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吞咽训练对存在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安嫆 刘惠灵 张建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1期1863-1865,共3页
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不同程度降低或丧失[1]。存在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重,很多医疗机构对康复认识不足,往往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临床护理,而忽略了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本研究针对我科重症... 意识障碍是指患者对自身和周围环境刺激的觉醒感知能力不同程度降低或丧失[1]。存在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病情较重,很多医疗机构对康复认识不足,往往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临床护理,而忽略了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本研究针对我科重症监护室存在意识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训练,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意识障碍 疗效观察 吞咽训练 早期康复 重症监护室 感知能力 环境刺激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唐珊 李俐 +3 位作者 郝彬 卫丽萍 郝建红 安嫆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出院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病人的康复训练、均衡饮食、生活作息和复诊随访4个方面得分及康复依从性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 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病人实施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病人的康复依从性、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康复 生存质量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孟庆敏 安嫆 +3 位作者 翟俊格 孙晋华 吴晓巍 李常新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4期438-439,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颈动脉病变及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分析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微栓子形成与脑梗死OC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斑块和微栓子的相关性。方法对67例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分别检测颈动脉病变及进行脑血流中微栓子监测;分析颈动脉斑块及其性质和微栓子形成与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各亚型:腔隙性脑梗死(L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者斑块检出率78.9%,明显高于LACI(59.0%)和后循环梗死(POCI)(22.2%);在TACI+PACI组有斑块的患者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80.0%,明显高于LACI组和POCI组,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ACI+PACI组微栓子阳性检出率为44.1%,亦高于其他两型,LACI、POCI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稳定性、微栓子的形成与TACI、PACI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OCSP分型 颈动脉斑块 微栓子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景莉 李常新 +4 位作者 李景鑫 王瑞 王状状 吴晓巍 安嫆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6期1895-1897,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全部新发脑梗死病历资料,筛选出现住址为太原市区的病例并寻找其发病高峰。将高峰期病历采用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 目的初步探讨气象因素与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1月—2014年10月全部新发脑梗死病历资料,筛选出现住址为太原市区的病例并寻找其发病高峰。将高峰期病历采用类肝素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TOAST)病因分型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标准分型与同期气象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最后采用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检验。结果脑梗死发病存在季节性,春季高发。年发病在4月、5月出现高峰。TOAST亚型中,动脉粥样硬化型与日温差、日平均气压1d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d差、日最低气温7d差呈正相关关系(r=0.485,P<0.01;r=0.284,P<0.05;r=0.291,P<0.05;r=0.406,P<0.01);与日最高气温1d差、日最高气温3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77,P<0.05;r=-0.323,P<0.05)。心源性栓塞型与日温差、日平均相对湿度3d差呈负相关关系(r=-0.363,P<0.01;r=-0.259,P<0.05)。小动脉闭塞型与日最高气温1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09,P<0.01),与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1d差、日最低气温3d差呈负相关关系(r=-0.404,P<0.01;r=-0.334,P<0.05;r=-0.278,P<0.05)。OCSP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与日最低温度3d差呈正相关关系(r=0.320,P<0.05),部分前循环梗死与日最低气温1d差呈正相关关系,后循环梗死及腔隙性梗死与各气象因素无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建立预测模型(r=0.261,P<0.05),各亚型模型平均误差率均大于30%。结论气象因素对脑梗死发病的影响因亚型不同而存在变化;脑梗死发病前的动态气象变化对发病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亚型 气象因素 单因素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吞咽训练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4
5
作者 安嫆 刘惠灵 张建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963-3966,共4页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对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有吞咽障碍的5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吞咽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 [目的]探讨吞咽训练对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亚急性期脑梗死有吞咽障碍的50例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并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吞咽健康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干预10次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食评估问卷调查工具-10(EAT-10)评估病人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提升0.96级±0.68级,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提升0.48级±0.65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AT-10得分提升6.36分±2.34分,对照组提升3.84分±1.8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吞咽训练有助于改善亚急性期脑梗死病人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训练 亚急性期 脑梗死 脑卒中 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健康教育
下载PDF
55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6
作者 郝建红 吕慧颐 +1 位作者 安嫆 高宇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74-197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6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超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发病后12~24h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早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65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超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发病后12~24h内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早期康复治疗组)在发病后72h后开始康复治疗。对两组入院时及发病后2周、1个月、3个月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共556例完成肢体运动功能评分,606例完成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入院时两组病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组病人康复干预2周时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干预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康复治疗在改善急性脑卒中长期预后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气象要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瑞 李常新 +4 位作者 李景鑫 王状状 李景莉 吴晓巍 安嫆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5期28-31,2,共4页
目的分析脑卒中发病的时点及规律,探讨气象要素对其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太原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以及同期逐日气温、气压、湿度等15项相关气象要素资料。用构成比描述... 目的分析脑卒中发病的时点及规律,探讨气象要素对其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太原地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以及同期逐日气温、气压、湿度等15项相关气象要素资料。用构成比描述脑卒中发病的月分布、季节差别和年度集中趋势;利用直线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气象要素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结果 (1)共纳入脑卒中患者2 210例,其中脑出血419例,脑梗死1 791例。(2)脑出血为冬、春季高发,其发病有两个高峰月份,分别为4月、11月;脑梗死为春季高发,高峰月份在5月。(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脑出血与日最高气压、日最低气压呈正相关(P<0.05);脑梗死与日平均气压、日平均风速呈正相关(P<0.05),与日最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P<0.05)。(4)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出影响脑出血日发病人数的气象要素为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影响脑梗死日发病人数的气象要素为日最大风速、日最低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日平均气压。结论气象要素对脑卒中发病有一定影响,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发生分别与不同的气象指标及其变化有关,提示在脑血管病防治工作中应重视气象要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气象因素 回归分析 直线相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