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虫苯甲酰胺及其代谢物IN-EQW78对蚯蚓氧化应激及繁殖能力的影响
1
作者 夏彬 吕露 +4 位作者 汤涛 吴声敢 安雪花 柳新菊 王菲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0-241,共12页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CAP)及其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脱水环化物(IN-EQW78)对蚯蚓毒性效应的差异,开展了CAP和代谢物IN-EQW78对蚯蚓的56 d单一暴露实验,探讨2种化合物分别对蚯蚓氧化应激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kg^(-1)的CAP... 为明确氯虫苯甲酰胺(CAP)及其代谢物氯虫苯甲酰胺脱水环化物(IN-EQW78)对蚯蚓毒性效应的差异,开展了CAP和代谢物IN-EQW78对蚯蚓的56 d单一暴露实验,探讨2种化合物分别对蚯蚓氧化应激及繁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kg^(-1)的CAP暴露14 d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8 d时明显增强;IN-EQW78暴露7 d后,SOD和谷胱甘肽转移酶(GSH-ST)活性增强,而CAT活性降低。IN-EQW78比CAP会更早地引起蚯蚓氧化应激效应,并引发更大的氧化损伤。5 mg·kg^(-1)的CAP处理减少了蚯蚓精子数量,破坏卵巢结构,对生殖系统造成损伤,并进一步抑制蚯蚓繁殖,导致56 d时幼蚓数量显著下降;而IN-EQW78(≥0.04 mg·kg^(-1))处理对卵巢无损伤,反而引起蚯蚓精子数量增加,从而促进蚯蚓繁殖,显著提高了56 d时幼蚓及蚓茧数量。本研究揭示了CAP及其代谢物对蚯蚓的潜在影响,为农业生产中CAP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IN-EQW78 赤子爱胜蚓 繁殖毒性 氧化损伤
下载PDF
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施药及采收人员的暴露水平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安雪花 吴长兴 +5 位作者 吉小风 吴声敢 陈丽萍 苍涛 蔡磊明 赵学平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91,共8页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 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草莓温室中均匀施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通过贴片法分析了施药者及果实采收者的人体暴露量,研究了草莓温室施用百菌清对操作人员的职业暴露风险。结果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施药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19.2~46.6mL/h,平均为30.2mL/h,主要暴露部位为小腿;采收果实时,施药后第1天采收者人体暴露的施药液量为3.8mL/h,第7天时为0.027mL/h,主要暴露部位均为手部。在本研究暴露条件下,施药者的安全限值(MOS)为0.258,表明该暴露环境对施药者存在风险;施药后1~7d,采收者的MOS值均〉1,表明该暴露环境对采收者人体暴露为安全。研究表明,在草莓温室中施用百菌清,对田间操作人员存在职业暴露风险,因此应注意加强防护措施,或缩短暴露时间;采收时,对采收者无职业暴露风险,但应对主要暴露部位手部加强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菌清 人体暴露 安全限值 施药者 采收者 草莓
下载PDF
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安雪花 李冬雪 +4 位作者 代德茂 余世锋 赵美芹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57-565,共9页
为评价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A-2、AB-1 dimer、AB-1、AB-11、B-1、B-3、Target 1(B-2)、Met-1]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丁氟螨酯及其8种代谢物对大型溞48 h暴露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 为评价丁氟螨酯及其代谢物[A-2、AB-1 dimer、AB-1、AB-11、B-1、B-3、Target 1(B-2)、Met-1]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丁氟螨酯及其8种代谢物对大型溞48 h暴露的急性毒性效应,以及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丁氟螨酯、Target 1(B-2)和Met-1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0115、>0.0315、>0.0328 mg·L^(-1),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的活动无影响;B-1和B-3对大型溞的48 h-EC_(50)均大于133 mg·L^(-1),属于低毒;A-2、AB-1 dimer、AB-1、AB-11的48 h-EC_(50)分别为7.20、0.000127、1.71、0.316 mg·L^(-1),分别属于中毒、剧毒、中毒和高毒。丁氟螨酯对大型溞的21 d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大于0.0178 mg·L^(-1),说明其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的生长和繁殖无显著抑制效应。基于48 h-EC_(10)(10%抑制浓度)和48 h-EC_(50)计算急慢性毒性比(ACR),A-2、AB-1 dimer、AB-1、AB-11的ACR值范围为0.235~1.60,远小于推荐值(100)。综上,丁氟螨酯在溶解度范围内对大型溞无明显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但代谢物中的A-2、AB-1 dimer、AB-1和AB-11会抑制大型溞急性活动,其环境风险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为丁氟螨酯的水生态风险评价和该类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氟螨酯 大型溞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下载PDF
论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安雪花 王冬梅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传统论文写作观认为,学术话语应该是客观、非人称和信息传递,这种观点忽视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学术写作目是与读者具有互动的写作过程,本文将结合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和Swales与Bhatia的语篇体裁理论,论讨应试写... 传统论文写作观认为,学术话语应该是客观、非人称和信息传递,这种观点忽视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学术写作目是与读者具有互动的写作过程,本文将结合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和Swales与Bhatia的语篇体裁理论,论讨应试写作与学术论文写作的不同,强调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话语 读者意识 功能语言学 语篇体裁理论
下载PDF
语料库在外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评述及展望 被引量:3
5
作者 安雪花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54-58,共5页
本文整合了国内外应用语料库在二语(L2)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语料库驱动教学(DDL)的文献,评述了语料库应用于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文献,按照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两个角度对过往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提出国内外文献在研究方... 本文整合了国内外应用语料库在二语(L2)写作教学方面的论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基于语料库驱动教学(DDL)的文献,评述了语料库应用于写作教学和研究的文献,按照写作过程和写作结果两个角度对过往文献进行整理分类,提出国内外文献在研究方法、研究角度和研究领域三个方面的不同。最后对未来写作教学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建议国内研究可以应用多样研究方法,结合中国学习者学习特点对DDL写作教学进行深度探索,同时,强调国内对论文写作的需求,未来要进行写作教学本土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培训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驱动教学 二语写作 论文写作
下载PDF
不同测试方法评估48%毒死蜱乳油对玉米田施药者的人体暴露风险
6
作者 安雪花 王星 +7 位作者 张文萍 关文碧 吕露 吴声敢 柳新菊 赵学平 陶传江 蔡磊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4-173,共10页
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暴露环境,分别为玉米株高达到施药者膝盖左右(暴露环境1)、达到施药者腰部左右(暴露环境2)和高于施药者身高(暴露环境3),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这3种暴露环境中施喷48%毒死蜱乳油(EC,稀释500倍),通过贴片法和全身整... 本研究选取3种不同暴露环境,分别为玉米株高达到施药者膝盖左右(暴露环境1)、达到施药者腰部左右(暴露环境2)和高于施药者身高(暴露环境3),采用手动背负式喷雾器,在这3种暴露环境中施喷48%毒死蜱乳油(EC,稀释500倍),通过贴片法和全身整体测试法(whole body dosimetry,WBD)分析了施药者农药皮肤暴露量(dermal exposure,DE)。依据试验结果,发现在暴露环境1和2中,2种测试方法的农药潜在皮肤暴露量(potential dermal exposure,PDE)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暴露环境3中,2种测试方法的PDE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LSD0.05=57.9);对施药者的主要暴露部位进行分析,发现在暴露环境1和暴露环境2中2种测试方法的暴露部位类似,但在暴露环境3中显示,贴片法为手部,全身测试法为上半身(头、颈、前胸、后背及手臂)。使用全身测试法测定PDE同时测定直接皮肤暴露量(actual dermal exposure,ADE),并利用ADE和PDE计算外穿防护服(运动服)渗透率的结果,3种暴露环境分别为4.69%、5.19%和5.54%,比通常假设的防护服或工作服的10%渗透率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死蜱 施药者 皮肤暴露 贴片法 全身测试法
下载PDF
新烟碱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对四种赤眼蜂成蜂急性毒性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50
7
作者 王彦华 俞瑞鲜 +4 位作者 赵学平 安雪花 陈丽萍 吴长兴 王强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5,共10页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对天敌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的影响,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其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亚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对天敌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的影响,在室内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其对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m Ashmead、亚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 Pang et Chen、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confusumViggiani和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成蜂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急性毒性测定结果表明:在测定的新烟碱类药剂中,噻虫嗪对拟澳洲赤眼蜂和稻螟赤眼蜂表现出最高的急性毒性,其LC50分别为0.24(0.21~0.27)和0.40(0.37~0.44)mga.i./L;其次为烯啶虫胺,该药剂对上述两种赤眼蜂的LC50分别为0.83(0.74~0.96)和0.72(0.65~0.80)mga.i./L;而吡虫啉对亚洲玉米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的毒性最低,其LC50分别为502.13(459.80~549.62)和752.62(687.51~828.63)mga.i./L。在测定的大环内酯类药剂中,阿维菌素对稻螟赤眼蜂的急性毒性最高,其LC50为0.49(0.46~0.65)mga.i./L,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拟澳洲赤眼蜂表现出最低的急性毒性,其LC50为21.76(19.59~24.40)mga.i./L。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吡虫啉、啶虫脒、氯噻啉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赤眼蜂为低风险~中等风险性,安全性系数为0.57~23.54;噻虫啉和依维菌素对4种赤眼蜂却为中等风险~高风险性,安全性系数为0.16~3.45;而烯啶虫胺、噻虫嗪和阿维菌素对4种赤眼蜂为高风险~极高风险性,安全性系数为0.01~0.15。本研究测定的大部分杀虫剂对赤眼蜂都有一定的急性毒性风险。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和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尤其是烯啶虫胺、噻虫嗪和阿维菌素,以免造成对赤眼蜂的大量杀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眼蜂 杀虫剂 新烟碱类 大环内酯类 毒副作用 卵寄生蜂 急性毒性 安全性评估
下载PDF
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8
作者 吴声敢 徐吉洋 +5 位作者 饶惠仙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关文碧 赵学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 为明确草莓蚜虫防治用药对蜜蜂的影响,按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和《化学品测试方法》要求测定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的急性毒性,并采用危害商值(HQ)法进行了风险评价。急性毒性结果显示: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4.47μg a.i.·蜂^(-1)、>11.2μg a.i.·蜂^(-1)和0.0601μg a.i.·蜂^(-1),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试验结果(48 hLD50值)分别为11.0μg a.i.·蜂^(-1)、>13.9μg a.i.·蜂^(-1)和0.643μg a.i.·蜂^(-1)。按《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中毒性等级划分标准,20%啶虫脒SP、10%氟啶虫酰胺WG和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的毒性等级分别为中毒、低毒和高毒。风险评价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对蜜蜂存在中等风险(HQ值为1 622),20%啶虫脒SP和10%氟啶虫酰胺WG对蜜蜂的风险为低风险,其HQ值分别为40.3和<6.70。因此,草莓生产中可优先选用10%氟啶虫酰胺WG来防治蚜虫,20%啶虫脒SP次之。而使用22%氟啶虫胺腈SC时,应注意采取措施降低其对蜜蜂的毒性风险,以免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氟啶虫酰胺 氟啶虫胺腈 蜜蜂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草莓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比较 被引量:17
9
作者 吴声敢 关文碧 +3 位作者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60-468,共9页
为全面了解中国草莓质量安全标准现状,摸清中国草莓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草莓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系统比较了中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草莓农药最大... 为全面了解中国草莓质量安全标准现状,摸清中国草莓质量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程度,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草莓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系统比较了中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欧盟等国际组织及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草莓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全面分析了中国草莓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发现,中国草莓质量安全标准存在与国际接轨不足、与生产用药不符及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建议积极跟踪国际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动态,参与国际农药残留标准的制订及修订研究,并尽快完善中国草莓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和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研究,提高农药检测技术和草莓用药技术水平,以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草莓质量安全监管、生产指导和出口贸易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农药 最大残留限量
下载PDF
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及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柳新菊 俞瑞鲜 +5 位作者 吴声敢 安雪花 吕露 王菲迪 赵洋 赵学平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54-562,共9页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但对蚕桑业的潜在不利影响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为了明确甲氧虫酰肼在蚕区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喷雾... 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甲氧虫酰肼在农业生产中大量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毒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但对蚕桑业的潜在不利影响研究仍然不够深入。为了明确甲氧虫酰肼在蚕区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对蚕业生产安全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定量喷雾法评价了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并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初级风险评估。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二龄幼虫168 h-LC_(50)为0.134 mg·kg^(-1)(以单位桑叶质量计),属于剧毒级别。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药剂浓度≥1.04×10^(-2)mg·kg^(-1)时,二眠和三眠蚕体质量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当药剂浓度≥2.74×10^(-2)mg·kg^(-1)时,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结茧率等重要经济性状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具有较强的慢性毒性效应。结合甲氧虫酰肼田间推荐剂量计算风险商值(RQ),初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的风险为不可接受(RQ>1)。因此,鉴于甲氧虫酰肼对家蚕具有极高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效应,且生态风险为不可接受,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当禁止其在桑园及其周边农田使用,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其使用风险,以免该药剂对蚕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虫酰肼 家蚕 急性毒性 慢性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吴声敢 虞轶俊 +4 位作者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王强 赵学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8年第2期13-16,共4页
通过调查草莓质量安全潜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并分析其成因,研究提出了"健壮栽培、清洁管理和绿色防控"3大关键10项技术及草莓质量安全管控"5个强化"对策,形成了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并在浙江省草莓主产... 通过调查草莓质量安全潜在的主要风险隐患并分析其成因,研究提出了"健壮栽培、清洁管理和绿色防控"3大关键10项技术及草莓质量安全管控"5个强化"对策,形成了草莓全产业链质量安全风险管控策略,并在浙江省草莓主产区推广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质量安全 过程管控 风险管理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柳新菊 吴声敢 +5 位作者 安雪花 蒋金花 吕露 李岗 王菲迪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31-1938,共8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0.262、0.268 mg·L^(-1),属剧毒级,而噻...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与其他2类对照杀虫剂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且根据风险商值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测试的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中啶虫脒和噻虫胺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为0.262、0.268 mg·L^(-1),属剧毒级,而噻虫啉、吡虫啉、呋虫胺和噻虫嗪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582、1.68、2.60、2.16 mg·L^(-1),均属高毒级。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和马拉硫磷对家蚕急性毒性96 h-LC50分别为0.00909、0.785、1072 mg·L^(-1),分别属于剧毒级、高毒级和低毒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除马拉硫磷对家蚕的风险可接受外,其余8种杀虫剂均为不可接受。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中,应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以避免对家蚕生产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家蚕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我国草莓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新进展 被引量:12
13
作者 吴声敢 王京文 +6 位作者 柳新菊 安雪花 蒋金花 吕露 李岗 王菲迪 赵学平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20年第2期70-76,共7页
对新发布的GB 2763-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涉及草莓、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比对发现,涉及草莓的限量标准有125项,其中108项限量标准有配套检测方法,登记农药的... 对新发布的GB 2763-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涉及草莓、浆果和其他小型水果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进行了归纳分析。通过比对发现,涉及草莓的限量标准有125项,其中108项限量标准有配套检测方法,登记农药的限量标准增加到17种,核实修订了嘧霉胺和甲氰菊酯限量标准及阿维菌素和嗪氨灵的每日允许摄入量。针对当前存在的限量标准数量不足、生产用药和登记农药限量缺、配套方法不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扶持农药登记,加快制定草莓产品的限量标准,并补充完善相应的检测方法,推动出台一律标准限量,为草莓质量安全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农药残留 最大残留限量(MRLs) 小宗作物
下载PDF
浅议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与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14
作者 安雪花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1X期121-122,共2页
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人士关注大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时通常采用篇章背诵和词汇记忆等方法,而对文本本身没有质疑和挑战,这便给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该文将借鉴Freebody和Luke提出的四个层次的阅读能力... 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人士关注大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时通常采用篇章背诵和词汇记忆等方法,而对文本本身没有质疑和挑战,这便给大学外语教师提出了一个课题。该文将借鉴Freebody和Luke提出的四个层次的阅读能力,探讨如何通过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提高学生批判阅读和批判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思维 思辨能力 阅读能力 精读教学
下载PDF
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声敢 王彦华 +6 位作者 吴长兴 陈丽萍 苍涛 俞瑞鲜 安雪花 李岗 赵学平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3期221-228,共8页
【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铜(Cu2+)、锌(Zn2+)、镍(Ni+)、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种重金属... 【背景】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其急性毒性尚未明确。【方法】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测定了铜(Cu2+)、锌(Zn2+)、镍(Ni+)、镉(Cd2+)、铅(Pb2+)和锰(Mn2+)等6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效应,并参照欧盟指令91/414/EEC标准评价了其环境风险。【结果】滤纸接触法48h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的LC50为3.17(2.53~3.81)~90.42(69.45~140.47)μg.cm-2,其毒性次序为Cu2+>Zn2+>Ni+>Cd2+>Pb2+>Mn2+。人工土壤法14d测定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对蚯蚓的LC50为1347(1236~1453)~6936(6144~8930)mg.kg-1,其毒性次序为Cu2+>Cd2+>Ni+>Zn2+>Mn2+>Pb2+。风险评价结果显示,Cu2+、Zn2+、Ni+、Cd2+、Pb2+和Mn2+等6种重金属的暴露比(toxicity/exposureratio,TER)分别为3.37、4.46、8.68、1428、13.87和5.85。【结论与意义】6种重金属对土壤动物蚯蚓均具有潜在的毒性效应。Cu2+、Zn2+、Ni+、Mn2+等4种重金属对赤子爱胜蚓存在急性毒性风险,而Cd2+和Pb2+对赤子爱胜蚓的急性毒性风险水平是可接受的。该评价结果可为我国制定基于风险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赤子爱胜蚓 急性毒性 风险评价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钛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与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露 安雪花 +4 位作者 陈丽萍 柳新菊 关文碧 吴声敢 赵学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37-444,共8页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 Ti O_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 为系统评价纳米二氧化钛(n Ti O_2)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研究其对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大型溞(Daphnia magna Straus)、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以及非洲爪蟾(Xenopus laevis)蝌蚪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评价。结果表明,n Ti O_2对斜生栅列藻、大型溞、斑马鱼和非洲爪蟾蝌蚪的急性毒性分别为0.140 mg·L^(-1)(72 h-EC_(50))、1.26 mg·L^(-1)(48 h-EC_(50))、22.0 mg·L^(-1)(96 h-LC_(50))和5.02 mg·L^(-1)(96 hLC_(50)),毒性级别分别为高毒、中毒、低毒和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水生生物 急性毒性 安全评价
下载PDF
草莓蚜虫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吴声敢 苍涛 +6 位作者 柴伟纲 徐吉洋 柳新菊 安雪花 吕露 关文碧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2048-2050,共3页
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等5种杀虫剂防治草莓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20%啶虫脒可溶粉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 为探究不同杀虫剂对草莓蚜虫的防治效果,进行了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等5种杀虫剂防治草莓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20%啶虫脒可溶粉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对草莓蚜虫的的防治效果均较好,药后7 d防效达95%以上,可用于草莓蚜虫的防治。其中,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和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使用时应注意对蜜蜂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 蚜虫 杀虫剂 防治
下载PDF
浙江省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声敢 柳新菊 +3 位作者 安雪花 吕露 王菲迪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15-1518,共4页
介绍了浙江省大棚草莓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从农业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和化学防控等方面提出当前大棚草莓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浙江省草莓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棚草莓 病虫害 绿色防控
下载PDF
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声敢 柴伟纲 +6 位作者 柳新菊 安雪花 蒋金花 吕露 李岗 王菲迪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985-1988,共4页
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3次药后7d时均达最高值,为55.6%~85.8%,其中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悬浮剂、25%啶菌噁唑乳油、38%唑醚·啶酰... 进行不同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试验。结果表明,11种杀菌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均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而升高,在3次药后7d时均达最高值,为55.6%~85.8%,其中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50%异菌脲悬浮剂、25%啶菌噁唑乳油、38%唑醚·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对草莓灰霉病的防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菌剂 灰霉病 草莓 防治效果
下载PDF
8种杀虫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声敢 柳新菊 +5 位作者 安雪花 蒋金花 吕露 李岗 王菲迪 赵学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1980-1982,2147,共3页
研究8种杀虫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60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好,药后7d的防效高达97%以上。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20%啶虫... 研究8种杀虫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供试浓度下,60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好,药后7d的防效高达97%以上。30%烯啶虫胺可分散粒剂、20%啶虫脒可溶粉剂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d的防效为78.7%~82.8%。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10%虫螨腈悬浮剂对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39.5%和54.6%。建议在甜瓜生产中使用60g·L^-1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和25%噻虫嗪可分散粒剂来防治蓟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甜瓜 蓟马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