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望之旅的资源:雷蒙·威廉斯的乌托邦、反托邦研究及其科幻小说 被引量:2
1
作者 安德鲁·米尔纳 周晓燕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6年第1期73-89,315-316,共19页
雷蒙·威廉斯对科幻小说抱有持久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确证:首先,他的两篇发表在《科幻小说研究》期刊上的文章探讨的都是这个类型;其次,他为人所熟知的一些著作中也大量引用了与科幻小说相关的内容,比如《文化与社会》... 雷蒙·威廉斯对科幻小说抱有持久的兴趣,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确证:首先,他的两篇发表在《科幻小说研究》期刊上的文章探讨的都是这个类型;其次,他为人所熟知的一些著作中也大量引用了与科幻小说相关的内容,比如《文化与社会》《漫长的革命》《乔治·奥威尔》和《乡村和城市》;第三,他本人还创作了两部'未来小说',分别是《志愿者》和《为曼努德而战》,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看,前者显然是科幻小说,而后者的科幻色彩则相对弱一些。本文将会对威廉斯相关科幻类型的引用和论述加以总结,并研究威廉斯其它的一些更为普遍和关键的理论和概念,特别是'感觉结构'和'选择性传统'理论,因为它们可能更适合用于分析科幻题材。最后,本文认为,就科幻小说研究的中心目的而言,相比其它公然宣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例如达克·苏恩文的《科幻小说变形记》和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未来考古学》,以及他们所运用的批判方法和观点,威廉斯所寻求的用以替代'描述'和'阐释'的'社会学'转向,应该是一种更富有成效的'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威廉斯 科幻小说 乌托邦 感觉结构 选择性传统
原文传递
人类世小说与世界体系理论
2
作者 安德鲁·米尔纳 J.R.伯格曼 时光(译)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21年第4期125-146,共22页
由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及多位合作者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s analysis),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它对文学研究基本不感兴趣。鉴于如下事实,这种冷漠可能令人感到意外:明显影响过沃勒... 由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及多位合作者提出的世界体系理论(world-systems analysis),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它对文学研究基本不感兴趣。鉴于如下事实,这种冷漠可能令人感到意外:明显影响过沃勒斯坦著述的年鉴学派(the Annales School),曾在吕西安·费弗尔(Lucien Febvre)和亨利-让·马丁(Henri-Jean Martin)合著的《印刷书的诞生》(L’apparition du livre,1958)一书中,为现代西方文学的出现提供了奠基性论述。近些年来,文学研究者开始尝试将这一理论直接应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中。最显著的几例,或许当属帕斯卡尔·卡萨诺瓦(Pascale Casanova)的《文学世界共和国》(La republique mondiale des lettres,1999)、弗兰科·莫莱蒂(Franco Moretti)的《远读》(Distant Reading,2013),以及华威研究团体(Warwick Research Collective)的《不平衡与连同性发展》(Combined and Uneven Development,2015)。澳大利亚的安德鲁·米尔纳(Andrew Milner)与瑞典的杰瑞·玛达(Jerry Maatta)最近还尝试将“远读”具体运用到对科幻小说这一文体的研究中。米尔纳的“全球科幻场域”(global SF field)的模型确认了起初的英—法中心,其后继的美国和日本中心,长期存于俄罗斯、德国、波兰和捷克的半边缘场域及新兴于中国的半边缘场域,以及由世界其他地区组成的边缘场域。本文拟以上述模型去分析亚当·特雷克斯勒(Adam Trexler)所谓的“人类世小说”(Anthropocene fictions)和丹尼尔·布鲁姆(Daniel Bloom)所谓的“气候变迁小说”(cli-fi),在此我们将它们视作当代科幻小说的重要亚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迁小说 气候变化 世界体系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