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心功能监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安向光 赵洋 +4 位作者 高杰 刘岩 顾松 辛悦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心功能监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3月心外ICU收治的2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应用胸腔生物阻抗法心脏血流动力仪和Swan-Ganz导管,同时测定患者的心排出量和肺动脉楔压,并对结果进行对... 目的探讨无创心功能监测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监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6年1~3月心外ICU收治的29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应用胸腔生物阻抗法心脏血流动力仪和Swan-Ganz导管,同时测定患者的心排出量和肺动脉楔压,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心排出量(CO)分别为(5.03±1.48)L/min和(5.25±1.55)L/min(P>0.05),r=0.82(P<0.001);肺动脉楔压(PCWP)的结果分别为(10.35±2.18)mmHg和(9.86±2.67)mmHg(P>0.05),r=0.71(P<0.05)。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胸腔生物阻抗法无创心功能监测与Swan-Ganz导管测定结果是一致的,它不仅能准确地测定心排出量和肺动脉楔压,而且还具有无创、连续、简便和廉价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阻抗 导管插入术 Swan—Ganz 心排血量 肺动脉 肺楔压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安向光 韩忠朝 +2 位作者 武怀珠 周毓玲 王佩显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1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中国汉族AMI患者56例(男44,女12,平均年龄67±10岁)和正常对照组55例(男42,女13,年龄68±8岁)血浆PAI-1活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P...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发色底物法测定中国汉族AMI患者56例(男44,女12,平均年龄67±10岁)和正常对照组55例(男42,女13,年龄68±8岁)血浆PAI-1活性,并分析环境因素对PAI-1水平的影响。结果 (1)AMI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PAI-1水平分别为O.90±O.13Au/ml和O.72±O.13Au/ml,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2)吸烟、高血压病史、既往血栓性疾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血糖水平均与血浆PAI-1水平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家族史是血浆PAI-1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血浆PAI-1水平增加是心肌梗死(MI)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为PAI-1水平的独立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发色底物法 发病机制
下载PDF
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安向光 高杰 +6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郭玉林 颜钧 顾松 辛悦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5年第11期1022-1025,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14年7月间共2535例OPCAB患者,比较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组(R组)和无再次气管插管组(N组)病例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因素,包括术后并... 目的 探讨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原因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7月至2014年7月间共2535例OPCAB患者,比较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组(R组)和无再次气管插管组(N组)病例资料和围手术期临床因素,包括术后并发症和住院死亡率.术后R组57例,男性39例,女性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7.4岁).结果 二次插管发生率2.25%(57/2535).49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4.04%.二次插管多发生在术后的24~48 h,占总数的66.67%(38/57).二次插管原因为心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水肿,肾功能衰竭,长期吸烟史.高龄与心功能不全是二次气管插管的单因素变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低射血分数(P=0.011,OR =2.91,95%CI 1.12~6.78)、术后低射血分数(P=0.005,OR=10.12,95%CI3.25~27.21),合并慢性肺疾病(P=0.042,OR=1.79,95%CI 1.08~2.79)、肾功能不全(P=0.016,OR =2.84,95%CI 2.47~7.03),吸烟指数>400(P=0.001,OR =4.20,95%CI 1.26~14.03).结论 OPCAB术后二次气管插管的主要原因是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及肾功能衰竭.二次插管增加患者死亡率及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术 二次气管插管
下载PDF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4G/5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
4
作者 安向光 王佩显 韩忠朝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0年第4期245-248,共4页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沉积于血管壁的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块,维持血流通畅,是内源性拮抗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组织型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的特异性及快速作用的抑制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清除沉积于血管壁的纤维蛋白,溶解凝血块,维持血流通畅,是内源性拮抗血管内血栓形成的重要机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组织型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u-PA)的特异性及快速作用的抑制剂,被认为是体内最重要的纤溶活性调节剂,许多血栓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都与之密切相关.近年来对PA-I启动子部位4G/5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14G/5G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5例报告
5
作者 安向光 潘世芬 张兆 《中国心血管杂志》 1997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特发性室速的一种,本文报告5例。
关键词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 诊断 治疗 心电图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分离10例临床分析
6
作者 安向光 西晓静 郭乐凌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年第3期164-165,共2页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on,AD)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如不及时诊治,预后极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例AD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0~70岁,平均56岁。伴... 主动脉夹层分离(aortic dissection,AD)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如不及时诊治,预后极差。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0例AD进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0~70岁,平均56岁。伴高血压病7例,冠心病5例,马凡氏综合征2例。合并AMI2例,脑梗塞2例。 1.2 临床表现:剧烈胸腹痛6例(60%),撕裂样背痛3例(30%),无痛1例(10%)。伴胸闷心悸气短5例,恶心呕吐2例,晕厥2例,休克1例,失语右侧偏瘫1例。血压升高7例,心脏扩大4例,心脏杂音4例,腹部血管杂音3例。就诊时初步拟诊为AMI6例,瓣膜病1例,脑血管病1例,AD2例。 1.3 确诊方法:10例均经UCG加MRI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分离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3005例——操作失败及并发症原因分析 被引量:88
7
作者 戴军 姚民 +12 位作者 乔树宾 杨跃进 秦学文 安向光 侯宇 刘海波 陈珏 吴永健 袁晋青 吴元 尤世杰 陈纪林 高润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我院 3 0 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其中 3 0 0 5例穿刺成功经验介绍。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操作失败和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 2 0 0 0年 12月至 2 0 0 3年 7月我院 3 0 98例准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其中 3 0 0 5例穿刺成功经验介绍。记录临床和造影过程失败以及并发症的原因。结果 :97% ( 3 0 0 5 /3 0 98)穿刺成功。 1 9% ( 5 6/3 0 0 5 )因为右桡动脉、肱动脉、腋动脉、锁骨下动脉以及无名动脉闭塞迂曲无法把导管送入升主动脉。 4% ( 13 4/3 0 0 5 )因为桡动脉痉挛改为股动脉 ,其中女性占 8 1% ,男性占 3 6%。1 2 % ( 3 7/3 0 0 5 )因主动脉根部扩张、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而无法经桡动脉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 :前臂张力性血肿占 0 5 % ( 16/3 0 0 5 ) ;鞘管或导管拔出困难占 0 2 7% ( 8/3 0 0 5 ) ;右桡动脉急性血栓 0 1%( 3 /3 0 0 5 )。升主动脉夹层、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各占 0 0 3 % (均为 1/3 0 0 5 )。结论 :右桡动脉内反复导管操作易发生痉挛。老年人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迂曲常常造成操作困难。右桡动脉造影极少有严重并发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操作失败 并发症 原因分析
下载PDF
不停跳冠脉搭桥术中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4 位作者 张希涛 刘岩 安向光 颜钧 顾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预防围术期前心肌梗死,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连续选择100例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的患者。全组共完成重建前降支(LAD)100支,均... 目的总结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中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预防围术期前心肌梗死,降低手术死亡率。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2月,连续选择100例接受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OPCAB)的患者。全组共完成重建前降支(LAD)100支,均应用左乳内动脉(LIMA)。术中监测重建前降支血供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同时应用瞬时测血流量技术(TTFM)测量桥血管血流量,对比分析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结果吻合LAD远端时,除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左室做功指数(LVSWI)有变化外,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重建LAD血供后,测量100支桥血管血流,平均血流量为(13.5±11.4)ml/min,PI值为3.9±2.4,血流动力学指标:MAP、LVSWI、每搏输出指数(SI)、心排指数(CI)等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升高,均数增加分别为6.8%、9.2%和7.7%、9.4%,而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PCWP有所下降,均数下降分别为6.1%和5.9%。全组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在OPCAB术中,开通前降支重建血供后,可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为暴露其他血管远端吻合提供保障,降低手术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流动力学 瞬时测血流量技术 心排血量
下载PDF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岩 苏丕雄 +3 位作者 颜钧 张希涛 顾松 安向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930-931,共2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 10月— 2 0 0 4年 1月 95 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其中 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1995年 10月— 2 0 0 4年 1月 95 8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 ,其中 191例并发糖尿病。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应用体外循环进一步分为四组 ,对四组患者术前、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应用体外循环患者手术病死率为 5 .6 % ,糖尿病组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为 2 .1%。结论 糖尿病是影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显著减少糖尿病患者的手术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糖尿病 术后 并发症 病死率
下载PDF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杰 苏丕雄 +4 位作者 张希涛 刘岩 安向光 颜钧 顾松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7例E-CABG患者的术前病情、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总结急诊搭桥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结果59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8.1%。术后IABP放... 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E-CABG)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7例E-CABG患者的术前病情、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总结急诊搭桥围手术期的处理特点。结果59例抢救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8.1%。术后IABP放置时间平均(40.0±8.0)h,机械通气平均(16.3±7.5)h,术后平均心排量(CO(4.6±1.4)L/min、肺动脉楔压(PCWP(15.3±5.2)mmHg、中心静脉压(CVP(14.5±4.3)cmH2O、术后24)))h心包纵隔引流(1000±430)ml,无围术期心肌梗死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存活者均随访10~35个月,无心绞痛及心肌缺血表现。结论E-CABG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受益。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急症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流术 围手术期医护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被引量:10
11
作者 曹建伟 安向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7期488-490,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1(TNF-1)、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含量,探讨其在AMI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患者56例,健康对照组55名作对比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目的通过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液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1(TNF-1)、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的含量,探讨其在AMI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AMI患者56例,健康对照组55名作对比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3种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含量。结果两组比较,AMI组血液中TNF-α[(0.81±0.39)ng/ml]及IL-1β[(0.30±0.14)ng/ml]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液中TNF-α[(0.61±0.22)ng/ml]及IL-1β[(0.22±0.11)ng/ml]水平(P<0.01),IL-6含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在AMI过程当中起一定的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白介素-1Β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永久性房颤的转录组分析及miRNA调控网络的建立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杰 周建 +4 位作者 顾松 刘岩 安向光 张希涛 苏丕雄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9期1262-1267,共6页
目的探索永久性房颤(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miRNAs及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联合应用表达谱芯片和miRNA芯片分析p AF患者(n=7)和健康成人(n=4)的左房组织,筛选p AF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后,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 目的探索永久性房颤(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miRNAs及其调控的靶基因。方法联合应用表达谱芯片和miRNA芯片分析p AF患者(n=7)和健康成人(n=4)的左房组织,筛选p AF相关差异表达的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后,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分析后的基因集合进行显著性功能分析(GO-analysis);利用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差异miRNA与交集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调控的关键靶基因;采用RT-q PCR方法检验另一组p AF患者(n=5)和健康成人(n=4)的左房组织标本。结果表达谱基因芯片发现610个mRNA有显著性改变(fold change>2,P<0.05),miRNA-靶基因调节网络发现与p AF显著相关的20个miRNAs和107个靶基因,相关度最高的是miR-144、miR-1284、miR-1827、miR-1、miR-3613-3p和miR-101;其调控的重要靶基因包括CACNB2、EFNB1、PTEN、TAOK1、RUNX1和TPM3等;RT-q PCR验证结果显示这些miRNAs和靶基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与miRNAs芯片联合分析p AF左房组织标本,构建miRNA调控网络,发现p AF重要的miRNA-靶基因调控及功能,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房颤 MICRORNA MRNA 靶基因 网络调控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全基因组的甲基化改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建龙 李海涛 +8 位作者 苏丕雄 顾松 刘岩 张希涛 颜钧 安向光 高杰 辛悦 蔡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27-431,共5页
目的研究全基因组甲基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心脏移植中供体左心室心肌标本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左心室心肌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提取基因组基因通过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甲基化芯片... 目的研究全基因组甲基化对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心脏移植中供体左心室心肌标本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行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自身左心室心肌标本14例作为实验组,提取基因组基因通过甲基化DNA免疫共沉淀结合甲基化芯片技术(methylated DNA immunoprecipitation-chip,MeDIP-chip)及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高通量的快速筛选。然后,得到MeDIP-chip初筛后的2个甲基化异常基因abca4和cd200进行亚硫酸氢钠测序PCR。结果疾病组abca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85.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91.2%;疾病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比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低5.7%,心衰组cd200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0.5%,正常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率为57.1%。结论 abca4和cd200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会影响自身的基因表达量。心衰时DNA启动子区甲基化会发生改变,并且DNA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会伴随着基因表达量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abca4 CD200 表观遗传 心力衰竭
下载PDF
70岁以上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8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颜钧 苏丕雄 +3 位作者 刘岩 张希涛 顾松 安向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 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off-pum p组(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 目的比较70岁以上老年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 p CABG)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 p 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68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off-pum p组(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 p组(28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两组各死亡1例,off-pum p组中1例死于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on-pum p组中1例死于肺部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off-pum p组的移植血管数、术后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时间>24h、机械通气时间>24h、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二次开胸止血的比率均少于或低于on-pum p组(P<0.05);术后肺部感染、心房颤动、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住ICU和住院时间低于或短于on-pum p组(P<0.05)。off-pum p组随访36例,on-pum p组随访24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2年,两组患者均存活,心绞痛症状消失。结论对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off-pum p手术,有手术创伤小、死亡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和安全有效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实验性乳酸酸中毒对犬心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向东 安向光 +2 位作者 丛洪良 李晓春 王佩显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0年第5期259-261,共3页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实验性乳酸酸中毒对犬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杂种犬9只,静脉麻醉并行气管插管后,连续滴注0.5M的DL—乳酸液,每30分钟采取观测指标一次,直至犬死亡,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结果与基础值相比,V阶段的左心房面积变化率降低...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实验性乳酸酸中毒对犬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杂种犬9只,静脉麻醉并行气管插管后,连续滴注0.5M的DL—乳酸液,每30分钟采取观测指标一次,直至犬死亡,设计为自身前后对照。结果与基础值相比,V阶段的左心房面积变化率降低26%,心室舒张末期左心房容量升高67%,左心房排空分数降低23%,右心房排空分数降低37%,结果提示:乳酸酸中毒对心房功能的影响为辅泵功能的减低和左心房蓄储功能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酸中毒 心房功能 超声心动图 病理
下载PDF
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差异基因表达谱的建立与分析
16
作者 高杰 周建 +4 位作者 苏丕雄 刘岩 顾松 张希涛 安向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85-1090,共6页
目的:探讨与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为研究p AF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用Agilent 4x44K基因芯片分析p AF患者(n=7例)与窦性心律健康者(n=4例)的左心房组织m RNA,寻找差异表达的基因。以Gene Ontolo... 目的:探讨与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生、发展相关的基因和信号通路,为研究p AF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用Agilent 4x44K基因芯片分析p AF患者(n=7例)与窦性心律健康者(n=4例)的左心房组织m RNA,寻找差异表达的基因。以Gene Ontology(GO)和KEGG、Biocarta数据库为基础,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功能和信号通路。选取差异显著的部分基因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在5例p AF患者与5例窦性心律健康者标本进行验证。结果:表达谱结果显示,共有98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67个基因表达下调,420个基因表达上调。选取9个差异显著的基因在新一组的病例标本上应用q RT-PCR验证,结果显示均有统计学差异,且改变与芯片结果一致。这些基因通过参与左心房组织纤维化、电重构、炎症、细胞应激、代谢调节、转录调节等与p AF的发生密切相关。GO和Pathway分析表明下调的基因主要参与调节代谢,表达上调的基因影响细胞应激反应、免疫应答、血小板活化等过程。结论: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发现与p AF发生相关的重要基因,通过影响细胞代谢、炎症、免疫应答、血栓形成等参与左心房的结构、功能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相关微小核糖核酸调控网络研究
17
作者 高杰 周建 +4 位作者 顾松 刘岩 安向光 张希涛 苏丕雄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6期431-435,共5页
目的:寻找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方法:表达谱芯片比较pAF患者(n=7)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的转录组,miRNA芯片筛选pAF相关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表达谱芯片的... 目的:寻找永久性心房颤动(p AF)发病相关的关键微小核糖核酸(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方法:表达谱芯片比较pAF患者(n=7)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的转录组,miRNA芯片筛选pAF相关差异表达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与表达谱芯片的筛选结果进行负相关分析后的基因集合进行显著性功能分析(GO-Analysis),得到显著性、低误判率、靶向性的功能以及对应的靶基因;利用miRNA与靶基因之间的靶向调控关系,构建差异miRNA与分析后得到的显著性GO所属交集靶基因的调控网络(miRNA-Gene-Network),得到网络中起核心调控作用的miRNA和被miRNA调控的关键靶基因;采用qRT-PCR方法检验另一组pAF患者(n=5)和窦性心律健康成人(n=4)的左心房组织标本,验证所寻找的miRNA和被调控的关键靶基因。结果:26个差异表达的miRNA(16个上调、10个下调)和610个靶基因有显著性改变(fold change>2,P<0.05),与miRNAs芯片预测靶基因负相关后建立miRNA-靶基因调节网络发现与pAF显著相关的20个miRNA和107个靶基因,相关度最高的是miR-144、miR-1284、miR-1827、miR-1、miR-3613-3p及miR-101;其调控的重要靶基因包括PTEN、TAOK1、RUNX1及TPM3等,参与心房电生理改变、成纤维细胞及胎儿基因表达等心房重构机制。qRT-PCR验证结果提示,这些主要的miRNA和靶基因与pAF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通过表达谱基因芯片与miRNA芯片联合分析pAF左心房组织标本,构建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是发现pAF相关关键miRNA及其调控靶基因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心房颤动 微小核糖核酸 信使核糖核酸 靶基因 网络调控
下载PDF
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培良 陈瑶 +5 位作者 安向光 周彦 袁龙 王宁 李伟光 郭兴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5mg,qd,22例);苯那普利组(10mg,qd,22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5mg,qd,苯那普利10mg,qd,22例...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5mg,qd,22例);苯那普利组(10mg,qd,22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5mg,qd,苯那普利10mg,qd,22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①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及尿蛋白的排泄量。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氨氯地平组、苯那普利组明显高,而氨氯地平组和苯那普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在联合治疗及苯那普利组明显增高,而氨氯地平组无明显变化。③三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血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氨氯地平、苯那普利长期单独治疗均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两药联合治疗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有一定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功能试验 氨氯地平 苯那普利
下载PDF
早期使用IABP对高危冠状动脉搭桥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玉林 高杰 +6 位作者 安向光 刘岩 顾松 张希涛 颜钧 辛悦 苏丕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9期674-677,共4页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 目的 探讨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早期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效果,评价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IABP在冠脉外科的临床早期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27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资料,其中高危患者围手术期使用IABP196例。根据置入IABP的时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04例,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B组:92例,术中、术后出现低心排、恶性心律失常、脱离体外循环困难或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IABP。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院内死亡率、IABP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结果术后A、B两组患者院内死亡率分别为6.7%和27.2%,P〈0.025;IABP使用时间(51.36±31.28)h和(91.08±40.55)h,P=0.016;重症监护室(mu)滞留时间(72.41±39.56)h和(98.66±48.27)h,P=0.036;呼吸机使用时间(28.39±15.73)h和(86.34±30.08)h,P=0.001;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58.65-+30.56)h和(96.53-+32.70)h,P=0.023。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术后死亡率下降,IABP使用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高危冠脉搭桥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IABP,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减少正性肌力药物使用时间及IABP辅助时间,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及ICU滞留时间,改善高危冠脉搭桥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搭桥术 早期应用 死亡率
下载PDF
健康老年人QT间期离散度的检测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培良 安向光 +7 位作者 袁龙 王宁 高吉贤 李伟光 李轩 陈瑶 彭云龙 郭兴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建立健康老年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1028例65~95(69.4±17.3)岁健康老年人,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专人在显示器上进行回放分析。增... 目的建立健康老年人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平均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对1028例65~95(69.4±17.3)岁健康老年人,用SR-1000A心电综合自动分析仪采集12导联同步体表心电图数据,并录入软盘,专人在显示器上进行回放分析。增益放大1mV=20~40mm,纸速放大50~100mm/s。测量QTmax、QTmin,按Bazett公式校正QTcmax、QTcmin,计算QTd(QTmax-QTmin)及QTcd(QTcmax-QTcmin)。微机数理统计。结果QTmax、QTmin、QTcmax、QTcmin、QTd及QTcd平均值随增龄呈增大趋势,但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65~95岁QTmax平均值为399.39±32.93ms,QTmin为364.99±31.06ms,QTcmax为445.87±28.21ms,QTcmin为406.60±29.84ms,QTd为33.97±11.15ms,QTcd为38.14±12.84ms。结论健康老年人各年龄QTd为12~50ms,QTcd为13~60ms。QTd与心率、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离散度 健康老年人 分析探讨 12导联同步心电图 检测 相关因素分析 QTCD 心电图数据 自动分析仪 QTD 平均值 数理统计 显示器 统计学 年龄组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