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两个知识人的视角看古代中韩姓氏制度--以中国宋朝的郑樵和韩国朝鲜时期的刘馨远为中心
1
作者 安光镐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54,共9页
中韩两国姓氏制度的产生、变化、发展都基于"我"和"你"区分的"排他性"。但是,中国宋以后籍贯和姓氏一起使用的习惯演变为一种"社会的制度",而韩国朝鲜后期以后将世居地和姓氏一起使用的习惯并... 中韩两国姓氏制度的产生、变化、发展都基于"我"和"你"区分的"排他性"。但是,中国宋以后籍贯和姓氏一起使用的习惯演变为一种"社会的制度",而韩国朝鲜后期以后将世居地和姓氏一起使用的习惯并不是一种"社会的制度",而是一个"惯习"的继续。这与古代中韩两国社会性格的差异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刘馨远 氏族略 东国舆地志 地望 籍贯 本贯
下载PDF
中韩两国地方志中的本贯记录比较——以江西《吉安府志》和全罗道南原府《龙城续志》为中心
2
作者 安光镐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4-131,共8页
文章通过对中国江西省地方志《吉安府志》和韩国全罗道南原府地方志《龙城续志》中关于本贯记录的比较,说明"本贯"一词在古代中国社会和同时期的韩国社会具有不同的含义。本贯在古代中国社会表示"相应人物的本籍地"... 文章通过对中国江西省地方志《吉安府志》和韩国全罗道南原府地方志《龙城续志》中关于本贯记录的比较,说明"本贯"一词在古代中国社会和同时期的韩国社会具有不同的含义。本贯在古代中国社会表示"相应人物的本籍地",但是在同时期的韩国社会,则是指相应人物"远祖的本籍地",而相应人物的远祖是几百年以前或者一千多年以前存在的。而且,本贯在中韩两国的不同含义源于两国姓氏制度与本贯制度发展过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贯 籍贯 本籍 吉安府 南原府 地方志 人物志
下载PDF
宋代《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出现的本贯的意义——从比较史的观点来看韩国的本贯制度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光镐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138-150,223,共14页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的本贯用'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某为户'的方式被记录了。这本贯记录的方式中,'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指示相当人物的户籍登载的地名,而'某为户'含义相当人物登载户籍的户主。现在...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的本贯用'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某为户'的方式被记录了。这本贯记录的方式中,'某州、某县、某乡、某里'指示相当人物的户籍登载的地名,而'某为户'含义相当人物登载户籍的户主。现在韩国史学界一般认为韩国本贯制度的起源与新罗末期、高丽初期的户籍做成有关系,《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中的本贯与韩国史学界说明的本贯制度起源的本贯记录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 本贯的意义 本贯制度 姓氏制度 氏族制度 比较史
原文传递
关于现代汉语辞典中“郡望”含义的探析
4
作者 安光鎬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CSSCI 2016年第1期20-35,291,共17页
现代编纂的汉字语词典把'郡望'定义为'某一郡内的望族',很多学者都根据这一定义来研究郡望。但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所出现的'郡望'一词大多意为'远祖的籍贯',而不是指'望族'。汉字语词典虽然把&#... 现代编纂的汉字语词典把'郡望'定义为'某一郡内的望族',很多学者都根据这一定义来研究郡望。但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所出现的'郡望'一词大多意为'远祖的籍贯',而不是指'望族'。汉字语词典虽然把'郡望'解释为'望族',但是为了作具体说明所引用的典据中出现的'郡望'却是指'远祖的籍贯'。因此,有必要重新讨论汉字语词典对'郡望'一词的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郡望 郡望制度 中国的本贯制 本贯 本贯制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