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D1和P-ERK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安淑香 雷丽 赵丹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22期26-30,共5页
目的:研究LAD1和P-ERK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AD1和P-ERK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及其导管原位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另选取同... 目的:研究LAD1和P-ERK蛋白在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LAD1和P-ERK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0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及其导管原位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另选取同期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及其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并比较LAD1和P-ERK蛋白在癌旁正常、导管原位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AD1和P-ERK的表达。分析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AD1和P-ERK表达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LAD1和P-ERK表达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AD1和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浸润性导管癌患者LAD1蛋白和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大小及ER、PR表达情况者LAD1蛋白和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LAD1和P-ERK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LAD1表达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6.0%低于LAD1阴性患者的90.0%(P<0.05)。P-ERK表达阳性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为67.9%低于P-ERK阴性患者的91.7%(P<0.05)。结论:LAD1和P-ERK的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协同发挥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D1 P-ERK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下载PDF
DCLK1和Snai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安淑香 雷丽 +1 位作者 孙硼朋 徐锦江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1年第7期1161-1164,共4页
目的研究DCLK1和Snai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LK1和Snail在6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DCLK1和Snai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 目的研究DCLK1和Snai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DCLK1和Snail在60例三阴性乳腺癌及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DCLK1和Snai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53.3%,癌旁正常组织中DCLK1和Snail的表达率为10%、6.7%。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DCLK1和Snail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组织学分级越高,DCLK1和Snail的表达率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Ⅲ+Ⅳ期患者高于Ⅰ+Ⅱ期患者。DCLK1和Snail在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DCLK1和Snail均有表达,DCLK1可能调节Snail通过EMT促进侵袭、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LK1 SNAIL 三阴性乳腺癌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p-p38和SIAH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安淑香 孙硼朋 +2 位作者 龙振海 雷丽 牛蕾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目的:研究p-p38和SIAH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SIA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检测10例癌旁组织中p-p38... 目的:研究p-p38和SIAH2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SIAH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并分析两者相关性;检测10例癌旁组织中p-p38和SIAH2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p38及SIAH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5%和60.0%, p-p38和SIAH2表达存在正相关(r=0.330,P<0.05)。癌旁组织中两种蛋白仅有少量点状表达。p-p38蛋白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SIAH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p38和SIAH2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38 SIAH2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Doublecortin样激酶1在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安淑香 孙硼朋 +2 位作者 赵丹 雷丽 刘景涛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结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结肠腺瘤、60例结肠癌及20例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DCLK1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DC... 目的研究Doublecortin样激酶1(DCLK1)在结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结肠腺瘤、60例结肠癌及20例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DCLK1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DCLK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DCLK1在结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结肠腺瘤组织、结肠癌组织及结肠癌转移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70.0%、65.0%和60.0%。结肠癌组织中DCLK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DCLK1的过表达可能在结肠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cortin样激酶1 结肠癌 肿瘤干细胞 免疫组化
下载PDF
LAD1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安淑香 孙硼朋 徐锦江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研究LAD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8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中LAD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 目的研究LAD1蛋白在结直肠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0例结直肠腺瘤、80例结直肠癌及20例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中LAD1蛋白的表达,分析结肠癌组织中LAD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LAD1在结直肠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结直肠癌组织及结直肠癌转移灶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40%、57.5%和70%。结直肠癌组织中LAD1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生存分析发现,LAD1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 LAD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肿瘤的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D1 结直肠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病理回顾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安淑香 赵丹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7期750-752,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最新文献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报告的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0例,通过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前大部分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术后活检... 目的初步探讨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并最新文献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报告的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20例,通过大体及组织学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术前大部分难以作出明确诊断,术后活检有利于证实,免疫组化对其诊断有帮助,但主要还是依据组织学形态特征。结论准确且规范的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肿瘤病理诊断对阑尾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 低级别黏液性肿瘤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p-p38和p-GSK31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7
作者 安淑香 董经宇 +1 位作者 宋敏 徐曼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529-532,F0002,共5页
目的 研究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p-GSK3β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 目的 研究磷酸化p38(p-p38)和磷酸化GSK3β(p-GSK3β)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p38和p-GSK3β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P-p38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p38及p-GSK3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67.5%.p-p38和P-GSK3β表达均为阳性36例,表达均为阴性14例,两者表达正相关(r=0.305.P〈0.05).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5),而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GSK3β和p-p38两种蛋白含最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结论 p-p38及P-GSK3β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38 p-GsK3 β 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大豆新品种开育12号选育报告
8
作者 李子升 李艳清 +3 位作者 安景峰 安淑香 齐国锋 杨威 《辽宁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开育12号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要点 适宜地区
下载PDF
SIAH2和HIF-1α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9
作者 安淑香 孙硼朋 +2 位作者 雷丽 甘畅 刘景涛 《肿瘤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研究SIAH2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SIAH2和HIF-1α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5例乳腺浸... [目的]研究SIAH2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SIAH2和HIF-1α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SIAH2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IAH2及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65%,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未见表达。SIAH2和HIF-1α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0,P<0.05)。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年龄无显著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IAH2和HIF-1α两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P均为0.00)。[结论]SIAH2及HIF-1α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AH2 HIF-1Α 乳腺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NSAIDS药萘普生钠通过ERK途径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
10
作者 李春杨 甄娟 +4 位作者 陈晓玲 徐曼 安淑香 孟媛 宋敏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1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萘普生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乳腺癌细胞促凋亡作用途径和方式。方法分别用0mmol/L、1mmol/L、5mmol/L和10mmol/L浓度的萘普生钠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后,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萘普生钠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该药物对乳腺癌细胞促凋亡作用途径和方式。方法分别用0mmol/L、1mmol/L、5mmol/L和10mmol/L浓度的萘普生钠处理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后,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BD FACScalibur)检测凋亡细胞,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处理组乳腺癌细胞中ERK及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MCF-7和MDA-MB-231细胞凋亡率随萘普生钠浓度的增大而增加(P<0.05),而在这两种乳腺癌细胞间无明显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萘普生钠浓度的增大,ERK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p-ERK的表达下降(P<0.05),同时药物浓度与p-ERK表达具有明显负相关。结论萘普生钠可能通过抑制ERK磷酸化途径,减少p-ERK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普生钠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乳腺癌 凋亡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硼朋 安淑香 吴秀民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8年第3期60-62,66,共4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氯吡格雷(泰嘉)联合...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40例,采用氯吡格雷(泰嘉)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双抗组60例,采用氯吡格雷(泰嘉)联合阿司匹林(拜阿斯匹灵)。比较两组治疗2d、7d、90d治愈率,用药前及7d后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2d、7d、90d有效率分别为70%、92.5%-97.5%,高于双抗组48.3%、80%~90%。两组治疗48h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凝血时间无明显变化,纤维蛋白原较双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TIA起效更快,效果好,安全性高。早期应用可防止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氯吡格雷 尿激酶 阿司匹林
原文传递
首剂不同剂量地西泮治疗癫痫持续状态效果分析
12
作者 孙硼朋 安淑香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第11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首剂不同剂量地西泮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80例,按照地西泮首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地西泮20 mg静脉注射,B组给予地西泮10 mg静... 目的 探讨首剂不同剂量地西泮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阜新市第五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80例,按照地西泮首剂给药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地西泮20 mg静脉注射,B组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结果 总有效率A组为88.1%、B组为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状态得到控制时间A组(16.73±3.72)min、B组(21.50±4.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给予地西泮20 mg首剂剂量治疗癫痫持续状态,起效更快,疗效更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药物治疗 地西泮 不同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