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星”成了我了解中国的窗口
1
作者 安.克鲁申斯基 《对外传播》 1995年第Z1期60-60,共1页
两年前,当我准备从莫斯科启程赴《真理报》驻北京记者站工作时,中国驻莫斯科使馆的官员赠给我一本装帧精美的书《中国1992》,于是我认识了新星出版社的社标。这本书开本不大,但纸张、印刷质量部很好,插图也很鲜艳漂亮。它伴我一同踏上... 两年前,当我准备从莫斯科启程赴《真理报》驻北京记者站工作时,中国驻莫斯科使馆的官员赠给我一本装帧精美的书《中国1992》,于是我认识了新星出版社的社标。这本书开本不大,但纸张、印刷质量部很好,插图也很鲜艳漂亮。它伴我一同踏上旅途——回到它的故乡——北京。而对我来说,它是工作之初的宝贵的指南手册。回忆近30年来。俄国人对中国知之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星 中国 莫斯科 印刷质量 出版社 窗口 出版物 古典作品 独联体国家 小册子
下载PDF
最后一个活首的见到过列宁的中国人——任栋梁采访记
2
作者 安.克鲁申斯基 《党的建设》 1998年第2期44-45,共2页
我首先开始了这次谈话:"也许你是今天还活着的唯一见到列宁的人?""看来是这样。"任栋梁同意我的说法,在他那佛像一样呆板的脸上,泛起一丝微笑,又接着说:"看来,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见到过列宁的人,恐... 我首先开始了这次谈话:"也许你是今天还活着的唯一见到列宁的人?""看来是这样。"任栋梁同意我的说法,在他那佛像一样呆板的脸上,泛起一丝微笑,又接着说:"看来,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其他见到过列宁的人,恐怕也都不在世了!""列宁当时帮助过你们吗?"——"帮助过,他对我们全家给予真诚、热心的关怀!"——"请允许我提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俄罗斯正在发生的事?"我的交谈者的脸,又变得呆板了。"这是你们自己的事。这就是全部,这就是我能说的一切。我还能说些什么呢?"……80年前,那时生活本身在他父亲任辅臣面前也提出了类似的问题,他父亲拿起武器,十分明确、干脆地作出了回答。他作为红军团的团长,在攻打高尔察克分子的一次战斗中倒下了,时年34岁。作为任辅臣的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俄罗斯 栋梁 高尔察克 莫斯科 红军团 父亲 西伯利亚 帮助 中国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