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患者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彦斌 郭召 +1 位作者 安纪龙 高文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07-2412,共6页
目的研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术后1周在CT图像上测量椎板... 目的研究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不同椎板开门角度对术后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术后1周在CT图像上测量椎板开门角度,将患者分为A组(<30°,33例);B组(30°~45°,43例);C组(>45°,31例)。通过VAS评分评价患者术后轴性疼痛程度,使用JOA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中,不同时间段C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患者JOA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着明显改善(P<0.05);术后共有4例(3.7%)出现C5神经根麻痹,各组间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C2-C7 Cobb角及颈椎活动度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获得良好的脊髓减压以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但会使颈椎活动度及曲度造成明显的丢失。术后颈部轴性疼痛的程度会随着开门角度过大而变得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成形术 椎板开门角度 轴性症状
下载PDF
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后迟发性脑脊液漏一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磊磊 冯彦斌 +2 位作者 安纪龙 张雄 高文山 《临床外科杂志》 2021年第6期541-542,共2页
病人,男,55岁。因车祸伤致双上肢麻木无力17天就诊。病人于2018年8月20日被车撞伤,当即意识丧志,当地医院诊断为颈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清醒后双上肢麻木伴痛觉过敏,经激素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上肢症状减轻,仍感双手麻木无力。门诊... 病人,男,55岁。因车祸伤致双上肢麻木无力17天就诊。病人于2018年8月20日被车撞伤,当即意识丧志,当地医院诊断为颈髓损伤,脊髓型颈椎病。清醒后双上肢麻木伴痛觉过敏,经激素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后上肢症状减轻,仍感双手麻木无力。门诊以脊髓型颈椎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收入院。体格检查:双侧压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阴性,右上肢肱三头肌、腕伸肌肌力减退,约Ⅳ级,左侧肌力正常。双侧肌张力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 脑脊液漏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二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 被引量:12
3
作者 邱小明 王亚朋 +6 位作者 胡志军 安纪龙 孙亚澎 丁文元 申勇 张为 张建锋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114-1120,共7页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家医院分别诊治的2例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例,26岁;女1例,34岁。2例均为L1.5,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家医院分别诊治的2例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例,26岁;女1例,34岁。2例均为L1.5,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单侧神经根病,第1次椎间孔镜术后症状均得到即刻缓解,但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VAS评分8分,平均术后再发时间1.5个月(1~2个月)。术后MRI均显示原手术区域T2加权像呈高信号(同脑脊液)、T1加权像呈低信号占位影,并与椎间盘内相通。结果1例行小切口部分椎板切除假性囊肿切除术,术中见暗红色囊性肿块,内含陈旧性血性液体;术后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髓核样组织,局部可见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内含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1例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术中见暗红色肉芽组织增生;术后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纤维结缔组织。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随访,MRI示原假性囊肿消失。结论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是椎间孔镜术后罕见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早期,MR检查可明确诊断;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微创经椎间孔与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亚朋 张为 +3 位作者 安纪龙 孙亚澎 丁文元 申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肥胖患者 LDH 的临床资料。患者 ...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腰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手术治疗的62例肥胖患者 LDH 的临床资料。患者 BMI 均≥28 kg/ m2。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2例患者分为 MIS-TLIF 组(30例)与 PLIF 组(32例)。术前2组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差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疼痛 VAS 评分、ODI、JOA、血清 CK 水平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与 PLIF 组相比,MIS-TLIF 组手术时间较长[(154±54)min vs (103±31)min,t′=4.489,P 〈0.01],但术中出血量较少[(134±20)mL vs (357±43)mL,t′=26.350,P 〈0.01],术后引流量较少[(48±13) mL vs (375±26)mL,t′=61.730,P 〈0.01],术后卧床时间较短[(4.8±1.3)d vs (8.7±2.9)d,t′=6.760,P 〈0.01]。与 PLIF 组相比较,MIS-TLIF 组术后第1、3、5天血清 CK 水平明显降低(P 值均〈0.01),术后第3天及3、6个月 MIS-TLIF 组腰背痛 VAS 评分低(P 值均〈0.01),术后3、6个月 MIS-TLIF 组 ODI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术后3、6个月 MIS-TLIF 组 JOA评分增加(P 值均〈0.01)。 PLIF 组有3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其中感染1例;MIS-TLIF 组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与传统 PLIF 手术相比,MIS-TLIF 术式治疗肥胖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又可以减少术后腰背痛及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肥胖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亚朋 张为 +3 位作者 安纪龙 张健 丁文元 申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报道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等。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诉左下肢疼痛、发胀、麻木20d,加重7d。入院后腰椎MRI... 目的报道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等。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诉左下肢疼痛、发胀、麻木20d,加重7d。入院后腰椎MRI示L4~5椎管占位。于2015年1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游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股四头肌肌力约Ⅳ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跟、膝腱反射阳性。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游离组织为变性髓核组织。结论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临床少见,其MRI常与囊肿、脓肿、肿瘤、血肿相混淆,极易造成误诊;增强MRI表现为“牛眼征”,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该病可采用保守、微创、开放手术治疗,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当出现急性马尾综合征时应积极行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游离 硬膜囊 马尾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