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兼任”机制的途径研究
1
作者 安崇霄 《鄂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7-19,共3页
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向全校学生,但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有限,存在人手不足、精力不足、职责不清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笔者整合资源,寻求实施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兼任”机制的路径,这... 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向全校学生,但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人数有限,存在人手不足、精力不足、职责不清等问题。因此,为了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现状,笔者整合资源,寻求实施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双向兼任”机制的路径,这将有助于弥补双方存在的问题,更好发挥双方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教师 辅导员 “双向兼任”机制 途径
下载PDF
微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应对举措
2
作者 余琳 安崇霄 《世纪桥》 2024年第6期74-76,共3页
随着移动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微媒体日渐成为当今主流信息传播平台。为了有效应对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微媒体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深入分析了微媒体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 随着移动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微媒体日渐成为当今主流信息传播平台。为了有效应对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微媒体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深入分析了微媒体背景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性挑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举措,以便充分发挥微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价值和作用,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微媒体 高校 机遇 挑战
下载PDF
新疆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忠军 牛超 安崇霄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7期156-160,共5页
新疆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该地区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该文从新疆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素质能力研究的重大意义出发,探析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生辅导员... 新疆高校研究生辅导员是研究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是该地区高校研究生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该文从新疆高校研究生辅导员素质能力研究的重大意义出发,探析出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最终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生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为高校学生成长成才和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高校 辅导员 素质能力 提升策略 专业化 职业化
下载PDF
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对麦-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房彦飞 徐文修 +5 位作者 唐江华 符小文 张永杰 杜孝敬 张娜 安崇霄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5-312,共8页
为了揭示周年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后效及叠加效应,于2017—2019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麦–豆周年轮作体系下,设置不同施氮组合(麦季施氮0、104、173、242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N3;复播大豆施氮0、69、138 kg/hm^... 为了揭示周年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后效及叠加效应,于2017—2019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在麦–豆周年轮作体系下,设置不同施氮组合(麦季施氮0、104、173、242 kg/hm^(2),分别标记为N0、N1、N2、N3;复播大豆施氮0、69、138 kg/hm^(2),分别标记为S0、S1、S2),探究豆茬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土壤菌群结构和氮素生理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前茬麦季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显著的后效;复播大豆不施氮条件下,麦季N2~N3施氮范围有利于增加豆茬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和氮素生理群数量。在冬小麦不施氮条件下,当季豆茬施氮较不施氮处理能显著增加土壤3大类微生物和氮素生理群数量,但豆茬施氮量较高反而显著降低氨化细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麦季各施氮处理与豆茬S1处理组合下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细菌与真菌比值(B/F)及放线菌与真菌比值(A/F),氨化细菌、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基本均高于与S2处理组合,其中N1S1施氮组合下豆茬土壤放线菌数量、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B/F和A/F值达到最高,N2S1施氮组合下土壤细菌、真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基本达到顶峰,当季施氮或周年施氮量过高则增加了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显著降低B/F、A/F值,对土壤3大类群微生物及其他氮素生理群数量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前茬小麦和后茬大豆适量施氮是维持土壤优势菌群的重要措施,周年氮肥的优化施用要充分考虑前、后茬氮肥的叠加效应。在本研究条件下,麦季施氮104~173 kg/hm^(2)(N1~N2),大豆季增施氮肥69 kg/hm^(2)(S1)的周年施氮量组合有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良化土壤质量,对提高土壤肥力及维持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周年施氮量 土壤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伊犁河谷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深松与留茬的响应 被引量:2
5
作者 安崇霄 杜孝敬 +4 位作者 符小文 张永杰 徐文修 房彦飞 厍润祥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14-120,共7页
探究北疆伊犁河谷地区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的生理指标及主要农艺性状对深松与冬小麦收获后留茬的响应。于2017年设置滴灌条件下翻耕(T)、深松50 cm留茬(S1)、深松50cm灭茬(S1P)、深松30 cm留茬(S2)与深松30 cm灭茬(S2P)5种土壤耕作处理,... 探究北疆伊犁河谷地区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的生理指标及主要农艺性状对深松与冬小麦收获后留茬的响应。于2017年设置滴灌条件下翻耕(T)、深松50 cm留茬(S1)、深松50cm灭茬(S1P)、深松30 cm留茬(S2)与深松30 cm灭茬(S2P)5种土壤耕作处理,分析了上述5种不同耕作处理对北疆复播大豆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干物质与产量的影响。相对于传统翻耕或深松30 cm而言,深松50 cm可以有效促进群体叶面积指数,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进而增加光合速率,增加干物质积累,促进大豆增产。深松50 cm留茬,植株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以及干物质积累进一步有效得到提升,且获得较多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并保持较高的粒重,其产量比深松50 cm灭茬、翻耕、深松30 cm留茬与深松30 cm灭茬处理的分别高出9.92%、17.14%、23.96%和39.05%(P<0.05)。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深松耕作方式宜采用深松50 cm留茬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留茬 复播大豆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周年土壤耕作组合对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安崇霄 杜孝敬 +3 位作者 徐文修 符小文 黄红梅 房彦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5-231,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周年不同土壤耕作组合对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为选择有利于北疆冬小麦-夏大豆作物生长的土壤耕作组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滴灌条件下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冬小麦播前土壤...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周年不同土壤耕作组合对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为选择有利于北疆冬小麦-夏大豆作物生长的土壤耕作组合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滴灌条件下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冬小麦播前土壤耕作,分别为深松(S)和翻耕(T)处理;副区为冬小麦收获后在冬小麦2种处理原区位上再分别采取翻耕(T1)、翻耕覆膜(TF)和免耕(N)3种土壤耕作处理。供试冬小麦品种为‘新冬42号’,夏大豆品种为‘黑河45号’,测定其干物质和氮素含量以及产量。[结果]S处理比T处理能显著提高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使冬小麦增产9.58%,还能显著提升T1和N处理夏大豆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使夏大豆产量分别增加17.54%和24.67%;但STF与TTF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当秋季采取同一耕作措施时,TF处理的夏大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显著高于T1和N处理,而且干物质积累总持续时间比T1和N处理分别延长5.27和11.65 d。[结论]秋季深松对冬小麦-夏大豆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优于翻耕,若考虑深松作业的周期性与高耗能性,也可以采取秋季翻耕与夏季翻耕覆膜的耕作组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组合 干物质积累 氮素吸收 氮素利用 产量
下载PDF
麦豆轮作体系有机肥和氮肥不同组合对复播大豆产量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杰 符小文 +4 位作者 徐文修 房彦飞 杜孝敬 安崇霄 厍润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2-641,共10页
【目的】分析周年不同施肥组合对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施肥组合,为伊犁河谷地区周年施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无肥)、A(氮肥)、B(有机肥)、C(有机肥+氮... 【目的】分析周年不同施肥组合对土壤有机碳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筛选最佳施肥组合,为伊犁河谷地区周年施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无肥)、A(氮肥)、B(有机肥)、C(有机肥+氮肥),副区为大豆季施肥,在主区A、B、C三个处理上基础上设置不追施氮肥和追施氮肥150kg/hm^2两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肥组合对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碳库管理指数(CPMI)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层(0~100cm)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SOC、EOC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对CPMI的影响无明显规律;A1、A2、B1、B2处理的土壤SOC、EOC含量在土层深度为20~30cm处达到最高值而各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C1、C2在30~40cm达到峰值与各处理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就两年土壤0~100cm各土层CPMI均值来说均为C1处理表现最高;(C1)处理比周年施氮处理(A2)和对照(CK)分别高出8.3%、50.62%;产量与土壤SOC、EOC、CPMI具有显著性相关。【结论】C1处理不仅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固碳能力,还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在滴灌条件下小麦复播大豆农田筛选出最有利于固碳高产的周年施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施肥组合 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产量
下载PDF
夏大豆土壤微生物有机碳及颗粒有机碳对不同耕作措施的响应
8
作者 安崇霄 张永杰 +4 位作者 符小文 杜孝敬 徐文修 房彦飞 厍润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2-1021,共10页
【目的】研究周年土壤不同层次碳对耕作措施的响应,为复播条件下进行有利大豆土壤固碳的合理耕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7年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翻耕覆膜(TP)、翻耕(T)、深松(ST)、免耕(NT)4种土壤耕作处理,研究不同耕作处理... 【目的】研究周年土壤不同层次碳对耕作措施的响应,为复播条件下进行有利大豆土壤固碳的合理耕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17年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翻耕覆膜(TP)、翻耕(T)、深松(ST)、免耕(NT)4种土壤耕作处理,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不同土壤层次土壤总有机碳(SOC)、微生物有机碳(MBC)、土壤颗粒有机碳(POC)含量的影响。【结果】相对于T与TP处理,NT与ST处理均有利于增加0~10cm表层土壤的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在10~30cm耕作层,TP处理较比于其余三种处理,能保持土壤中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但在土层深度30cm以下,ST处理的MBC、POC质量分数逐渐与其余三种处理的差异性逐渐增大并呈显著性差异。在0~60cm土层深度,微生物有机碳与颗粒有机碳占总有机碳的比例范围分别为1.29%~2.35%与17.81%~31.99%,并均在深度至60cm的土层达到最高点,其占在总有机碳的比率为ST>TP>T>NT。【结论】深松和免耕均能够有效增加表层土壤的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其中深松对土层深度30cm以下的MBC、POC质量分数与比率具有显著提升,而在土层20~30cm翻耕覆膜能够更好保持土壤中SOC、MBC和POC的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耕作措施 总有机碳 微生物有机碳 颗粒碳有机碳
下载PDF
冬小麦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房彦飞 徐文修 +4 位作者 符小文 张永杰 杜孝敬 张娜 安崇霄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6-1833,共8页
为揭示冬小麦不同施氮水平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后效影响,于2017-2018年在小麦季设置0、225、375和525 kg·hm^-2 4个施氮处理,分别记作CK、N1、N2和N3,采用稀释平板法和MPV稀释法研究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 为揭示冬小麦不同施氮水平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后效影响,于2017-2018年在小麦季设置0、225、375和525 kg·hm^-2 4个施氮处理,分别记作CK、N1、N2和N3,采用稀释平板法和MPV稀释法研究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季施氮量对复播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具有显著的后效作用。随着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复播大豆产量、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及好气性自生固氮菌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其中,麦季适宜的施氮量(N1、N2)更能促进土壤微生物总数的生长繁殖,优化菌群结构,提高后茬大豆产量;而过量施氮(N3)刺激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增加,降低大豆产量,加速土壤中氮素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综合考虑冬小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复播大豆产量达到最高,平均为2 988.93 kg·hm^-2,两年大豆平均增产23.59%,并有利于改良后茬大豆土壤微生物区系,调节土壤生态环境。本研究结果为周年轮作模式下后茬大豆合理施氮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水平 复播大豆 后效作用 土壤微生物区系 产量
下载PDF
麦-豆周年不同施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土壤肥力及周年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房彦飞 徐文修 +6 位作者 符小文 唐江华 张永杰 杜孝敬 安崇霄 张娜 廖思鹏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72,共9页
为了揭示周年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有机质、养分和酶活性的后效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提高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农田土壤肥力和周年产量的施氮组合。以冬小麦-夏大豆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采用裂区试验,前茬麦季设置4个施氮水... 为了揭示周年施氮对复播大豆土壤有机质、养分和酶活性的后效及叠加效应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提高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农田土壤肥力和周年产量的施氮组合。以冬小麦-夏大豆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采用裂区试验,前茬麦季设置4个施氮水平:0 kg·hm^(-2)(N_(0))、104 kg·hm^(-2)(N_(1))、173 kg·hm^(-2)(N_(2))、242 kg·hm^(-2)(N_(3));复播大豆设置3个施氮水平:0 kg·hm^(-2)(S_(0))、69 kg·hm^(-2)(S_(1))、138 kg·hm^(-2)(S_(2)),探究周年不同施氮组合对复播大豆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周年产量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豆不施氮条件下,麦季施氮越多对大豆季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蔗糖酶和夏大豆产量的促进作用越明显。在麦季不施氮条件下,大豆季施氮越多越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以及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活性和夏大豆产量,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土壤蔗糖酶活性均随豆茬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基本在豆茬N0S1施氮处理达到最大。在麦季各施氮基础上,与豆季S2施氮各组合处理基本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含量,而与豆季S1施氮的各组合处理基本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和产量,且与豆季S0各组合处理基本呈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复播大豆产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及蔗糖酶活性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脲酶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对于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的施氮,要周年统筹安排,前茬麦季施氮量大,后茬相对要小,否则即使具有固氮能力的大豆也需要施一定的氮肥。在本试验条件下,麦季施氮水平为173 kg·hm^(-2)时,大豆季再施69 kg·hm^(-2)的周年氮肥组合,不仅有利于提高夏大豆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而且夏大豆产量和周年产量增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夏大豆周年轮作 氮肥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产量
下载PDF
磷肥对滴灌复播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杜孝敬 符小文 +5 位作者 黄红梅 陈传信 陈佳君 张永杰 安崇霄 徐文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622-1629,共8页
为探究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栽培适宜的施磷量,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P0)、60(P1)、120(P2)、180(P3)和240 kg·hm-2(P4) 5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 为探究北疆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栽培适宜的施磷量,以大豆品种黑河45号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滴灌条件下,设置0(P0)、60(P1)、120(P2)、180(P3)和240 kg·hm-2(P4) 5个施磷水平,研究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量对复播大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复播大豆LAI在生长前期效果不明显,但苗后30 d依次表现为P3>P2>P1>P4>P0;在大豆各生育时期,中等施磷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均优于其他处理,总体依次表现为P3>P2>P4>P1>P0;实际产量以P3处理最高,且各处理的平均产量为2 526.34 kg·hm-2,较P0处理显著增产22.70%;P3处理的纯收益最高,为4 637.9元·hm-2,较P0、P1、P2和P4处理分别提高86.19%、28.59%、4.17%和57.52%。综合考虑复播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得出适宜的施磷量应控制在120~180 kg·hm-2之间。本研究结果为伊犁河谷地区复播大豆合理施磷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施磷量 复播大豆 产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厍润祥 符小文 +5 位作者 张永杰 安崇霄 杜孝敬 房彦飞 张娜 徐文修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5-152,共8页
为探究伊犁河谷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及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的耕作方式,2017年进行了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大豆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孔... 为探究伊犁河谷滴灌条件下复播大豆高产及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的耕作方式,2017年进行了复播大豆农田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硝态氮及大豆产量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土壤孔隙度呈现出与土壤容重相反的规律,0~20 cm,20~40 cm土层中,NT处理土壤容重均达最大值、孔隙度值均表现为最小,且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含水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增大,表现为TP>S>T>NT;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土壤容重相同,且各处理各生育时期也表现为S<TP<T<NT;各处理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硝态氮含量均在0-40 cm 土壤范围内差异明显。TP处理的产量最高,达3 185.96 kg/hm2,分别较S、T、NT处理的高12.33% ,0. 04% ,6. 19%,且较后三者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未覆膜处理中,S处理较T、NT处理高6.86% ,12.35%,并与NT处理达到显著差异(P <0.05 )。因此,在伊犁河谷地区,翻耕覆膜是大豆高产的最佳耕作方式,深松耕则是保证较高的大豆产量,并能减少土壤硝态氮残留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耕作方式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膜下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孝敬 陈佳君 +5 位作者 徐文修 符小文 陈传信 安崇霄 张永杰 房彦飞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12期36-44,共9页
为探明膜下滴灌对复播大豆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为当地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适宜滴灌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大田滴灌试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3780 m^3/hm^2(W_1)、3360 m^3/hm^2(W_2)、2940 m^3/hm^2(... 为探明膜下滴灌对复播大豆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规律,为当地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适宜滴灌量提供理论依据。于2016年大田滴灌试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设3780 m^3/hm^2(W_1)、3360 m^3/hm^2(W_2)、2940 m^3/hm^2(W_3)、2520 m^3/hm^2(W_4)、2100 m^3/hm^2(W_5)5个滴灌量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各处理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呈增加趋势,不同生育时期各处理0~4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小,4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各处理复播大豆全生育期的株高及茎粗均表现为W_2>W_1>W_3>W_4>W_5;叶面积指数及叶日积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各处理均在鼓粒期达到最大值,以W_2处理最高,分别为5.66 m^2·d和97.83 m^2·d;W_2处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V_m)、干物质总量及产量均为最高,其中产量为3133.25 kg/hm^2,较W_1、W_3、W_4、W_5处理的分别提高了8.08%、11.48%、27.87%、47.73%;灌溉水利用效率在W_2、W_3、W_4之间则差异不显著,但W_1处理的与其他处理的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复播大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得出复播大豆高产节水的适宜膜下滴灌量为3360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复播大豆 土壤含水量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下载PDF
麦-豆轮作体系周年施氮量对夏大豆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符小文 张永杰 +5 位作者 杜孝敬 厍润祥 安崇霄 房彦飞 徐文修 张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3-460,共8页
【目的】探明伊犁河谷麦?豆轮作体系下施氮对夏大豆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夏大豆高产的周年施氮组合。【方法】于2016—2018年在新疆伊宁县进行小麦?大豆轮作田间试验。前茬冬小麦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04、173、242 kg/hm^2,... 【目的】探明伊犁河谷麦?豆轮作体系下施氮对夏大豆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夏大豆高产的周年施氮组合。【方法】于2016—2018年在新疆伊宁县进行小麦?大豆轮作田间试验。前茬冬小麦设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104、173、242 kg/hm^2,即WN0、WN1、WN2、WN3处理;在小麦各处理基础上,再设夏大豆3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69、138 kg/hm^2,即SN0、SN1、SN2处理。从大豆出苗后20天起,每10天取一次植株样,测定不同部位的氮素含量和生物量,收获期测产量及其构成,计算夏大豆的氮素利用效率。【结果】前茬麦季及大豆当季施氮量均显著影响夏大豆干物质及植株氮素积累量。在麦季施氮0~173 kg/hm^2范围内,夏大豆当季施氮有利于增加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各器官氮素积累量,且小麦季施氮水平越低,夏大豆当季施氮对干物质积累及植株氮素积累的作用越显著。在麦季施氮量为173 kg/hm^2时,夏大豆季施氮可增加产量,且以SN1处理产量最高;而当小麦季施氮量为104和242 kg/hm^2时,夏大豆季SN1和SN2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前茬小麦季施氮的基础上,夏大豆当季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及偏生产力均随当季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结论】在伊犁河谷冬小麦?夏大豆轮作体系下,前茬麦季施氮173 kg/hm^2基础上,夏大豆当季施氮69 kg/hm^2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夏大豆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豆轮作 周年施氮量 夏大豆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下载PDF
冬小麦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房彦飞 符小文 +5 位作者 徐文修 张永杰 安崇霄 杜孝敬 张娜 厍润祥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3-1011,共9页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 【目的】研究前茬作物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前茬冬小麦不施氮(N0)、225 (N1)、375(N2)、525 kg/hm^2(N3)和全年不施氮(CK) 5个处理,分析前茬冬小麦不同施氮量对后茬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光合生理各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前茬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茬大豆光合特性及产量具有后效作用。全年不施氮处理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为最低,胞间CO2(Ci)最高,且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随前茬麦季施氮量的增加,夏大豆SPAD值、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不断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N2处理最高,同时胞间CO2浓度(Ci)最低,且夏大豆产量也最高,达到3 164.64 kg/hm^2,麦季施氮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夏大豆产量的增加。【结论】前茬麦季施氮量为375 kg/hm^2时,大豆季施以一定的氮肥,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最强和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施氮水平 光合特性 产量 氮肥后效
下载PDF
膜下不同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农田土壤呼吸及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孝敬 安崇霄 +4 位作者 徐文修 唐江华 房彦飞 张娜 李玲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目的】研究膜下减量滴灌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评价出复播大豆高产稳产又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最佳膜下滴灌量。【方法】于2019年,田间设置4200(W_(0))、3780(W_(1))、3360(W_(2))、2940(W_(3))、2520(W_(4))、2100(W_(5))m^(3)/hm^(... 【目的】研究膜下减量滴灌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评价出复播大豆高产稳产又能促进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最佳膜下滴灌量。【方法】于2019年,田间设置4200(W_(0))、3780(W_(1))、3360(W_(2))、2940(W_(3))、2520(W_(4))、2100(W_(5))m^(3)/hm^(2)6个膜下滴灌量和未覆膜滴灌量4200 m^(3)/hm^(2)处理(CK),研究膜下不同滴灌量对复播大豆土壤CO_(2)呼吸、土壤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覆膜条件下,不同测定时期各处理土壤中CO_(2)排放速率基本表现为W_(2)>W_(3)>W_(4)>W_(5)>W_(1)>W_(0),且W_(2)和W_(3)处理之间均无差异;土层0~30 cm的SOC、AOC、CPMI含量均随着滴灌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均以W_(2)或W_(3)处理达到最大,其大豆产量以W_(3)处理最高,为3304.90 kg/hm^(2),较W_(0)、W_(1)、W_(2)、W_(4)、W_(5)处理分别提高了7.45%、5.16%、0.77%、8.42%和18.68%。同等滴灌量条件下,覆膜W_(0)处理的各指标均高于未覆膜CK处理。【结论】复播大豆采取地膜覆盖且滴灌量为2940~3360 m^(3)/hm^(2)时可增加耕作层(0~30 cm)土壤SOC和AOC的含量,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播大豆 膜下滴灌量 土壤CO_(2)呼吸 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下载PDF
用“共情”与“温度”正确处理学生宿舍冲突——辅导员育人案例
17
作者 马艺修 安崇霄 《区域治理》 2021年第23期204-205,共2页
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在高校管理中常会遇到突发情况与各类问题,辅导员在高校中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便需要去协助解决宿舍问题。这既考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又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辅导员在遇到宿舍冲突时需冷静面... 大学生的宿舍关系在高校管理中常会遇到突发情况与各类问题,辅导员在高校中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生活联系最紧密的,便需要去协助解决宿舍问题。这既考验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又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辅导员在遇到宿舍冲突时需冷静面对,理性处理,通过共情能力,用心关爱、用心沟通,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困,帮助学生建立友好宿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宿舍冲突 辅导员 共情能力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伊犁河谷夏大豆农田土壤碳排放、碳平衡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安崇霄 张永杰 +4 位作者 杜孝敬 符小文 徐文修 厍润祥 房彦飞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2-821,共10页
为探明北疆伊犁河谷滴灌条件下促进夏大豆增产增效且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适宜耕作措施,于2017年在滴灌条件下,设置翻耕(T)、深松(ST)、翻耕覆膜(TP)与免耕(NT)4种土壤耕作措施,研究4种耕作措施对北疆夏大豆农田土壤呼吸、碳排放... 为探明北疆伊犁河谷滴灌条件下促进夏大豆增产增效且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适宜耕作措施,于2017年在滴灌条件下,设置翻耕(T)、深松(ST)、翻耕覆膜(TP)与免耕(NT)4种土壤耕作措施,研究4种耕作措施对北疆夏大豆农田土壤呼吸、碳排放量、植株固碳量、经济效益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土壤呼吸速率峰值均出现在花期至结荚期,各处理间夏大豆土壤呼吸速率、呼吸总量、植株固碳总量和产量均以翻耕覆膜最高,深松次之,并均显著高于翻耕与免耕,免耕最低;不同耕作措施夏大豆农田生态系统碳平衡均表现为正碳平衡,在农业生产资料的各项投入中,均以灌溉用电的投入排碳量最高,占各处理的生产资料总排碳量的54.33%~65.24%,其中翻耕覆膜又因增加了地膜的投入,致使其农业生产资料排碳量和成本投入与其余3种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深松处理的经济效益与净碳吸收量最高,翻耕覆膜次之,使得碳的生产力、碳的经济效益、碳的生态效益均以深松最好,总体表现为ST>TP>T>NT;深松与翻耕覆膜均能够显著提升农田生态系统固碳与增产增效。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生产投入以及地膜的回收率,深松具有最大净碳吸收量、最优经济效益与碳效益值,可以优先作为该地区农田实现增产增效以及固碳增汇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措施 土壤呼吸 碳平衡 产量 经济效益 碳效益值
原文传递
有机肥和氮肥周年组合对麦豆轮作中复播大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永杰 符小文 +4 位作者 杜孝敬 厍润祥 安崇霄 房彦飞 徐文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975-2981,共7页
为探明周年不同施肥组合对麦后复播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小麦复播大豆高产的周年施肥组合,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无肥)、A(氮肥)、B(有机肥)、C(有机肥+氮肥),副区为大豆季施肥,在... 为探明周年不同施肥组合对麦后复播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小麦复播大豆高产的周年施肥组合,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小麦季施肥,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无肥)、A(氮肥)、B(有机肥)、C(有机肥+氮肥),副区为大豆季施肥,在主区A、B、C三个处理的基础上设置不追施氮肥和追施氮肥150 kg·hm-2两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周年不同施肥组合下复播大豆的SAP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蒸腾速率(E)、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均为麦季混施有机肥和氮肥、豆季不施氮肥的C1处理表现最佳,而胞间CO2浓度(Ci) C1处理浓度最低,该处理的LAI在苗后40~60 d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其各项光合指标在花期和荚期也与其他处理存在显著差异(P<0.05);C1处理表现出干物质积累总持续时间最短,但最大生长速率出现的时间较早,增大干物质积累的平均速率最大,干物质快速积累生长特征值最高,最终C1处理分别比仅麦季单施氮肥和单施有机肥处理产量高18.71%和11.25%。本试验麦豆两熟农田应采用麦季混施有机肥22500kg·hm-2和氮肥375 kg·hm-2、豆季不施氮肥的周年施肥组合有利于大豆增产和氮肥减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豆两熟 施肥组合 生长特性 产量
原文传递
秸秆全量还田下土壤氮素特征对耕作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3
20
作者 唐江华 杜孝敬 +4 位作者 徐文修 苏丽丽 房彦飞 许潮 安崇霄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5-140,共6页
为揭示北疆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适宜北疆复播大豆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措施。于2019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田间试验,在冬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了翻耕(TS)、翻耕覆膜(TPS)和免耕秸秆覆... 为揭示北疆地区秸秆全量还田下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特征的影响,进而筛选出适宜北疆复播大豆资源高效利用的耕作措施。于2019年进行了复播大豆田间试验,在冬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设置了翻耕(TS)、翻耕覆膜(TPS)和免耕秸秆覆盖(NTS)3种耕作措施处理,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复播大豆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复播大豆花期施肥后,土壤氨挥发速率和积累量表现为TPS>TS>NTS;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层0~20cm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差异显著,0~20cm耕层TPS和TS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较NTS处理高17.12%和18.45%,铵态氮含量分别高82.76%和4.66%。综合考虑认为,秸秆全量还田下,北疆复播大豆适宜的耕作方式为翻耕覆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秸秆还田 耕作措施 氮素 土壤氨挥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