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首例iVDPVs病例粪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Ⅲ型iVDPVs VP1区基因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许文波 张勇 +14 位作者 严冬梅 赵月萍 冷红英 王东艳 赵蓉 李黎 陈晓琴 胡莹 祝双利 李崇山 温宁 安洪秋 李杰 严旭玲 梁晓峰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9-165,共7页
分析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曲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iVDPVs)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实验室编号为9230)12份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分离物中Ⅲ型VP1区的... 分析中国首例免疫缺陷疫曲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mmunodeficient 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iVDPVs)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实验室编号为9230)12份便标本中病毒血清型分布和分离物中Ⅲ型VP1区的基因特征。31个省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在2005年采用细胞培养、病毒分离和微量中和试验从5231例AFP病例中的293例的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其中从1例编号为9230的AFP病例发病2~150天的12份便标本中分离到17株脊灰病毒株,包括Ⅱ型12株,Ⅲ型5株。用PCR-RFLP和ELISA两种方法对送检的293例AFP病例中分离的病毒进行型内鉴定,VP1区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从9230号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的12株Ⅱ型为混合不同变异数目的Ⅱ型iVDPVs,5株Ⅲ型病毒为单一Ⅲ型iVDPVs;除9230号病例外未发现其它iVDPVs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VDPVs)。5株Ⅲ型iVDPVs的VP1基因和SabinⅢ相比有22~24个碱基突变,同源性为97.33%~97.56%,是中国至今发现变异最大的Ⅲ型VDPVs。9230号病例临床诊断为X-连锁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在中国首次发现的iVDPVs病例,该病例的病毒分离物中同时存在Ⅱ型和Ⅲ型iVDPVs,Ⅲ型iVDPVs在患者体内至少复制2.5年以上,iVDPVs病例的持续排毒已经给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山了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iVDPVs) VP1编码区 序列测定和分析
下载PDF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Ⅱ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变异株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崇山 张勇 +10 位作者 叶绪芳 王海岩 王东艳 祝双利 朱晖 安洪秋 李杰 严冬梅 许松涛 毛乃颖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中选取有聚集性的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贵州省3株、山东省2株),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贵州省3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SabinⅢ型病毒发生重组,重组区域在3A区(nt5343-5353);与疫苗株相比,Ⅱ型区域变异10个碱基,其中VP1区变异4个,与SabinⅡ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氨基酸同源性99.34%;Ⅲ型区域变异9个碱基。山东省2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共享16个突变位点,没有发生重组,与SabinⅡ型株相比,VP1区分别变异7个和4个碱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2%和99.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7%。上述5株病毒在重要的减毒位点nt481、nt2909均发生突变。此研究中5株病毒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但是共享nt481、nt2909、nt2992三个突变位点,这3个突变位点不在重组区域内,他们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病毒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脊灰疫苗病毒型间重组会增加病毒的毒力及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疫苗变异株 基因特征 序列测定和分析
下载PDF
我国首例iVDPV病例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勇 严冬梅 +8 位作者 王东艳 朱贞 刘中华 赵月萍 陈晓琴 祝双利 李崇山 安洪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4,共7页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 对分离于我国首例iVDPV病例的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特征进行了研究。随机选择CHN9230-F3-Ⅱ株为研究对象,将其VP1区RT-PCR产物连接到T载体上进行克隆,随机挑选45个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后获得45条VP1区核苷酸序列,这45条序列的VP1基因与昆明Ⅱ型疫苗株VP1基因差异13-24个核苷酸,变异率为1.44%-2.66%。45条序列在同源进化树图上分为3组,但都来源于CHN9230-F3-Ⅱ株,组成以优势株为主的相关突变株的病毒群,是典型的居群样存在形式。经RT-PCR后直接进行序列测定,并根据序列图中优势峰判读结果得到的CHN9230-F3-Ⅱ株核苷酸序列位于序列数量最多的第2组中,然而没有任何一条序列与之完全相同,说明它可能并不能代表具体的某一种序列,而只能是代表主序列具有的一般特征。3个组中的核苷酸序列与Ⅱ型疫苗株相比平均变异率分别为97.50%、97.93%和98.31%,根据脊灰病毒的进化率和3个组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变异率推测,患者共5次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史中的前3次OPV中的Ⅱ型疫苗病毒存活下来,依照疫苗接种顺序,分别形成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病毒居群样存在形式。我国Ⅱ型iVDPV以复杂的居群样形式存在,由于其进化速率较快并且感染了免疫缺陷患者,使其在该患者体内形成了持续性感染,它已经并可能将在更长的时间内在患者体内持续存在,一旦将来我国停止使用OPV后,iVDPV病例长期持续向外环境中排毒将对我国“维持无脊灰”带来严峻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 免疫缺陷 居群样
下载PDF
急性弛缓性麻痹聚集病例病原毒力和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立 张礼璧 +10 位作者 赵蓉 张勇 祝双利 王东艳 安洪秋 朱晖 侯晓辉 严冬梅 秦明晖 清水博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21-425,共5页
为探索脊灰病毒型内重组、位点突变等分子特征与神经毒力的关系,对2002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聚集病例的分离病毒株进行了转基因小鼠(PVR-Tg21 mice)神经毒力实验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 为探索脊灰病毒型内重组、位点突变等分子特征与神经毒力的关系,对2002年6月四川省攀枝花地区发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聚集病例的分离病毒株进行了转基因小鼠(PVR-Tg21 mice)神经毒力实验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显示:所测4株分离病毒(均为Ⅱ型脊灰病毒)神经毒力没有明显升高。4株病毒基因全长都是7 439bp,编码区翻译的氨基酸全长2 207aa。4株病毒的VP1区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6208和6235c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Ⅲ型脊灰病毒在3A区重组而来,6209和6236两株病毒是由Ⅱ型和Ⅰ型脊灰病毒在2C区重组而来。4株病毒在5'非编码区nt481和VP1区的nt2 909两个强减毒位点都发生回复突变,6209和6236两株病毒重组的SabinⅠ的重要减毒位点nt6 203亦发生回复突变。结合神经毒力实验和序列分析结果可以确定脊灰病毒的型别间的重组与神经毒力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可以推论SabinⅢ的nt5 832,SabinⅡ的nt1 450和nt2 386这3个位点可能是毒力相关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毒力 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AFP聚集病例
下载PDF
重新评价G-480位点变异对I型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神经毒力的影响
5
作者 张勇 严冬梅 +6 位作者 王东艳 赵蓉 张大勇 叶绪芳 祝双利 安洪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在对分离于中国贵州省的9株I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s)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已知最重要的决定病毒神经毒力的位点G-480和U-525并没有发生回复野生型突变;另外一些已知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如A-2438、A-2795、... 在对分离于中国贵州省的9株I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s)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已知最重要的决定病毒神经毒力的位点G-480和U-525并没有发生回复野生型突变;另外一些已知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如A-2438、A-2795、C-6203和G-7441等均已经发生了回复野生型突变。根据核苷酸序列的不同,从9株I型cVDPVs毒株中选取5株病毒感染转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的小鼠进行神经毒力实验,发现它们的神经毒力都有所升高,其中CHN8184株和CHN8229-1.1株的神经毒力已经十分接近P1/Mahoney株,CHN8229-1.1株、CHN8229-2株和CHN8229-3株神经毒力依次递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它们的全基因组中分别只有7个和2个核苷酸的差异,而毒力却相差很多,提示有新的未鉴别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的存在。对这些毒株5′非编码区(5′NCR)的第V结构域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它们的二级结构很稳定。在G-480位点没有发生回复突变的情况下,部分毒株的神经毒力已经非常接近P1/Mahoney的水平,提示先前的研究中关于G-480突变对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神经毒力的作用可能被估计过高,G-480位点不是唯一重要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可能多个核苷酸联合突变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要真正全面了解P1/Sabin株的减毒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 G-480位点 神经毒力
下载PDF
高滴度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获得途径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礼壁 安洪秋 江永珍 《病毒学报》 CAS 1985年第3期217-223,共7页
为探索获得能分泌较高价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途径,比较了用不同免疫方法得到的小鼠脾细胞制备杂交瘤,对其产生有效瘤和高价抗体分泌瘤的影响。用不使小鼠致病的病毒(如NDV)或巳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时,以较高浓度加佐剂、长间隔(30天... 为探索获得能分泌较高价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途径,比较了用不同免疫方法得到的小鼠脾细胞制备杂交瘤,对其产生有效瘤和高价抗体分泌瘤的影响。用不使小鼠致病的病毒(如NDV)或巳灭活的病毒作为抗原时,以较高浓度加佐剂、长间隔(30天)、多次免疫效果较好。用能使小鼠感染的病毒作为免疫原时,以活病毒的亚致死剂量感染小鼠,取其脾细胞制备杂交瘤,效果最理想。有效杂交瘤产率高,分泌高效价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也多。探讨了从免疫方法着手,定向研制高价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细胞系 单纯疱疹病毒 鸡新城瘟病毒
下载PDF
2007年内蒙古一起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勇 南立娟 +7 位作者 武桂森 檀晓娟 徐冬冬 顾苏仪 祝双利 严冬梅 安洪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9-165,共7页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暴发了一起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大多出现发热症状,在手、足、口腔和臀部等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幼儿为主,暴发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从28名住院儿童采集了23份...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暴发了一起手足口病疫情,患者大多出现发热症状,在手、足、口腔和臀部等一个或多个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患者以5岁以下散居幼儿为主,暴发过程中有一个明显的发病高峰。从28名住院儿童采集了23份粪便标本和6份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共分离到了15株肠道病毒,其中9株鉴定为人肠道病毒71型(HEV71,分离率为31.03%),1株鉴定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结合分析这起暴发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EV71可能是引起这起HFMD暴发的主要病原体。9株HEV71分离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高于99.4%和99.0%,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同源性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这起疫情中分离到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而C4基因亚型自1998年首次在广东省深圳市报道以来,一直在我国持续流行,是中国大陆HEV71流行的优势基因亚型,提示C4基因亚型HEV71在中国大陆可能有较广泛的分布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流行病学 分子进化分析 C4基因型
原文传递
宁夏地区2008年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王东艳 陈慧 +7 位作者 严冬梅 张勇 安军静 马江涛 祝双利 马学旻 安洪秋 许文波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4-908,共5页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2008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暴发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宁夏地区2008年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CVA16,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2008年引起手足口病(HFMD)暴发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宁夏地区2008年HFMD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CVA16,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根据VP1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其他省份以及国际报道的CVA16株序列(来源于基因库)构建基因亲缘关系树.结果 共分离到70株CVA16,其在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8%~100.0%和98.9%~100.0%.亲缘进化树显示全部CVA16株可分为A和B两个基因型,B基因型又可分为B1和B2两个基因亚型.宁夏地区CVA16全部属于B1基因亚型,同时包含B1a和B1b两条进化分支,提示存在两大传播链.结论 宁夏地区分离的CVA16株与国内其他地区CVA16株类似,有B1a和B1b两个进化分支在共同循环,且与周边国家和地区流行的CVA16在基因亲缘关系和流行时间关系上都很接近,存在共同进化和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B1基因亚型 进化分支
原文传递
中国2007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被引量:17
9
作者 祝双利 王东艳 +6 位作者 张勇 李杰 严冬梅 朱晖 安洪秋 陈立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6期528-533,共6页
目的通过对2007年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 目的通过对2007年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实验室网络的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上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Labot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实验室网络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2007年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共收集了4984例AFP病例的9771份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5%。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28d内完成病毒血清型定型的及时率为94.8%。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214例,分离率为4.29%;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471例,分离率为9.45%。2007年NPL收到脊灰实验室网络送检的316份PV阳性分离物,由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型内鉴定的试剂供应短缺,因此对PV型内鉴定改为直接进行VP,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所以调整之前仅对10株I型PV、14株Ⅱ型PV进行了EusA型内鉴定;对14株PV进行了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型内鉴定;对其余的397株单血清型PV进行了VPt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在山东省的2例AFP病例中,分离到3株I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s),但不属于循环的VDPVs(cVDPVs);在山西省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2株I型VDPVs;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例AFP病例中分离到1株Ⅰ型VDPV。2007年NPL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考核;31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与NPL相同的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12个省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认证考核。NPL对5个省送检的334份原始粪便标本进行了复核,PV的符合率为99%~100%,NPEV的符合率为88.0%~92.7%。结论2007年中国脊灰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中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实验室网络监测系统敏感有效,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实验室网络 运转 监测
原文传递
利巴韦林注射液在细胞水平上抑制EV71病毒复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燕 朱贞 +4 位作者 祝双利 安洪秋 杨朝晖 郭学斌 许文波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横纹肌肉瘤传代细胞(RD.A细胞)复制的抑制作用和体外灭活作用。方法使用在2008年4月安徽阜阳疫情中分离到的EVT1病毒,通过三种体外细胞实验:药物在细胞中抑制EVT...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横纹肌肉瘤传代细胞(RD.A细胞)复制的抑制作用和体外灭活作用。方法使用在2008年4月安徽阜阳疫情中分离到的EVT1病毒,通过三种体外细胞实验:药物在细胞中抑制EVT1病毒复制的药效测定实验;药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药物体外对EV71病毒的灭活作用的药效测定实验。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对EV71病毒感染横纹肌肉瘤传代细胞(RD—A细胞)中所起的作用。结果在利巴韦林注射液在细胞中抑制EVT1病毒复制的药效测定实验中,1:640利巴韦林注射液稀释度组较病毒对照组延迟病变出现2d,细胞生长未受到影响。在药物对细胞的保护作用实验中,1:8利巴韦林稀释度组较病毒对照组延迟病变出现4d。在利巴韦林注射液药物体外对EV71病毒的灭活作用的药效测定研究中,1:40稀释度组较病毒对照组延迟病变出现2d,而细胞生长未受到影响。结论利巴韦林注射液在体外有抑制EVT1病毒复制和部分灭活病毒的作用;并有一定的保护细胞抑制EV71病毒感染的作用。本研究对于临床上EV71感染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属 利巴韦林 体外研究
原文传递
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需要与手足口病进行鉴别 被引量:5
11
作者 祝双利 刘建锋 +12 位作者 孙强 李静 李晓嫘 张勇 陈瑛 温小云 严冬梅 黄国虹 张宝敏 张波 安洪秋 李慧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5-420,共6页
对2008年在甘肃省发生的一起疑似手足口病(HFMD)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流行进行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明确引起这起传染病流行的病原体。从4名发热出疹患者采集的8份临床标本中(每个患者采集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首先将临床标本接种到RD和HE... 对2008年在甘肃省发生的一起疑似手足口病(HFMD)的发热出疹性疾病的流行进行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明确引起这起传染病流行的病原体。从4名发热出疹患者采集的8份临床标本中(每个患者采集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首先将临床标本接种到RD和HEp-2细胞上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阳性的标本提取病毒核酸,然后使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进行人肠道病毒(HEV)核酸的检测。对HEV检测结果阴性的标本采用序列非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SISPA)进行"未知病原体"的鉴定。分离到的6株病毒均鉴定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结合分析这起流行中患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HSV-1是引起这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的病原体。6株HSV-1的gG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较小,同源性分别高达98.8%和97.9%,说明这起疫情是由同一个病毒传播链引起的。HSV-1等病毒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需要与HFMD进行鉴别诊断,由于仅从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资料上判断引起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病原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必须依赖于实验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出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 序列非依赖的单引物扩增技术 单纯疱疹病毒1型 A基因型
原文传递
2007年北京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病原与分子进化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丽新 张勇 +5 位作者 李洁 窦相峰 严冬梅 祝双利 安洪秋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51-256,共6页
2007年北京市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为鉴定引起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采集北京市门诊就诊的AHC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共57份,使用PCR或RT-PCR法分别检测临床标本中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 2007年北京市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AHC)疫情。为鉴定引起这次疫情的致病病原体,采集北京市门诊就诊的AHC患者眼结膜拭子标本共57份,使用PCR或RT-PCR法分别检测临床标本中腺病毒、人肠道病毒70型(Human Enterovirus 70,HEV70)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oxsackievirusA24 variant,CVA24v)的基因,其中有38份检测结果为CVA24v阳性,阳性率为66.7%,而腺病毒和HEV70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说明引起本次AHC流行的病原体是CVA24v。使用HEp-2细胞共分离到9株病毒,通过分子定型均鉴定为CVA24v,对9株CVA24v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后,发现除0744/BJ/CHN/2007株之外,其它8株在全长VP1区核苷酸水平和氨基酸水平上差异都很小,同源性分别大于99.6%和100.0%,而0744/BJ/CHN/2007株与其它8株CVA24v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8%~97.2%和99.7%。进化树图显示,2007年北京CVA24v分离株与基因群I中的代表株聚为一簇,代表了基因群I中的第四和第五进化分支,说明本次流行至少存在两个传播链。相对于CVA24v的3C区而言,VP1区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更为严谨的靶序列,加强对CVA24v的血清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和研究,了解CVA24v的基因特征和分子进化,对预防和控制CVA24v在中国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 分子进化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2007~2015年细胞敏感性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东艳 张勇 +5 位作者 安洪秋 严冬梅 朱晖 李晓嫘 许文波 祝双利 《中国疫苗和免疫》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8-142,124,共6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Chinese Poliomyelitis Laboratory Network,CPLN)2007年4月~2015年4月连续的细胞敏感性(Cell Sensitivity,C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其在脊...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Chinese Poliomyelitis Laboratory Network,CPLN)2007年4月~2015年4月连续的细胞敏感性(Cell Sensitivity,CS)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其在脊灰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全国脊灰实验室网络中所有实验室统一使用96孔微量板病毒滴定法在L20B细胞和RD细胞上对三个型别的脊灰病毒的敏感性进行检测。结果从2007~2015年,在CPLN中,有30个省级脊灰实验室已开展CS监测并按时向国家脊灰实验室上报结果,目前西藏由于实验室条件所限尚未开展CS监测。八年间的CS监测结果显示30个省级脊灰实验室的实验室质量控制(LQC)株滴度均在正常范围±0.5 logCCID_(50)/0.1ml波动。结论 2007~2015年CPLN中各个实验室所用的L20B和RD细胞对脊灰病毒敏感性处于正常范围内,细胞系状态稳定,对三个型别的脊灰病毒均敏感。CS监测作为CPLN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保证了实验室检测脊灰病毒的敏感性,为从细胞中扩增出低滴度的脊灰病毒提供了保障,对输入脊灰野病毒或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细胞敏感性监测 实验室质量控制株
原文传递
2008年人肠道病毒71型的多个传播链在甘肃省流行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勇 刘建锋 +6 位作者 王东艳 赵晓虹 严冬梅 祝双利 安洪秋 郭学斌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研究2008年中国甘肃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集甘肃省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对阳性病毒分... 目的研究2008年中国甘肃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采集甘肃省门诊就诊的HFMD患者粪便、疱疹液、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然后对阳性病毒分离物进行HEV71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随机选取20株HEV71阳性分离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与其它38株各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HEV71代表株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结果20株甘肃省HEV71分离株,与1998年以来在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分离的HEV71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都较高,尤其与2008年中国流行的HEV71同源性最高,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支,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但20株HEV71之间在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有一定差异,同源性分别为92.5%~100.0%和96.9%~100.0%。在亲缘进化树中显示,这些HEV71分离株处在不同的簇中,表现为20株HEV71分离株至少属于7条病毒传播链。结论2008年甘肃省流行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C4b进化分支,并且存在多个传播链。它们与2008年中国其它省流行的HEV71在基因亲缘关系和流行时间关系上都很接近,说明甘肃省HEV71不是独立进化的,而是与中国流行的HEV71在共同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人肠道病毒71型 传播链 分子进化 C4基因亚型
原文传递
山东省2007年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15
作者 檀晓娟 李崇山 +17 位作者 纪峰 张勇 祝双利 王海岩 张玉军 严冬梅 朱晖 陈立 王东艳 姬奕昕 徐爱强 王显军 李岩 唐浏英 毛乃颖 朱贞 安洪秋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目的阐明引起山东省2007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对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分离到的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 目的阐明引起山东省2007年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基因特征。方法对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分离到的EV71,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从山东省2007年HFMD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到50株EV71。根据VP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与EV71其它基因型和亚型参考株建立亲缘性关系树,50株病毒与C4亚型代表株聚为一簇。对其中的17个代表株进行VP1编码基因全序列测定,根据VP1全基因序列构建亲缘性关系树,17个代表株与C4亚型仍然聚为一簇,与C4亚型代表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3%~93.8%。结论引起山东省2007年HFMD的EV71均为C4亚型,但与中国大陆以往分离的C4亚型毒株有较大差异,提示C4亚型毒株在中国大陆传播了较长时间,有多个不同分支的C4亚型毒株曾在中国大陆流行。应加强对引起HFMD的EV71作分子流行病学监测,阐明现阶段流行的EV71基因型别和基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 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鉴定脊髓灰质炎病毒方法的评估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严冬梅 朱晖 +5 位作者 安军静 王冬艳 祝双利 安洪秋 张勇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0年第2期105-109,共5页
目的在中国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virus(PV)Laboratory Network,PLN]中,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PV进行... 目的在中国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virus(PV)Laboratory Network,PLN]中,首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RT-PCR)对PV进行鉴定,并对该方法进行应用评估。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研发的rRT-PCR法,对中国PLN既往分离的10株PV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和疫苗衍生PV(Vaccine-derived PV,VDPVs)筛选,并将检测结果与毒株的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株PV rRT-PCR的结果与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不能完全相符,rRT-PCR无法鉴别10株PV中的5株Pre(前)-VDPVs,并且漏检了山西省2007年发现的1株Ⅰ型VDPV。结论作为WHO推荐使用的新型ITD方法,rRT-PCR法是否适用于中国PLN,还有待大样本PV rRT-PCR法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脊髓灰质炎病毒 型内鉴定
原文传递
脊髓灰质炎病毒细胞系敏感性实验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6
17
作者 王东艳 赵蓉 +6 位作者 安洪秋 祝双利 张勇 严冬梅 朱晖 李杰 许文波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6期431-434,共4页
目的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制备国家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株(China Sabin Master Reference,CSMR)和用于脊灰实验室网络的中国Sabin参考株(China Sabin ... 目的评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制备国家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株(China Sabin Master Reference,CSMR)和用于脊灰实验室网络的中国Sabin参考株(China Sabin Test Reference Strain;CSTRS),提供给省级CDC脊灰实验室用于其对所使用的RD-A、L20B细胞系的敏感性评价。方法96孔微量培养板滴定法。结果国家脊灰实验室CSMR 3次独立的细胞敏感性实验结果的滴度波动在±0.5log10,同时用英国国家生物标准品与控制样品研究所(NIBSC)提供的已知滴度Sabin脊灰病毒参考株(NIBSC原始株)作平行对照,NIBSC原始株3次滴度结果与其本身提供的参考值相比较,其滴度波动也均在±0.5log10。结论通过NIBSC原始株3次滴度结果作平行对照,证实中国CSMS结果符合实验要求,国家脊灰实验室的内部CSMR结果有效;从而制定了国家脊灰实验室质量控制参考株的滴度参考值,表明国家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的敏感性未下降,实验程序无误。CSTRS可作为标准株分发到省级CDC脊灰实验室用于进行细胞系敏感性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细胞系敏感性实验 质量控制参考株 中国疫苗参考株
原文传递
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被引量:12
18
作者 王东艳 祝双利 +7 位作者 张勇 朱晖 张波 李晓嫘 严冬梅 安洪秋 檀晓娟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4年第3期216-221,215,共7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为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 目的通过对中国2012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其运转情况,为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总结PLN运转中的质量控制,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中国2012年PLN共收集了6163例AFP病例的12 204份粪便标本,14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6%,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2.1%。按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试验结果28d内及时反馈率为99%。2012年,在11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离率为2.10%(116/5534);在680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为12.29%(680/5534)。2012年,NPL收到PLN送检的283株PV,对375株单血清型PV采用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型内鉴定(Intratypic Differentiation,ITD),发现7例(共计25株)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VDPV),其中Ⅰ型2株,Ⅱ型16株,Ⅲ型7株,未发现野生型(Wild Type)PV(WPV)。2012年,NPL收到环境监测送检的314株PV,全部采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进行ITD,在山东省发现1株VDPV。2012年8月,NPL作为WHO西太平洋区脊灰参比实验室接受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的年度现场认证;2012年10月,NPL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2月,又以满分通过了WHO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第一次职能考核。在中国PLN中,有1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评估认证;22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以满分的成绩通过了荧光定量PCR和VDPV筛查的职能考核。2012年10月9日,WHO通过对中国AFP病例监测质量和结果的评估,宣布中国重新恢复无脊灰状态。结论 2012年,PLN运转正常、敏感有效,在AFP病例和环境监测中未发现WPV,为中国恢复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评价 恢复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原文传递
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鉴定和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严冬梅 祝双利 +8 位作者 张勇 王东艳 安洪秋 李爱英 杨建芳 温宁 李黎 唐牛良明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描述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基因特征,分析该VDPV的来源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山西省2007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采集的双份... 目的描述山西省2007年Ⅰ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的基因特征,分析该VDPV的来源及对当地维持无脊灰的影响。方法对山西省2007年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采集的双份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CHN11061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与国内外报道的其它Ⅰ型VDPV构建亲缘进化树。结果从该AFP病例的双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2株Ⅰ+Ⅱ+Ⅲ混合型脊灰病毒,其中Ⅰ型毒株的VP1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PⅠ/赛宾(Sabin)疫苗株相比变异率≥1.0%,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鉴定为Ⅰ型VDPV。VP1编码区基因进化树图表明,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与国内外至今发现的其它VDPV进化距离较远,是新发现的VDPV,不属于循环着的(Circulating)VDPV(cVDPVs),同时无证据证明患儿为免疫缺陷患者,因此将这2株VDPV归类为Ⅰ型未分类的(Ambiguous)VDPV(aVDPV)。结论结合山西省2007年Ⅰ型VDPV的基因特征和当地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覆盖率情况,推测在当地存在1例免疫缺陷患者,由他/她长期携带并向外排泄变异的脊灰病毒,引起了山西省2007年VDPV感染事件。在脊灰消灭后期,应加强对可能存在的长期排毒者的发现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VP1编码区 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2008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祝双利 朱晖 +7 位作者 严冬梅 张勇 王东艳 安军静 安洪秋 檀晓娟 陈立 许文波 《中国疫苗和免疫》 CAS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8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 目的通过对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08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y Network,PLN)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估PLN运转情况,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分析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上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2008年全国PLN共收集了5166例AFP病例的10116份粪便标本,14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3%,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9.6%。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第4版《脊灰实验室手册》的要求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分离结果28d内反馈及时率为94.9%。2008年从189例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分离率为3.72%;597例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1.74%。2008年NPL收到PLN送检的251份PV阳性分离物,对318株单血清型PV采用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与分析的方法进行型内鉴定,均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2008年NPL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WHO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和现场认证考核;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与NPL相同的盲样标本的能力验证;13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参加并通过了WHO的实验室现场评估考核。结论2008年PLN运转正常、敏感有效,中国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 中国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 运转 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