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UV法测定五味子中5-羟甲基糠醛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越 安开龙 +3 位作者 李德坤 杨悦武 余伯阳 鞠爱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目的建立五味子药材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UV,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15∶85);检测波长284 nm;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结果 5-羟甲基... 目的建立五味子药材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UV,Diamonsil C18(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水(15∶85);检测波长284 nm;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30℃。结果 5-羟甲基糠醛在1.14~18.21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1.0%。五味子鲜果和干燥种子中均未检出5-HMF,干燥果肉中5-HMF含有量较高,12批五味子中5-羟甲基糠醛的含有量范围为0.09~2.40 mg/g。结论五味子中的5-羟甲基糠醛主要是由五味子鲜果果肉在加热烘干过程中产生,不同批号的五味子中5-HMF的量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5-羟甲基糠醛 HPLC-UV
下载PDF
五味子果实生长发育及化学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安开龙 李德坤 +3 位作者 周大铮 李仁 叶正良 郭巧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4-239,共6页
以辽宁省产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在7—9月果实发育期采样,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果实的外观性状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生长期的五味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产地实际情况确定五味子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以辽宁省产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在7—9月果实发育期采样,测定不同生长阶段果实的外观性状及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不同生长期的五味子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产地实际情况确定五味子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不同化学成变化趋势不同;木脂素成分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呈现倒"V"形分布,其中8月上旬果实中木脂素成分含量最高;辽宁省产地的五味子适宜采收期在9月上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化学成分 动态变化 主成分分析 采收期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安开龙 李德坤 +2 位作者 周大铮 叶正良 郭巧生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2900-2906,共7页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五味子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热风烘干、不同温度真空干燥的方法对五味子鲜果进行处理,以木脂素类﹙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戈米辛J,五味子醇...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五味子的最佳干燥方式。方法:分别采用真空冷冻干燥、阴干、晒干、不同温度热风烘干、不同温度真空干燥的方法对五味子鲜果进行处理,以木脂素类﹙五味子醇甲,戈米辛D,戈米辛J,五味子醇乙,当归酰戈米辛H,当归酰戈米辛Q,戈米辛G,五味子酯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丙素﹚、5-羟甲基糠醛(5-HMF)、总糖、总酸为指标,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及电位滴定法,分析干燥后五味子中各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干燥方法所得五味子药材均能达到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五味子含量和水分的要求,采用真空热干燥五味子醇甲和木脂素总量最高,有害成分5-HMF含量较低;热风烘干五味子醇甲含量与真空烘干差别不大,但随着温度升高,五味子醇甲含量有所降低,5-HMF含量升高。结论:不同干燥方法对五味子品质有明显影响,就目前的实际生产情况,从成本、成分含量和实用性综合分析,五味子干燥可采用50℃烘干代替药典规定的晒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干燥 成分 品质
原文传递
百蕊草的吸器诱导及发育信号物质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波 张晓明 +4 位作者 郭巧生 王长林 陈璐 宋玲珊 安开龙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4544-4547,共4页
利用GC-MS检测鉴定百蕊草优势寄主植物夏枯草根系分泌物,并对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对百蕊草吸器诱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鉴定得到了9类53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烃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而酚酸类、醛类和... 利用GC-MS检测鉴定百蕊草优势寄主植物夏枯草根系分泌物,并对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对百蕊草吸器诱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分析鉴定得到了9类53种化合物,其中大多数为烃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和有机酸类化合物,而酚酸类、醛类和醌类化合物种类则较少,分别只检测出1种。其中2,5-二叔丁基-1,4-苯醌具有1,4-对苯醌核心结构,可能对夏枯草与百蕊草寄生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DMBQ能够诱导百蕊草根系产生吸器,并且1μmol·L-1DMBQ对百蕊草吸器的诱导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蕊草 吸器 气质联用 信号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