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昌都市察雅地区侏罗纪恐龙化石新发现 被引量:4
1
作者 安显银 王启宇 +2 位作者 李勇 王保弟 王冬兵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9-193,共5页
在西藏昌都市察雅地区侏罗纪红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主要包括肋骨、椎体等。对其中保存较完整的蜥脚类颈椎、肩胛骨、兽脚类耻骨等进行了形态学描述。虽然目前发现的材料较少,确定种属还存在一定困难,但其丰富了侏罗纪恐龙的地理分布。... 在西藏昌都市察雅地区侏罗纪红层中发现了恐龙化石,主要包括肋骨、椎体等。对其中保存较完整的蜥脚类颈椎、肩胛骨、兽脚类耻骨等进行了形态学描述。虽然目前发现的材料较少,确定种属还存在一定困难,但其丰富了侏罗纪恐龙的地理分布。该地区恐龙化石多处出露,说明恐龙化石相对丰富。对该地区恐龙化石的进一步勘查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亚洲地区蜥脚类和兽脚类恐龙的早期演化和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纪 恐龙化石 东大桥组 昌都市察雅
下载PDF
西藏申扎地区下二叠统昂杰组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安显银 张予杰 +1 位作者 朱同兴 张以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47-353,共7页
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西藏申扎地区下二叠统昂杰组可分为下段的砂质灰岩、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段和上段的灰黑色薄层状泥岩、页岩夹钙质粉细砂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系统采集了24件昂杰组灰岩段C-O同位素样... 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研究,西藏申扎地区下二叠统昂杰组可分为下段的砂质灰岩、微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段和上段的灰黑色薄层状泥岩、页岩夹钙质粉细砂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亚丁斯克期—空谷期。系统采集了24件昂杰组灰岩段C-O同位素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昂杰组样品δ13C最大值为6.312‰,最小值为4.032‰,平均值为5.794‰;δ18O最大值为-1.785‰,最小值为-7.476‰,平均值为-4.494‰。无机碳同位素的变化存在一次缓慢的正向偏移,这与早二叠世中晚期冈瓦纳北缘冰川作用及陆生植物大规模繁衍有很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同位素 昂杰组 申扎地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申扎早二叠世碳酸盐岩的极低碳稳定同位素及其冷泉指示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显银 张予杰 朱同兴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0-425,共6页
极低碳稳定同位素是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古冷泉及其甲烷释放事件的关键证据,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有关二叠纪冷泉活动的直接证据报道。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西藏地区拉萨地块早二叠世碳酸盐岩的极低碳同位素数据,δ13CV-PDB值最低可达-34.69‰,... 极低碳稳定同位素是识别地质历史时期古冷泉及其甲烷释放事件的关键证据,目前,世界范围内尚无有关二叠纪冷泉活动的直接证据报道。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西藏地区拉萨地块早二叠世碳酸盐岩的极低碳同位素数据,δ13CV-PDB值最低可达-34.69‰,碳、氧稳定同位素呈现较好的负相关性,指示为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成因。该碳酸盐岩发育于西藏申扎地区下二叠统昂杰组上段(碎屑岩段),以透镜状碳酸盐岩夹层及碳酸盐质胶结结核产出,可见方解石结晶扇,其碳同位素普遍较结核中碳酸盐胶结物更贫13C。推测研究区存在早二叠世古甲烷冷泉渗漏活动,其成因可能与冈瓦纳冰期后温暖海水导致的海洋甲烷水合物藏的失稳释放有关。作为研讨地质历史时期水合物-冰期反馈模型的重要实例,本研究对进一步探讨冰期海平面变化、古海洋化学、古生态和古气候等特殊环境变化事件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申扎 早二叠世 碳酸盐岩 极低碳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成伟 安显银 +1 位作者 罗清园 徐少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6-42,共7页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利用每...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利用每个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地震相,得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2个三级层序中,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SQ2中高水位体系域在元坝X井中较元坝22井更为发育;礁滩主要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海侵体系域中虽也有生长,但是规模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沉积相 古地貌 地震相 长兴组 元坝地区 四川
下载PDF
西藏申扎县买巴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予杰 刘伟 +2 位作者 朱同兴 安显银 廖忠礼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60,共11页
对中冈底斯带北部申扎县买巴地区广泛分布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获得其中的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110.8±0.9)Ma和(111.0±1.1)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应该... 对中冈底斯带北部申扎县买巴地区广泛分布于石炭—二叠纪地层中的中、酸性侵入岩进行了研究,获得其中的花岗岩和石英二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110.8±0.9)Ma和(111.0±1.1)Ma,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其应该为同一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其总的地球化学特征是SiO2含量较高,而且均为铝质过饱和(A/CNK=1.05~1.38),并且富集Al、Th、LREE等元素,其中Th丰度为14.8× 10-6~ 28.4× 10-6,暗示它们很可能与中上地壳物质有关;与上部陆壳及中冈底斯带110 Ma时地壳物质发生脱水重熔形成的则弄群酸性火山岩具有非常相似的蛛网图曲线,表明其可能为地壳物质脱水发生重熔有关.结合冈底斯带中北部地区广泛分布130~ 110 Ma则弄群、多尼组等火山岩分析,认为西藏申扎县买巴地区早白垩世110 Ma左右中、酸性侵入岩是班公湖—怒江洋盆南向俯冲消减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U-PB年龄 冈底斯带 石英二长岩 花岗岩 买巴
下载PDF
西藏申扎地区二叠系下拉组地层划分及其沉积(微)相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予杰 朱同兴 +1 位作者 张以春 安显银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3-284,共12页
重新测制并研究了西藏申扎地区扎扛-木纠错剖面的下拉组。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将下拉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段为灰白或紫红色中层状生屑灰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晚期至中二叠世罗德期;第二段为浅灰色至深灰色含珊瑚格架灰... 重新测制并研究了西藏申扎地区扎扛-木纠错剖面的下拉组。根据岩石地层及生物地层的研究,将下拉组划分为3个岩性段:第一段为灰白或紫红色中层状生屑灰岩段,时代为早二叠世空谷晚期至中二叠世罗德期;第二段为浅灰色至深灰色含珊瑚格架灰岩的生物碎屑灰岩段,时代为中二叠世沃德期至卡匹敦期;第三段为灰黑—深灰色中层或厚层状含燧石结核或条带的泥晶灰岩段,时代为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利用微相的方法,在下拉组的3个岩性段中识别出7种微相类型,并根据微相组合划分出台地边缘生屑滩、台地边缘生物礁、陆棚、局限台地等沉积(微)相。通过以上研究,认为下拉组从早二叠世空谷晚期至晚二叠世吴家坪期内连续沉积,沉积环境由开阔的碳酸盐台地环境过渡到较为封闭的局限环境,中、晚二叠世间不存在明显的地层及相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划分 沉积(微)相 下拉组 申扎 西藏
下载PDF
黔东北地区大塘坡组早期含锰沉积充填、岩相古地理与锰矿的关系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予杰 安显银 +3 位作者 刘石磊 高永娟 郑杰 桑永恒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07-626,共20页
黔东北地区是中国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重要富集区,而岩相古地理是沉积型锰矿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笔者根据松桃-江口地区南华系各组岩性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对清水江组、两界河组、铁丝坳组及大塘坡组进行细致的地层划分,在建... 黔东北地区是中国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重要富集区,而岩相古地理是沉积型锰矿最重要的控矿因素。笔者根据松桃-江口地区南华系各组岩性及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对清水江组、两界河组、铁丝坳组及大塘坡组进行细致的地层划分,在建立了本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沉积充填序列的同时,将本区沉积盆地划分为4个Ⅱ级盆地、12个Ⅲ级盆地以及11个次级(Ⅳ)聚锰盆地。在不同盆地内的大塘坡一段中识别出14种岩相类型,划分出2类沉积系、10类主要的岩相古地理单元,进而编绘了本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岩相古地理图。提出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背景下,研究区南华纪大塘坡早期沉积环境应属大陆边缘障壁海岸体系,属于典型的"大塘坡式"锰矿,与障壁后侧迅速沉降的深水局限盆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纪 大塘坡早期 沉积充填 岩相古地理 大陆边缘 障壁海岸体系 锰矿 地质调查工程 黔东北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区层控型铅锌矿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罗亮 张智勇 +2 位作者 张克信 骆满生 安显银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5-185,共11页
青藏高原古生代—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盆系演化和新生代高原急剧隆升的构造格局造就了层控型铅锌矿特定的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的分带性。在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内具有特征的成矿专属性和矿床类型。青藏高原及周缘层控型铅锌矿有多时代成矿... 青藏高原古生代—中生代复杂的多岛弧盆系演化和新生代高原急剧隆升的构造格局造就了层控型铅锌矿特定的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的分带性。在不同类型的构造单元内具有特征的成矿专属性和矿床类型。青藏高原及周缘层控型铅锌矿有多时代成矿的特点,寒武系和泥盆系是主要赋矿层位。古生代—中生代铅锌矿含矿层岩相古地理具有多样性,以台地相作为控矿优势相,尤其以白云岩作为容矿岩石的矿床居多。另外新生代地层作为主要容矿层之一,发育有大型甚至特大型的层控铅锌矿体,为低温热卤水运移充填矿床。推测青藏高原在新生代快速隆升是该类矿床富集成矿的重要控矿因素。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勘查的进展,这种新生代矿床将在该区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及周缘 层控型铅锌矿床 时空分布 岩性组合
下载PDF
青藏高原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综述 被引量:6
9
作者 朱同兴 冯心涛 +2 位作者 王晓飞 张予杰 安显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20年第3期59-71,共13页
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班公湖-双湖-怒江洋、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 遵循刘宝珺院士提出的"构造控盆、盆地控相"指导思想,在系统厘定地层格架和构造单元划分基础上,确定青藏高原巨型造山带晚三叠世构造-古地理从北往南依次发育:羌塘-三江多岛海、班公湖-双湖-怒江洋、冈底斯-喜马拉雅多岛海和若干次级构造-古地理单元。班公湖-双湖-怒江洋是分隔冈瓦纳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特提斯大洋,南羌塘地块是漂浮在特提斯大洋中的块体。本次重点对北羌塘前陆盆地和北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沉积相带展布和古地理进行了研究。造成两个盆地沉积序列及古气候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地质事件。构造事件决定了盆地性质,盆地性质又控制了沉积相带的空间展布。北喜马拉雅盆地位于冈瓦纳构造域,晚三叠世盆地基底南浅北深,继承了古生代构造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沉积,印支造山作用不发育;北羌塘盆地位于泛华夏构造域,晚三叠世发育印支挤压造山作用及其前陆盆地沉积记录。盆地分析研究表明,北羌塘南部江爱达日那和热觉茶卡等地下三叠统康鲁组底部均发现灰紫色中厚层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组成向上变细的海侵型地层结构,沉积相为滨岸三角洲;上三叠统土门格拉群沉积相为含煤盆地边缘三角洲。从沉积相展布型式和北东向古水流方向分析,三叠纪北羌塘沉积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羌塘中部双湖造山剥蚀区或"中央隆起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三叠世 沉积相 构造-古地理 青藏高原
下载PDF
藏东地区发现罕见的恐龙足迹群和古大象足迹群 被引量:2
10
作者 姚华舟 李炎桂 +11 位作者 Junaid Khan Asma Tahir 安志辉 赵赫 张磊 吕政艺 王向东 赵来时 王建雄 何垚砚 安显银 张仁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19-924,共6页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罕见的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频密共生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产于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沉积中;昌都市江达县雪集拉山发现古近纪大象足迹化石群,产于贡觉组湖相、三角洲相地层中.这两个化石群是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地质... 西藏昌都市卡若区发现罕见的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频密共生的恐龙足迹化石群,产于中侏罗世达布卡组滨湖相沉积中;昌都市江达县雪集拉山发现古近纪大象足迹化石群,产于贡觉组湖相、三角洲相地层中.这两个化石群是青藏高原中新生代地质演化的重要历史见证,对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和恐龙、古大象的迁徙、演化、古生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中侏罗世 大象足迹 古近纪 藏东地区
下载PDF
黔东北地区南华系两界河组CIA指数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杰 阳正熙 +3 位作者 刘石磊 安显银 桑永恒 马健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9年第1期50-59,共10页
化学蚀变指数(CIA)是判断源岩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通过分析黔东北地区苗哨溪剖面两界河组的CIA特征,为讨论其古气候特征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界河组CIA值介于55. 48~89. 33之间,均值为72. 49,除极个别数值为55. 48、89... 化学蚀变指数(CIA)是判断源岩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通过分析黔东北地区苗哨溪剖面两界河组的CIA特征,为讨论其古气候特征提供地球化学方面的依据。结果表明,两界河组CIA值介于55. 48~89. 33之间,均值为72. 49,除极个别数值为55. 48、89. 33之外,其它数值皆介于65~75之间,指示两界河组具有温暖湿润的古气候特征。通过综合分析两界河组岩石组合、沉积构造及古气候特征,认为两界河组为间冰期沉积。在此基础上,结合最新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认为其可与富禄组中上部进行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东北 南华系 两界河组 化学蚀变指数CIA
下载PDF
川藏铁路沿线西藏察雅县瓦约村古河道特殊地貌演化分析
12
作者 杨雨川 赵德军 +1 位作者 王启宇 安显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38-1047,共10页
瓦约村隶属于西藏昌都市察雅县,通过遥感解译可直观地观察到其特殊的河流地貌:"离堆山"与环状负地形。据调查,负地形内发现了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确定为古河道地貌类型。另外,在古河道下河口发现了特殊的河湖交汇相沉积,表明历... 瓦约村隶属于西藏昌都市察雅县,通过遥感解译可直观地观察到其特殊的河流地貌:"离堆山"与环状负地形。据调查,负地形内发现了典型的河流相沉积,确定为古河道地貌类型。另外,在古河道下河口发现了特殊的河湖交汇相沉积,表明历史上曾发生过堵江事件,为河流改道原因提供线索;同时推断当时的河流环境极其动荡,存在数次洪水期和间歇期,可能与末次冰期有关。结合遥感解译及地质背景,最终得出澜沧江瓦约村段河流演化模式。由于瓦约村位于中国川藏铁路规划沿线,工程地质意义重大,研究成果对于保障铁路工程的顺利进行及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河道 河流地貌 堵江事件 演化模式 川藏铁路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二叠系沉积环境及其演化特征——以四川古蔺芭蕉村剖面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秀平 王启宇 安显银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8-412,共15页
以四川古蔺芭蕉村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沉积特征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衍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与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对其地层、沉积环境与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为四川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研究与天然气勘探提... 以四川古蔺芭蕉村二叠系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沉积特征详细观测的基础上,利用岩石薄片鉴定、全岩X衍射分析、元素地球化学与碳、氧、锶同位素分析,对其地层、沉积环境与演化特征进行研究,为四川盆地二叠系沉积特征研究与天然气勘探提供基础资料。研究表明,四川古蔺芭蕉村地区从中二叠世的梁山—栖霞组沉积时期开始海侵,栖霞组由下向上水体先变深又变浅,呈缺氧—贫氧环境;茅口组底部又一次海侵,以继承栖霞组沉积环境为特征,在茅口组一段水体最深,向上逐渐变浅,呈缺氧—贫氧特征;龙潭组沉积水体最浅,氧化环境为主,局部呈还原环境;长兴组底部沉积水体最深,整体呈缺氧—贫氧特征,其碳酸盐岩沉积的海平面相对中二叠统应较浅。宏观上,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由东向西为碳酸盐岩缓坡逐渐向台地演化。茅口组三段发育大型的溶蚀孔洞和后期溶蚀缝洞,推测该区茅口组有可能形成岩溶缝洞型储层。长兴组的底部发育水体较深的台盆次相沉积,环台洼或台盆可能是礁滩发育的有利区。见大量的沥青质充填,考虑到川南地区二叠系发育富有机质的碳酸盐岩与黑色页岩及煤层,认为该区二叠系具备形成古油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缓坡 天然气勘探 二叠系 四川盆地
下载PDF
西藏色龙西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稳定碳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显银 张予杰 +2 位作者 朱同兴 张以春 袁东勋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848-2857,共10页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生物灭绝过程和原因一直是科学家关注和致力解决的关键古生物学问题之一.色龙西山剖面的牙形石分带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为认识该地区地层序列和沉积历史提供了新的证据.全岩碳同位素分析表明,在长兴阶与印度阶附近该剖面存在着碳同位素负偏,可以同我国华南多个剖面进行对比,揭示了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的碳同位素变化和生物灭绝模式具有全球对比性.新识别出的奥伦尼克阶底部(Neospathodus waageni带底部)碳同位素值大幅度负偏及之后的正偏,与华南等地的变化规律一致,反映了二叠纪末期到早三叠世长期的、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二叠系-三叠系 牙形石 色龙西山 生物地层 地球化学 地层学
原文传递
西藏聂拉木三叠系土隆群-曲龙共巴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安显银 张予杰 +3 位作者 朱同兴 张以春 袁东勋 李俊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64-2977,共14页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后,三叠纪海洋长期、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受到高度关注.基于牙形石、菊石生物时代及土隆地区三叠系全岩稳定碳同位素曲线,识别出6次负偏和5次正偏.其中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的N1-N4四次负偏和P1-P4四次正向... 古生代-中生代之交生物灭绝后,三叠纪海洋长期、复杂的生物和环境变化过程受到高度关注.基于牙形石、菊石生物时代及土隆地区三叠系全岩稳定碳同位素曲线,识别出6次负偏和5次正偏.其中早三叠世碳同位素的N1-N4四次负偏和P1-P4四次正向偏移过程,能与我国华南、日本等多个剖面进行对应,反映我国藏南所在的高纬度地区经历了与低纬度地区相同的全球碳循环异常.首次报道了土隆剖面识别出的晚三叠世卡尼期碳同位素负偏,其幅度达到3.3‰,可对应意大利、日本以及我国川西北地区和华南南盘江盆地所记录的卡尼期极端气候事件.中卡尼期温度升高,降雨量急剧增多,风化作用显著加强,陆源硅质碎屑输入增强,可能是土隆剖面岩性剧烈变化的环境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 三叠系 土隆群 曲龙共巴组 西藏 地层学
原文传递
洋板块地质与川藏铁路工程地质关键区带 被引量:45
16
作者 潘桂棠 任飞 +9 位作者 尹福光 王立全 王保弟 王冬兵 安显银 唐渊 刘函 王启宇 庞维华 徐波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293-2304,共12页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 首先解构了川藏铁路廊带不同区段工程地质差异性的复杂地质构造背景,简述了洋板块地质学的核心理念和科学意义,指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贯穿的7条洋壳俯冲消减增生杂岩带(蛇绿混杂岩带),伴随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均转化为新构造活动带、活动地震带、高地热活动带及地质灾害频发带,是川藏铁路攻坚克难的关键区带,也是认识理解不同地质背景区段构造岩石组合、不同变质程度、不同变形样式的有序或无序结构,并制约不同岩土力学特征和特殊不良地质体行为的切入口,是高质量高标准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质 俯冲增生杂岩带 工程地质 工程关键区带
原文传递
冈底斯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10
17
作者 吴旌 徐亚东 +3 位作者 安显银 孔令耀 罗亮 张克信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52-1064,共13页
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之间,其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岩浆演化史.将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层区划分为8个构造-地层分区,并分时段对各个分区的沉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了冈底斯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沉积... 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处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和班公湖-双湖-怒江对接带之间,其经历了复杂的沉积-岩浆演化史.将青藏高原冈底斯地层区划分为8个构造-地层分区,并分时段对各个分区的沉积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了冈底斯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与演化历史:冈底斯震旦纪由陆缘裂谷开始演化;晚古生代,前期以稳定宽阔的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与台盆,从石炭纪起,开始转化为伸展性质的裂陷大陆边缘,盆地类型主要为陆缘裂谷;中生代,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南与雅鲁藏布新特提斯洋向北双向俯冲,大部分区域早期处于隆升状态,中生代末期发育大型的岩浆弧带,盆地类型以弧间盆地和弧前盆地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 新元古代-中生代 沉积 构造 盆地演化
原文传递
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木纠错组诺利期牙形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俊 刘函 +3 位作者 黄金元 苟正彬 安显银 张士贞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957-2963,共7页
拉萨地块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前新生代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该时期的沉积充填序列及古地理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对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开展的详细地层和牙形石相关研究,在木纠错组上部发现了晚三叠... 拉萨地块晚二叠世-三叠纪地层的研究对认识青藏高原前新生代特提斯演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该时期的沉积充填序列及古地理环境尚未形成统一认识.通过对西藏昂仁县孔隆地区开展的详细地层和牙形石相关研究,在木纠错组上部发现了晚三叠世诺利期Epigondolella sp.牙形石分子,在下拉组顶部发现了时代跨越晚二叠统长兴阶和早三叠统印度阶的牙形石Hindeodus typicalis;从而将研究区木纠错组时代重新厘定为晚二叠世长兴期至晚三叠世诺利期,指示拉萨地块西部三叠纪应仍为连续的浅海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块 二叠纪 三叠纪 诺利期 木纠错组 地层学
原文传递
班公湖-双湖-怒江-昌宁-孟连新元古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被引量:8
19
作者 罗亮 安显银 +2 位作者 吴年文 王成刚 战虹宇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69-1184,共16页
在详细理清区内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了研究区内各沉积盆地岩石建造组合和时代依据,最后在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动力学观点的理论指导下,划分盆地类型,寻找盆地演化的时空规律,了解原-古特提斯大洋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通过... 在详细理清区内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整理和归纳了研究区内各沉积盆地岩石建造组合和时代依据,最后在板块构造学说和大陆动力学观点的理论指导下,划分盆地类型,寻找盆地演化的时空规律,了解原-古特提斯大洋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过程.通过归纳总结,将前新生代原-古特提斯大洋在该区的演化划分为与盆地演化对应的4个阶段.对研究区内的3个主要结合带的盆地演化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龙木错-双湖洋盆与昌宁-孟连洋盆都存在奥陶纪的具MORB性质的蛇绿混杂岩,并且二者均在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初发生弧-陆碰撞作用,说明二者可能共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古特提斯洋在研究区的残余.以班公湖-怒江洋盆为代表的残余古特提斯洋在早石炭世开始扩张并持续演化到早白垩世,它们代表了古特提斯洋盆的最终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古特提斯洋 地层格架 沉积 构造 盆地演化
原文传递
扬子东南缘两界河组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对Sturtian冰川作用的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永娟 张予杰 +3 位作者 安显银 刘石磊 郑杰 桑永恒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070-3081,共12页
扬子东南缘两界河组的岩性以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代表了长安冰期和古城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沉积,其沉积时限的厘定对认识华南Sturtian冰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碎屑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和U-Pb年代学研... 扬子东南缘两界河组的岩性以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代表了长安冰期和古城冰期之间的间冰期沉积,其沉积时限的厘定对认识华南Sturtian冰期地层的时空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碎屑锆石进行了系统的形态学和U-Pb年代学研究,大多数锆石为典型的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于740~900 Ma,另有少量古元古代和太古宙年龄,主要峰值为~760 Ma、~780 Ma、~800 Ma、~820 Ma和880~900 Ma.在两界河组底部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08±15 Ma,在上部获得最年轻的单颗粒锆石年龄为703±22 Ma,结合区域上相当地层渫水河组的顶部年龄(~690 Ma),认为黔东地区两界河组的沉积时代应在708~690 Ma之间.两界河组碎屑锆石U-Pb年龄谱记录了扬子陆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事件及早期地壳演化的信息,结合锆石形态认为其物质来源可能包括下伏新元古代岩浆岩及沉积地层、扬子西北缘和西南缘的基底岩石.研究区两界河组底部碎屑锆石年龄约束了江口间冰期沉积晚于~708 Ma,考虑到南华纪早期地层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盆地构造活动,不排除长安冰期沉积物在黔东地区局部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陆块 两界河组 碎屑锆石 江口冰期 间冰期 地质年代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