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安贸麟 范泽 +4 位作者 王庆奎 孙金辉 徐大为 郭永军 程镇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128-132,共5页
通过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在点带石斑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配制6组等氮(48%)等能(19 MJ/kg)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5组)分别用豆粕替代10%、20%、30%... 通过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对点带石斑鱼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评价豆粕替代鱼粉在点带石斑鱼实用饲料中的效果。配制6组等氮(48%)等能(19 MJ/kg)饲料,对照组(D0组)含65%的鱼粉,试验组(D1~D5组)分别用豆粕替代10%、20%、30%、40%、50%的鱼粉蛋白。720尾体质量(84±2. 5) g的点带石斑鱼被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上述6组饲料,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均在D_2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替代组(P <0. 05),饵料系数随着替代水平提高呈明显先下降再升高趋势,均在D_2组降至最低,且显著低于除D1组外的其余各组(P <0. 05)。豆粕替代鱼粉对肠道中的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 <0. 05)。各替代组的血清抗氧化能力基本无显著变化(P> 0. 05);在肝脏中D_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综上所述,从生长性能、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不受影响的角度考虑,点带石斑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不宜超过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豆粕 生长指标 消化指标 抗氧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浮萍水平对大正三色锦鲤TYR及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植元 魏东 +4 位作者 乔秀亭 白东清 范泽 李静辉 安贸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探究饲料中不同浮萍添加水平对大正三色锦鲤酪氨酸酶TYR以及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浮萍添加水平分别为0%、3%、6%、9%、13%、14%6种等蛋白(38.6%)饲料饲养大正三色锦鲤(42.19±1.32)g 8周,分别记为Diet 1(0/13)、... 为探究饲料中不同浮萍添加水平对大正三色锦鲤酪氨酸酶TYR以及黑素皮质素受体MC1R基因表达的影响,配制浮萍添加水平分别为0%、3%、6%、9%、13%、14%6种等蛋白(38.6%)饲料饲养大正三色锦鲤(42.19±1.32)g 8周,分别记为Diet 1(0/13)、Diet 2(3/10)、Diet 3(6/7)、Diet 4(9/4)、Diet 5(13/1)、Diet 6(14/0)。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10尾鱼。试验结果表明:(1)TYR基因在大正三色锦鲤的心脏、肝脏、眼睛、黑色皮肤、脑中均有表达,并且在脑、皮肤、眼睛中表达量相对较高;(2)各组织中TYR mRNA表达量随浮萍添加水平的升高均有一定波动,在皮肤与眼睛中,以Diet 6(14/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脑中,以Diet 3(6/7)组显著高于除Diet 6的其他各组(P<0.05);(3)皮肤与眼睛中MC1R mRNA表达量以Diet 6(14/0)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在脑中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不同浮萍添加水平促进大正三色锦鲤TYR以及MC1R基因表达,有利于鱼体黑色素沉积,因此选择Diet 6(14/0)组饲料投喂大正三色锦鲤最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萍 大正三色锦鲤 TYR基因 MC1R基因 黑色素
下载PDF
豆粕替代鱼粉并添加精氨酸对点带石斑鱼消化酶活性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陈思琦 程镇燕 +2 位作者 安贸麟 方珍珍 王庆奎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7-64,共8页
本试验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补充精氨酸对点带石斑鱼消化能力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设计20%、30%、40%3个豆粕替代水平和0%、0.5%、1%3个精氨酸添加水平,配置9种等氮等能(蛋白质为50%,能量为20 kJ/g)的试验饲... 本试验采用3×3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豆粕替代鱼粉并补充精氨酸对点带石斑鱼消化能力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设计20%、30%、40%3个豆粕替代水平和0%、0.5%、1%3个精氨酸添加水平,配置9种等氮等能(蛋白质为50%,能量为20 kJ/g)的试验饲料。选取1350尾初始体重为(47.91±3.54)g的点带石斑鱼随机分为9组,每组3个重复,每天两次饱食投喂,试验期为70 d。结果表明:双因素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点带石斑鱼前肠和后肠的蛋白酶活性、中肠的淀粉酶活性、后肠的脂肪酶活性、前肠和中肠的肌层厚度及皱襞高度(P <0.05),对肠道的上皮细胞宽度和黏膜下层厚度无显著影响(P> 0.05)。随着豆粕替代水平的提高,后肠的蛋白酶活性、皱襞高度先上升后下降,肌层厚度则显著降低;随精氨酸添加水平升高,前肠和中肠蛋白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氨酸添加量为0%时,后肠蛋白酶活性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0%豆粕替代组比20%替代组提高了85.1%,比40%豆粕替代组提高了174%;后肠黏膜下层厚度、肌层厚度、皱襞高度随着精氨酸添加量水平升高均显著上升,最高值均发生在1%精氨酸添加组,与0.5%添加组无明显差异(P> 0.05),较0%添加组分别提高29.4%、16.4%、6.8%(P <0.05)。综上所述,当豆粕替代水平不超过30%,精氨酸添加量为0.5%~1%时,对点带石斑鱼较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 点带石斑鱼 豆粕 消化酶 肠道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