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 被引量:24
1
作者 王才林 邹江石 +5 位作者 汤陵华 丁金龙 张敏 周裕兴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对太湖流域 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 1 2 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 ,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白石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早在 80 0 0 (B.P.)年前就已开始稻作生产 ,至 6 0 0 0 (B.P.)年... 对太湖流域 6个新石器时期遗址的 1 2 8份土壤样本进行植物蛋白石的定量和形态分析 ,就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的古稻作进行初步探讨。植物蛋白石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流域早在 80 0 0 (B.P.)年前就已开始稻作生产 ,至 6 0 0 0 (B.P.)年前这一地区的稻作生产已相当普遍 ,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使太湖流域的稻作生产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根据水稻蛋白石形态分析结果 ,当时所栽培的稻种类型均属粳稻 ,但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古稻种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植物蛋白石 稻作起源 新石器时期
下载PDF
太湖地区部分新石器时代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初探 被引量:17
2
作者 郑云飞 郑云飞 +6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游修龄 俞为洁 刘斌 丁金龙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30,共6页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 为了探讨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稻的亚种属性,对浙江省的罗家角、马家水、邱城、南河、喇叭、水田贩和江苏省的龙南、徐家湾等遗址出土的陶片、红烧土及土壤,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在26份材料中有11份检出稻的机动细胞硅酸体,它们分属于马家、崧泽和良渚等三个文化阶段。硅酸体的形状特征解析表明: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期的硅酸体的纵长、横长比马家文化期分别增加了15.73%、15.15%和11.73%、15.19%;粒子组分中小颗粒明显减少,大颗粒增加。显示出向以大型硅酸体为特征的粳稻方向进化的趋势。判别结果表明:崧泽和良渚文化期为粳稻;马家 文化早期的判别值有负值,但绝对值较小,和现代栽培的籼稻有差异。从演化过程看,硅酸体特征似籼的早期的栽培稻已具向粳稻分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亚种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3 位作者 汤陵华 邹江石 佐藤洋一郎 藤原宏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07-214,共8页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 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别法,与佐滕等提出的基于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植物蛋白石具有残留量多和抗风化等优点,作者认为在籼、粳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中,根据植物蛋白石的形态进行籼粳判别的方法比基于炭化米的粒型判别法更加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判别 分类 籼稻 粳稻
下载PDF
栽培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才林 宇田津彻朗 +2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汤陵华 邹江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29-138,共10页
来源于水稻(OryzasativaL.)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作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 来源于水稻(OryzasativaL.)叶片机动细胞硅酸体的植物蛋白石,作为古代稻作的直接证据和籼、粳分类的指标,在稻作起源和传播以及籼、粳亚种演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分析了水稻机动细胞硅酸体的长、宽、厚和形状系数b/a这4个形态性状在品种内、品种间和籼、粳亚种间的变异情况。结果显示,不论是籼稻还是粳稻,同一品种不同硅酸体的形态均有明显差异,表明单个或少数几个机动细胞硅酸体不足以代表该品种硅酸体的形态特征。以50个硅酸体的平均值为代表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机动细胞硅酸体上述4个形态性状在同一品种不同单株或同一单株的剑叶与倒三叶之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同一叶片的叶基、叶尖和中间3个部位之间却有明显差异;在同一亚种的不同品种之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籼粳亚种间变异是硅酸体形态变异的主要方向。籼、粳两个亚种硅酸体形态性状的频率分布虽然存在很大程度的重叠,但籼稻的硅酸体形状较小、较薄,b/a较大;相反,粳稻的硅酸体形状则明显存在较大、较厚、b/a较小的趋势。因此,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的4个形态性状可以判别籼、粳稻,其判别效率可达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机动细胞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籼粳分类
下载PDF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及其在水稻进化上的意义 被引量:11
5
作者 郑云飞 芮国耀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1-696,共6页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 对距今约 70 0 0年的浙江省罗家角遗址 4个文化层出土的 15块陶片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从来自第 2、3、4等 3个文化层的 5块陶片中检出了稻运动细胞硅酸体 .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罗家角遗址水稻硅酸体的纵长、横长较小 ,形状系数较大 ,是一类小型硅酸体 ;利用硅酸体 4个形状特征参数进行亚种判别的判别值也较小 ,和现代栽培稻籼亚种的硅酸体更相近 .但在硅酸体的分布图上出现多峰现象 .从硅酸体形状分析结果看 ,罗家角遗址及其周围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以籼亚种为主 ,并混杂粳亚种的多样性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家角遗址 水稻 硅酸体 亚种 形状特征 水稻进化
下载PDF
中国草鞋山遗址古代稻种类型 被引量:8
6
作者 汤陵华 佐藤洋一郎 +1 位作者 宇田津彻朗 孙加祥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3-197,共5页
采用根据炭化米叶绿体DNA差异鉴别其亚种类型和根据水稻植物蛋白石形状差异判断稻种类型的方法,分析中国草鞋山遗址各文化时期的稻种类型,结果均认定该地区古代各时期种植的稻种类型是粳稻。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叶绿体DNA 稻种类型 草鞋山遗址
下载PDF
从南庄桥遗址的稻硅酸体看早期水稻的系统演变 被引量:10
7
作者 郑云飞 刘斌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0-346,共7页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 植物硅酸体分析是研究作物起源进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了解新石器时代栽培作物的种类以及栽培稻系统的历史变迁 ,我们从浙江省南庄桥遗址 5~ 12层中采集了 16份土样和 8份陶片及红烧土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从 14份土样和 6份陶片中发现了稻的硅酸体 ,分别属于马家浜文化(B.C. 4 5 0 0~B.C. 380 0 )和良渚文化 (B.C. 35 0 0~B.C. 2 0 0 0 ) ,说明这个遗址及其周围从距今 6 0 0 0年左右起就已经栽培水稻了。对发现的稻硅酸体进行形状解析结果显示 ,伴随历史的发展稻硅酸体的长、宽、厚增大 ,形状系数 b/ a减小 ;在 4个形状特性的分布上看到同样的趋势 ,表明从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稻的硅酸体有一个向大尺寸、尖长型方向变化的过程。根据稻硅酸体形状解析结果 ,我们认为遗址早期的栽培稻可能是一些正在分化的多样性的群体 ,随着历史的向前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桥遗址 稻硅酸体 早期水稻 系统演变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江苏省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陶器的植物蛋白石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宇田津彻朗 邹厚本 +3 位作者 藤原宏志 汤陵华 王才林 孙加祥 《农业考古》 1999年第1期36-45,共10页
关键词 植物蛋白石 海安青墩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陶器 稻作农业 遗址时代 草鞋山遗址 江苏省 水稻 稻作遗存
下载PDF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汤陵华 孙加祥 +1 位作者 宇田徹朗 佐藤洋一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139-144,共6页
 取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99份(籼稻49份,粳稻50份)。比较分析了由品种的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综合计算的判别值Z1;由硅酸体形态计算的Z2;根据叶绿体DNA电泳谱带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叶绿体DNA判别栽培稻亚种类...  取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99份(籼稻49份,粳稻50份)。比较分析了由品种的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综合计算的判别值Z1;由硅酸体形态计算的Z2;根据叶绿体DNA电泳谱带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效果。结果表明:用叶绿体DNA判别栽培稻亚种类型的准确率最高,达95%;根据特性分类系数(Z1)划分籼粳类型的准确率次之,达86%;根据硅酸体形态分类系数(Z2)的判别准确率最低,为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水稻 地方品种 籼粳 分类方法 分类系数 判别准确率
下载PDF
草鞋山遗址各文化层植物蛋白石的试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加祥 汤陵华 +4 位作者 宇田徹朗 邹江石 李民昌 谷建祥 邹厚本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19,共3页
植物蛋白石分析法有可从农学角度对考古学进行研究的优点,因而在进行稻作起源和农业考古研究时是受推崇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应用该分析法对苏州吴县草鞋山遗址各文化层的禾本科植物的蛋白石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从新石器时代... 植物蛋白石分析法有可从农学角度对考古学进行研究的优点,因而在进行稻作起源和农业考古研究时是受推崇的手段之一。本研究应用该分析法对苏州吴县草鞋山遗址各文化层的禾本科植物的蛋白石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发现从新石器时代至今,该遗址区一带一直进行着稻的栽培,且所种植的稻的亚种型为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鞋山 遗址 植物蛋白石 考古
下载PDF
从楼家桥遗址的硅酸体看新石器时代水稻的系统演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云飞 蒋乐平 +2 位作者 松井章 宇田津彻朗 藤原宏志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historic changes of subspecies of rice cultivated in the ancientr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alysis of plant opal was carried out for Loujiaqiao site in Zhengjiang prov... In order to make clear the historic changes of subspecies of rice cultivated in the ancientry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analysis of plant opal was carried out for Loujiaqiao site in Zhengjiang province, China. It was identified that rice have been cultivated there since about 6000 years ago by detecting a great number of plant opals in soil samples and earthenware fragments from this site. Further, analysi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 opals of rice showed that the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lateral lengths had rise and the b/a had fell with changes of historic times, but there were some times such as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Hemudu culture dating from 5000 B.C. to 3900 B.C. and the Maqiao-Shangzhou period dating from 1700B.C. to 770B.C. when the changes were the opposite to those. Changes of discrimination scores appeared to be same as those of vertical, horizontal and lateral lengths, but those of the periods of the Hemudu culture were numerically smaller than 0.5, appeared neuter. From those result,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rice was varied in the periods of the Hemudu culture and would change to a great deal cultivated japonica rice from then on, but there was possibility of developing of indica rice, during those tim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家桥遗址 硅酸体 新石器时代 水稻 系统演化
下载PDF
山东栖霞县杨家圈遗址稻作遗存的调查和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栾丰实 靳桂云 +3 位作者 王富强 宫本一夫 宇田徹朗 田崎博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8-84,I0007,共8页
为解决早期稻作农业由大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传播,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在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寻找早期稻作农业及相关遗存。2004年,山东大学等在杨家圈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取样工作,中、日学者对采集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定量分析。分析表... 为解决早期稻作农业由大陆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传播,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是在山东东部沿海地区寻找早期稻作农业及相关遗存。2004年,山东大学等在杨家圈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取样工作,中、日学者对采集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定量分析。分析表明杨家圈遗址周围有新石器时代人工栽培的稻田遗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半岛 栖霞杨家圈遗址 稻作农业 传播
原文传递
两城镇遗址农业生产遗存探查
13
作者 宇田津彻朗 《东方考古》 2016年第1期113-133,共21页
一、前言在稻科草本和樟科木本等植物中,土壤中的硅酸(SiO2)可以依附在其细胞内壁上,随着积蓄的硅酸量逐渐增加,会形成植物细胞形状的被称为植物硅酸体(silica body)的物质。植物体死亡、分解后,植物硅酸体保留下来,这就是植物蛋白石(pl... 一、前言在稻科草本和樟科木本等植物中,土壤中的硅酸(SiO2)可以依附在其细胞内壁上,随着积蓄的硅酸量逐渐增加,会形成植物细胞形状的被称为植物硅酸体(silica body)的物质。植物体死亡、分解后,植物硅酸体保留下来,这就是植物蛋白石(plant opal)。植物蛋白石由于其自身的化学特性和物理风化的作用变得非常坚硬,如果再加上合适的保存环境这些蛋白石就会半永久性地保存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科 细胞 探查 形状 植物 草本 蛋白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