L、dNTPs0.15mmol/L、TaqDNA聚合酶1.5U、Mg2+1.25mmol/L。并对反应体系进行梯度退火试验,得到最佳退火温度为5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ISSR 正交设计 分子标记 天敌昆虫
下载PDF
红松挥发性物质与松梢象危害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凡 迟德富 +2 位作者 宇佳 高萌 李成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09,共2页
采用自动顶空进样与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被松梢象(Pissodes nitinus Roelofs)危害的红松主梢、健康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主梢以及健康红松侧梢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发现22种挥发性物质。无论是主梢和侧梢,松芽挥发物的... 采用自动顶空进样与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被松梢象(Pissodes nitinus Roelofs)危害的红松主梢、健康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主梢以及健康红松侧梢的挥发性物质成分,共发现22种挥发性物质。无论是主梢和侧梢,松芽挥发物的成分多于松针和松皮的挥发物;健康主梢与受害主梢挥发物的种类无差异,但与红松侧梢相比,红松主梢松芽中含有7种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即α-水芹烯;1-甲基-4(1甲基亚乙基)苯;1,1-二甲基-3-甲基-1,3-丁二炔基环丙烷;十一烷;1,7,7-三甲基-乙酸-双环庚烷;α-胡椒烯;β-荜澄茄油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松梢象 挥发性物质 顶空进样
下载PDF
双斑长跗萤叶甲对几种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航 迟德富 +2 位作者 陈海一 宇佳 李晓灿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8-493,共6页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 采用触角电位(EAG)、"Y"型嗅觉仪和风洞的方法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对14种植物挥发物的电生理和行为反应,筛选出对双斑长跗萤叶甲有效的植物挥发物,为该害虫的种群监测和防控提供新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稀释102、103倍的薄荷精油和1 mol.L-1的香叶醇能引发双斑长跗萤叶甲强烈的EAG反应(P<0.01),且嗅觉测试表明,薄荷精油(稀释102倍)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4±5.47)%,香叶醇(1 mol.L-1)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引诱率为(70±10.00)%。风洞行为趋性研究表明:稀释102倍的薄荷精油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大驱避率为(72±8.37)%,而1 mol.L-1的香叶醇对双斑长跗萤叶甲的最佳引诱率为(66±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斑长跗萤叶甲 EAG 行为反应
下载PDF
一种改良的鞘翅目昆虫核酸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姚大彬 迟德富 +1 位作者 宇佳 李晓灿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6-88,共3页
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地提取鞘翅目昆虫核酸的方法。以异色瓢虫和青杨脊虎天牛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这2种昆虫不同部位的核酸。电泳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和RNA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纯度,其... 介绍了一种简单快速地提取鞘翅目昆虫核酸的方法。以异色瓢虫和青杨脊虎天牛为试验材料,采用改良的CTAB法分别提取这2种昆虫不同部位的核酸。电泳检测和紫外分光光度分析结果表明,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DNA和RNA具有较高的质量和纯度,其A260/A280分别为1.7-1.9和1.9-2.0。RT-PCR和ISSR-PCR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提取的总RNA和总DNA可用于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等下游技术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鞘翅目昆虫 核酸提取 CTAB法 ISSR-PCR RT-PCR
下载PDF
水杨酸诱导重瓣玫瑰对白粉病的抗性 被引量:5
20
作者 严俊鑫 迟德富 +2 位作者 张永强 宇佳 张晓娇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5-101,共7页
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研究其引发重瓣玫瑰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诱导处理均对重瓣玫瑰白粉病有抑制效果,SA处理显著减低了重瓣玫瑰叶片白粉病病情指数,0.5 mmol/L SA诱导效果最好。不同浓度SA诱导(接菌)后,... 喷施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研究其引发重瓣玫瑰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诱导处理均对重瓣玫瑰白粉病有抑制效果,SA处理显著减低了重瓣玫瑰叶片白粉病病情指数,0.5 mmol/L SA诱导效果最好。不同浓度SA诱导(接菌)后,对重瓣玫瑰叶片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有显著影响,且对总酚质量分数、木质素相对值的影响明显。经0.5 mmol/L SA诱导后,叶片PPO活性、总酚质量分数均在诱导(接菌)后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喷施清水)的1.55、1.71倍,是CK2(喷施清水+接种白粉菌)的1.33、1.50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1.0 mmol/L SA诱导(接菌)后PAL、POD活性在第7(5)天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CK1的1.68、2.06倍,是CK2的1.35、1.56倍,且与CK1、CK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0.5 mmol/L SA处理在整个试验期间诱导的木质素相对值均显著高于CK1、C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白粉病 重瓣玫瑰 防御酶 次生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