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5~2014年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被引量:
1
1
作者
范钦达
沙建军
+3 位作者
安金生
黄浩
林珑
谢劲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6年第2期108-109,73,共3页
目的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
目的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村连续10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病例、未查出阳性耕牛;2010年查出回升和新发钉螺面积共计10 150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为5.43只/0.11m^2和50.5%,到2012年分别下降90.79%和77.37%,2013年、2014年监测村内有螺环境未查出活螺。结论巢湖市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是丘陵地带螺情监测仍需继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巢湖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4~2016年合肥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潘晓翔
安金生
+2 位作者
吴军
朱丽
魏红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4~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寻找疫情变化规律,为"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6年合肥市各流行县(市)年报、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4~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寻找疫情变化规律,为"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6年合肥市各流行县(市)年报、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6年钉螺面积显著下降,2014~2016年连续3年没有查出钉螺,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均得到有效救治,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通过加大螺情监测和反复药物灭螺,加大对流动人口查治病和健康教育,全市疫情持续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合肥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潘晓翔
安金生
+1 位作者
朱丽
魏红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0,共3页
目的分析2012-2015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对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人群的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6岁...
目的分析2012-2015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对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人群的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6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2-2015年全市共调查12 496人,感染者84人,其中钩虫感染人数最多(70例),蛔虫最少(3例)。2014年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岁以上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29,P<0.05),66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8,P<0.05);长丰县监测点感染率高于其他监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低于5%,处于较低水平。钩虫感染人数最多,今后钩虫是该市重点防治的寄生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监测
合肥市
原文传递
长江沿线排灌站和船闸引起钉螺向堤内扩散调查
被引量:
2
4
作者
潘晓翔
安金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44-448,共5页
目的分析长江沿线16座排灌(闸)站和1座船闸(以下简称17座闸)闸下钉螺向闸上扩散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排灌(闸)站和船闸建成年份、使用时间频度和闸(站)调水功能,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结合环境抽样调查闸(...
目的分析长江沿线16座排灌(闸)站和1座船闸(以下简称17座闸)闸下钉螺向闸上扩散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排灌(闸)站和船闸建成年份、使用时间频度和闸(站)调水功能,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结合环境抽样调查闸(站)内外钉螺分布情况。收集排灌(闸)站使用以来的气温、雨量、发生洪水等自然因素情况。结果 17座(闸)站均位于流行区,建于1953—2003年。1998—2008年有记录的15座排灌站引江灌溉累计17164 h,总容量为352005.13万m^3。17座闸下均有钉螺,发现钉螺最早为1956年,最晚为2001年。共调查504万m^2,调查25362框,其中活螺4157框,活螺20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81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16.39%。有4个闸上发现有钉螺,最早于2001年在裕溪船闸,最晚是2008年在汤沟站闸,共调查36万m^2,调查10257框,其中活螺487框,活螺1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16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4.75%。结论钉螺可以通过排灌站或船闸向堤内扩散,但扩散面积小,距离短。通过在排灌(闸)站上下建立拦螺设施和硬化引江渠道,加强对渔船民健康教育和在排灌站周边监测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钉螺向内河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灌(闸)站
钉螺
堤内
扩散
原文传递
题名
2005~2014年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被引量:
1
1
作者
范钦达
沙建军
安金生
黄浩
林珑
谢劲
机构
巢湖市血吸虫病防治站
合肥市地方病防治所
出处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6年第2期108-109,73,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2005~2014年巢湖市血吸虫病监测村疫情变化,为制订本市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安徽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每年在监测村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相关因素监测,并对10年间病情和螺情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村连续10年未发生急性感染病例、未查出当地新感染病例、未查出阳性耕牛;2010年查出回升和新发钉螺面积共计10 150m^2,未查出感染性钉螺,活螺密度和活螺框出现率为5.43只/0.11m^2和50.5%,到2012年分别下降90.79%和77.37%,2013年、2014年监测村内有螺环境未查出活螺。结论巢湖市采取的防治措施成效显著,但是丘陵地带螺情监测仍需继续加强。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监测
巢湖市
分类号
R563.1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4~2016年合肥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潘晓翔
安金生
吴军
朱丽
魏红胜
机构
合肥市地方病防治所
出处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年第2期89-92,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合肥市2004~2016年血吸虫病疫情变化,寻找疫情变化规律,为"十三五"期间合肥市实现消除血吸虫病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4~2016年合肥市各流行县(市)年报、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6年钉螺面积显著下降,2014~2016年连续3年没有查出钉螺,人群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降至历史最低点,现症晚期血吸虫病人均得到有效救治,没有发现当地感染病例。结论通过加大螺情监测和反复药物灭螺,加大对流动人口查治病和健康教育,全市疫情持续下降。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
合肥市
Keywords
Schistosomiasis, Endemic situation, Hefei
分类号
R532.1 [医药卫生—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
7
3
作者
潘晓翔
安金生
朱丽
魏红胜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地方病防治所
出处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8-210,共3页
文摘
目的分析2012-2015年合肥市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为制定合肥市"十三五"寄生虫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每年对长丰县、巢湖市、庐江县监测点采用Kato-Katz法检查监测人群的蛔虫、鞭虫、钩虫感染情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6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情况。结果 2012-2015年全市共调查12 496人,感染者84人,其中钩虫感染人数最多(70例),蛔虫最少(3例)。2014年人群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6岁以上各年龄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29,P<0.05),66岁以上年龄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8,P<0.05);长丰县监测点感染率高于其他监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率低于5%,处于较低水平。钩虫感染人数最多,今后钩虫是该市重点防治的寄生虫。
关键词
土源性线虫病
监测
合肥市
Keywords
Soil-borne nematodiasis
Surveillance
Hefei City
分类号
R532.1 [医药卫生—内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江沿线排灌站和船闸引起钉螺向堤内扩散调查
被引量:
2
4
作者
潘晓翔
安金生
机构
合肥市地方病防治所
出处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444-448,共5页
文摘
目的分析长江沿线16座排灌(闸)站和1座船闸(以下简称17座闸)闸下钉螺向闸上扩散的原因,为下一步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排灌(闸)站和船闸建成年份、使用时间频度和闸(站)调水功能,采用系统抽样方法结合环境抽样调查闸(站)内外钉螺分布情况。收集排灌(闸)站使用以来的气温、雨量、发生洪水等自然因素情况。结果 17座(闸)站均位于流行区,建于1953—2003年。1998—2008年有记录的15座排灌站引江灌溉累计17164 h,总容量为352005.13万m^3。17座闸下均有钉螺,发现钉螺最早为1956年,最晚为2001年。共调查504万m^2,调查25362框,其中活螺4157框,活螺20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81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16.39%。有4个闸上发现有钉螺,最早于2001年在裕溪船闸,最晚是2008年在汤沟站闸,共调查36万m^2,调查10257框,其中活螺487框,活螺1607只,活螺平均密度0.16只/0.1 m^2,活螺框出现率4.75%。结论钉螺可以通过排灌站或船闸向堤内扩散,但扩散面积小,距离短。通过在排灌(闸)站上下建立拦螺设施和硬化引江渠道,加强对渔船民健康教育和在排灌站周边监测等措施可有效控制钉螺向内河扩散。
关键词
排灌(闸)站
钉螺
堤内
扩散
Keywords
Drainage and irrigation(sluice)station
Oncomelania hupensis
embankment
diffusion
分类号
R184.38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5~2014年安徽巢湖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告
范钦达
沙建军
安金生
黄浩
林珑
谢劲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4~2016年合肥市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潘晓翔
安金生
吴军
朱丽
魏红胜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2-2015年合肥市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潘晓翔
安金生
朱丽
魏红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7
原文传递
4
长江沿线排灌站和船闸引起钉螺向堤内扩散调查
潘晓翔
安金生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