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常规化学法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安如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56-159,共4页
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常规化学法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研究所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10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予以常规化学法检验(对照组)、尿液分析仪检验(观察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红细... 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常规化学法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研究所2023年01月至2023年12月间100例接受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次予以常规化学法检验(对照组)、尿液分析仪检验(观察组),比较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符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常规检验工作中,采取两种检验方式均可获得显著应用效果,二者各有优缺点,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必要时可联合应用,以获得准确检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常规 常规化学法 尿液分析仪 红细胞 白细胞 尿蛋白
下载PDF
尿液标本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2
作者 安如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227-230,共4页
观察尿液标本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所进行尿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划分对照组(尿液标本于室温下存放)与观察组(尿液标本于冰箱内4℃温度下放置)... 观察尿液标本不同放置环境温度和时间对尿液常规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本所进行尿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选择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划分对照组(尿液标本于室温下存放)与观察组(尿液标本于冰箱内4℃温度下放置),观察其尿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的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 在对照组和对照组的尿液标本中,较T0、T1、T2,T3的红细胞计数小,且细菌菌落数均值大(P<0.05);而于T0、T1、T2、T3,尿液标本中的上皮细胞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差异小(P>0.05);较T0、T1、T2,T3的TP、Ucr和UA等水平均高(P<0.05)。结论 尿液标本无论是于室温或是冰箱内4℃下存放,均需在尿液标本采集3小时内开展尿常规检查,避免标本中的细菌菌落数和红细胞计数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液标本 不同放置环境温度 不同放置时间 检验准确性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铁尾矿库生态修复技术方向与策略 被引量:8
3
作者 安如意 王辉 +3 位作者 李晟洲 田鹏飞 吴浩 刘祥宏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2年第6期82-91,共10页
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是双碳背景下铁尾矿库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向。以铁尾矿库生态修复现状研究为基础,从双碳战略背景下的生态修复技术方向、碳汇交易目标下的生态修复策略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实现铁尾矿库生态系统碳汇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选... 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提升是双碳背景下铁尾矿库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向。以铁尾矿库生态修复现状研究为基础,从双碳战略背景下的生态修复技术方向、碳汇交易目标下的生态修复策略两方面出发,探讨了实现铁尾矿库生态系统碳汇量提升的主要技术选择和主要关注事项。其中,采用高效土壤改良措施提高铁尾矿库土壤碳汇量并促进林草植被的高效生长,加强区域水土流失防控、区域土壤污染修复以减少碳汇损失,加强自然修复理念和模式的合理应用等为主要的技术方向;应重点关注地上地下植被生物量等主要可计量碳汇量提升、生态修复及后期管理中碳损失问题,以实现铁尾矿库生态修复的碳汇交易效益最大化。建议进一步开发铁尾矿库生态修复碳汇方法学,对双碳战略背景下的铁尾矿库生态修复项目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碳达峰 碳中和 铁尾矿库 生态修复 碳汇
下载PDF
生态植被自然修复及其人工促进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祥宏 尹勤瑞 +4 位作者 辛建宝 刘伟 许秀泉 黄占斌 安如意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76-1488,共13页
在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生态自然修复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生态自然修复理念、效果及应用条件,探讨了人工促进生态植被自然修复的概念、范围及技术方法,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推动自然修复模式的发展进步及其在国家生态建设领... 在国家政策高度重视生态自然修复的背景下,系统梳理了生态自然修复理念、效果及应用条件,探讨了人工促进生态植被自然修复的概念、范围及技术方法,展望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推动自然修复模式的发展进步及其在国家生态建设领域的有效应用。通过生态自然修复、人工促进自然修复与人工恢复等技术模式技术要点的对比,认为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模式需采取有限的人工治理措施实现植物自然恢复的效率与质量提升,常规生态修复技术方法均可认作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措施,但需界定人工干预程度。其中,需基于生态承载力理念,考虑界定人为措施治理面积占比与当地自然植被盖度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认为人工促进自然修复模式下,需要构建植被种源区与扩繁区两大体系。其中,种源区可通过植被种植区域选择、适生植物选择与植被建植处理过程,为未处理区域的植被自然恢复提供长期的种源条件;扩繁区可通过地表微地形整理提升粗糙度,来促进区域内的天然落种的截留与植物萌发生长。预期关键节点的植被建植、土壤改良、微地形塑造研究,典型脆弱生态或不利环境条件下的针对性技术研究以及技术规范、考核指标编制等,将成为未来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自然修复 植被恢复 人工促进 种源区 微地形
下载PDF
博兴县南部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宗杰 李晓 +2 位作者 王开章 李文文 安如意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1,共3页
博兴县南部区域现有许多中小型排污企业,其污染物的排放致使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直接威胁着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为了研究该区未来污染物的分布状况,选取Cl-为典型污染离子,借助GM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和预测。... 博兴县南部区域现有许多中小型排污企业,其污染物的排放致使部分地区浅层地下水受到污染,直接威胁着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为了研究该区未来污染物的分布状况,选取Cl-为典型污染离子,借助GM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地下水溶质运移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2020年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在寨郝和兴福的中心区域,面积约为57 km2,Cl-最高浓度达460 mg/L,地下水污染风险很大;地下水污染风险最大的区域位于工业企业密集区,Cl-浓度居高不下且呈持续增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预测 地下水运动 浅层地下水 风险分析 博兴县南部
下载PDF
莱芜市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安如意 《西部资源》 2020年第2期134-137,共4页
本文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区内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莱芜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进而划分了城市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及较不适宜区。
关键词 城市建设 评价因子 适宜性评价 莱芜市
下载PDF
莱芜市主要地质灾害特征易发区划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7
作者 苏宝成 周广海 +1 位作者 鲁峰 安如意 《山东国土资源》 2014年第3期65-68,共4页
该文总结了莱芜市地质灾害的总体特征,同时具体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地理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个体特征。以截至2012底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莱芜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划定了莱芜市地质灾... 该文总结了莱芜市地质灾害的总体特征,同时具体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的类型、地理分布和主要影响因素等个体特征。以截至2012底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对莱芜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分区评价,划定了莱芜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种类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易发区 防治措施 莱芜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